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678759
1.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董事长胡列博士、教授,家教畅销书作家赵子墨联袂推荐。
2. 专为中国父母量身打造的家庭教育书,18年教子经验总结,实用有效。
3. 全景式、立体化、长跨度地讲述了如何扮演父亲的角色,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4. 作者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接触了太多孩子教育的问题,再结合自己儿子的教育经历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很有借鉴意义。
5. 好奇心、学习兴趣、情绪控制、叛逆期、择校……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本书里面都涉及到了,有经验教训,也有应对之法。
6. 贴身体会,亲身经历,很接地气,所有家庭教育的感悟都来自深度思考。
这是一本父亲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全书从两个角度进行了思考,一是站在儿子的角度,怎么看待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一是站在自己做为父亲的角度,怎么看待和实施对儿子的教育。
全书以儿子的成长为主线,按不同时间段内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该以怎样的教育内容为侧重,进行论述,其中融入作者从教多年的感悟,有事例,有经验,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但更多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失误和教训,也有一些好的建议,有一些对出现问题的深度分析。同时,穿插父亲教育作者的片段,相互碰撞、交织、映照,挖掘家庭教育中更深层次的问题,给予探讨和剖析。
推荐序:如何做父亲
自序:我写得认真而执着,只为孩子
阅读指南
第1章 初始教育:让嫩芽破土,让心灵开窗/001
从“道歉”开始(一) /003
从“道歉”开始(二) /005
我是父亲和儿子的交点 /007
儿子满月时,我不在家 /010
百天象征着百岁,百岁是晴空中的哨鸽 /012
抓周是一种期望,别太当真 /014
真正的陪伴是呵护与爱 /017
玩具是孩子探索物质世界的开始 /019
一岁到三岁是孩子说话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021
再好的父母,也代替不了伙伴对孩子的作用 /024
让孩子从第一步就学会好好走自己的路 /027
儿时最早的记忆是什么 /029
大自然这种无声的教育,胜过一切说教和作品 /031
名字,是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 /033
如何让孩子对待“迷信” /036
讲故事是最适合人心智接受的方式 /038
情绪化严重的父母,势必养出情绪化严重的小孩 /041
触发孩子的想象力,然后引导他 /043
儿子的好奇,是对收音机里一个声音的寻找 /045
第2章 学习兴趣、习惯和自信的养成,比分数更重要/049
学前教育以什么为主 /051
小学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千万别忽视 /053
我把阅读作为第一要培养的习惯 /056
字如其人,重视孩子书写的培养 /060
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 /063
塑造成就,注重细节,孩子专注力自然会提高 /067
不要对孩子讲时间的重要性和易逝,只需做好规划和监督 /070
觉得代劳省事,是对孩子动手能力的扼杀 /073
从小引导孩子喜欢上一项运动 /076
当所有人离你而去时,还有那琴声可以永远陪伴你 /079
孩子择校的困惑与反思 /082
大题要过程,错题与不会的题要有专门的作业本 /087
一定要检查课堂笔记,因为课堂学习对孩子最重要 /090
好的补课方式是什么 /093
第3章 如果吼叫能解决问题,那驴一定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物种/097
孩子喜欢看小说,会影响学习吗 /099
父母的方式和方法,决定了孩子对游戏的态度 /102
别因为分数使孩子失去对学习应有的热情和态度 /106
开完家长会之后,生气没有任何意义 /110
认定孩子必有一个叛逆期,是严重的误导 /113
孩子痴迷手机,到底该怎么办 /116
儿子上高中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 /119
如果吼叫能解决问题,那驴一定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物种 /122
孩子那慷慨措辞的背后,不是坚强,而是脆弱 /124
希望父母在教育中,多给孩子讲解一些生活常识 /127
第4章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放手的过程/131
告诉孩子,在规则范围内寻找最大的突破 /133
人生方向的确定,是孩子大学阶段的重要使命 /136
好导师,会对孩子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138
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父母一定要耐心教 /141
