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社会科学语言文字得到:速通100本经典(罗振宇作序,刘擎、万维钢、成甲、贾行家等联合创作)

得到:速通100本经典(罗振宇作序,刘擎、万维钢、成甲、贾行家等联合创作)

专为当代人打造的经典速通工具书!罗振宇作序推荐!刘擎、万维钢、成甲、贾行家等联合创作!随书附赠得到听书8天会员!一次了解100本好书!得到听书7年内容精选!

作者:得到听书 编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ISBN: 9787213117077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9.00

类别: 社会科学 新书热卖榜, 语言文字 SKU:6752b6e1358b38fec0cf7898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117077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经典,不是我们要跪着崇拜的东西。

我们可以通过对经典各种姿势的阅读,完成对人类文明基座的一次次回眸。

我们希望,不管这些经典多么威风凛凛,你都能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修行,变成进步路上的阶梯。去踩着它们,去速通它们,同时,对它们心存感激。

经典,需要有另一个读法。

——得到创始人  罗振宇

 

1.100本经典之作,一次带走。聚焦文学名著、人文社科、商业视野、科学素养、思维工具五大模块,帮你以书为钥匙,完善自我,掌握一整套认识现实世界的知识系统和底层方法。

2.利用好碎片时间,养成读书习惯。书太多读不完、工作忙没关系,这都没关系。100本经典,每篇3000字,10分钟的时间,使你如同逛公园一样,自在探索那些过去不敢触碰的大部头。

3.不只浓缩原书精华,帮你真正了解一本书。好懂、有趣、开脑洞。特邀刘擎、万维钢、成甲、贾行家等知名学者、作家、讲书人,带你与经典作品近距离接触,领略思想之美。

 

内容简介

书海无涯,经典好书读不完,怎么办?

知道读书好,但就是读不进去,怎么办?

读书特别慢,读完又记不住,不能落到实处怎么办?

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

《得到:速通100本经典》来帮你。刘擎、万维纲、贾行家、李翔等10多位名家老师、专业读书人,精选文学名著、人文社科、商业视野、科学素养、思维工具五大模块100本经典好书,帮你以一本书为钥匙,走进人类文明宝库。用好书武装自己,掌握一整套应对现实世界的知识系统和底层方法。

作者简介

得到听书,得到App旗下王牌产品,截至2024年,累计服务超900万名用户。通过每天30分钟的音频讲解,帮你解决不同场景下的读书难题。

来得到听书,听厉害的人讲好书。罗翔、刘擎、万维纲、香帅、何帆、贾行家、黄昱宁等知名学者、作家、资深出版人,都在得到听书,为你解读好书。

目  录

第一模块  文学名著篇

01  |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   / 003

02  |  《悲惨世界》:一部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 009

03  |  《变形记》:一部现实主义的变形神话   / 015

04  |  《浮士德》:歌德倾注 60 年心血的巨著   / 020

05  |  《荷马史诗》:西方文学的起源   / 027

06  |  《红楼梦》:古代社会、传统文化与复杂人性的样本   / 034

07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部反抗成人世界的青春史诗   / 041

08  |  《人间失格》:广受争议的“丧文化”经典   / 047

09  |  《人类群星闪耀时》:什么样的瞬间会决定历史?   / 052

10  |  《人性的枷锁》:名作家毛姆的人生之书   / 058

11  |  《三国演义》:中国人品格的大百科   / 063

12  |  《神曲》:关于爱的不朽诗篇   / 069

13  |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创作生涯原点   / 075

14  |  《水浒传》:它的主题从来就不是打打杀杀   / 080

15  |  《我的名字叫红》:细密画中的传统与人性之争   / 086

16  |  《雾都孤儿》:现实主义的丑小鸭童话   / 093

17  |  《西游记》:直面人心的神魔经典小说   / 098

18  |  《喧哗与骚动》:什么是意识流小说?   / 104

19  |  《樱桃园》:认识作为“戏剧家”的契诃夫   / 109

20  |  《追风筝的人》:一个勾勒人性的阿富汗故事   / 114

 

