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77739
和《了凡四训》齐名的明代训俗善书
读其书,感发天性,触动良心,趋吉避凶
晚明内阁大学士顾锡畴作序倾心推荐
精心点校、文白对照全本全译
《迪吉录》是晚明思想家颜茂猷所撰的一部善书著作,为明清期间众多官员、读书人所珍重,并以此作为趋吉避凶、积功累德的人生书。
《迪吉录》是颜氏“殷然以万世人心为念”编著而成的。此书首卷1卷,后8卷各以“一心普度、兆世太平”八字领卷,分官鉴、公鉴二门,各有四部分,皆杂录诸书因果之事。在第八卷末尾处附录《女鉴》,是以女性为对象的,目的在于通过宣讲妇人之道以便维系家庭内的人伦秩序。此书“迪吉”之名,典出《尚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意谓人顺从善道而行,则可成效立见,有吉祥之报。这与《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和《尚书》中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的理念相呼应。全书自历代史书和史料笔记、小说中选取各种事例,阐明因果之理,读来令人不由战兢惕厉,心生戒慎恐惧,从而断恶修善,其转化人心之功亦大矣!
目 录
上 册
卷之首
七 辨 2
六 祝 8
三 破 16
卷之一 官鉴一
奏疏全活之报 30
荧感主心之报 42
定策调和伦理之报 62
二心社稷交构伦理之策 84
权贵荐贤之报 94
妒贤嫉能之报 110
同寅和衷之报 120
伐异争功之报 132
贼害忠良之报 138
考试赂贿之报 148
卷之二 官鉴二
忘身体国之报 152
权要横溢之报 172
不忠之报 190
忘身忠直之报 202
阿附权贵之报 212
忘身救民之报 222
希旨杀人之报 232
忘身总论 238
内官忠善之报 242
内官横溢之报 254
卷之三 官鉴三
为将好生之报 272
好战邀功及将军嗜杀之报 278
英雄守节及强臣跋扈门 292
通夷猾夏报 308
居官全活之报 314
酷吏暴虐之报 326
修隙杀人之报 340
正罪伸冤之报 348
官长枉滥之报 360
立法严刻之报 374
知枉不辨之报 380
谗谮之报 386
卷之四 官鉴四
吏治循良之报 400
居官廉洁之报 418
黩货之报 436
轻徭便民之报 450
兴利之报 454
救荒赈饥之报 462
不赈饥荒之报 488
乡绅家居懿行之报 492
公门积善之报 510
公门枉害之报 526
当官功过格 532
下 册
卷之五 公鉴一
孝弟之报 548
不孝不弟之报 572
孝弟盖愆养志之报 590
大不孝济恶堕业之报 598
孝弟总论上 606
孝弟总论中 612
孝弟总论下 618
慈教之报 624
琴瑟静好之报 632
负心离婚之报 638
不淫之报 646
渔色宣淫之报 656
资助嫁女之报 670
女婿廉义之报 682
宽下之报 684
家政酷虐之报 694
婢仆善恶之报 698
情冤之报 708
附:家训 720
卷之六 公鉴二
大度人门 734
僻学诐行败坏风化之报 748
公善奖善之报 756
口业变乱善恶之报 764
精修大道 766
左道惑众之报 782
精修禅行 792
僧家奸贪之报 804
医术种德之报 812
黄白真伪之报 820
戏侮圣贤之报 830
交情金玉之报 836
负恩反覆之报 842
机巧侥幸之报 848
卷之七 公鉴三
小善厚积之报 858
忍辱施济之报 866
救济施与之报 878
士民赈饥之报 906
舟陆济渡之报 910
助丧修坟掩骼之报 912
虐尸之报 932
廉财之报 936
瞒心取财之报 946
奢俭之报 966
诱人荡业之报 974
唆谋讦讼之报 978
卷之八 公鉴四
放生之报 982
杀生之报 1000
广放生论 1026
劫杀私杀之报 1034
误杀之报 1054
草泽啸聚之报 1058
积善立命之学 1076
附:功过格引 1084
女 鉴
孝逆门 1100
淑睦报 1108
总 论 1112
忠义报 1114
慈残报 1118
教子报 1128
守节背夫之报 1134
妒毒报 1142
廉贪报 1150
仁虐之报 1154
放生杀生之报 1160
……
【晚明儒学大师】刘宗周:近闽人颜壮其氏刻有《迪吉集》,大抵本之了凡而颇尽其类,其说渐近于学人。友人有叹赏之者,因有有所为而为善之说,夫亦有激乎其言之也。
【晚明理学家】陈龙正:颜光衷《迪吉录》真救世之宝书,可买一二部,乘暇观玩。因圈出其中切于初学者数十条,付两幼弟灯下讲解观看,触发善心。大妙!大妙!
