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77305
彼得·古雪夫!他不仅是苏联芭蕾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俄罗斯芭蕾在中国最重要的传播者,甚至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如今中国芭蕾在世界的地位。如此重要的一位人物,学界内却少有关于他的文字记录,以致年青一代往往忽视其本人的地位、价值,以及对中国芭蕾乃至整个舞界的重要推动作用。
9封信件、公函,2份工作报告,10位中国前辈学者的回忆文章,4位译者的切身感受,22位俄方友人的追思怀念,11篇古雪夫的文学遗产,50封亲笔书信,96张珍贵照片……8组数据,构成了这部文集的全貌,其中分量,毋庸赘言。
古雪夫!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舞界人士而言,可谓如雷贯耳!他是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57 年至1960年间,在北京舞蹈学校第二届舞蹈编导班执教的苏联专家,不仅为我们复排了《天鹅湖》《海侠》《吉赛尔》这3部欧美经典芭蕾舞剧,更指导我们成功创作了中国经典民族舞剧《鱼美人》,进而成为新中国芭蕾,乃至整个舞蹈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这部文集是中俄双方携手同心的硕果:上编“接续中俄舞蹈界的传统友谊”收录了双方为取得汉译版权撰写的 9 封信件、公函及2份工作报告;中编“来自中国的缅怀与感恩”摘录了10位前辈的回忆文章,记录了4位译者的切身感受,并提供了他们的简介和中西文里关于古雪夫的文章目录;下编“来自俄罗斯的挚爱与追思”,则是对《芭蕾骑士——彼得•古雪夫纪念文集(1904—1987)》的忠实翻译,其中包括古雪夫的女儿对父亲的深情追忆、21位俄方人士对他的感恩戴德及各自简介、11篇古雪夫本人的文章及相关文献目录、50封亲笔书信。全书共有中俄双方提供的 96 幅珍贵照片……这一切,无疑将使每位中文读者在感受这位芭蕾大师的激情与智慧、人品与学养,学习博大精深的苏—俄芭蕾艺术,重温中俄舞蹈交流史的同时,义无反顾地爱上他!
上编 接续中俄舞蹈界的传统友谊
003 张天骄博士致A.A.索科洛夫- 卡明斯基主编及夫人的信(汉语文本)
005 北京舞蹈学院科研处致A.A.索科洛夫- 卡明斯基主编的信(汉语版)
007 北京舞蹈学院科研处致A.A.索科洛夫- 卡明斯基主编的公函(汉语版扫描件)
008 欧建平致北京舞蹈学院科研处李卿处长的第一份工作报告
010 卡明斯基主编在北舞科研处公函上直接授予的汉译版权
011 卡明斯基主编以北京舞蹈学院院长的名义,给圣彼得堡国立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音乐学院的A.H.瓦西里耶夫院长起草的公函(俄汉双语版)
015 北京舞蹈学院许锐院长致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瓦西里耶夫院长的公函(汉语版)
017 北京舞蹈学院许锐院长致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瓦西里耶夫院长的公函(俄语版)
019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瓦西里耶夫院长致北京舞蹈学院许锐院长的公函(俄语版)
021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瓦西里耶夫院长致北京舞蹈学院许锐院长的公函(汉译版)
024 欧建平致北京舞蹈学院科研处李卿处长的第二份工作报告
中编 来自中国舞蹈界的缅怀与感恩
029 中方主编的话
035 古雪夫中国弟子们的评论、回忆与感恩 /欧建平选编
036 古雪夫编导班的助教与学员名单
037 李承祥对古雪夫的回忆
047 王世琦对古雪夫的回忆
052 游惠海当年对古雪夫的评论与总结
056 房进激对古雪夫的回忆
065 其他几位成绩斐然的学员概况
069 白淑湘对古雪夫的回忆
073 沈济燕对古雪夫的回忆
075 万琪武对古雪夫的回忆
076 陈爱莲对古雪夫的回忆
081 贾作光对古雪夫的回忆
087 朱立人对古雪夫的回忆与译文
099 译者团队的肺腑之言
100 记《芭蕾大师古雪夫纪念文集》的翻译历程 /张天骄
106 致敬新中国芭蕾的领航者
——彼得·安德烈耶维奇·古雪夫 / 赵鸿
110 《芭蕾骑士——彼得·古雪夫纪念文集(1904—1987)》译后记 / 王彬
114 精神的洗礼与深刻的反思 /欧建平
131 中编附录
132 附录一:中方主编简介
133 附录二:译者简介
134 附录三:中西文里关于古雪夫的文章目录 /欧建平 编选
下编 来自俄罗斯的挚爱与追思
159 俄方主编的话
164 序言: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创作概貌与特征
169 第一部分向大师致敬
170 巨匠 /尼古拉·博亚尔奇科夫
172 人?本原!/加布里埃拉·科姆列娃
176 组织者 教师 指导者/奥列格·维诺格拉多夫
188 教师——革新家 / 尼基塔·多尔古申
192 命运的交会 / 拉菲尔·瓦加博夫
196 一生的挚爱 / 鲍里斯·布雷格瓦泽
203 舞蹈编导系——他的孩子/ 柳德米拉·琳科娃
217 芭蕾舞剧《七美人》/ 伊丽萨维塔·什马科娃
244 彼得·古雪夫——芭蕾理论家、芭蕾评论家 /维克多·万斯洛夫
259 第二部分回忆之夜
260 奥尔加·罗扎诺娃
262 塔吉雅娜·伊万诺娃
265 亚历山大·别林斯基
267 娜塔丽娅·杜金斯卡娅和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
269 诺娜·娅斯特雷波娃
271 阿拉·奥西彭科
274 奥尔加·列别辛斯卡娅
276 尼基塔·多尔古申
278 奥列格·维诺格拉多夫
282 鲍里斯·艾夫曼
283 尼古拉·塔古诺夫
285 盖尔曼·扬森
287 塔玛拉·科索娃
291 第三部分 彼得·古雪夫的文学遗产
292 欢迎你们,亲爱的中国朋友们!