第二模块  人文社科篇

21  |  《悲剧的诞生》:古希腊悲剧的意义何在?   / 121

22  |  《沉思录》: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   / 126

23  |  《第二性》:如何理解女性?   / 131

24  |  《洞穴奇案》:人吃人的案件应该怎么判?   / 136

25  |  《规训与惩罚》:权力如何造就控制?   / 141

26  |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关于现代世界史的史诗巨著   / 146

27  |  《旧制度与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 153

28  |  《菊与刀》:日本文化的两面性   / 157

29  |  康德“三大批判”:西方哲学绕不过去的巅峰   / 161

30  |  《理解媒介》:媒介如何影响生活?   / 166

31  |  《理想国》:正义何以重要?   / 171

32  |  《论法的精神》:人类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 176

33  |  《论犯罪与刑罚》:为什么有人主张废除死刑?   / 181

34  |  《罗马帝国衰亡史》:通史研究奠基之作   / 186

35  |  《美的历程》:中国古代艺术到底美在何处?   / 191

36  |  《美术、神话与祭祀》:揭示中华文明的底层密码   / 196

37  |  《枪炮、病菌与钢铁》:为什么富国基本在北半球?   / 201

38  |  《人类简史》:人类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 206

39  |  《社会契约论》:现代国家何以可能?   / 212

40  |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我们为什么爱聊八卦?   / 217

41  |  《天朝的崩溃》: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222

42  |  《万历十五年》:史上最牛的罢工皇帝   / 227

43  |  《乡土中国》:中国传统社会的底色   / 232

44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 236

45  |  《战争史》:为什么文化才是影响战争的第一要素?   / 241

46  |  《长和平》:大国竞争为什么未必导向战争?   / 246

47  |  《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的过去与未来   / 251

48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看懂中国传统政治   / 257

49  |  《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与底层逻辑   / 262

50  |  《中国艺术与文化》:全球视野里的中国艺术   / 266

 

第三模块  商业视野篇

51  |  《21 世纪资本论》:贫富分化加剧的根本动因是什么?   / 273

52  |  《巴菲特传》:股神的成长之路   / 278

53  |  《财富的起源》:以进化视角重新理解增长之谜   / 283

54  |  《大转型》:为什么不受干预的自由市场是乌托邦?   / 288

55  |  《定位》:在竞争中胜出的营销之道   / 293

56  |  《反脆弱》:为什么说压力和混乱可能会成就你?   / 298

57  |  《富爸爸穷爸爸》:金钱观如何改变人的行为模式?   / 302

58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的拂晓   / 307

59  |  《合作的进化》:博弈常胜的策略是“一报还一报”   / 313

60  |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   / 318

61  |  《美国增长的起落》:一部美国百年经济史巨作   / 322

62  |  《灭火》:美国金融危机最深刻教训是什么?   / 327

63  |  《纳瓦尔宝典》:如何过上更富有、更幸福的人生?   / 332

64  |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   / 336

65  |  《史蒂夫·乔布斯传》:真实的乔布斯是什么样的?   / 341

66  |  《思考,快与慢》: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 346

67  |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经济盛衰轮回的秘密   / 350

68  |  《原则》:为什么你需要成为一个“专业犯错者”?   / 355

69  |  《助推》:怎样无痛养成一个好习惯?   / 360

70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人人都是管理者   / 365

前  言

经典,另一个读法

罗振宇

得到创始人

 

 

一

逐字逐句读才是打开经典的方式吗?

不见得。

我很早就对孔子感兴趣。上大学的时候,我把《论语》手抄了三遍。那时候读《论语》,纯粹就是青年人的好胜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没读过《论语》呢?

当通读完《论语》,我突然发现,原来好多词我早就知道,比如温故知新、不亦乐乎、见贤思齐、适可而止……我才意识到,《论语》不到16000个字,却为汉语贡献了近400个成语。其微言大义,已经深深嵌入了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所以,什么是经典?不是有多少人读过就是经典,不是创作的时间早就是经典。经典之所以经典,恰恰是它早已“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的生命血液。

《论语》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它创造了我们中国人基本的价值观和大量的高频词汇。就算你没有通读过全文,下面这些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或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听也总是听过的。

所以,我们鼓起勇气打开经典时,经常能有这种感觉:“好多的老熟人啊!原来,你早就在这里了。”正如电影《一代宗师》里的那句经典台词:“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读经典的心境,不就是这样的吗?

 

二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论调:读书,一定要读经典。

比如,读美学著作,就一定要从黑格尔的那几大本美学作品读起;读历史,就一定要从《史记》《资治通鉴》读起。甚至还有人说,“活人写的书我都不读”。这好像成了读书界的一个“天然正确”的说法。

但是我最近从科学作家万维钢老师那里听到了另一个说法,很有启发。他说,以前做物理研究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过要“读经典”这个说法。

道理很简单。没有一个物理学教授会跟学生说,“你去读一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者“你去读一读爱因斯坦讲相对论的原始论文”。

先不论那些知识是否过时,就连那些经典的表述方式,都可能不如今天的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精彩。

我们的读书策略,就该是读那些还在当下世界一线的英雄豪杰所写的新书。我们要相信这些当代英雄豪杰对于原典的再解释。

这就像你此时此刻在草地上随意摘下的一朵花,其中的信息一定包含着来自几十亿年前的那些最根本的生物遗传信息,而且,那些信息以极其强悍的方式进化到此时此刻。我们绝对不会因为这朵花是新的就抛弃它而去寻找几十亿年的化石。那没有必要,对不对?此时此刻的任何一个鲜活事物,包含的信息本身就无比丰富和完整。

