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5404846
帮助儿童跨越阅读的三个层级,实现阅读的三大关键能力
阅读的三个层级:
第一级:浅阅读
第二级:读懂故事,掌握中心思想、主要内容
第三级:具备阅读思辨力,能够透过文本进行深度地、独立地思考
阅读的三大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一:搭建阅读线索的能力
关键能力二:关联现实的能力
关键能力三:导向写作的能力
- 12大主题精讲,在阅读中与孩子分享人生哲思
- 围绕亲情、独立、财富、生命、未来等12大关键主题选择经典之作。
- 贴近孩子的成长历程,引发孩子对优质童书的好奇与共情。
- 开放式的叙述与解析,帮助孩子形成阅读思辨力。
- 探索故事背后整个社会思考的底层逻辑。
- 针对儿童阅读3大痛点,为家庭提供“阅读力升级“的策略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种阅读的“范式”:阅读优质读物(输入)、基于阅读主题的对话(思考)、由阅读延伸到写作(输出)。帮助家庭解决痛点,优化阅读模式,进而实现提升儿童读写能力的目标。
儿童阅读的痛点1:孩子总爱读“没营养”的流行读物,阅读品位堪忧
粲然示范:“粲然与你一起读”部分,粲然所推荐的40 本优质儿童读物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养成一种“选书”眼光。与真正好的读物建立联结,提升阅读品位,孩子才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御缺乏营养的“流行读物”的侵蚀。通过拆解“拆、拆、拆故事”,作者进一步帮助小读者理解故事的结构,为之后的思考和写作做好准备。
儿童阅读的痛点2:孩子阅读时总有奇奇怪怪的问题,父母不知如何应对
粲然示范:“思考与对话”部分,作者示范了如何与孩子对话,如何透过对话引导孩子对阅读主题进行深入理解。这一环节就像是一座桥,连接“输入”与“输出”,而这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
儿童阅读的痛点3:孩子看了很多书,还是不会表达与写作
粲然示范:“一起来创作”部分,作者通过分解主题的方式,让儿童写作变得更容易,打通读与写,让儿童思考,让思考可见。
作者在儿童阅读领域的影响力加持
多年在该领域深耕,得到众多专业人士认可与推荐,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粉丝,其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教育类作品在豆瓣有很好的口碑。
阅读在孩子的心智成长过程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行为。古往今来,优质的童书里承载着优秀的文学家、学者们的智慧,童书作家粲然围绕亲情、独立、财富、生命、未来等12主题精选百年来40 本优质童书,在阅读中与孩子共享人生哲思。全书以对话的方式,以儿童友好、平等的态度,向孩子介绍经典童书,涵盖童话、神话、科幻、诗歌、人物小传等题材,贴近孩子的成长历程,引发孩子对好书的好奇与共情,打开孩子阅读进阶的契机,是孩子阅读的指路书。
长期从事创新教育的粲然深谙儿童心理,带领孩子们阅读百年童书经典的过程中,没有讲大道理,没有框定正确答案,而是和孩子多角度、多方向地看待问题,锻炼孩子们的思辨能力。粲然在书中带领孩子们探索故事背后的整个社会思考的底层逻辑,小故事读出大意义,大题材落到小生活,对同主题童书进行跨时空的梳理,帮助读者看清故事背后的真正逻辑。粲然在做了十几年儿童阅读跟踪调查后,总结了家长在儿童阅读中的误区,同时也给出了提高孩子阅读水平的方法与秘诀。本书不但是儿童阅读的伙伴图书,也是家庭阅读认知迭代的读本。
前 言 阅读就如童话般美好
第 1 课 亲情
脚踏五彩祥云、挥棍而来的爸爸
粲然和你一起读
爸爸是我们人生旅程中的陪伴者
“爸爸”是蕴藏三层味道的糖果
爸爸的爱造就孩子的世界
思考与对话
如果爸爸是一颗糖,他是什么味道
一起来创作
爸爸的故事
第 2 课 独立
每个人都是逃家小兔
粲然和你一起读
一场爱的捉迷藏
那一段短短的距离,是一次成长的宣誓
遇见新世界,遇见自己的心灵
思考与对话
听到“离家出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一起来创作
“离家出走”的故事
第 3 课 恐惧
为什么会有吓小孩的故事
粲然和你一起读
文明的力量会驱散心灵的阴影
了不起的故事,总是关乎人生的真相
所有的女巫都是女的
思考与对话
生活中有什么人,让你觉得像女巫呢
一起来创作
吓大人的故事
第 4 课 生命
万物有灵且美
粲然和你一起读
感人至深的一场生命救援
有些书,是动物赋予了它们生命
天鹅的临终之歌
永葆对自然的热爱
思考与对话