296 理解,热爱和珍惜杰作!
305 谁是芭蕾编导?
314 芭蕾舞的朋友们
322 对古典文化遗产的思考
330 舞剧《睡美人》的编导笔记
349 用舞蹈的语言表达当代生活
352 传统与创新
361 采访录:修复师眼中的芭蕾
365 列宁格勒室内芭蕾舞团
367 芭蕾舞剧的剧本
381 第四部分 彼得·古雪夫与音乐文化界人士的通信
382 彼得·古雪夫——吸引力与创新性的中心
386 彼得·古雪夫的信件和他人写给他的信件
425 “我想去列宁格勒,我想去小剧院,我想到您那里去……
469 下编附录
470 附录一:彼得·古雪夫的生平、创作及复排年表 / 编辑:Л.琳科娃
480 附录二:俄方主编简介
481 附录三:俄方作者简介 / 编辑:Л.琳科娃
484 附录四:彼得·古雪夫获得的荣誉及本人撰写的各类文章目录
/ 编辑:克·彼·克利洛娃、A.A.索科洛夫-卡明斯基
496 附录五:有关彼得·古雪夫的文章目录 / 编辑:克·彼·克利洛娃、
A.A.索科洛夫-卡明斯基
513 中方主编的致谢
中方主编的致谢
在即将完成这部中俄两国舞蹈家们携手同心,纪念芭蕾大师彼 得 ·安德烈耶维奇 · 古雪夫先生的文集之际,我作为这部文集主编, 需 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
首先,我要代表我们这个翻译小组的 3 位年轻学者——张天骄、赵 鸿、王彬,以及我本人,郑重其事地感谢古雪夫这位中俄两国舞蹈家 们倾心热爱与无限敬仰的芭蕾大师和精神导师!早在 70 年前,他便 与其他 5 位苏联政府派遣来华教学的芭蕾专家——奥尔加 · 亚历山大 罗芙娜 · 伊丽娜、维克多 · 伊凡诺维奇 · 查普林、塔玛拉 · 克列敏捷 芙娜 · 列舍维奇、尼古拉 · 尼古拉耶维奇 · 谢列勃连尼科夫、瓦莲丁 娜 · 瓦西里耶芙娜 ·鲁米扬采娃一道,不仅无私地帮助我们建立了中国 的第一所专业舞蹈学府——北京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院的前身)和第 一个专业芭蕾舞团——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的前 身),还帮助我们系统地引进了芭蕾这种“西方文明的结晶”,并使它在
理论与实践等各个方面,成为整个新中国舞蹈建设的中坚力量。
其次,我要感谢我们这个翻译小组中的 3 位年轻学者——张天骄、 赵鸿、王彬, 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为这本文集压大轴的下编内容! 虽 然他们都是我指导的、专攻俄罗斯芭蕾的博士——张天骄暂时还是编外, 但我义务指导了她在莫斯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全过程,尤其是邀请她 加盟了我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现当代舞蹈的传播 与跨文化研究”,并在“中俄-中苏舞蹈交流”的子课题中撰写了她的 博士学位论文;而王彬和赵鸿则是编内,前者因为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 随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攻了俄罗斯芭蕾舞剧的经典代表作《天鹅 湖》,所以在随我读博期间,便经由我的推荐,去了圣彼得堡的瓦冈诺 娃芭蕾舞学院,专攻瓦冈诺娃的芭蕾教学体系;而后者因为曾在乌克兰 卢甘斯克国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攻读了舞蹈硕士学位,所以在随我读博 期间,经由张天骄的大力相助,拿到了莫斯科大学的邀请函,靠中国国 家留学基金的资助,以这所世界名校为立足点,前往俄罗斯国立戏剧学 院舞蹈系,专攻俄罗斯男子芭蕾教学体系——简而言之,我们从 2001 年 开始,便逐步形成了这个小小的俄罗斯舞蹈研究的共同体(此外还有我 在研究院指导的硕士蔡佳依,她同样曾在张天骄的大力相助和中国国家 留学基金的资助下,以莫斯科大学为立足点,专攻莫伊谢耶夫俄罗斯民 间舞的舞台创作法)。
