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艺术舞蹈中国民间舞教程:汉族(全三册)(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

中国民间舞教程:汉族(全三册)(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

作者:许淑媖 主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ISBN: 9787503976988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159.97

类别: 艺术 新书热卖榜, 舞蹈 SKU:67729df1a15f9082ca726056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76988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舞教程(汉族)》大概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主编为许淑媖。该书主要分为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安徽花鼓灯三个部分。内容十分详细,对骨干动作及动作短句名称、具体的节奏类型、动作及动作短句具体的做法、动作中的要点难点,都较为全面地记载描述出来。是以许淑媖老师为代表的老一代舞蹈人的心血之作。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舞教程(汉族)》大概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主编为许淑媖,副主编为朱苹、陈春绿。该书主要分为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安徽花鼓灯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数个小的组成,较为复杂。该书主要介绍了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安徽花鼓灯的基本特点、动作特色、体态特征、动律节奏、学习要点。并附有大量的舞蹈动作简图、场记图、口诀和谱例,便于课堂上的教学使用和读者自学。内容十分详细,对骨干动作及动作短句名称、具体的节奏类型、动作及动作短句具体的做法、动作中的要点难点,都较为全面地记载描述出来。

作者简介

许淑媖(1934—2011),中国女舞蹈教育家。原籍辽宁辽阳,生于北京。满族。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后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1954年毕业于文化部舞蹈教员训练班,后任教于北京舞蹈学校,为创建中国民间舞学科的首批教师。她长期挖掘、掌握了丰富的民族民间舞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提出并建立了“元素训练”体系,通过“根元素、单元素、双元素、多元素”训练,强化风格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曾赴美国、菲律宾、中国香港等地讲学和表演。曾任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委员、舞蹈教育学学会副会长、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和民间舞学会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舞蹈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

目  录

上卷 东北秧歌

第一部分 东北秧歌上装(女)

003 第一章 概念
003 第一节 体态

003 第二节 基本方位、脚位

005 第三节 脚的基本形态

005 第四节 持巾法

007 第五节 手巾花的基本耍法

010 第六节 韵律

016 第二章 基本步法
016 第一节 踢步

021 第二节 挪步

022 第三节 云步
 

023 第四节 走浪头

024 第五节 走场步

025 第六节 跑场步

026 
第三章 
基本动作
026 第一节 舞姿

033 第二节 走相

055 第三节 稳相

063 
第四章 
转身
063 第一节 穿掌转身

063 第二节 吸腿推翻身

064 第三节 滚龙场

064 第四节 出手转身(180°转体)

065 第五节 掏手压转身

065 第六节 点绕转身

066 第七节 左翼滑翔

068 
第五章 
鼓相
068 第一节 叫鼓

071 第二节 鼓相

074 第三节 各种鼓的结构
 

078 第六章 组合
078 第一节 动律踢步组合

079 第二节 稳相组合

081 第三节 月牙五更组合

087 第四节 手巾花组合

088 第五节 跳踢步组合

090 第六节 大姑娘美组合

092 第七节 片花组合

094 第八节 脆拧身组合

096 第九节 双花、颤步组合

101 第十节 反磨房组合

103 第十一节 缠花组合

108 第十二节 鬼扯腿组合

111 第十三节 单人句句双组合

114 第十四节 大场训练组合

118 第十五节 我爱家乡山和水组合

120 附:手玉子组合

134 第七章 教学步骤
134 第一节 概述

134 第二节 第一步骤

139 第三节 第二步骤

144 第四节 第三步骤
 

148 第五节 第四步骤

 

第二部分 东北秧歌下装(男)

