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3018403
★ 殷墟考古第一人董作宾写给文博爱好者的甲骨文入门书
1928年10月,董作宾在安阳殷墟挖下了科学考古的第一铲土,并前后八次主持或参加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他提出的甲骨断代学是甲骨学一个标志性成果,开启了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的序幕,为甲骨文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方法。董作宾也因此被称为甲骨学研究史上划时代的一代宗师,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合称“甲骨四堂”。对于文博爱好者、历史考古爱好者来说,是非常权威专业且易读好懂的甲骨文入门之选。
★ 走进殷墟考古现场,揭开商代的神秘面纱
本书详述甲骨文成为国宝的历程及寻根殷墟的经过,展现考古工作的艰辛和对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从1899年第一次发现甲骨到15次殷墟考古发掘,甲骨文的发现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的空白,让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整整提早了几千年,让“商朝”从一个传说和神话正式变成一段有据可靠的历史。同时甲骨四堂等学者对甲骨学的建立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了甲骨学研究的学术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
★ 追溯文字的起源,见证汉字的演变历程
本书从文字的起源开始,清晰地呈现了甲骨文的历史演变脉络。涵盖了从商代的占卜文字到不同历史时期甲骨文书写风格和特点的变化,如殷商时期不同阶段的甲骨文在雄伟、谨饬、颓靡、劲峭、严整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分析甲骨文科学、系统的造字原则和演化进程,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文字起源之早,突显了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 解读甲骨文密码,展现商代丰富的社会文化
甲骨文是商代历史的重要载体,从甲骨文卜辞中可以反映出商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细节,如祭祀活动、战争情况、气象预报、农业收成、疾病医疗、女性生产等。通过对这些卜辞的解读,还原商代的历史场景,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商代的历史氛围,对揭示商代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阶层、宗教信仰、军事组织等有重要的意义。
★ 60个常用汉字背后的小故事,让每个人都可以读懂中国文字
本书从人体篇、方位篇、自然篇、动物篇、植物篇、数字篇、器物篇等角度介绍了60个常用汉字的演化小故事,内容轻松有趣,可以让读者快速领悟、吸收字里蕴藏的丰富文化。“中国文字是中国人一生相随的基因,我们要认识了解这些‘基因’,方不愧为有文化水平的中国人。”
汉字是全世界文字体系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探究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就不能不从甲骨文说起。
本书介绍了董作宾先生亲临殷墟考古现场的故事,收录了殷墟考古第一人董作宾先生的珍贵手稿,重现了甲骨文出土的艰难历程,并针对甲骨文和汉字做出深入浅出的解读和介绍,还从甲骨的占卜和记载内容,探讨商代独有的甲骨占卜文化,最后从常用的六十个汉字看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变化,并道出背后隐藏的有趣的文字小故事。
本书是写给文博爱好者的甲骨文实用入门手册,从甲骨文的基础常识到专业考古发掘历程,从甲骨文书写规律到汉字故事解读,从甲骨占卜仪式到占卜内容的具体解读都有涉及。全方位带领读者跟随大师身影重返考古现场,寻找汉字源头,重新认识古代文字之美。
第一章 缘起: 董作宾先生趣谈甲骨文 / 1
董作宾和甲骨文 / 2
壹 谈甲骨文与中国文字 / 4
◎甲骨文是不是很原始呢? / 4
贰 殷商时期的人已经用毛笔写字了? / 12
◎谈殷人之书写与契刻 / 12
一、殷人书写的方式 / 13
二、殷人契刻的方式 / 14