大学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 /144
让儿子培养兴趣爱好,主要是让他的生活多一些乐趣 /147
在那厌见的表情之后,同样是世事美好的娇容 /149
学会对琐事做减法 /152
抽时间给孩子讲讲家族的历史 /154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57
我做到了与妻子的和谐,但忘了与儿子的和谐 /160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放手的过程 /163
爱是传承,是一代接着一代 /166
后记 /169
推荐序
如何做父亲
在人生的旅程中,有些人将我们引导到新的世界,有些人陪伴我们度过岁月的风雨。而本书作者,作为家庭教育的坚定倡导者,却是一位将激情与责任融于一身的人。在这个激流勇进的时代洪流中,他以对文学的无限热爱与对教育事业的深切执着为导航星辰,倾注心血,书写了一本感人的《何以为父:一位教师爸爸18年的教子反思与感悟》。
回望20年前,本书作者在我创办的大学中担任教务部门的负责人,离开学院后依然坚守教育事业。正是这样的从业经历让他有底气去探讨家庭教育的精髓,书写下这本关于父子情深、关于成长历程的温情手记。
恰逢此时,我也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刚刚将自己的教育与创业之路结合成书,探讨教育与家庭的交融,献上了《追随时代的脚步:教育与大学创新之路——我和女儿一同成长》。而《何以为父:一位教师爸爸18年的教子反思与感悟》是另一种触动心灵的探索,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再次昭示。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他与儿子之间的成长为线索,以个人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娓娓道来,告诉读者如何在亲情和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他不是用冰冷的教育理论,而是以真情实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家庭教育示范。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父爱的厚重,也让我们领略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每个人生命旅程中的起点。父母,是每个孩子最亲近的港湾。本书作者所书写的教子手记,不仅是他与儿子之间爱的传承,还是一本以爱为笔墨,以成长为主线的生动的家庭教育范例。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温暖而真实的家庭教育图景。
在此,我很高兴能够为本书写序,以支持作者对家庭教育和文学的热情,期待他的书能够为更多的家庭带去温暖和启迪。让我们为家庭教育鼓与呼,共同致力于培养出更多有爱、有梦想的下一代。
胡列 博士、教授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董事长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董事长
2023年8月18日
自 序
我写得认真而执着,只为孩子
作为一个父亲,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总想把自己体悟的人生道理讲给儿子,想让他在这个社会上少走弯路,但常常事与愿违。这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怎样才能做好一个父亲。
有一段时间,我把自己所犯的教育儿子的错误,归结为自己的年轻,但年轻不是犯错的理由,每个年轻的父亲都不必为此付出这么昂贵的代价。我也常常去思考我和我父亲的关系。长久以来,我对父亲充满了抱怨与不屑,他身上有太多的缺点与软弱,让我耿耿于怀。我觉得作为一个父亲,就该有做父亲的担当与模样,可该有怎样的担当、具体什么模样,我也不清楚。我用大半辈子的时间,想纠正父亲带给我的家庭教育的缺失,也经常做自己的心理工作,以期达成对父亲的谅解与和解。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唯有如此,我才能真正去理解父亲这个角色的含义。
很多时候,我很难理解我与父亲、我与儿子的关系,按说我应该比我的父亲做得更好些,然而,现实却是同样糟糕!我和我的父亲,都是父亲这个角色的失败者,至少是不合格者。我不想让我的儿子以后成为父亲重复我已经走过的弯路。我想趁早为他写下这些文字,希望对他或多或少能起到一点作用。为什么要用写的方式,是因为当面沟通太难了,我想用文字的方式,让他看见我作为儿子与父亲这个角色,曾经历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酝酿了很久,一直忙于生活而懒于动笔。2021年8月回老家和高中几个同学小聚,邻桌有七八个人,突然听到他们吵了起来,看过去发现是一个大概三十岁的男子在和他的父亲吵架。那说出口的语言,粗俗而蛮横,似乎在发泄多年来的委屈。父子俩越吵越凶,同桌人劝也劝不住,互相摔了餐桌上的东西,饭也没吃成,弄得很多人又是劝,又是看热闹。父子关系,怎么能到如此境地,让人默然。过了不久,回市区,在公交车上,又碰见一对父子争吵,那话语同样让人心寒。基于此,我想还是有必要把自己所经历的、感触最深的都写出来,对自己、对别人,能有一些改观便好。
我写得用心而执着,一幕幕关于父子关系的场景,总在眼前浮现,让人恨不得把所有想到的都写出来,一吐为快!