你真的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吗
一起来创作
变成动物的一天
第 5 课 财富
怎样过上富足快乐的生活
粲然和你一起读
钱是好的还是坏的
如何让财富增值
梦想操作图
财富并不只是钱,幸福不只是有钱
思考与对话
金钱是唯一能让人幸福的东西吗
一起来创作
梦想清单
第 6 课 容貌
你照过白雪公主后妈的专用魔镜吗
粲然和你一起读
“看脸的世界”真的存在吗
魔镜所说的,不一定是真相
两种截然不同的自卑
不完美的神奇力量
我们给这个世界的回答
思考与对话
你喜欢照镜子吗?照镜子的时候,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一起来创作
新白雪公主
第 7 课 幻想
魔法空间在身边
粲然和你一起读
相信魔法的孩子才能遇见魔法和奇迹
野兽国与成长困境
魔法瞬息万变,而成长永恒不变
思考与对话
为什么魔法故事里的魔法是被限制使用的呢
一起来创作
开启魔法的物品
第 8 课 未来
无科幻,不未来
粲然和你一起读
前所未有的孤独感
每一个孩子,都是安德
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思考与对话
你想象过长大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一起来创作
未来世界的一天
第 9 课 童话
每个孩子的心灵安抚密码
粲然和你一起读
童话是个比喻
童话就像一个个谜语
成为自己的解救者
在每个童话里,汲取爱和勇气
思考与对话
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
一起来创作
改变命运的故事
第 10 课 人生
你想过怎样的人生
粲然和你一起读
人生之书
人生中最重要且基本的一些事
我的人生有什么使命
思考与对话
哪些事会引导你想象未来
一起来创作
给10 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第 11 课 神话
“我是谁”的终极答案
粲然和你一起读
神话里面有什么
我要了解他真诚的心灵
追求智慧的众神之神
英雄的自我成长之路
华人到处有妈祖
只要有一个孩子相信,神话就不会消失
神话的未来
思考与对话
神话是古人想象出来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记住它们呢
一起来创作
你想认识哪个神话人物
第 12 课 诗歌
长长短短是诗歌
粲然和你一起读
诗歌是表情达意的信息库
诗歌,是对这世界的悲伤与爱的回答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思考与对话
假如诗是一种食物,你觉得它闻起来、摸起来、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呢
一起来创作
为你爱的人或世界写一首诗
附录 5 ~ 12 岁孩子阅读和写作要
阅读就如童话般美好
小朋友,你喜欢读书吗?或者说,你觉得读书能让你开心吗?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毛姆说:“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阅读应当让人觉得愉悦。”注意了,他说的是“应当”,这说明对很多人来说,读书并不是享受,阅读也并不让人愉悦。有些人甚至告诉我,捧起书他们会肚子疼、冒冷汗,或者马上进入梦乡。作为一个陪伴过许许多多孩子读书的大人,我得说:“没能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就像趟过黄金的河流却没有任何收获一样。”实在是非常可惜。
如果你喜欢挨着大人、竖着小耳朵,一个接一个地听故事;如果你喜欢玩游戏,喜欢一个关卡一个关卡地挑战,急不可耐地想知道下一关到底有什么,其实你已经具备了初步阅读者的天赋——想象力和求知欲。
故事有特殊的力量,它会让人紧张得发抖,让人气得憋红脸,会让人感动得涕泗滂沱,会让人笑得前仰后合。如果说故事是深埋在地下的黄金,阅读就是挖掘黄金的铁锹。你要咬着牙付出努力,听到自己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看到自己的汗水滴进时间的土壤里。你要鼓足勇气,绝不放弃,才会收获黄金,收获随之而来的喜悦和力量。
长久以来,你可能会认为,大人要求你阅读,就是要求你读完书能说出一个道理,或者写下几个字词,甚至能讲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纠正你的错误,说一些“你看,你都不会读书”“根本没有读懂这本书的内容”之类的指责的话。你会觉得有点紧张,甚至有点愧疚,但事实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到底什么才算会阅读呢?