153 第一章 概念
153 第一节 体态

153 第二节 脚位

153 第三节 脚型

154 第四节 持巾法

154 第五节 耍巾法

155 第六节 手巾花

160 第七节 韵律

161 第二章 步法
161 第一节 顿步、压脚跟

161 第二节 提抬步

161 第三节 前踢步

162 第四节 后踢步

163 第五节 跳踢步

164 第六节 啷当步

165 第七节 四平步

166 第八节 头跷步
 

167 第九节 走场步

168 第三章 基本动作
168 第一节 走相

174 第二节 稳相

178 第四章 转身
178 第一节 翻身

179 第二节 转身

181 第五章 鼓
181 第一节 叫鼓

184 第二节 鼓相

187 第三节 鼓的结构分析

193 第六章 组合
193 第一节 动律组合

194 第二节 屈伸踢步组合

195 第三节 前踢步组合

197 第四节 大交替花组合

198 第五节 柳青娘组合

200 第六节 单掏花组合

201 第七节 柳叶锦组合
 

202 第八节 鬼扯腿组合

204 第九节 大场组合

213 
第七章 
教学步骤
213 第一节 概述

213 第二节 第一步骤

220 第三节 第二步骤

227 第四节 第三步骤

230 第五节 第四步骤

 

第三部分 单鼓(女)腰铃

241 第一章 概念
241 第一节 道具介绍

242 第二节 体态

243 第三节 握鞭持鼓法

245 第四节 基本鞭法

245 第五节 鼓的基本耍法

255 第六节 腰铃

257 第二章 击鼓法
257 第一节 口诀及符号
 

259 第二节 各种鼓点的击法、谱号及口诀

262 第三章 步法
262 第一节 腰铃步

262 第二节 叉子步

263 第三节 小跳步(包括上身配合动作)

265 第四节 撤步闪身

266 第四章 基本动作
266 第一节 鼓的基本动作

268 第二节 腰铃步加击鼓耍鼓

269 第三节 叉子步加击鼓耍鼓

270 第四节 十棒鼓

271 第五章 短句
271 第一节 竖 8 字片鼓(1)接竖 8 字片鼓(2)

271 第二节 砍鼓横 8 字片鼓,抱头翻身

272 第三节 串手指蹲接片鼓起

273 第四节 闪身涮腰

274 第六章 连接规律
275 第七章 组合
 

第四部分 单鼓(男)

291 第一章 耍鼓法

293 第二章 基本动作

299 第三章 组合动作

301 第四章 组合(单鼓片段)

317 
附录 
319 一、东北秧歌音乐概述

343 二、东北秧歌基训音乐

357 三、东北秧歌部分组合音乐配器谱

418 四、东北秧歌常用鼓点

 

中卷 安徽花鼓灯

第一部分 安徽花鼓灯兰花(女)

004 第一章 概念
004 第一节 体态

004 第二节 方向

005 第三节 脚的位置
 

006 第四节 扇子手绢的拿法

009 第五节 各种扇花

019 第六节 韵律

022 
第二章 
步法
022 第一节 起步

028 第二节 步法

043 
第三章 
基本动作
043 第一节 舞姿

056 第二节 基本动作

063 
第四章 
闪身
063 第一节 后闪

064 第二节 左右闪

065 第三节 左闪右蹲

066 第四节 闪身勾脚

068 
第五章 
转
068 第一节 原地转身

073 第二节 移动转

077 
第六章 
拐弯
 

077 第一节 小拐弯(自然弯)

080 第二节 三点水拐弯

082 第三节 单拐弯

085 第四节 双拐弯

087 第五节 野鸡遛

088 
第七章 
短句
088 第一节 横合开扇胸前 8 字挽扇

088 第二节 蝴蝶绕花缠头扬合扇

089 第三节 五朵莲花

091 第四节 燕驰风

092 第五节 身侧 8 字挽扇后甩

092 第六节 蝴蝶旋飞

093 第七节 雁落沙滩

094 第八节 蝴蝶缠头

095 第九节 贴挽抖扇

097 第十节 跑跳步 8 字挽扇

098 第十一节 燕驰风 8 字挽扇

099 第十二节 欢呼小组合

100 第十三节 三回头

103 
第八章 
连接特征
103 第一节 连接规律
 

103 第二节   连接动作

104 第九章 组合
104 第一节 动律组合

106 第二节 步法组合

114 第三节 扇花组合

117 第四节 斜线组合

118 第五节 倾拧组合

120 第六节 大小兰花组合

125 第七节 燕驰风组合

128 第八节 梗步、车水步组合

136 第九节 绣白绫组合

138 第十节 拐弯组合

139 第十一节   小花场

143 第十章 教学步骤
143 第一节 概述

144 第二节 第一步骤

151 第三节 第二步骤

160 第四节 第三步骤

167 第五节 第四步骤
 

第二部分 安徽花鼓灯鼓架子(男)

