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9800265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材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是中公教育图书研发团队根据历年考题考查情况编写,力求帮助考生把握复习要点。本书具备以下特色。
特色一:讲解核心考点,内容丰富功能强
编者分析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历次考题的内容与考点分布规律,确定了图书的核心内容。本书对考点讲解详尽透彻,力求不留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死角。
特色二:模块齐全,突出备考重难点
本书为帮助学员全面掌握考点,设计了以下模块。
考点讲解:本书以考题为纲,参考目前师范院校广泛使用的教科书,精选核心考点,对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并以简明透彻的方式进行讲解,对关键词句用颜色标注。
易混辨析:呈现对易混知识点的辨析。
记忆口诀:帮助考生快速记忆考点。
敲黑板:提醒考生重点关注。
考点解读:结合考情、考题对考点进行细致分析。
强化练习:精选练习题,学以致用。
要点回顾:重要考点再温习,温故而知新。
特色三:图书配有视频课程,让复习更便捷
本书精讲课程,采用直播 回放的形式,按阶段设计,重难点突出。按时听课,消除疑惑。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究团队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真题精心研发而成。
本试卷精选了2024年下—2018年下的12套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对每套真题做了详细解答,帮助考生熟悉掌握真题结构、考点分布和相应的知识内容。
本试卷还包括根据真题研发的5套预测试卷,其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等都与真题契合,供考生进行考试模拟训练,检验学习成果。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特别推荐了图书配套课程,获取备考重点,领会答题思路,助力考生轻松备考。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是中公教育图书研发团队根据历年考题考查情况编写,力求帮助考生把握复习要点,具备以下特色。
特色一:讲解核心考点,内容丰富功能强
编者分析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历次考题的考试内容与考点分布规律,确定了图书的核心内容。本书对考点讲解详尽透彻,力求不留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死角。
特色二:模块齐全,突出备考重难点
本书为帮助学员全面掌握考点,设计了以下模块。
考点讲解:本书以考题为纲,参考目前师范院校广泛使用的教科书,精选核心考点,对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并以简明透彻的方式进行讲解,对关键词句用下划线标注。
易混辨析:呈现对易混知识点的辨析。
记忆口诀:帮助考生快速记忆考点。
敲黑板:提醒考生重点关注。
考点解读:对考点和考题进行细致分析。
强化练习:精选练习题,学以致用。
要点回顾:重要考点再温习,温故而知新。
特色三:图书视频课程,让复习更便捷
本书配有精讲课程,采用直播 回放的形式,按阶段设计,重难点突出。按时听课,消除疑惑。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是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研发团队,仔细研究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和历年试题,全面整合历年考点,细致剖析考试重难点,详解了12套历年试题,并严格按照试题的考查形式和内容编写5套标准预测试卷,清新推出的。本套试卷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答题节奏,掌握解题思路,从容应对考试。
本套试卷试题解析部分详细讲解试题考点,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系统理解相关知识,掌握考试的重难点及答题策略。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设有五章内容:
第一章 职业理念
第二章 法律法规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
第四章 基本能力
第五章 文化素养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包含12套真题(包括2024年下半年真题),5套预测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
真题解析详细,让考生了解真题的实际情况。预测试卷严格依据真题编写,帮助考生在练习过程中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实战能力。
本书含有:
2024年下半年—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24年下半年—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综合素质(中学)卷(一)~(五)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综合素质(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五)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设有九章内容:
第一章为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二章为中学课程,第三章为中学教学,第四章为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五章为中学生发展心理,第六章为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七章为中学德育,第八章为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九章为主观题备考攻略,从考情分析、分类解读、考点预测等方面入手,帮助考生把握主观题作答的切入角度。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包含12套真题(包括2024年下半年真题),5套预测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
真题解析详细,让考生了解真题的实际情况。预测试卷严格依据真题编写,帮助考生在练习过程中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实战能力。
本试卷含有:
2024年下半年—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24年下半年—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卷(一)~(五)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卷(一)~(五)参考答案及解析
目录
综合素质(中学)整体考情/1
第一章职业理念/3
第一节教育观/4
第二节学生观/12
第三节教师观/20
第四节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的作答/31
素质教育的内涵/4新课程改革的推进/6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2教师劳动的特征/2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22
教师专业发展/24
第二章法律法规/41
第一节《宪法》中的常见考点/42
第二节《民法典》中的常见考点/50
第三节《教育法》中的常见考点/53
第四节《义务教育法》中的常见考点/63
第五节《教师法》中的常见考点/71
第六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常见考点/78
第七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常见考点/93
第八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常见考点/103
附录最新教育政策/110
国家机构/43民事权利/50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条件/53
受教育者的权利/55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保障/6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65教师权利和义务/71
教师资格的丧失/72教师申诉处理办法/74
教师的不当行为/75事故责任认定/103
损害赔偿/106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13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114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29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材料分析题的作答/136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29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131
第四章基本能力/141
第一节信息处理能力/142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161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173
第四节写作能力/180
Word的应用/144Excel函数运用/151
PowerPoint视图模式/155幻灯片编辑/155
类比推理/161图形推理/165
数字推理/168
第五章文化素养/191
第一节历史常识/192
第二节科学常识/220
第三节传统文化常识/252
第四节文学常识/269
第五节艺术常识/291
中国古代史/192世界近代史/212
中国科技成就/220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225
教育统计常识/245古代称谓/252
常用成语/255中国文学名家名篇/269
外国文学名家名篇/282绘画/295
音乐/303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2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10