对于阅读这件事,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误会。家长希望孩子学会阅读,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过去发生的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只存在于纸上,存在于书里。一代一代人将这些心灵的秘密保留下来,像火箭的导火索,现在只要孩子点燃自己的思考力,阅读就会爆炸,会将他们推向更远、更璀璨的未来。希望孩子到更璀璨的未来里去,到比现在更明亮、更美好的未来里去,这是所有人的心愿,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围绕 12 个主题进行探索,通过众多文本讲述,真正地和孩子进行合作式对话。每个主题和故事紧密连接,投射成年人和孩子的双重视角,能让孩子完成更富有深度的阅读。
既然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也看了很多绘本,为什么他们依然不爱读文字书、写不出作文呢?做了十几年儿童学习力跟踪调研,我发现首先在阅读上,家长往往会陷入很多误区。
为什么孩子的阅读能力上不去
在孩子6 岁以前,许多爸爸妈妈因为“自己太忙”“孩子听不懂”等种种理由忽略了亲子共读;当孩子入学后,家长又往往认定“孩子已经认字了”,把阅读的事全然推给孩子,自己只负责购买“孩子必须读的书”;抑或认为“学习成绩更重要”,占用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孩子埋身于大量学科练习之中。而这些都让孩子失去了浸润于书海,将温暖和安定感受与阅读相联系,与阅读长期相伴的宝贵机会。在孩子的阅读上,家长往往有如下误区。
亲子共读是为了解决成长问题
在0 ~ 6 岁的亲子共读中,很多家长把目标放在用绘本解决成长问题和对孩子讲道理上。因此,总会出现孩子牙疼就找讲牙疼的绘本,做噩梦就找讲“克服恐惧”的绘本,不喜欢社交就找讲“交朋友”的绘本……他们把共读演变成“劝勉成长的药铺”,把绘本当作“成长病”的“大补丸”。但实际上,人的探索本性趋向有趣、有爱、好奇、多元之物,学龄前的亲子共读,最重要的是在共读的基础上缔结亲子相伴的良性关系;是当孩子长大后看见书,会想起在父母臂弯里翻动纸页的无数深夜,从心底里涌现出好奇与喜悦的情绪。如果把书当作“解药”和“补药”,而书又恰巧没有发挥相关作用,就难免会被束之高阁,这就痛失了阅读的初衷。切记,家长只有一晚晚付出时间,与孩子共同沉浸在书海中,注入回忆与深情,才能在生命之初,让孩子与阅读紧紧相连。
认字就能自主阅读
认字、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习是三件事。它们之间固然有前后相续的关系,但并不是简单的由因及果的过程。很多成年人忘记自己当初的学习状态,忘记了看说明书时每个字都认识,但连成一段就看不懂的情景;忘记了熟背千百个英语单词,但做英语阅读题时依然磕磕绊绊的状态。他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已经认识了“几百个字”,理所应当自主阅读。但有时候认字的孩子并不愿意自主阅读,有些长期进行亲子共读的孩子还会抗拒自主阅读。这引起了很多父母的不解,其中有一部分人还会陷入挫败感。
如果把认字比作掌握初步的开车技能,自主阅读就好比独自开车上路。现实中的确有一部分新手司机摸几下方向盘就上路了,但更普遍的情况是,路况复杂,新手司机不仅需要有启动和驾驶汽车的技能,更需要随机应变,能独立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并有跨越层层路障的信心和长期持续驾驶的韧性。无论哪个领域,熟手对新手的引导,都不能停止在后者掌握初步技能的时候,而需要更进一步带领对方了解“路况”,协助对方熟稔局势、提高胆气,支持对方得到自我成功的感受……让新手有望独当一面。
或者,如果把亲子共读比喻成朝向文化城堡的并肩作战,那么在孩子的自主阅读期,父母的位置的确退后了一步,但这种退后并不是骤然离席和马上消失。孩子刚刚成为独立挺进的“少年将军”,大人可以是一起制定策略的人、送锦囊的人、共同复盘的人……呼应孩子,直到孩子看见自己无远弗届的未来。
读了几本名著就能拥有过人的阅读力了
很多父母谈及孩子的阅读情况,往往以“看过某一本书”作为验证孩子阅读能力高低的标准。比如“我孩子在二年级已经读过《红楼梦》” “我孩子三年级读完《三国演义》”,诸如此类。但经历十余年阅读跟踪后,我反而认为,不应当把“读过某几本名著”和“超龄阅读能力”画等号。
