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5113674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个统一王朝,秦朝、汉朝、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但仔细发掘,只有4个王朝结束了漫长的分裂时期,引领了统一趋势的潮流。分别是秦朝,结束了五百多年的分裂,引领了汉朝的统一。西晋只有短暂的统一,但也是统一的,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92年的分裂局面。隋朝,结束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引领了唐朝的统一。元朝,结束了近400年的分裂局面,引领了明朝和清朝的统一。相比较别的统一王朝,这四次统一就显得尤其的不易。故做此系列图书,对古代这四次非常不易的大统一的场景进行复原和纪念。
“统一的前夜”系列共计4卷,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四次结束漫长分裂时期、引领大统一的王朝统一的全过程,分别是《统一的前夜: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的前夜:司马氏鲸吞三国》《统一的前夜:隋文帝兼并南北朝》《统一的前夜:忽必烈吸纳江南》。其中“秦始皇横扫六国”,突出秦始皇时期的秦国用了10年时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期间也铺垫了六代先王的努力和商鞅变法对后来完成统一的重要性。“司马氏鲸吞三国”,突出司马懿如何忍辱负重从魏国成功翻身,其儿孙在其影响下一步步获得魏国的管理权,并先后灭掉蜀汉和吴国,统一全国的过程。“隋文帝兼并南北朝”,突出杨坚利用机会,获得北朝的控制权之后,先灭北齐,再南下灭南陈,并让分裂数百年的大中华重归一统的过程。“忽必烈吸纳江南”,突出忽必烈在艰难获得蒙古大汗地位并稳定后方的基础上,成功过长江灭南宋,统一全国的过程。这几次大统一,都展现了艰辛和不易,凸显了这几位统一者高超的智慧和抓时机的能力。他们引领的统一潮流更是为后世津津乐道,总结起来不过是:“秦做嫁衣汉来穿,晋吞天下寿命短,唐借隋运三百年,大元江山明清连。”这套书既有不失史实的可靠性,又有阅读史实的趣味性,读者读后定有收获。
从古至今,秦朝始终都是那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朝代,以自己独特的风味,特立独行的自我,傲然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秦始皇亦是如此。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位帝王,很多人都认为他嗜杀成性、心狠手辣、残暴冷酷、荒淫无度。在西汉初年,众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尤为犀利,甚至将秦始皇视作妖魔。
其中的缘由,跟所处的朝代有很大关联。刘邦在楚汉之争结束后,曾问身边的文人学士,秦朝灭亡的原因,以及汉朝得以建立的缘由。这个看似无意,实则极为用心的问题,自然引起了研习儒学的书生们的兴趣,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才华以及对刘邦的崇高敬意,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是《过秦论》。
贾谊在《过秦论》中是这样评价秦始皇的:“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认为,秦始皇贪婪卑鄙,刚愎自用,是一个听奸佞、信乱臣的国君,亦是一个不懂得体恤百姓、压榨士兵的国君,他放弃仁政王道只为树立个人的威严,把控权力,为了一己私欲竟然禁除诗书古籍,在他的严刑酷法下,人民苦不堪言,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可以看得出,贾谊眼中的秦始皇,除了残暴,一无是处。
贾谊的这番评论,时常被后人引用,导致秦始皇暴虐贪婪的形象在后人的心中根深蒂固,甚至还有对秦始皇的相貌的评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尉缭曾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从尉缭的评论中,可以感觉到他对秦始皇的鄙夷,从秦始皇的相貌到内心,都被他评论了一番,讽刺了一番。尉缭形容秦始皇长着高鼻梁,长眼睛,有着挚鸟一样的胸部,豺狼般的声音,缺少仁爱而有虎狼之心;穷困时容易谦卑对人,得志时也能轻易地吞掉别人。
然而,就是这个极度贬低秦始皇的人,极具军事才能却无处施展的人,最后在秦始皇诚心的邀请下,在秦朝被委以重任,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极高的发展平台,最后成为秦朝的重臣。
从记载有关秦始皇的历史文献中,不难看出,从贾谊到司马迁,再到那些汉代儒生,他们笔下所写的秦始皇,基本都是没有可取之处、暴虐无道、冷酷无情的,在他们的眼里、心中、笔下,秦始皇是一个极其丑陋的负面形象。究其原因,也许是秦始皇的性格使然,也许是秦始皇是秦朝最后一位卓绝的统治者使然,也许是旁人无法超越的秦始皇首创的辉煌使然。