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18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25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32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39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46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54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61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68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75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82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2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10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17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26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34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整体考情/1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3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4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17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27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5
第五节教育制度/45
第六节教育目的/53
第七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65
教育的属性/6教育的功能/8
教育的起源/9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7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27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8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5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39
现代学制的类型/4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制/47
教育目的的理论/54全面发展教育/58
第二章中学课程/69
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70
第二节课程设计与开发/77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86
课程的类型/71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方式/8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86
课程结构的改革/90
第三章中学教学/95
第一节教学概述/96
第二节教学过程/100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08
第四节教学原则/114
第五节教学方法/123
第六节教学模式/131
第七节教学组织形式/135
第八节教学评价/141
教学的意义/96教学的一般任务/98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01备课/108
上课/109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14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23常见的教学模式/131
班级授课制/135教学评价的类型/141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145
第一节学习的认知基础/146
第二节学习概述/175
第三节学习理论/187
第四节学习动机/200
第五节学习迁移/212
第六节学习策略/220
注意的品质/146知觉的一般特性/152
记忆的分类/155遗忘/158
思维的分类/163学习的概念与分类/175
知识的学习/17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87
认知学习理论/191学习动机的分类/201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的关系/202
学习动机的理论/203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208
学习迁移的分类/212认知策略/220
元认知策略/222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227
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特点/228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的发展/232
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242
第四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252
第五节中学生能力的发展/266
第六节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271
第七节中学生交往指导/27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3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238
心境、激情、应激/242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245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248气质/254
性格/255认知风格/257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61
流体智力、晶体智力/266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277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278
第二节学校心理辅导/284
第三节压力与挫折/291
强迫症/280行为疗法/285
认知疗法/287挫折的应对方式/292
第七章中学德育/295
第一节品德的心理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296
第二节中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303
第三节德育的概念与内容/308
第四节德育过程/312
第五节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317
品德的心理结构/296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297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299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303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305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313德育原则/317
德育方法/322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329
第一节班集体与班级管理/330
第二节课堂管理/335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347
第四节课外活动/355
第五节教师心理/359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330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36
课堂气氛管理/337课堂纪律的类型/339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348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349
教师劳动的特点/360教师威信/361
教学能力/363教学效能感/363
教师的期望行为/364教师的成长阶段/365
教师的职业倦怠/367
第九章主观题备考攻略/371
第一节辨析题备考攻略/372
第二节简答题备考攻略/380
第三节材料分析题备考攻略/385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2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7
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11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16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20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25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29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33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38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43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48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52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1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7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13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19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25
综合素质(中学)
整体考情
综合素质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三大必考科目之一(另两科为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该科目考试一般于考试当日9:00 —11:00举行,考试时长为120分钟。试卷的满分为150分。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能力、文化素养五大模块。
一、题型分析
试卷共包含33道题,有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题型。各模块不同题型的题量和分值见下表。
模块 题型、题量 分值 分值占比
单项选择题
(2分/题) 材料分析题
(14分/题) 写作题
(50分)
职业理念 4 1 — 22 15%
法律法规 8 — — 16 10%
教师职业道德 4 1 — 22 15%
基本能力 4 1 1 72 48%
文化素养 9 — — 18 12%
合计 29 3 1 150 100%
(1)单项选择题。职业理念、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以理解应用型题目为主,往往结合教育情境考查。文化素养考查范围较广,命题方向不定,备考难度大。