首先,我们需要缔结一个共识:我们所要培养的阅读者,不是读过(或者打卡)某些特定书目的读者,而是终身保持阅读兴趣和阅读行为的人。就像我们自己,有几个人真正认真地、按图索骥地看完了“此生必看100 本高分作品”(并写下书评)呢?但我们其中许多人都被充满创造力的艺术作品深深打动过,养成了较好的审美品味和文化习惯,有更为广阔的思想和灵魂。比起读过什么书,更重要的是读书的人因此获得了什么。
其次,过早让孩子接触社会背景复杂的名著,“看不懂”和“不理解”的阴霾会长久影响孩子的阅读体验,甚至让孩子产生“大部头名著就是让人厌倦”的错误认知,或者因噎废食,短时间内拒绝读文字量大的图书,这些相关影响都未免得不偿失。还有些父母所说的“读过”,是孩子通过广播剧、影视剧、简介式的短视频对作品概要进行了了解。多媒介触达是智能时代了解作品的途径,但仍不能称其为阅读。阅读仍然需要目光穿梭于字里行间,去相撞、去思考、去捕捉。
回首让我们的灵魂产生巨大震撼的艺术作品,无一不是我们花费了实实在在的时间与之同行的,无一不是在我们身心成长过程中恰到好处的“相遇”。6 ~ 8 岁,支持孩子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爱上阅读。8 ~ 10 岁,引导孩子习得阅读技巧,逐渐组织和管理自己的阅读内容。要帮助孩子,让他不要停留在舒适区,只阅读自己喜爱和熟悉的类型的图书,要让他乐于挺进“学习区”,对不熟悉的作品保有适当的好奇。10 ~ 12 岁,帮助孩子持续保有阅读中的观察力、共情力和独立思辨力,在跨学科的阅读中深入思考。12 ~ 14 岁,帮助孩子着手搭建自己的阅读体系,充分意识到阅读与日常生活有机联结的关系,“读以致用”。总之,支持孩子在培养阅读能力时循序渐进、系统发展,这是很重要的事。
孩子不喜欢的书就不看
同质化书单不利于儿童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良性阅读需要优化搭配。就像健身时饮食要结构化搭配才能有效提升体能、降低体脂,这才是真正的因果链条。
我们的身体需要营养均衡的饮食,阅读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阶段,父母不应该任由孩子只挑自己爱看的书来看。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因此要提供大量的读物,让孩子挺着脊梁冲过困境,提高他们的抗挫力、创造力、自主阅读能力,穿过一切障碍。
要提升阅读能力,就不能只停留在舒适区。为孩子打造的书单最好遵循7 ∶ 3 的比例:70% 是孩子喜欢的、熟悉的书,30% 是孩子需要“踮着脚能够到”的书。通过努力完成系统迭代,才是真正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要求孩子读懂
有人问孩子读不懂怎么办?其实古人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也是先大量阅读,一路读下来,似懂非懂地读下来,慢慢就读得熟了,读得懂了。文字过关了,写作也就过关了。就像很多成年人读中国名著,也是似懂非懂的状态。自主阅读的基本目的是联结,而不是读懂。课堂上班主任经常就某个段落或某句话进行提问,“这句话是什么道理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这使得许多人从小就对阅读这件事倍感压力。
所以,要破除读懂的魔咒,放弃读懂的偏执,鼓舞孩子任何文本都可以去看。不要问孩子“懂不懂”,最好的方式是问:“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比如看《要求太多的餐馆》,妈妈就可以和孩子聊:“读到这的时候你想到什么?”我就听到有孩子说:“我想到了妈妈曾经带我去过一家网红餐厅,结果一点都不好吃,原来这个餐厅是骗人的!”
阅读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家长要求读懂,还是在期待唯一、正确的答案。但提升阅读能力不是会答题,答题的胜算依靠两个方面:一是阅读能力的提升;二是掌握答题技巧。仅仅为了答对题才让孩子去提升阅读能力,是本末倒置。答对题不等于阅读能力的提升,这是两种不同的技能。应试技巧也并不等于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需要系统迭代的。
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秘密武器
孩子读几本书不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也不是评估阅读能力高低的标准。阅读究竟应该怎么做?下面,我与父母分享几个提升阅读能力的“秘密武器”,用对了方法,其实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非常厉害的阅读者!