三、殷人书契之工具 / 18
四、书写和契刻的艺术 / 20
叁 最早的书法艺术:论甲骨文之美 / 27
肆 从字形演变看历史:关于字的两则小故事 / 32
◎帝王可以没有头吗?—“王”字的演化 / 32
◎被抛弃的婴孩—“弃”字的由来 / 36
第二章 发掘: 重新发现甲骨文 / 41
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甲骨文 / 42
壹 从中药材到国宝 : 甲骨文的传奇现身 / 44
◎龙骨上的线索 / 44
贰 寻根:发现甲骨文的故乡 / 47
◎洹上访古 / 47
◎发掘殷墟 / 49
◎传说中的商王都 / 51
叁 殷墟考古:一到十五次的发掘历程 / 55
◎收获丰富的第一次挖掘 / 55
◎运气不佳的第二次发掘 / 58
◎划时代的发现:大龟四版 / 59
◎殷墟考古的崭新阶段 / 60
◎黯淡凄惨的时期 / 62
◎暗夜中的流星 / 63
◎再度沉寂的甲骨发掘 / 65
◎惊天动地的大发现 / 66
◎关于十五次前后发掘 / 66
肆 室内考古的里程碑:YH127 坑 / 69
◎柳暗花明又一坑 / 69
◎举世无双的甲骨柱 / 70
◎土法炼钢的搬运工作 / 71
◎考古界的创举:耳目一新的室内考古 / 72
◎如何解读甲骨文:从拓片到摹本 / 76
伍 甲骨学的诞生和建立 / 78
◎甲骨四堂,威震四方 / 79
◎近代重要甲骨学者一览 / 86
◎在台深耕的甲骨学者介绍 / 88
◎当代的甲骨学者研究 / 90
◎他山之石—外国的甲骨学者 / 92
陆 甲骨的考古新发现 / 96
◎小屯南地甲骨挖掘的重大发现 / 96
◎花园庄东地甲骨的发现 / 98
第三章 回溯: 甲骨文的诞生和演进 / 101
打开殷商历史的钥匙: 甲骨文 / 102
壹 甲骨文和重视占卜的商人 / 104
贰 解读甲骨文 / 106
◎从占卜开始:完整的卜辞包含哪些内容? / 106
◎占卜之外:记事刻辞和表谱刻辞 / 111
叁 商人如何使用和处理甲骨 / 114
◎甲骨是从哪里来的呢? / 114
◎甲骨是怎么变成卜骨的? / 115
一、龟腹甲和龟背甲的攻治 / 115
二、牛肩胛骨的攻治 / 116
三、甲骨的钻凿 / 118
肆 商人的甲骨占卜仪式 / 122
◎卜辞也有颜色吗? / 122
◎甲骨也要资源回收? / 123
伍 从占卜看历史:历代商王的占卜内容 / 125
◎殷商时期的气象预报:和“天文气候”相关的占卜 / 125
◎战胜战败先问天:和“战争”相关的占卜 / 131
◎万事问祖先:和“祭祀”相关的占卜 / 133
◎风调雨顺祈丰年:和“收成”相关的占卜 / 135
◎从头到脚都要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占卜 / 137
◎生男生女靠天意:和“生子”相关的占卜 / 139
第四章 阅读: 一起来认识甲骨文吧!/ 143
汉字的寻根探源之旅 / 144
壹 人体篇 / 146
贰 方位篇 / 161
叁 自然篇 / 170
肆 动物篇 / 181
伍 植物篇 / 196
陆 数字篇 / 202
柒 器物篇 / 212
壹 谈甲骨文与中国文字
两万年前华北已有人居住,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已有了文化发展,五千年前,已有了新石器时代的农业耕作,而文字的起源,便正当此时,所以到了古籍中流传的黄帝时代,有了史官,有了文字,并不算稀奇。再看荀子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可以知道仓颉以前,应该已经有文字,正像章太炎所说:“仓颉者,盖始整齐画一,下笔不容增损。由是率尔箸形之符号,始为约定俗成之书契。”
唐兰亦说:“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文字的发生,总远在夏以前,至少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文字已经很发达了。”这种估计,大致是不错的。
◎甲骨文是不是很原始呢?
甲骨文字究竟是不是很幼稚呢?我们可以用确定的答案说:“不是。”今天从甲骨文字看商代文化,反而足以证明我国文字起源之早。理由如下:
第一,甲骨文字是商代文化的一个角落。所记的卜辞,只是商王问卜的事迹,但这一部分文字,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无论识与不识,有些文字背后的含义也沿用至今。而占卜事迹用字之少,正可以反映出商代当时实际所使用的文字应该更多。
第二,甲骨文字演化为中国文字,历经了相当久远的时期。文字起源于图画,逐渐简化,由绘画变为符号,用线条来表示,成了象形文字,甲骨中的象形字,已经进化到用线条表示符号了。
第三,中国文字的排列,自始就是向下直写的。这大概是因为所用的竹木简册都是窄狭的长条,直排起来,就非下行不可。为了下行,凡是横宽的字,不能不侧着写,所以虎、马、豕、象、犬、龟、鱼等字,都做向上爬行之势。这正是文字和图画的不同之处,我们看埃及文和东巴文的动物字,就绝对不能如此,可以知道它们还是图画,而甲骨文已变为符号了。