经典同样如此。

我们的人类文明是从经典之上衍生出来的,我们早已站在了经典之上。经典,不是我们要跪着崇拜的东西;经典,是我们要踩着它,拨弄着搜寻着它,经由它继续向前走的东西。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经典的各种方式、各种姿势的阅读,完成对于那些人类文明基座的一次次回眸。

 

三

书,不是我们的神,而是我们的兵。

Visa(维萨)信用卡系统创始人迪伊·霍克也有一句类似的话:“读书时不要像狗服从主人,而要像老鹰搜寻猎物。”

如果将书当作书架上的神灵,只要是被称为经典的都要读,那读到海枯石烂也读不完。那么,这就给“速通”的读法提供了一种可能。

你可能会说,读书怎么能不求甚解呢?是的,读书快,在我们通常的读书概念中,是有某种“政治不正确”含义的。能逐字阅读、准确理解,当然是一种能力。然而,还有另一种阅读能力更值得建构,那就是快。

风物长宜放眼量。用快速的方法结缘,等待机缘成熟,也是一个读法。不用害怕你没有读透这本书,哪怕和它打个照面,再随手抛开,谁知道多少年后,会不会有一个特别的机缘,再结出奇妙的果实呢?

在“速通”背景下,人和书之间真实的关系就应该是:读书的自己如大帅临阵,手下良将如云。

你就是帝王,在阅读的世界里,你有你的精神王国疆土,书是你手下的天兵天将。你知道,你有哪些部队,指挥官在哪里,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战斗力。如果边关有事,你知道怎么调动他们。明白这些,就足够了。

而这本《得到:速通100本经典》解决的就是这件事。

我们从文学名著、人文社科、商业视野、科学素养、思维工具五大知识模块中,精选出100本经典,在呈现原书核心内容的同时,使你如同逛公园一样轻松地领略那些过去不敢触碰的经典大部头。

我们希望,不管这些经典多么威风凛凛,你都能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修行,变成进步路上的阶梯。去踩着它们,去速通它们,同时,对它们心存感激。而不要去跪拜它们,不要去臣服它们。

经典,需要有另一个读法。

在线试读

33  | 《论犯罪与刑罚》

为什么有人主张废除死刑?

罗翔

 

现在,世界上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明确废除了一切死刑,那么这些国家到底是基于什么思想废除了死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追溯到意大利著名法理学家贝卡利亚这里,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废除死刑的学者。

在 18 世纪,也就是贝卡利亚所处的时代,刑罚非常残酷,死刑也非常随意,很多轻微的犯罪都有可能被处以极刑。因此,贝卡利亚对当时的刑法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竭力倡导人道主义。他在1764 年撰写的这本《论犯罪与刑罚》,拉开了废除死刑运动的序幕。直到今天,主张废除死刑的人所使用的论点依然没有超越贝卡利亚在200多年前提出的思想。

当然,贝卡利亚的思想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的想法留下了当时启蒙运动的烙印。那么,什么是启蒙运动呢?用学术巨擘康德的话来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从自己加给自己的监护状态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口号是:“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性。”因此,“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标签,也是贝卡利亚这部著作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1.废除死刑的观念

贝卡利亚为什么要呼吁废除死刑呢?他提出了四点原因。

第一,贝卡利亚认为,国家根本没有权力使用死刑,死刑就是一种权力的滥用。

在他看来,国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源于民众所放弃的权利。但关键是人们所放弃的权利是有限的,而生命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既然自己都无权进行自我了断,国家就更不可能有这种剥夺生命的大权。因此,贝卡利亚首先认为,死刑的存在违反了社会契约论,这是一种典型的权力滥用。

第二,贝卡利亚认为,死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本毫无意义。按理说,死刑是为了威吓民众,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也就是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但是,贝卡利亚认为,相比之下,终身苦役对预防犯罪的效果要比死刑好得多,因为人们往往能够承受极端而短暂的痛苦,但很难忍受长期持续的煎熬。

第三,贝卡利亚沿着这个思路进一步阐述,死刑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产生反作用。

由于人的天性都是同情弱者的,刑场上展现出来的国家和受刑人的力量对比很悬殊,一些人就会产生一种愤愤不平的怜悯感,使得死刑的威吓作用大打折扣。

第四,更为可怕的是,死刑还会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残忍,以暴易暴容易导致暴行的恶性循环。

讲述完这四点废除死刑的理由之后,贝卡利亚其实还留了一个“小尾巴”,也就是他认为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保留死刑。比如,某人的存在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安全,有引起动乱的危险的时候,或者当一个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也就是混乱取代法律的时候,死刑就变得必要了。

 