秘密武器之一:斯通定律
孩子不喜欢阅读?这太正常了!根据斯通定律,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机会。遇到不爱阅读的孩子,我会死皮赖脸地问:“为什么呢?为什么不喜欢呢?”当孩子一次次回答不喜欢书的理由,他就会渐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这就是寻觅的过程。
每次和孩子进行这样意志力大对决的时候,斯通定律就是我的有效支撑。在陪伴阅读的过程中,面对孩子的拒绝,家长不要总是挑毛病,而是应该考虑怎样去帮助孩子,怎样带着孩子走向一个好的方向,要像这样应对:“我知道你遇到了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秘密武器之二:峰终定律
峰终定律是当代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人们在一段经历中的高峰(peak)和结束(end)时会有关键体验,这决定了人们对一件事或好或坏的感受。
比如,孩子爬山过程中可能会哭闹,不愿意前进,但坚持爬完后,如果他的感受是“还行,这也没什么”,那么他就会得到“我是可以的”这样的信心。我们用这种科学的方法在几个关键点上帮助孩子,孩子的成长速度就会非常快。
在孩子遇到高峰、遇到困难的时候,引导者要帮他跨越,让他体验成就感,让他相信“我可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逼迫孩子去攀爬高峰,这样反而会产生挫折感,要时刻注意孩子什么时候需要你的帮助。
秘密武器之三:三分之一定律
孩子最容易在阅读进行到1/3 处时放弃,这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刻,也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三分之一处帮孩子一把,能有效帮助他坚持下去。
好的文学作品也非常注意运用三分之一定律,常常在这个位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
跑步也非常类似:跑到一半的时候你会放弃吗?不会!因为你已经闯过最艰难的点,跑到四分之三处时更不会。许多失败的跑者就是在三分之一处放弃的:热情已经被消磨,但又“前途渺茫”。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三分之一处、高峰处,都是需要给予足够关注的重要转折点。
秘密武器之四:阅读的场域
在十几年的阅读推广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参加读书会时阅读效果往往很好。这是因为儿童读书会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场域,我们能够看到孩子们在这个无形的空间中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在彼此的交流和分享中走向阅读的更深处。
读书会中有个环节叫轮转读书,它有很多好处。首先是紧迫感。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孩子平时读书不会有太多的紧迫感,但在轮转读书的情景下,如果交换日之前没有看完已有的书,孩子便会屏住呼吸用力去看!轮转制度就像“隐形的皮鞭”,这是构成心流的一部分——为了完成一件事而激起全身的能量。其次是扩大阅读面,形成阅读社交圈。从三年级开始,孩子就不仅从家长那里获取图书了,还会看周围人介绍的书,对阅读的需求越来越大。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社交圈,在轮转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在短时间内读不同类型的书,扩大阅读面,还可以通过这样的社交方式,让孩子在分享生活中各种信息时,情感、想法、困惑可以得到缓解和抒发。孩子们会期待一起讨论诸如“我是谁”“我学到了什么”,以及很多身边的具体问题,从而获得学习以及体验良性社交的乐趣。
秘密武器之五:灭霸定律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问:
- 孩子读完一本书,该和孩子谈些什么?
- 孩子读得挺好的,可家长没看过,该聊点什么好呢?
- 怎么带孩子从书籍的故事情节里更上一层楼,和孩子谈更深刻的话题?
针对这几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灭霸定律”。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其中的大反派灭霸为了毁灭世界收集了6 颗能量宝石,分别是时间、现实、力量、心灵、灵魂、空间宝石,由它们组成的灭霸无限手套有着惊人的力量。当我们和孩子讨论阅读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戴上”灭霸的无限手套,通过这6个问题和孩子交流,引导他深入思考。
时间宝石。当我们想和孩子聊阅读,第一个问题可以围绕时代展开。你可以问他:这本书的作者或者说这本书写的是哪个时代的事情?
比如,《中国画,好好看》这本书里有很多经典画作,可以随意翻出一幅画问孩子,这幅图是在哪一个时间点画的?
再比如《水浒传》,你可以问孩子这本书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然后再和孩子分享一些你知道的宋朝的事情。
围绕时间,我们可以从作品的时间、作者所处的时代、故事主角所在的时代,和孩子谈时代背景,谈作者和故事主角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等,不断拓展出更多的话题,孩子也能对阅读的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
现实宝石。现实宝石就是问选择。几乎每一本书的主人公都会面临人生的选择,每一本书都蕴含着大量的选择。
比如孩子们爱读的幻想小说《纳尼亚传奇》,这个奇幻的故事由一个走进衣柜的小女孩露西开始。露西进入衣柜中的神秘国度,遇到了一个小羊怪,小羊怪把她带到家里给她东西吃,他们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她的哥哥爱德蒙也走进了衣柜里,遇到了一个坐着雪橇的白女巫,她给了爱德蒙一包土耳其的软糖,他们也成了好朋友。
可是当他们一起进入衣柜里的世界时,他们发现小羊怪和白女巫是敌对关系,露西选择站在自己的朋友小羊怪身边,可爱德蒙跟白女巫也是好朋友,他要不要站在白女巫身边呢?这是爱德蒙面临的选择。
当我们和孩子讨论的时候,就可以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为什么爱德蒙的选择跟你不一样?