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也有了一份相对稳定且不错的工作。想想从儿子出生到现在,儿子的不听话、叛逆甚至像仇人一样对我们的敌视,妻子的忍耐与争吵甚至有时声嘶力竭的情绪失控,自己让人不堪接受的怒骂动手与无奈,所经历的一切,回头去看,是那么触目惊心,又是那么庆幸——没有出现意外。想想一个孩子的成长,竟然那么不容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目睹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悲剧,也见证了很多家庭教育在孩子心里造成的创伤,以及孩子走上社会,或多或少因家庭教育所形成的性格上的缺憾,仍然在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始终认为一个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以及对未来的追求层次,都与父亲的性格与做事风格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有骨子里的传承与塑造,当然,母亲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似乎父亲的角色决定着一个人作为社会角色的各种能力与素养,而母亲为一个人作为人的底线的守护。
社会上有很多关于母亲教育子女的书,而关于父亲的教育都是零星半点地提及,虽然像《傅雷家书》等一些名家的教育故事与言传身教也有不少,而我更想谈谈一个普通人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作为父亲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好父亲,做好对一个孩子成长的教育。希望能对父亲这个角色,注入它应有的内涵与外延,而不是仅作为一个称谓与身份!
我将以一个父亲的角色,也将以一个儿子的角色,全面呈现我在成长过程中对父亲的敌视以及理解,呈现我在教育儿子过程中所走过的弯路,以及怎样在不同的时刻该做怎样的事,才是对孩子的负责与爱护!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长。
做人不易,做父亲更不易。做好父亲,是多么重要而必需的一堂课,你准备好了吗?
九 月
2022年9月于山城宝鸡
- 初始教育:让嫩芽破土,让心灵开窗
从“道歉”开始(一)
作为儿子,我一直认为我的父亲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而作为父亲,在我看来,自己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
儿子和我们夫妻俩的关系一直是紧张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我俩打大的,而不是养大的。面对这样的说辞,妻子照例是恼怒的,而我选择沉默,我不想又一次陷入一家人的吵闹之中。在这样的吵闹中,从来没有谁赢过,有的只是让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哀叹。
儿子大学毕业,并没有如他所愿去外地工作,而是在我们的坚持下,选择回到我们所在的城市工作。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他那执拗的外表下,是对我们的妥协与退让。他是一个好孩子,只是我们对他的教育出了问题。
虽然在同一座城市,但他在单位宿舍住着,很少回家,一般是我们叫他,才回来一次。我们和儿子之间,总横着一个梗,阻隔着我们之间的爱。
晚饭后我有散步的习惯,儿子从来没有和我一起散步过。那天,他刚好在家,我出门时特意叫了他。看得出来他的不情愿,但他破天荒地和我一起出门了。我想着,该对他说些什么。
家门口是植物园,我能清楚地记得很多植株在不同月份的模样,但我对儿子的记忆,只有他每次惹我们生气时的语气与表情,这或许能说明我对儿子的关心有多么欠缺。
园子是安静的,尽管也有很多散步的人,但那些踩在园区路上的脚步,并不能发出多么喧闹的声响,只有偶尔一两个背着随身听音响的老头走过,播放着一些老旧的歌曲,飘荡在安静的空气中,那是对美好过往的一种回忆。