(2)材料分析题。第一题要求从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教师的教育行为,其中考查频次最高的是学生观。第二题要求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教师的教育行为,可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六条师德规范分析材料。第三题为阅读理解题,材料多为议论文、说明文,篇幅较长,内容多涉及文化、科技等方面,下设两问,第一问一般为简要概括,4分;第二问一般为简要分析,10分。
(3)写作题。命题形式一般为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写一篇论说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1000字。
二、模块解读
1.职业理念
职业理念是备考的重点,一般会考4道单项选择题和1道材料分析题,共22分。在考查内容方面,素质教育的内涵、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是重中之重,教师劳动的特征、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也是单项选择题中经常考查的内容。
2.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一般会考8道题,共16分,涉及6~8部法律法规,多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合法与否及其原因,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选择恰当的做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固定考查1道题,也需要重点备考。2024年下半年考查了两道新教育政策相关考点,需引起重视。
3.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备考的重点,一般会考4道单项选择题和1道材料分析题,共22分。除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版)》需要重点掌握外,近几年,该模块的命题表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多围绕“教师职业道德”本身的特点、范畴、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结合具体教育情境考查,并且新增了对古代师德思想的考查,难度较大。
4.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包括信息处理、逻辑思维、阅读理解和写作四个方面的能力,一般会考4道单项选择题、1道材料分析题,1道写作题,共72分。信息处理能力一般考查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种常用办公软件的某项功能或具体操作。其中,Word和Excel的考查频次较高。逻辑思维能力中,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推理为近几年的必考题型,其次是图形推理和数字推理。
5.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一般会考9道题,共18分。在考查内容方面,涵盖历史、科学、传统文化、文学和艺术五个方面的常识。其中,科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考查频次相对较高。另外,教育统计和测验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固定考查1道题,考生应重点备考。
第一章
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考频·单选题*21 材料分析*4]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得到发展,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资源,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的发展,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选拔性、淘汰性的地方。
正例:某同学成绩不好,性格内向,班里的同学嘲笑他像块“木头”,老师们也很少关注他。新转来的班主任不仅没有歧视他,还经常和他谈心,充分了解他的情况。
反例:某中学教师经常召集班级中成绩好的学生开会,和他们分享一些新的学习方法;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该教师认为他们没必要知道这些。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从发展的特征看,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主体性和可持续性。
(1)全面性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全面发展不等于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偏重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全面发展应该建立在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兴趣与爱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之上。
(2)主体性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以区别于应试教育中学生死记硬背、灌输式的被动发展。从学生发展的形式看,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教育,它把学生视为教育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
(3)可持续性
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的素质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促使学生后续可持续地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理想追求各不相同。素质教育强调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5.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21世纪,素质教育开始强调德育为先,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共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二)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终身的,它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知识延伸
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
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把什么都学好。
解释: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优势,学有所长。
误区2: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
解释: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误区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解释:考试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不应废止考试,而应改革考试制度。
误区4:素质教育会降低升学率。
解释: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强调科学地学习,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升学率。
考点解读
素质教育的概念是高频考点,要重点掌握。
1.素质教育的内涵。常考单选、材料分析。
牢记五个关键词:提素、全体、全面、个性、实践创新。其中,“全面”是单选题最常考查的点。常出现的情境如将音体美等课程改上语数外;劝学生不要把心思花在课外活动上等。这些都是违背“全面发展”要求的表现。
此外,该考点常结合对素质教育认识的误区考查。最常考查的是将素质教育等同于课外活动。这也是对“全面发展”要求的误解。
在材料分析题中,要求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教师的教育行为时,优先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展开分析,其次结合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观进行必要补充。
(2023下·单选)某中学增设了国学经典、体能运动、科技发明等校本课程,要求初三学生至少选修两门,此事遭到了部分家长的反对,认为占用了学生的中考复习时间。该校的做法()。
A.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B.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C.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规律 D.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评价的行为主体是学校。学校增设多样化的选修课要求学生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关注了全面发展。关注学生需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愿,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2.素质教育的外延。以单选形式考查。常在选项中出现窄化素质教育外延的表述,要求判断正误,如素质教育仅适用于基础教育,是错误的。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考频·单选题*7 材料分析*1]
(一)宏观——国家政策的保障
政府作为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统筹资源,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素质教育的推行必须借助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素质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应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 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①学生主动、自觉、自愿;②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
合作学习: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③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①学生主动参与,提出假设;②科学理论指导,科学方法探究;③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正例: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