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524436
◎ 什么是“比特腐烂”?我们的数字遗产会消失吗?
仅仅根据ip地址能够顺着网线抓到嫌疑人吗?
黑客有哪些方法入侵电脑并盗取信息?
比特币挖矿是什么意思,和区块链技术有什么关系?
◎ 从可以随意存取数据的光碟、磁盘,到颠覆传统的网络视听新媒体,再到直播购物、扫码付款,数字技术自诞生之日起,不断重塑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于人工智能时代,可以不学计算机,但绝对有必要懂得数字世界搭建和运行的底层逻辑。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河床公司*席科学家马克·斯图尔特·戴用生活化的图表和案例清晰展示了操作系统、GPS、以太网、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比特币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构原理。就算是文科生,就算不懂编程,你也可以轻松看懂数字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为何程序会崩溃,又缘何被病毒攻击?上网冲浪的技术基础是什么?人人都在说的服务器、云计算、区块链是什么意思?比特币何以成为可能?
今天,电脑、手机、网络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我们在电脑前工作,上网查找资料,滑动手机屏幕浏览社交媒体,用即时通讯软件与亲朋好友取得联系。每个人可能都好奇过,这一切的一切为何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易完成。
本书就是专门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小白读者所写,它力图用简单明了的模型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讲清楚操作系统、搜索引擎、云、加密货币等常见的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读毕此书,就算不学编程,你也能轻松看懂数字基础设施运行的底层逻辑,清醒把握高新科技变革的脉络。
导 言
第一部分 单一进程
第 1 章 步骤
第 2 章 进程
第 3 章 名字 / 名称
第 4 章 递归
第 5 章 局限:不完美程序
第 6 章 局限:完美程序
第二部分 相互作用的进程
第 7 章 协调
第 8 章 状态、改变和相等
第 9 章 受控访问
第 10 章 中断
第 11 章 虚拟化
第 12 章 分隔
第 13 章 数据包
第 14 章 浏览
第三部分 不可阻挡的进程
第 15 章 失效
第 16 章 软件失效
第 17 章 可靠的网络
第 18 章 云的内部
第 19 章 再谈浏览
第四部分 防御进程
第 20 章 攻击者
第 21 章 汤普森入侵
第 22 章 秘密
第 23 章 安全信道、密钥分配和证书
第 24 章 比特币的目标
第 25 章 比特币的机制
第 26 章 回顾
致 谢
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在上高中时为校报写过一篇文章,解释了个人计算机能够做些什么,它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存储菜谱。
这没有问题——只是不太像你在介绍计算机时首先想到的事情。 在那个时候,我们很容易意识到一些重要的事情正在发生, 但并不能预见计算机如今拥有的能力。我们现在拥有大量使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设备和服务,因此我不需要再强调计算机的价值了。实际上,现在的难题是如何让人们断开与手机、平板电脑、音乐播放器和笔记本电脑的连接,正视其他事物的优点。
随着计算机从新奇事物演化成无处不在的必需品,有大量的发现和发明涌现。就像我曾经需要解释计算机能够做些什么一样,我认为现在需要解释一下计算机系统和基础设施更加宽泛的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管道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在出现问题之前很少受到关注——计算基础设施也是如此。你很可能不太关心房子里的管道,直到某个管道出现泄漏或其他问题。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立即找人修复它(并且愿意为此向他们支付丰厚报酬)。
做一名“计算水管工”同样是一件有用但通常比较乏味的事情。
我有幸研究了世界上的一些大型组织,看到了他们对基础设施的 各种处理方式——好的、坏的和丑陋的处理方式。
奇怪的是,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了解物理学家头脑中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知识比了解计算机科学家头脑中关于协调进程的知识更容易——尽管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狭义相对论几乎没有任何交集,但我们几乎所有的日常活动都涉及进程之间的某种协调。我发现,在《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杂志社或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等场所工作的人,对计算机科学的“大道理”几乎一无所知,但它们可以而且应该和这些地方有莫大关联。
因此,本书试图向具有其他学术背景,尤其是人文学术背景的人解释计算机系统。虽然我在大学期间只接受过工程学教育,但我是自由艺术和信息公民的支持者。我认为,知识对我们的学术和政治自由以及实现人类潜力都至关重要。
本书有意回避了编程。我的经验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聪明人并不喜欢编程。我想这种说法很容易验证,也很容易理解:编程是一种很奇怪的活动,但是学过编程的人往往会忘记它的奇特性。在我看来,对编程缺乏意愿或兴趣就像对歌剧缺乏兴趣:它意味着当事人接触不到某些重要的知识和经验,但它并不意味着“非歌剧人士”需要补救性的帮助。
我们如何在不涉及编程的情况下探索计算机科学?我的目标不是向未来的专业人士提供完整的介绍,而是为好奇者点燃火花。本书的组织原则与动物园类似。我收集了一些“标本”,我会描述每种“动物”,并指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
动物园现在已经过时了。最好的方法是在自然栖息地观察动物,其次是在更好地模拟自然栖息地的大型公园里观察动物。当然,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应该选择不那么人为、限制较少、更接近动物真实世界的呈现形式。不过,将动物装在笼子里的旧式动物园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它们可以展示世界各地的真实动物,使人们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动物园在野生动物和人类对其重要性的全面理解之间架设了重要桥梁。
我的动物园里包含了一些技术问题,甚至可能会让计算机专业人士感到陌生。写书是一种有趣的学习经历,因为我需要不断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为什么重要,而且不能把这本书写成某种通用的计算机科学教材。一些读者可能会从书中获得有用的见解,另一些读者可能会被惹恼,甚至可能同一位读者同时拥有这两种体验。
就像对待任何一个动物园一样,理性的人会对我所展示的“收藏品”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提出质疑。和任何一个动物园管理员一样,我会通过意图和环境的结合来解释我的选择。我的同事杰瑞·萨特泽(Jerry Saltzer)和弗兰斯·卡里舒克(Frans Kaashoek)所著的权威教材《计算机系统设计原理》对我有显著的影响。实际上,你可以把本书看作非专业人士对这本专业教材的注解。如果你有兴趣进一步研究这些主题,这本教材是极佳的资源。
参观这个动物园并不能让任何人成为专业程序员,甚至不能为任何人提供关于任何主题的完整介绍——正如参观动物园不能让任何人成为动物学家,甚至不能让任何人对任何一种动物有完整的了解。但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可以欣赏到一些个体的特征,也可以对包含这些个体的互联世界的奇观建立初步印象。
现代社会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这本书巧妙地引导非专业人士穿越信息技术的国度,帮助他们了解互联网和比特币等复杂系统的工作原理。它涵盖了来自众多领域的概念,包括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和密码学等。
——俄勒冈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马丁·埃维希(Martin Erwig)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有教养的普通人,他们知道信息技术在这个世界上的重要性,并且希望更多地了解我们每天都在用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云服务器、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系统背后的运行原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名誉馆长保罗·塞鲁兹(Paul Ceruzzi)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