儿子是沉默的,我也不知从何说起,问了一些他单位的事,他只是“嗯、哼”地应付,走得比我快,有时能感觉到他故意放慢的脚步。夜色是灰黑的,有路灯亮着,但比较稀疏,所以光线也是一处暗一处亮,树的整块的黑影在路上,这是今天即将逝去的印记。
“对你的教育,我们是有问题的。”
儿子没有搭理,迅速地瞟了我一眼,又望向别处。
“我和你妈那时太年轻,还不知道怎样做父母,我们只是把我们的认知强加在你身上,但请你相信,我们所做的一切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你比我们过得好。”
“好就是吼和打吗?”儿子的语气有些生硬地问道。
“你是我们初做父母的实验品,如果还有一个小孩,情况就一定不是这样,也请你原谅我们曾经的年轻。”
儿子没有接话,我说出这些话以后,突然觉得好似身体放松了下来,一直沉沉地背着的一个自己也不知的包袱,终于卸下了。或许这个请原谅说得晚了些,但说出来,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无论儿子以后怎样变化,作为父亲,我想,我也只能渐行渐远地看着,优秀与不优秀,成功与不成功,他都永远是我的儿子,我只是希望他能幸福而快乐地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着。
从植物园出来,站在门口的广场上,天似乎离地很近,夜月平和而圆润,就挂在抬头可见的地方。想起他上初二时,也是这么一个圆月夜,因为争吵和打骂,他跑出了家门,我和妻子半夜在路上焦急地寻找,恍若昨日,时间过得真的好快。
从“道歉”开始(二)
如果说我给儿子道歉,是放下了心结,那么我多希望有一天,我的父亲也会对我说类似的话;但我知道,在父亲的认知里,他一直是对的。
每次回家看父母,和父亲总说不上几句,大多是和母亲拉家常。父亲永远是一个严肃的存在,那从来没有见过笑容的一张阴郁的脸庞,那说话不容置疑的生硬的语气,那讲起新闻时的如数家珍,那讲起电视连续剧时的刻意想象,都让我印象深刻。在父亲的思维认知里,是清一色的电视的内容,或许只有在这些内容里,他才给自己建立了一个不再孤寂无聊的世界。他对子女是苛责而严厉的,对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却充满了更多的理解与情愫,常常为了一个导演故意设置的冲突而愤怒与不平。那时我看他的目光是复杂而感伤的,他真的老了,老得只有在虚拟的世界里,才能找到自己情感的触发与排遣。
我很少看电视,不是忙,我也有大把空闲而无聊的时间要去打发,但我不会选择用看电视的方式,一半是因为电视内容很无聊,另一半是因为那是父亲的方式,他的方式,在我的认知里,是一定要反对的。
很多时候,我会把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归咎于他。虽然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仍然很难改变自己这早已形成的思维定式,仍然固守着对他一成不变的看法。在这样的思维中,我其实从来没有原谅过我自己,我在被一种更为不现实的思维左右情绪、消耗时间。
父亲是老了,但脾气还是那么大,动不动就骂人的习惯越发固执地跟着他。子女都大了,他骂的对象只是母亲,由于没文化,他骂的都是粗话,让人很难听得下去。母亲或许已经习以为常,就随他骂了,而每次我回去,听见这样的话,免不了要说他几句,就惹得他更生气了。有时,我说几句,他也会稍停一下,但过后照旧如此。我常常想,母亲是以怎样的心性来面对父亲这样无厘头的情绪和坏脾气的?我为母亲深深地感到难过,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沉默。
我多希望,父亲能改改他的坏脾气,能意识到他的错误,对母亲、对子女,能有一个好的改变。只是他老了,他不会去改变了,需要改变的,应该是我,他的儿子。
我应该重新去审视他的脾气、他的性格,原谅他的所作所为,真正地改变我对他的认知。或许,需要道歉的,是我!是我对他这么多年的脾气性格的纠结,只有这样,我才能走出我对父亲的怨恨与迁怒,不再活在父亲坏脾气的影响之下。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我没有做过调查与研究,也就不便对此发表评论。我只想以我的成长和我儿子的成长,来描述一个父亲成长的心路历程,借此,想让年轻的父亲能更好地与自己的孩子相处,减少父亲与孩子的对立与互怨。很多时候,成长是付出代价以后才明白的,希望后来的人,不要再去走这些弯路。