如果仔细阅读历史文献,会发现与秦始皇一样被妖魔化的还有夏桀、商纣、周幽王、王莽、隋炀帝等多位末世帝王。
就拿其中的王莽来说,大家把他批判得支离破碎,如果说秦始皇是被妖魔化,那么王莽就是统一妖魔的魔神。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王莽是篡位的“巨奸”,批判他“篡汉”“复古改制、逆历史潮流”,但历史却告诉我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而夏桀、商纣、周幽王、秦始皇、隋炀帝等帝王,他们被后人非议的原因也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残酷无道、暴戾恣睢,所犯下的错误基本也都是一样的。
毋庸置疑,他们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甚至这种缺点不足,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与伤害。只能说人无完人,即便是现代如此发达的社会,已经非常文明的我们,也很难保证一生不犯上几个错误,只是因为我们大多是普通人,没有给后人留下诟病的机会。
我们对古代帝王的认识,基本来源于历史文献的记载,对他们的主观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文献所记的内容的影响。可以说,历史文献对他们的记载,尤其是个人品行和生活作风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被放大,甚至夸大,这也导致我们忽略,乃至无视他们创造的盖世之功。以隋炀帝为例,大家耳熟能详的科举制度、大运河,都是出自于隋炀帝之手。大运河至今仍在使用,为我国南北畅通无阻的沟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地位还超越了秦始皇时期所建的郑国渠。而我们忽略了隋炀帝做出的贡献,只记住了他虚伪的一面,正如我们完全无视了秦始皇的贡献,只记住了他残暴的一面,是一样的。
我们之所以这么无视他们的功绩,还是源于文献的记载。不能否认的是,其中有些历史文献都是出于后继王朝的政治需要,这些王朝以有组织的舆论宣传,达到否定前朝,并彰显它们合法性的目的。
渐渐地,末代帝王不称职的现象,悄无声息地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不成文的传统。
如此说,秦始皇统治时期是不是就没有犯下过大的错误呢?不能否认,肯定是犯过的。比如秦始皇统治后期,过重的赋税,使得百姓生活十分艰难,一度造成了民不聊生的局面。在百姓被过度奴役的情势下,秦始皇建造了长城。可以说,秦始皇为现在留下的遗迹是建立在当时百姓的痛苦之上的。但我们真的要在为今天所见的奇迹惊叹的同时还要去丑化它的创造者吗?错误可以批评,但不能作为全盘否定的依据。
从秦始皇的种种行为可以确定,他的性格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以现代的心理学角度分析,应该是存在一定的缺陷,而造成他这样的性格养成,跟他从小成长的环境是脱不开关系的。
童年的经历,导致了秦始皇性格的扭曲,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秦始皇的性格扭曲却又成就了秦始皇的霸业。秦始皇继位时,才13岁,不仅有华阳夫人、赵姬及她们背后的外戚势力干政,也有吕不韦的独揽大权,欲凌驾于王权之上的野心,还有六国的虎视眈眈。如果秦始皇性格柔弱、多愁善感、心慈手软,那么,秦始皇还能安然到老,秦国还能顺利一统天下吗?年幼的秦出子被乱臣杀害的事件还历历在目。可以说,秦始皇是幸运的,没有遇到对他痛下杀手的佞臣。
世人都说秦始皇残暴、多疑、冷酷,可他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承受着怎样的压力与艰难,是我们看不到的。因此,我们只看到了秦始皇的冷酷,却看不到缺失温暖给他带来的伤害;只看到了秦始皇的多疑,却忘记了他如何被父亲留在敌国受尽欺辱;只看到了秦始皇的残暴,却没想过赵姬对他拔剑相向,欲置他于死地。
纵有万般不是,一定也是情有可原。
秦始皇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秦军的骁勇善战、秦国历代君主打下的基石,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既是偶然亦是必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眼前好像浮现出身着玄衣裳,手持佩剑,目光如炬,正颜厉色的秦始皇。此时的他不再是妖魔,不再是暴君,不再丑陋,而是一位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大人物,是创造了一个新时代的明君。听,随风飘来的呜呜声,仿佛是他在说:“我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糟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