值得回忆的是,2022 年末, 张天骄一拿到这本纪念古雪夫百年华诞 的文集,便立即向我报告了这个好消息——我此刻依然清楚地记得我们 两人在电话里同步喜极而泣的声音!天骄告诉我,她在网络上发现了这
本文集后,立即根据各种信息,试图联系该书的主编和出版社,但毫无 结果。此后,她又求助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一等秘书蔡晖老师,希望 能够通过中国驻圣彼得堡的总领事馆,找到当时参加过那场古雪夫百年 华诞纪念晚会的中国代表,因为据媒体报道,我总领事馆的官员曾应邀 出席过这次盛会,但那毕竟是 19 年前发生的事情了,领馆的工作人员 不知已变更了多少批,因而依然没有结果。最后,她只好求助于自己在 莫斯科大学读博期间结识的好友——当时还在莫斯科深造的李桐馨博士, 劳驾她专程赶往圣彼得堡,终于为我们复印回了这部价值连城的纪念文 集。我因 2004 年去乌克兰国际芭蕾舞比赛做评委之后,曾造访过莫斯 科和圣彼得堡,知道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路途遥远,天骄的人格魅力由 此可见一斑,而这位李桐馨博士更是为我们雪中送炭的救星了!
我听完天骄的简要介绍后,便要她尽快将全书所有文章的标题和作 者的简介整理出来,以便我立即向北京舞蹈学院的院领导申请,因为 我料定他们在 70 年校庆之前,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再出版一批书籍,而 这部关于古雪夫的纪念文集也一定能够进入他们的出版计划,因为古雪 夫对于北京舞蹈学院,乃至整个新中国舞蹈建设的重大贡献是众所周知 的!只可惜朱立人老师在世时不知道有这本书,因为它在 2004 年为纪 念古雪夫百年华诞而编辑出版时,仅由古雪夫当年做过编导系主任的圣 彼得堡国立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音乐学院在内部印刷了 200 本!
就这样,我随后便把这份申报材料当面交给了负责科研工作的北舞 副院长邓佑玲教授,同时开始组建我们这个翻译小组。邓院长非常重视 这本书,而此前已将我代表北舞首任校长戴爱莲先生的弟子之一——中
央民族大学的资深教授徐美茹老师,将戴先生早年用拉班舞谱记录的中 国少数民族舞蹈集纳入了出版计划。2023 年暑假,北舞主办“桃李杯” 展演期间,我顺便向许锐院长打听了一下古雪夫这本文集是否已纳入了 北舞校庆的出版计划。我深知翻译它的难度极大,因为我们整个中国舞 蹈界里懂得俄语的专业人才实在太少,而苏联时期的芭蕾发展又是极其 错综复杂的,所以, 需要尽快地开始进入翻译流程,并且越快越好, 以 便保证翻译的质量!
万幸的是,我很快就接到了时任北舞科研处处长项菲的通知,得 知这本书已经获批进入了 70 年校庆的出版计划!我记得自己事不迟疑, 在“桃李杯”评审小组中间休息的短暂时间内,立即通过手机建群,正 式组建了由张天骄、赵鸿、王彬和我 4 人组成的翻译小组,并建议由张 天骄和赵鸿负责翻译全书,同时根据各自的时间进行分工,而王彬作为 已有 20 多年研究俄罗斯芭蕾经验的资深专家,则负责最后的审校。很 快,张天骄和赵鸿便做出了明确的分工:前者负责翻译全书中的俄方主 编的话、俄方专家的序言,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以及附录二,附录 三,附录四,共计 22 万字,而赵鸿则负责第四部分和附录一,共计 8 万字……随后,我建议他们按照朱立人老师和我已经确定的方式,以及 俄汉译名手册的标准统一译名,以便减少后期审校的工作量,并承诺在 群里随时沟通、解决有关的问题,以免拖延工期。
就在这项翻译工作进入中后期时,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出现了:要 在中国出版这本书,我们必须拿到俄方的书面授权!而在当时,我们与 主编 A. A. 索科洛夫 – 卡明斯基先生,以及出版这部文集的圣彼得堡国
立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音乐学院毫无联系!而这副重担,就只能交给张 天骄这位柔中有刚的女同志了,因为她毕竟在俄罗斯读了近 5 年的书, 并且建立了一些重要的人脉!