问选择可以让孩子发现,每个人的思辨力是不同的。每个人在当时当下的选择都是很多的,但是他为什么非要选择这个?从选择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物的特点,他做出的选择其实是他个人性格和心理的投射。
力量宝石。力量宝石其实就是问“最”。例如最感动你的情节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主角们遇到的最惨的经历是什么?
比如你可以问孩子,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你最喜欢哪一部?这些问题都是家长不用看书就可以跟孩子讨论的。
比如有一段时间我的孩子在看《庆余年》这套书,我连电视剧都没看过,但我可以直接问孩子:《庆余年》里面你最喜欢谁啊?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印象开始讲述他喜欢的角色。接着我可以再追问,你为什么最喜欢他?……
这个过程就是验收。阅读不仅仅是读书,更需要讨论。所有的艺术作品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的过程就是不停验收和复盘的过程。你问他最喜欢什么和最讨厌什么,孩子其实已经在共情,走进角色的内心深处了。这对提高孩子自主阅读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过程。
心灵宝石。心灵宝石就是问感受。无论是阅读小说,还是各种科普书,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问感受。通过问感受你会发现孩子心灵的成熟度。
比如,面对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可以问小狐狸把小熊的玩具拿走了,小熊是什么感受?通过问感受你会发现他会不会跟人共情,是不是一个社会化的人。
又比如《西游记》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可以问故事里最大的争斗是什么?是孙悟空和白骨精的争斗吗?不是,最大的争斗是孙悟空和唐僧的争斗,他们的矛盾在于唐僧认为孙悟空不听自己的话,就算白骨精是妖怪也不能打,所以就念起了紧箍咒,把孙悟空折磨得死去活来。
在讲这个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孩子:孙悟空的感受是什么?孩子就可以感悟到,孙悟空很委屈、很难受。因为委屈的感受是孩子可以理解的。在这个程度上,我们再发问:委屈是什么感受?你有委屈过吗?什么事情曾经让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呢?
灵魂宝石。灵魂宝石是问这本书的意义。其实,孩子不一定能回答出来这本书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问孩子书中的主角为什么要做这个行为,这对他是一个好问题,他会对书中人物的动机产生好奇。
比如《活出生命的意义》《帕瓦娜的守候》《深夜日记》等这类有生活感受、哲学思考的书籍,还有《法治的细节》这类法学书,都可以从每个真实发生的案件出发,和孩子谈动机、问意义。问有深度的话题,即使孩子暂时回答不出来,也对他有着很好的启发。
空间宝石。空间宝石其实是这个“灭霸定律”里最重要的一环。家长和孩子谈阅读时想要为作品扩宽空间,就在讨论环节让孩子去改写故事。
比如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孩子看过这本书后可以问孩子:如果你是莎士比亚,你会怎么写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这个就是扩宽空间。当孩子成为能够改变主角命运的人,他的想象力也将被充分激发,他的创造会让你惊喜不已。
当你和孩子把这6 个问题一一讨论过,孩子对书的感悟就不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还包括对时代背景、人物心理的理解,孩子的阅读力、思辨力、共情力也将再上一个台阶。
当然“灭霸定律”也不是万用万灵的,家长需要依据孩子的成长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去应用。
首先,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使用“灭霸定律”时,应该多提一些封闭式问题,例如你喜欢小熊还是小马?你的感受是悲伤还是快乐?你是非常想去还是根本不想去?因为越小的孩子越不能回答开放式的问题。相反地,孩子越大越可以多提一些开放性问题。
其次,不要每次都用“灭霸定律”和孩子讨论,或者每次用就从头到尾把全部问题问一次。每次都这样对孩子提问,对他来说更像是“拷问”而不是讨论。可以一次只用一个宝石,或者一个月使用一次。家长也可以买一个“灭霸无限手套”来配合,对孩子来说这就会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不容易造成压力。
这本书该怎么用?
