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129348
- 与孩子同行,在教育的路上做路上的教育。
- 家庭教育新出口,家校社共育新突破。
- 室外境教,以境育人。助力人格健康成长,奠定孩子人生基石!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传统家文化与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研究”的研究成果,收录了林青贤老师关于“室外境教”理论的真知灼见,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践行境教的方法建议。作为家校社共育的新突破,室外境教有利于培育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路上增长见识,拓展认识,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教育,逐渐建构起广博且富有生命力的完整人格。
本书阐述了家庭教育专家林青贤老师关于“室外境教”的理论观点。从孟母三迁的境教故事开始,结合中华优秀的家文化、现代心理学与脑科学,讲解室外境教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全书分为境教启迪、以境育人、区分“学习”与“成长”的巨大差异、在教育的路上做路上的教育四个章节,由浅入深,阐述室外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家长如何顺势而为、利用环境有知有觉地教育孩子。
第一章 境教启迪 /001
第一节 环境诱因 /003
第二节 环境属性 /009
第三节 让孩子心由“相”生 /015
第四节 外在地图与内在地图 /019
第五节 人的多维觉知 /023
第六节 还孩子一个不被人为扭曲的真实世界 /028
第七节 世界边界与孩子眼界 /033
第八节 见识与气质 /037
第九节 浅层认知与深层认知 /041
第十节 让孩子一点即通 /047
- 以境育人 /051
还原地球 /053
第十一节 层层递进的思维空间 /055
第十二节 创建孩子的静思空间 /061
第十三节 一花一世界,一溪一天堂 /065
第十四节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071
人文境教 /077
第十五节 近“墨”者“黑” /079
第十六节 对文字产生好感 /083
第十七节 地灵使人“杰” /087
时空历史 /093
第十八节 时间具象化,时空感知化 /095
第十九节 归属感是安定感的底层力量 /101
第二十节 培植孩子的文化自信 /105
第三章 区分“学习”与“成长”的巨大差异 /111
第二十一节 读书生涯不等于学习生涯 /113
第二十二节 学习不苦,读书不难 /119
第二十三节 学习不等于成长 /125
第二十四节 如何创造成长的历程 /130
第四章 在教育的路上做路上的教育 /137
第二十五节 只有慢的教育才能在孩子的心灵留下印记 /139
第二十六节 如何与孩子达成“共识” /143
第二十七节 同走一段路,共鸣一段情 /149
第二十八节 路上的离场教育 /155
第二十九节 规则意识的建立 /161
第三十节 在路上的情绪处理 /167
第三十一节 把握教育时机 /175
第三十二节 在路上的优秀特质发展 /179
第三十三节 室外境教是个开始 /186
致谢 /190
编后记 /194
自 序
这里谈教育的无痕与无痕的教育。
一个孩子被教育了,在孩子身上却看不出有被教育过的痕迹,那是教育艺术所追求的境界,更是一种因敬畏生命而来的“润物细无声”的爱。
这是一种无须多言的天地之爱,是一种对老子“不言之教”的意会。
这是身教、言教的前端教育-一境教。
本书讲的“室外境教”,是在学校、家以外,在户外进行的家庭教育,我们称之为“路上的家庭教育”。室外境教对周末、寒暑假和日常生活中如何带孩子出行以及在出行的路上如何对孩子进行身心启迪提出新的教育方法论。家长实施以境育人,让孩子心由“相”生。家长如果学会了在路上的教育,回到生活中,可以在小区的公园,或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随时随地地运用周围的环境诱因来对孩子进行不留痕迹的良好教育。
在本书中,我们从孟母三迁的境教故事开始,结合中华优秀家文化、现代心理学与脑科学讲解如何在教育的路上做路上的教育,如何以境育人,如何发展孩子的优秀人格特质,如何为孩子的人生做前因性的教育,如何在路上做教育,等等。本书每一节文字都力求精简与留白,我们期望家长能读得轻松又有所启发,如境教一样,没有压力却暗藏动力。
这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传统家文化与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研究”的子项目“中华传统家文化滋养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的研究课题。
室外境教是家校社共育的新突破,实践证明室外境教能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新的出口,这是一种哲学性的思考、艺术性的减负、科学性的操作、激发生命力的灵感。
室外境教的主体不是老师与学生,而是家长与孩子。认知决定选择,觉知决定成长。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决定着孩子的成长环境、成长方式。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熟练地运用境教这种在路上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会更好地赋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会迎来更新的发展。
我们期望在未来,室外境教可以赋能文旅、促进经济、传承文化、发展教育。
林青贤(字:恒辰)
2024年9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