【晚明国子监祭酒】顾锡畴:颜子光衷以五经得隽,自制科以来未有也。海内于是知有颜光衷矣。所知者,不过曰学本六经,胸富五车,才敏七步焉已耳。不知其心则圣贤之心,其学则性命之学也。穷年矻矻,日惟以继往开来为务。
陈镜伊:漳州颜茂猷生平奉行《感应篇》,积德累功,殷然以万世人心为念,著《迪吉录》八卷。读其书而悔过迁善,学道成真者不知几千百人也。
奏疏全活之报
奏议似属空言,比见之行事者,善力得无减乎?不知善念满时,鬼神已知。况行事只施济下民,而奏则转移主意,得采一善,视自为善者,已更难更难!况格主心乎?一人有庆,四海永赖。其为福德,宁可计算?
昔王安石祗议复肉刑,父子冥谴;(见《严刻门》。)林机只议缓赈蜀一节,祸至灭门;(见《缓赈济门》。)马默奏草投海例,天赐男女;(见《全活门》。)王仆射请贷饥民,神报相位。(见《徭赋门》。)祸福之应,其显如此。言事及覆旨者如何若何?
但实以天下生全、万世太平为心,则宛转虚活,自有窽却,击邪扶正,定无虚憍。不然,而左右手,轻重心,论事过当,议人失实,当其偏于所执,亦自实见得是,然已祸天下也。
又不然,而矜名矜气,致天子愎谏,权贵褊衷,其于害事,亦甚不少。此皆直道,犹恐有失。若借事权,报私怨,植邪党,排正人,逢上意,希奥旨,则固不可言矣。
奏疏全活之报
奏议虽然看似只是空谈,但如果将其与实际行动相比较,奏议的善行力量并没有完全因此而减少?我们不知道的是,当一个人心中充满善念时,鬼神其实已经知道了。更何况,实际行动只是用来救济下民,而奏议却能够改变主意,采纳善行。与那些自己为善的人相比,奏议的善行实际上更难能可贵。更何况,如果奏议能够感动君主的心,那么一个人能够因此得到幸福,天下百姓也会因此永远依赖他。这样的福德,岂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计算?
过去,王安石只是提议恢复肉刑,结果他和他的父亲都受到了冥界的惩罚;(详见卷三《官鉴·严刻门》。)林机只是提议延缓赈济蜀地一节,结果他的家族遭遇了灭门之灾;(详见卷四《官鉴·缓赈济门》。)马默上奏请求采用草投海的例子,结果上天赐给他男女双全;(详见卷三《官鉴·全活门》。)王仆射请求贷款给饥民,结果神明回报他相位。(详见卷四《官鉴·徭赋门》。)这些祸福的应验,其明显程度如此。那么,对于那些言事及覆旨的人来说,他们又该如何呢?
只要他们真心实意地以天下生民的安全、万世的太平为心,那么即使他们婉转曲折、灵活变通,也自然会有相应的回应。他们打击邪恶、扶持正义,一定不会有虚妄的骄傲。否则,如果他们左右摇摆,对事物的轻重缓急把握不当,议论事情过于偏激,评价他人失实,那么即使他们偏执于自己的见解,自以为正确,实际上却已经给天下带来了祸害。
又或者,如果他们自恃名声、气势,导致天子拒绝纳谏,权贵们心胸狭窄,那么他们对于事情的损害也会非常严重。这些都是直言不讳的言论,但仍然可能会出错。如果他们借用权力来报私仇、培植邪恶势力、排挤正直的人、迎合上意、希求奥妙的旨意,那么这就更加不可言说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