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3703649
乐制大师,开山之作:王光祈是我国著名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于1927年考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1934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从事中国音乐、东西方音乐对比方面的研究。这本《中国音乐史》就是由他广泛收集,利用一手史料编攒而成,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制度、明晰中国音乐发展脉络的大作。
条理清晰,清本正源:《中国音乐史》是一部详尽探讨中国乐制发展流变的学术著作。该书以历史发展为轴,详尽介绍了中国的律制、乐器的演变发展与吸收融合;还着眼于音乐的民族性与包容性,详细阐述了中国音乐的社会功用、梳理了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脉络,本书考证翔实,被视为研究中国古典音乐的开山之作。
珍稀古谱,听见历史:书中百余幅精美配图,与名家名作相得益彰,更有珍稀古谱、乐器陪衬,让你可以看懂中国音乐的源远流长,听见中国历史的千年回响。
《中国音乐史》是一部详尽探讨中国乐制发展流变的学术著作。该书以历史发展为轴,详尽介绍了中国的律制、乐器的演变发展与吸收融合;还着眼于音乐的民族性与包容性,详细阐述了中国音乐的社会功用、梳理了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脉络,被视为研究中国古典音乐的开山之作。
第一章编纂本书之原因
第二章律之起源
第一节研究方法与根本思想
第二节由五律进化成七律
第三节十二律之成立
第四节 黄钟长度与律管算法
第三章律之进化
第一节京房六十律
第二节钱乐之三百六十律
第三节何承天十二平均律
第四节梁武帝四通十二笛
第五节刘焯十二等差律
第六节王朴纯正音阶律
第七节蔡元定十八律
第八节 朱载填十二平均律
第九节清朝律吕
第十节十二平均律与十二不平均律之利弊
第四章调之进化
第一节五音调与七音调
第二节苏祗婆三十五调
第三节从亚刺伯琵琶以考证苏祗婆琵琶
第四节燕乐二十八调
第五节唐燕乐与琵琶
第六节《燕乐考原》之误点
第七节南宋七宫十二调
第八节宋燕乐与盛策
第九节起调毕曲问题
第十节元曲昆曲六宫十一调
第十一节昆曲与小工笛
第十二节二簧、西皮、梆子各调
第五章 乐谱之进化
第一节律吕字谱与宫商字谱
第二节工尺谱
第三节板眼符号
第四节宋俗字谱
第五节琴谱
第六节琵琶谱
第六章 乐器之进化
第一节敲击乐器
第二节吹奏乐器
第三节丝弦乐器
第七章 乐队之组织
第八章 舞乐之进化
第九章歌剧之进化
第十章器乐之进化
附录
袁同礼君《中国音乐书举要》
第一章 编纂本书之原因
作者于其所著《西洋音乐史纲要》之内,曾引柏林大学教授仙灵(Schering)之言:谓欧洲现在音乐历史工作,尚未达到编纂《西洋音乐通史》之程度。此时必须先用全力,从事“零碎工作”,云云。其实西洋音乐文献之富,西洋学者著述之勤,已非我们这一般生自“礼乐之邦”的人,所能想像。每个大图书馆之中,皆设有音乐一部,所藏音乐书籍,动辄数十万册以上。即各家著名音乐书店,其所出音乐书谱,亦往往超过数万以上。专就德国二十三个国立“普通大学”(Universität)而论,盖无不设有音乐一系。甚至于国立“工业专门大学”之中,亦有附设“音 乐历史讲座”之举。此外还有许多国立“音乐专门大学”(专习“应用音乐学”,如吹奏,歌唱,制谱之类;与“普通大学音乐系”之注重“音 乐历史”“音乐科学”者,不同),私立音乐学院,对于“音乐史”一 项,亦无不列入必修科目。即以柏林大学音乐系而言,便有教授十余人,学生二百余人;终年埋首于此,研究不遗余力。而西洋音乐史一科之成为有系统的学术,亦已有一二百年之久。其间对于许多古代作品,业已先后整理出来。然而上述柏林大学教授仙灵(Schering)氏,犹有“编纂 西洋音乐通史,现在尚嫌程度不够”之感想,而吾国今日音乐文献,如此不备;音乐人材,如此缺乏;竟欲握笔编纂《中国音乐通史》一书; 世上滑稽之事,殆未有过于此者矣!
但余明知其为滑稽,而又居然大胆握笔草此者,亦自有其原因。第一,本书之作,系欲将整理中国音乐史料之方法,提出讨论。譬如我们 计算律管,应用何种物理公式;采用音乐史料,应用何种鉴别方法之类, 其中一部分,实系属于“音乐常识”之范围,业已超出“音乐历史”之界限。但在吾国今日音乐常识如此缺乏之际,此种办法,似不可少。第二,本书之作,系欲将中国音乐历史上之各种重要问题,至今尚无圆满 解决者,一一指出。我们现在既无能力,作成一部“进化线索完全衔接”之《中国音乐通史》;则只好将此种“不能衔接”之处,一一指明,以待后人研究。将来“零碎工作”既多,或可渐将此种缺陷,一一加以弥补。
第三,余个人年来关于中国音乐历史之“零碎工作”,著成中文德文者, 亦已有若干种。此外,西洋学者关于中国音乐历史之撰述数十种以及国 内时贤著作数种,亦多有精到可采,或错误宜正之处。余乃欲借此机会,将其联络起来,成为一种较有统系之音乐历史;以免各种材料散在各处,为国内学子所不易收集。
惟余身居海外,箧中藏书无多;柏林国立图书馆中,所藏原版中国 音乐书籍以及西人关于中乐之著述为数虽亦不少;但许多重要中国乐书乐谱,亦复无法觅阅。而且本书撰述期间,为时太短——因为个人经济问题的关系——其势亦不能详而且备。只好俟诸异日归国之后,再为弥补此项缺点而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