前面讨论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就是,让阅读变得好玩,孩子自然会爱上阅读。那这本书该怎么使用呢?我为你提供三大攻略。
攻略一:认真思考。
每个主题里,都设置了不同的话题。希望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够认认真真地思考这些问题,思考的时候,可以用笔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可以是一些简单的词语、句子或者图画。
攻略二:对话交流。
希望家长和孩子或者孩子和好朋友们一起交流书里的话题,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感悟。对话可以让人表达和交流思想,促进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通过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不一样、有趣的想法。对话也是输出的一种形式,在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时候我们也是在练习表达。同时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增进你对所阅读的这本书的理解,还能激发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攻略三:集结成册。
在阅读故事、思考和对话之后,相信大家对这些主题已经有了许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试着把这些想法整理出来,完成“一起来创作”的内容,可以是写字、画画或者是录制视频等有趣的形式。完成后,记得把全部的作品集结成册,形成专属作品集。
本书的12 个主题不以某本读书为目标,而是希望以阅读解析 对话的形式,帮助孩子走出现在的阅读小圈子,走进经典的、世界级的高级童书,引发孩子对高级童书的好奇与共情。虽然本书不会带给孩子阅读的正确答案和必有路径,但它愿意把其他孩子或浅白或胡诌或灵光乍现的答案分享出来;它不会告诉孩子某个道理,而是期待和孩子一起探索故事背后整个社会思考的底层逻辑。
我相信,只要点燃孩子的故事思考力,儿童阅读就会发生大爆炸式的化学反应。孩子会更愿意自主阅读,更有意愿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最终成为更强的阅读者和表达者。
在这个AI时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应该只是让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真善美的价值观。阅读作为一个非常直接的传播渠道,通过文字传达真善美,为孩子晕染好人生底色,其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好的阅读总是从好故事开始,家长如果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这将赋予孩子一种可迁移的底层能力。其实,无论是总统辩论还是企业上市的招股书,底层逻辑都是讲故事,孩子若具备这种能力,不管日后进入什么行业,都会大有裨益。
粲然的这本新书就是对优质阅读很好的诠释,它不仅教会孩子如何阅读,更教会他们如何用文字表达最真实的自我。
——李一诺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畅销书作者
阅读可以让孩子感受情感、经历世界。粲然这本书,不只写全了阅读策略,与众不同的是,她宛如一个书页中的情感导游,带着孩子感受细腻、复杂、丰富、精微的人之情感,完成跟自我、他人,乃至世界的对话。这是一本能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的书,也是一本能让孩子内心充盈、无限辽阔的书。
——李小萌 央视前著名主持人、制片人,教育专家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却常常苦于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不知道该怎么做。粲然老师这本书是“道”与“术”的结合,既帮助家长跳出常见的阅读误区,又教会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水寒 中学语文一线教师 减法教育践行者
独 立
每个人都是逃家小兔
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做过这样的事:被妈妈批评之后,我气呼呼地回到房间,把自己最喜欢的裙子和洋娃娃放进包里,一声不吭地走出家门,蹲在妈妈看不见我的地方生闷气。我希望妈妈以为我丢了,想看到她失落、难过的样子。
现在,我也成了妈妈。我的孩子10 岁了,在他更小的时候,他也好几次告诉我,他要“离家出走”。
你有没有想要“离家出走”的经历呢?
就像《哆啦A 梦》里的情节,大雄好几次背着他的行囊,决定离开爸爸妈妈,离开他自己的家。
在心里高喊着“我!要!离!家!出!走!”—这不仅仅是你的秘密,我的秘密。“离家出走”是很多孩子都向往过的一件事,是尽人皆知的心灵秘密。
不管你现在是五六岁,还是八九岁,甚至是十五六岁,“离家出走”这个念头都会时不时向你散发出危险又迷人的吸引力。
请你认真想一想
不同年纪的人想要“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一样的吗?当我们想出走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有什么反应?我们究竟能走到哪去?
一场爱的捉迷藏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作品,都与“离家出走”有关,比如大名鼎鼎的《逃家小兔》。很多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就在妈妈怀里和妈妈一起读过这个美妙的故事。故事里,有一只小兔子,它想要离家出走。于是,它和妈妈展开了一系列关于“逃家”的对话。
小兔子说:“我要逃走啦!”
兔妈妈说:“如果你逃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小兔子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捉你。”
小兔子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小兔子开动脑筋,想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逃走,但兔妈妈总能想到对应的东西,跟随着它,陪伴着它。
这样的对话进行了好一阵子,直到小兔停下出逃的幻想,说:“天哪!我不如待在这里,当
你的小宝贝吧!”
兔妈妈回答说:“嗯。再来一根红萝卜吧!”
故事结束了。你喜欢这只逃家小兔吗?你喜欢不肯让小兔子离开的兔妈妈吗?如果有一天,你决定背上行囊,“离家出走”,可你妈妈一直跟着你,走在你后面,赶也赶不走。你会偷偷觉得开心,还是觉得她很烦?你会像小兔子一样,叹口气,放弃“离家出走”的计划,还是会猛然间跑得无影无踪,快乐地奔向自己幻想中的新生活?