173 第一章 概念
173 第一节 体态

174 第二节 脚位

177 第三节 韵律

178 第四节 臂的基本形态

179 第五节 基本手形

180 第六节 手臂的运动规律

181 第二章 起步与步法
181 第一节 起步

186 第二节 步法

204 第三节 缠丝腿

207 第四节 打腿

212 第三章 架式及基本动作
212 第一节 架子

230 第二节 架子动作

241 第四章 转身
241 第一节 转身

244 第二节 转
 

248 第五章 特技
248 第一节 蛤蟆跳

248 第二节 顶小跟斗

248 第三节 猴提

249 第四节 跳板虫二头挺

249 第五节 坐地蹦

249 第六节 坐地转

249 第七节 扒地转

250 第八节 兔子扒窝

250 第九节 狮子滚绣球

250 第十节 老和尚撞金钟

250 第十一节 兔子蹬鹰

251 第六章 连接特征
251 第一节 连接规律

251 第二节 连接动作

253 第七章 组合
253 第一节 动律组合

255 第二节 簸箕步组合

257 第三节 步法六小段组合

264 第四节 甩手打虎式组合

266 第五节 抽手组合
 

267 第六节 滑步组合

269 第七节 一盆花组合

270 第八节 打腿组合

273 第九节 扁担式组合

280 
第八章 
教学步骤
280 第一节 概述

280 第二节 第一步骤

287 第三节 第二步骤

291 第四节 第三步骤

292 第五节 第四步骤

 

295 附录一
297 一、双人小花场《抢手绢》

313 二、单人舞游场

321 三、三人舞《抢板凳》片段

334 四、安徽花鼓灯大场(前场、尾场)

 

375 附录二
377 一、安徽花鼓歌音乐特色(附民歌)

396 二、安徽花鼓灯锣鼓与邻近的民间锣鼓的关系

418 三、安徽花鼓灯锣鼓点名称、口诀及简称或符号
 

 

下卷 山东秧歌

第一部分 胶州秧歌

003 第一章 概念
003 第一节 动律特征与体态特征

003 第二节 动律的基本定义

004 第三节 基本方位、基本脚位

005 第四节 扇巾的持法

008 第五节 几种扇子耍法的固定概念

011 第二章 基本动作及步法
011 第一节 丁字提拧步(洗衣服)

012 第二节 丁字三步

015 第三节 丁字拧步

017 第四节 推扇慢扭

031 第五节 扭子组合动作

036 第三章 组合
036 第一节 情深意长组合

040 第二节 小嫚扭走场
 

046 第三节 扭子组合

049 第四节 倒丁字碾步组合

054 
第四章 
教学步骤
054 第一节 概述

054 第二节 第一步骤:腿及脚的开法练习

063 第三节 第二步骤:胳、臂及扇、巾练习

068 第四节 第三步骤:短句练习

070 第五节 第四步骤:组合

 

第二部分 海阳秧歌(女)