但是此刻,她已经学成回国, 因而只能求助于在莫斯科读硕、读 博期间,曾经无微不至地关爱过她的两位专家了——她首先求助的是 莫斯科国立舞蹈学院的学术院长伊琳娜 · 亚历山德罗芙娜 ·博尔津科 ( Ирин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Борзенко),她通过其所在舞院的官方渠道,同 圣彼得堡的瓦冈诺娃芭蕾舞学院和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音乐学院进行 联系,但未能联系到主编。接着,天骄又求助于莫斯科国立舞蹈学院 博物馆与档案馆的馆长扎伊图娜 · 哈比卜芙娜 · 利亚什科( Зайтуна Хабибовна Ляшко),并请她通过私人关系进行联络。几经周折,终于联 系到了本书的主编 A. A. 索科洛夫 – 卡明斯基先生。
为了拿到卡明斯基先生的汉译版权授予函,天骄不远万里,首先专 程赶到了莫斯科,而我则以满腔的热情和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毕恭毕敬地给老先生写了一封相当周全的信。但利亚什科馆长认为,这 是远远不够,甚至不妥的, 因为天骄与老先生素不相识, 因此,她即使 远道赶去圣彼得堡拜会他也是没有用的。而利亚什科馆长基于对北京舞 蹈学院举世瞩目的认识,认为天骄去拜会老先生时, 一定要拿到北京舞 蹈学院在红头专用信笺上打印并加盖公章的信件!
当天骄从莫斯科打电话告诉我这个建议时,已是下午时间了,而 她为了按照预定计划赴约,则已顶着莫斯科近郊发生的恐怖袭击之余 震,买好了次日清晨飞往圣彼得堡的航班。为此,我迅速将原来以我的
口气撰写的中文信件改为北舞科研处口气,并立即发给了新上任的李卿 处长!让我深感焦虑的是,此时已临近下班时间,而多亏了李卿处长立 即将这封信拿给许锐院长审阅,并在经他同意后,安排科研处的青年学 者雷斯曼将它打印在北舞的红头信笺上,加盖了科研处的公章后立即将 扫描件发给了我,我则立即转发给了天骄,而她则马不停蹄地找莫斯科 的公证处翻译成了俄语……简而言之,如果这个穿越北京和莫斯科的多 节链条中出了任何一个岔子,天骄飞往圣彼得堡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在 大气不喘地完成了这项紧张的工作后,我心里的这块大石头才终于落了 地,并坐在书桌前老泪纵横,对张天骄、李卿、许锐和雷斯曼这些年轻 人的激情与高效充满了感激之情!
关于天骄如约在圣彼得堡见到了卡明斯基主编的具体过程,她已在 自己的文章里做了详细的描述,我就不在此赘述了。问题在于,这只是 个开始,因为这部文集的版权拥有者除了主编老先生之外,还有出版它 的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音乐学院!为此,天骄又同老先生通了多封信, 最终还是由他帮助我们同该院的院长阿列克西 ·尼古拉耶维奇 · 瓦西里 耶夫( 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Васильев)取得了联系,并在经过了不断的 沟通和协调之后,终于拿到了该院授予的第二份中译的授权书。
毋庸置疑,我要向上文中涉及的所有中俄两国同事和友人, 以及中 俄双方文章的作者们,表达我们全体翻译小组成员,乃至全中国舞蹈界 的由衷谢意和最高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感谢以巴图书记为首的北京舞蹈学院的领导班 子,正是因为他们为校庆 70 周年做出的系列项目中包括了出版 70 部书
籍的宏大计划,我们才能借此机会出版这部意义非凡、表达中俄两国舞 蹈家心声的纪念文集。
在交稿之际,我还要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王红总编辑、江楚锐编 辑和吴梦捷编辑,感谢她们的耐心等待,并期待这部意义非凡的、跨文 化的纪念文集能以非凡的面貌出版,让国际舞蹈界和学术界领略我们中 国文化人的卓越风采!
最后, 受天骄的委托,我们还要感谢南昌大学以及艺术学院领导们 的大力支持,使她能够远道赶往俄罗斯,落实了这次极为复杂的版权 授予工作。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该校科研训练项目的成员陈萌萌、王胡 悦、李若蕾和蔡卓研这 4 位俄语专业的同学给予的大力协助!
我相信,这部中俄双方隆重纪念古雪夫大师文集的最终出版,将能 进一步促进中俄舞蹈界之间的传统友谊,同时希望能借此契机,将我们 共同挚爱的舞蹈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欧建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