《逃家小兔》这个故事好像有魔法,它的奇妙之处在于,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看这个故事,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小小孩听了《逃家小兔》的故事,会哈哈大笑,因为他们自己就是那只小兔子。虽然他们对外面的天地有无穷无尽的想象,但同时也非常依赖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假装要逃跑,是为了确认“爸爸妈妈还在不在”“爸爸妈妈会不会跟上来”。所以,当读书的妈妈像故事里的兔妈妈一样,一遍一遍地说“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能找到你”时,在这个爱的捉迷藏游戏中,小小孩能感受到无限的温柔,会非常安心。
但是,再大一点的孩子,甚至包括一些刚刚独立的年轻人,也可能会不喜欢这个故事。他们会觉得,小兔子的妈妈怎么那么可怕,小兔子走到哪里她都要跟着。他们认为,这是“控制”。
一个故事,不同时候听,不同人听,会有不同的感受。一件事情,比如“离家出走”,不同年龄,也会有不同的判断,不同的想法。这就是阅读和成长的魔法。
那一段短短的距离,是一次成长的宣誓
对于较小的小孩来说,“离家出走”更像一场爱的捉迷藏。他们神神秘秘地让对方知道“我要离开你,去一个你找不到我的地方了哦”,躲起来后心里又默默想着“你快点来找我啊”。
那么,再大一点的孩子,他们“离家出走”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阿尔菲出走记》就非常真实地模拟了5 ~ 8 岁孩子的“出走场景”。
阿尔菲的妈妈把他最喜欢的红鞋子送给了别人。他很生气,决定要离家出走!他正忙着收拾行李,妈妈在旁边一次次地提醒。
“路上会口渴,你需要一壶水。
“夜里会黑,你需要手电筒,电池也需要多带两块。
“你的巴迪熊也会想你呀!
“路上会饿肚子,来点花生酱、饼干,还有葡萄干吧!”
终于准备好一切后,妈妈把手伸进他的背包,说:“我还给你装了一个拥抱。”
阿尔菲终于背着大大的行囊走出家门。他只走到后院,就觉得好累啊!他坐下来野炊,正当他想念起妈妈的时候,妈妈出现了。妈妈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阿尔菲这场短暂的离家出走也就结束了。
拆、拆、拆故事
现在,注意了,我要把阿尔菲的这个故事,像拆解机器零件一样拆开。我们一起来看看,“离家出走”故事最吸引我们的四个关键点是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
我们不难发现,阿尔菲和逃家小兔出走的原因不一样。小兔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内心深处却希望妈妈总能找到它。而阿尔菲想要通过“离家出走”来抗议妈妈“把心爱的鞋子送给别人”的行为。
其实,出走的念头就像一个口号,一个代替品。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受到了大人不公平的对待,却又不知道要怎么跟大人抗议,如何提要求,又急又气的我们便宣称要“离家出走”,假装这是我们最想做的事。
当孩子决定(或已经)“离家出走”的时候,大人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面对小兔一次次的出逃幻想,兔妈妈说:“无论你去到哪里,我都会找到你哦!”
小男孩阿尔菲的妈妈则对阿尔菲说:“来,我告诉你离家出走需要做什么准备。”
你觉得,兔妈妈和阿尔菲的妈妈,谁更支持孩子?谁是更好的妈妈?
或者说,她们一样好。只不过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不同,妈妈就用不同的态度去支持他们的成长。
离开家后,主人公去了哪里,遇到了什么事
“逃家小兔”最后没有离开,待在妈妈身边继续吃红萝卜。
阿尔菲走到了自家后院的草丛,进行了一次野炊。这一段短短的距离,是阿尔菲的一次成长宣誓,他进一步理解了成长和爱。
成长是因为他明白了,他的鞋子不再合脚,所以妈妈把它送给别人;成长同样是,阿尔菲接受了自己无法走得更远的事实,因为背包太重了。
与此同时,阿尔菲还更深刻地理解了爱。爱就是,就算他决定出走,妈妈也不会阻拦他,不会朝他大喊大叫。妈妈支持他做尝试,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离家出走”的终点是哪里
许多孩子都幻想过“离家出走”,但大多数孩子都没有真正实践过这件事。因为归根结底,孩子们也知道,重要的不是“离家出走”的想法,而是有这个想法后,我们有了哪些成长,接收到了怎样的关心和爱,以及我们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新世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