073 第一章 概念
073 第一节 体态

074 第二节 脚的位置

075 第三节 扇子的拿法

078 第四节 扇子耍法的固定概念

082 第五节 扇子的固定概念

087 第六节 基本韵律

090 第二章 步法
090 第一节 压扭步
 

091 第二节 沉步

092 第三节 货郎步

093 第四节 摆步

095 第五节 碾步

096 第六节 慢步

096 第七节 跌步

097 第八节 追步

098 
第三章 
基本动作
098 第一节 舞姿

100 第二节 基本动作

122 
第四章 
短句
122 第一节 花香蝶舞

125 第二节 金鸡报晓

128 第三节 抬扇推山

130 第四节 滚浪

131 第五节 磨夹

133 第六节 金凤展翅

136 第七节 蜻蜓点水

136 第八节 大嫂望郎

138 第九节 白鹤踏月

139 第十节 彩蝶纷飞
 

142 第十一节 朱兰夼

146 第十二节 梁山后

147 第十三节 大睡步

148 第十四节 徐家店

149 第十五节 脆扇的几种连接

153 第十六节 望阳扇

 

155 第五章 连接特征
155 第一节 连接规律

155 第二节 连接动作

 

156 第六章 组合
156 第一节 提探拧组合

158 第二节 波浪组合

164 第三节 步法组合

166 第四节 摆步组合

174 第五节 白鹤踏月组合

177 第六节 快板组合

 

188 第七章 教学步骤
188 第一节 第一步骤

191 第二节 第二步骤

195 第三节 第三步骤
 

197 第四节 第四步骤

 

第三部分 鼓子秧歌

201 第一章 概念
201 第一节 基本体态

201 第二节 基本脚位

202 第三节 腿的基本形态

203 第四节 基本持鼓法

203 第五节 基本持鼓类

206 第六节 基本运鼓法

207 第七节 基本韵律

212 第二章 基本步法
212 第一节 刨步

212 第二节 夹膝步

213 第三节 颤颠步(有三种做法)

213 第四节 蹭蹉步

215 第五节 蹲裆步

216 第三章 基本动作
216 第一节 舞姿
 

222 第二节 动作

235 第四章 转
235 第一节 正步蹲转

235 第二节 遮阳转

236 第三节 托鼓转

236 第四节 抱鼓反跨转

236 第五节 缠鼓转

237 第六节 撇鼓转

237 第七节 掖转

238 第八节 内踅转

238 第九节 靠转

238 第十节 翻转

239 第十一节 外环转

240 第五章 跳
240 第一节 嘶马蜷蹄跳

240 第二节 拉腿跳

241 第三节 杨家庙跳

241 第四节 飞鼓跳

241 第五节 燕子衔泥

242 第六节 刹鼓跳

243 第七节 斜探击鼓跳
 

244 第六章 短句
244 第一节 怀中抱月

245 第二节 飞鼓子

245 第三节 杨家庙

246 第四节 踢鼓子

247 第五节 劈鼓子

248 第六节 点鼓子

248 第七节 背鼓子

251 第八节 扛鼓八步

252 第九节 对鼓子

 

253 第七章 伞的部分
253 第一节 基本体态

253 第二节 脚位

254 第三节 持伞法

254 第四节 运伞法

254 第五节 基本韵律

255 第六节 基本步法

258 第七节 基本动作

263 第八节 转身

 