我是父亲和儿子的交点
儿子的出生,并没有让我有初为人父的惊喜。那天,我还在单位上班,家里来电话,说孩子出生了,让我请假回家。此时比预产期早了大概一周。
在产房我看了一眼孩子,包在一大块红布里(估计是农村的讲究),红色而皱巴巴的皮肤,毛茸茸的,小小的一点,听母亲讲有六斤多重。看看现在,一米七几的身高,所以说时间在自己脸上刻下皱纹,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农村重男轻女,母亲说是男娃时满脸的高兴,而我并没有什么感觉,男孩和女孩其实都一样,只要妻子平安就行。我看着躺在产床上的妻子,虚弱而面露微笑,她该有初为人母的喜悦,毕竟是从她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我只在医院待了半天,下午就匆匆地赶回单位,挣钱是穷人家的头等大事。谁知,下午到单位时,单位已放假,以前也偶尔放过,这一次却是永远地放了。那时国企“下岗潮”是一个热词,我记得是如此深刻,儿子来到世上的第一天,我和妻子都下岗了。这一天是一九九八年农历九月十八日,阳历十一月六日。
不知道我出生的那一天,父亲是怎样的心情,想来他应该和我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感觉。在电影与电视剧里,孩子出生时,父亲站在产房外的那种焦急与渴盼,那份溢于言表的激动,和自己做父亲的心情,竟然相去甚远。
我出生时,父亲才二十二岁,那么早有的小孩,你想他能有什么样的感觉,自己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就为人父了,那种不谙世事的心态,还得在社会上漂荡好多年,或许才能明白做长辈的含义。遗憾的是,父亲从来没有出过我们那个村子,在那一方小天地里,他把自己当作地里的庄稼一样,变成了只属于那个地方的一道风景。
我的命运注定是漂泊的,离开了国企的“大锅饭”,走向陌生的城市,走进陌生的行业,在不断变换面孔的私企和学校里,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挣一份微薄的工资,肩负着一家人的吃喝穿戴。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什么安全感,有的是不断飘出的想法,或想想作罢,或受情绪的使然做出换工作的决定。我静不下来,如河流上的浮渣,一路飘荡。
父亲对我是种种的不满,总在母亲面前说我做事不诚实,在我面前却很少说,他知道我对他有意见。他常向人道的,是他会多少手艺。在我看来,学会一门手艺易,而学好一门手艺难,他的所谓的多手艺,是无手艺,没一样精通的,就只能给别人打打下手,却挣不到钱。有句老话,“艺多不养人”。或许是我从来都不愿意站在他的生活环境中去想问题,而只有对他把家过得这么穷的嫌怨。
我不愿走父亲的老路,却走了一条更为极端的路,那就是什么也不学,只想靠自己手中的这张大学文凭而在社会上混饭吃。现在满大街都是有文凭的,混得艰难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人总得在社会上学一技之长,比别人长,比平均水平高,如果再能优秀或拔尖儿,那就一定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受制于社会的,往往是无所学,或学无所长。我和父亲在社会上的处境,其实完全一样,我所依赖的那张文凭,充其量只能是“敲门砖”,进得门来,还得看能力大小。
儿子工作了,但他下班后就沉迷游戏,我再三劝说,希望他能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些东西,学点真正能让他有竞争力的东西,而他一边听着,一边打着游戏。这种说教的无力感,令人疲惫。
我和父亲走过的路,不想让儿子重复走,只是我该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让他明白我的焦急呢?或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要走,即使是父子,也在走着不同的路;可是,我回头去看,似乎我走的路就是我父亲走过的路,无非换了一个方式与场景而已。我仿佛是他们两个人的一个交点,在这个点前与点后,又该是怎样的人生轨迹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