2.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原则

除了提出“废除死刑”的观念,贝卡利亚还确立了现代刑法基本原则的框架。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几乎是所有现代国家刑法中通行的原则。早在 200 多年前,贝卡利亚就已经为这两个原则确立了框架。

第一,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是法治国家最重要的刑法原则。

贝卡利亚深受社会契约论的影响。他认为,根据社会契约,只有社会的立法者才能制定这样的法律。其他任何人,无论是司法官员还是自以为道德高尚或自命公正的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来超越法律的限度对人们施加刑罚。贝卡利亚还说,法律条文应当尽量明确且公开,了解法典的人越多,犯罪的人就越少。条文如果含糊不清,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弊端。

第二,罪刑均衡,也就是重罪重刑、轻罪轻刑。

贝卡利亚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认为最好像几何学那样来设计犯罪和刑罚之间的关系,搞一个精妙的罪刑阶梯。从最严重的犯罪到最轻微的犯罪,刑罚也应由重到轻做相应阶梯排序。无论是过轻还是过重的刑罚,都无法实现刑罚的目的。重罪轻刑肯定不行,这明显在鼓励犯罪;但轻罪重刑,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犯罪。

 

3.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

我们可以看出来,贝卡利亚提出的“废除死刑”和“刑法基本原则”的观念都指出了他关于刑罚的目的,也就是这本书的第三个重要观念: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

在人类历史上,关于为什么要有刑罚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有了犯罪,所以需要刑罚;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了没有犯罪,所以需要刑罚。这两种观点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过去,可以被称为“报应主义”,也就是对犯罪进行报复,像人们常说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就是报应主义的体现;而后者关注将来,通过刑罚的适用减少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犯罪,可以被称为“预防主义”。

贝卡利亚对“报应主义”非常反感,他说刑罚的目的不是摧残折磨,也不是消除一个已经犯下的罪行,而仅仅在于阻止罪犯重新犯罪,并规劝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贝卡利亚还认为,刑罚的惩罚只是预防犯罪的一个很小的方面。除了惩罚,还有很多方法可以综合起来共同预防犯罪。比如,应该把法律制定得更加明确和通俗,树立法律的权威,让法律值得人们尊重,让人们出于健康的而不是奴役的心去尊重。同时,法律的执行机构更要注重遵守法律,不能走向腐败,这样才能使法律获得民众的尊重。另外,要预防犯罪,最可靠、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教育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可以把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避免人们误入歧途。

 

4.如何评价这本书?

这本书的确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无论用多么强烈的词语来夸赞这本书都不为过。贝卡利亚的三个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刑事立法,也深刻地塑造着人类的思想。

不过,《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也有局限性。比如,贝卡利亚试图用几何学的精准来设计罪刑的关系,并认为一切立法的目的在于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然而,这种思想无法避免多数对少数的欺凌,使多数的暴政具有了天然的合理性。更可怕的是,理性无法给出“最大幸福”的精准定义,这种无比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也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托词,最大多数往往是被少数人代表的。

至于贝卡利亚所提出的“废除死刑”的观念,当然闪烁着人道主义的伟大光辉,但是它也很可能走向反面。老话说,“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理性主义认为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的,一切都应该接受理性的评估。这种狂妄的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理性是无所不能的,这就为后来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比如,贝卡利亚倡导用刑罚来改造犯罪人。沿着这种思路,后来的人们认为罪犯只是一种病态,需要的是治疗。所以,惩罚变成了治疗,于是服刑变成了看病。但是,一个人有没有生病,只能由专家说了算。于是,人道主义将审判从法官之手转移至专家之手。那么,最后出现的情况是什么呢?如果出现了一种主流社会无法接受的行为,那么,即便这种行为和道德罪性无关,本不应该被剥夺自由,但国家依然可以对其进行“治疗”,而其他人无法辩解。因为专家没有说这 些人犯罪,只是说这些人病了;他们不是被抓去监狱,而是被带去医院,接受治疗。

此外,对于用刑罚威慑普罗大众这个观点,我们也需要有所警惕。如果刑罚的正当根据不是一个人曾经犯下的罪,而是有效的预防,惩罚罪犯也就没有必要看他是不是真的实施了犯罪。为了威慑民众,随便抓一个“替罪羊”也是符合一般预防逻辑的。

 

5.结语

在《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的最后,贝卡利亚写下了以下一段话,为他的三个重要观念做了一个总结:“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来说,刑罚应该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

抢先评论了 “得到:速通100本经典(罗振宇作序,刘擎、万维钢、成甲、贾行家等联合创作)”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高岛谦一卷–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

EUR €40.99
加入购物车

公文高手的修炼之道 套装3册 一套书帮你成为公文写作大手笔 轻松搞定党政机关公务员写作

EUR €111.97
阅读更多
缺货

作文七巧

EUR €17.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公文写作范例大全: 格式、要点、规范与技巧(第2版)

EUR €55.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