266 第八章 连接特征
266 第一节 连接规律
 

266 第二节 连接动作

267 第九章 组合
267 第一节 甲线教学组合

290 第二节 乙线教学组合

311 第三节 山东鼓子秧歌片段——大场

339 附:山东鼓子秧歌“花”的基本动作

342 第十章 山东鼓子秧歌教学步骤
342 第一节 概述

343 第二节 第一步骤

345 第三节 第二步骤

346 第四节 第三步骤

349 第五节 第四步骤

351 第六节 第五步骤

355 附录
357 一、山东民间舞蹈音乐概述

396 二、山东鼓子秧歌基训音乐

454 跋
456 后记

在线试读

1954 年,新中国第一所专业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舞蹈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间舞的教育教学也翻开了崭新一页。作为学科开创引领者的代表, 许淑媖及朱蘋、陈春绿等教育先贤在中国民间舞教育事业上深耕 30 余
载,形成了丰硕的教学成果。直至 20 世纪 80 年代,许淑媖教授作为主编,朱蘋、陈春绿任副主编,带领中国民间舞教育工作者,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对东北、安徽、山东三大地区的汉族民间舞蹈寻根溯源、去粗取精、探寻规律,形成了此部《中国民间舞教程(汉族)》。该教程的问世,是 20 世纪中国民间舞学科教育教学的历史缩影,是中国民间舞教学指引的奠基之作。其贡献在于填补了以文字、插图等形式记录中国民间舞教学的教材空白,对当时汉族民间舞蹈的教材与教法做出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的梳理与总结,是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此部《中国民间舞教程(汉族)》的编写计划于 1978 年提出,直到
1995 年进入预出版阶段,历经前后 17 年的筹备、整理、编写、审校、
编辑,因历史原因未能在当时的条件下正式出版。时隔 29 年,正值北
京舞蹈学院建校 70 周年,在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和学院“70 年 70 部优秀著述出版计划”的方针指引下,由科研处牵头、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负责,推进了此部教程的复出、审校、出版等工作,出版过程中还获得了学院中国舞党总支等相关领导及部门的倾情关注和大力支持。
此部教程的出版,除了得益于学院最早的教授许淑媖以及参加这项工作的朱蘋、陈春绿二位教师,她们的学生马力学、刘友兰、潘志涛等也都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其中还凝结着当年参加采风、教学,而后由于工作需要改做其他工作的专家如彭松、盛婕、罗雄岩、王连城,以及当时与他们一起工作的幕后的音乐教师王泽南、刘式昕、王文汉、董学朴等人的劳动。直至今日,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离世,但他们都甘为人梯、甘愿付出,为教程的出版工作默默奉献了他们的智慧与汗水。
因此部教程的历史特殊性,我们无法再与作者们核对教程内容的细节,因此在此次出版过程中,我们本着尽可能保留教材原样的敬仰与尊崇之心,集学院师生之能,对当时存在的内容缺失、不完整之处进行了适当修补与还原,无法进行还原的我们也力求将原貌复现,并在相应位置做出标注,希望读者可以真实、直接、准确地品读教程,体会许淑媖等前辈专家的掇菁撷华,致敬中国民间舞教育先贤砥砺廉隅的艺术品德、孜孜以求的学术作风、严谨淳质的教学准则。
在此,要感谢在此次教程出版过程中,为教程的顺利出版提供重要历史资料的明文军司长和田露教授;为教程内容修补提供帮助的专家, 他们是潘志涛教授、贾美娜教授、高度教授、周萍教授等;还有为教程中乐谱缺失、不清问题提供帮助的刘艮副教授;参与教程内容审校工作的教师及学生张晓梅、李卿、苏雪冰、李佳、秦丽秋、郭娇、楚希、张瑶、任鑫、李岳、朱亦悦、徐末子、陈达华、张子茵、赵雨辰、胡晓雪、刘利宁、杜阿贝、谭晴予、郭甫浩涵、吴佳萍等。感谢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到保障此部教程出版的每一个中国民间舞事业的耕耘者!
最后,我们以北京舞蹈学院时任院长吕艺生教授于 1995 年为这部教程写下的后记内容作为总结:“我作为许淑媖等老老师们的学生,今天仍愿以一个学生的身心,并代表现在与未来的舞蹈学生们,感谢最早为此付出艰辛、开拓创业的老老师们。可以说,后代们有了他们的奠基,再搞新的民间舞教材就要容易多了。我始终认为,作为高等教育的舞蹈教材不能一劳永逸。它需要不断地丰富、发展、更新,学生需要接受更多、更广泛的民间舞教材。因此,有前辈的基础的经验,我们还要欢迎新一代舞蹈教师们编写出新的教材来。我在庆幸这套教材问世之时,也开始了对未来的期盼!”

北京舞蹈学院科研处  中国民族民间舞系
2024 年 7 月

抢先评论了 “中国民间舞教程:汉族(全三册)(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舞蹈基本能力辅助训练

EUR €28.99
阅读更多
缺货

古典芭蕾基础教学法

EUR €46.99
加入购物车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教材与教法(中专)

EUR €43.99
加入购物车

舞蹈基本功训练教学法

EUR €3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