第四,“下行而左”的文例,已经确立。这大概是最初的简册,从右向左编排的缘故,久而成了习惯。
第五,在商代,许多文字的用法已不是原始的意义而借用它的字音做别的意思了。例如风雨的“风”字,所借的是凤鸟的“凤”,左右的“右”字,被借为有无之“有”。
第六,是商代文字应用的普遍。从殷墟发掘以来,我们更知道许多器物上都有刻或写的文字,像石器上朱书的字,白陶器残片上墨书的字,灰陶、石器、玉器、角器上的刻文,以及人头、鹿头、牛头骨上的刻文,这些东西,因为不腐朽而保存至今。甲骨中有典册之字,亦有抄写典册上的记录,可以证明商代确有竹木简册,不过原物已不存在罢了。
第七,是书写的工具完备。甲骨、陶器上书写的文字,证明商代必有毛笔,写字用红、黑两色,经化验证明与后世所用的朱墨一样。从修治甲骨所用的刀削锯凿等物可以推知,这些东西同时可能也是用于制作竹木简册的利器。
第八,是造字的方法齐备。我国造字的方法,经后人分类整理,共有六种,就是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据许慎《说文解字》所叙,日月(象形)、上下(指事)、武信(会意)、江河(形声)、考老(转注)、令长(假借)等字中都有体现。
世界上的原始绘画文字,绝大部分已改为拼音式的音符文字了,不过我国文字还保存着比较原始的状态。每一个图画变成了一个方块字,田字像农田,大字像大人,多少还保存一点原来的意思,所以称为意符文字。
其实我国文字,在古代已早就同时用音符了,最初的三种造字方法为象形、指事、会意,自然完全是意符。可是这三种方法造出的字,只占了十分之一二。以后又想出造“形声”字的方法,声音占一半,图形占一半,把音符与意符合在一起,就大量制造新字,数量要占着十分之八九。
因为古语和方言的关系,转注字也造起来了,可是转注字的造出,仍然只是增加了形声字的数量。假借字是完全借用同音的字而不再造字了。所以可以说我国文字,是把绘图文字变成注音文字,不过应用时仍是原有的“音单位”,没有用字母拼成而已。
中国文字经过了上千年演进,一直用到现在。能够如此,
据我看,有八个特点:
一、中国文字是注音字而不是拼音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不能离开语言而独立,中国语用一个“单音节”表示一个物名、一个意思,这和欧美各国的语言用复音节是大不相同的。复音节语,不能用一个字代表许多音,而我们能够。因为单音节的关系,同音字多,不但用耳来听,同时也需用眼来看,如“工”“公”“功”和“攻”,所以中国字是“目治”的“意符”,不完全是“耳治”的“音符”。
二、中国文字有统一的功能 —因为中国文字是“目治”,是“意符”,靠着眼睛就可以辨认,所以它可以离开读音。无论古今方言声和韵如何转变,它的含义永远不变,因而能发挥“同文”的功能。我们中华民族能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其功劳在于我们目治的意符文字所带来的统一,这一点当之无愧。
三、中国文字有声调的别异—我国文字因为是单音节,同音字多,所以向声调方面发展,一个音发出来时,从它的长短缓急轻重疾徐做区别,因而有声调发生。用声调来区别文字,这是中国特有的。以前赵元任博士曾作《施氏食狮史》一文,考试他的美国弟子,让他们读释。原文如下: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这篇文字,虽然近于开玩笑,却正可以表现我国文字的这种特点。
四、中国文字有下行的文例—下行而左的固定体例,殷商时代已然。
五、中国文字有书法的艺术—我国文字从原始的绘画,演进到了商代,已转变为符号,完全用线条表现出来,成功衍伸为一种书法的美。写的字笔画圆润、柔和、丰满,刻了之后的字,便显得刚劲而瘦削了。
六、中国文字的排列很整齐—我国文字,结构方正故易整齐。
七、中国文字有骈俪对偶之妙—中国文字,每字有独立的组织,可以两两相对,骈俪成文,如辞、赋、骈体文、律诗、词、曲在世界文字中确是独具一格,为拼音文字所绝对难以比拟的。
八、中国文字学习使用并非难事—一般习于拼音文字,总以为我国方块字难学难用,事实上并不如此。我国文字,现在虽已距离图画甚远,但每个字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具体地代表一个印象、一件事物、一种语言。试授于初学幼童,反较拼音文字更为易记。
以上八种,是我国文字的特色,我们日常使用,反而习焉不察,而以权威的中国语言学者身份闻名世界的瑞典人高本汉曾说过:“这个大国里,各处地方都能彼此结合,是由于中国的文字,一种‘书写的世界语’做了维系的工具。假使采用音标文字,那么这种维系的能力就要摧毁了。”
正因为中国文字是中国人一生相随的“基因”,所以我们要认识了解这些“基因”,方不愧为有文化水平的中国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