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237616
明治维新是日本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发生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从以江户幕府为中心的幕藩体制发生动摇到“黑船来航”,从“尊王攘夷”到“奉还大政”,再到戊辰战争、西南战争,直至1889年颁布《帝国宪法》,确立近代天皇制度,日本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这样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涌现了众多具有鲜明特征的历史人物。本书正是以这样的一个视角落笔,描绘了一幅明治时期波诡云谲的历史画面。全书共分七章,采用类似纪传体的写法,以人物为线索,用人物带动事件,佐以大量文献史料,记录了明治维新前后活跃在日本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的言行及所思所想。在对上述内容进行的精彩叙述中,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产生的激烈对立和抗争,从而对明治时期的日本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从历史研究的本质切入,深入剖析创造“明治”的领导者之群像。明治政府的权力者,他们的个人主张、言行、个性,与明治时期的日本历史进程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那些至今仍存争议的事件又是怎么回事?排除先入为主的观念,冷静透彻地观察和论述“历史与人的关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鸟海靖,以事件说人物,用人物还原历史真相……
第1章 “逆贼”们的明治
第2章 掌握维新之“舵”的领导者们
第3章 君临明治政界的双雄
第4章 初创期的政党领导者们
第5章 明治天皇与元勋们
第6章 被隐藏的日俄开战反对论
附章 元老们与“危机时代”
后记一
后记二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十二月十八日,在天气越发寒冷的日子里,东京上野公园却聚集了各色人等,热闹非凡。数年来一直在上野公园建造的西乡隆盛铜像终于完工,将在当天举行揭幕典礼。当时的报纸这样报道:
“……当天,公园入口挂起了红白两色的国旗,会场设置在铜像周围,宪兵在四周巡逻警戒。从上午九点开始,来宾陆续入场。上午十点,委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会场,建设委员长桦山先生上台发表报告。接下来,揭幕委员长川村先生感谢从四面八方赶来祝贺的人们。聚集在这里的人,最南从西海台湾地区赶来,最北有自北海道前来的人。西乡隆盛先生的事迹不用赘述,他慈爱仁厚,因此今日前来观赏揭幕盛典的人,大多来自感受过先生的恩德之地。之后,山县侯献上祝词,川村先生代表胜先生朗诵了胜先生创作的和歌。犹记昔年江都百万市民在两位英雄的带领下经过战火的洗礼,如今二位英雄在黄泉之下再次相见,一定能体会西乡伯当年的深谋远虑。铜像由西乡(从道)侯爵的千金揭幕。西乡隆盛先生右手牵着一条猎犬,左手按在腰间佩刀的刀柄处睥睨天下。先生因在征韩的论争中失败,与武村同志共同解甲归田后将霸气深藏于心,铜像表现了西乡公或手持铁锹下地耕作,或牵着猎犬追逐野兔时的姿态。腰间佩刀正是先生珍藏的四角护手直刃萨摩刀。(中略)
“此时乐队奏乐,场内响起经久不息的鼓掌喝彩声,来宾宫岛诚一郎发表祝词。此后,来宾一起进入博物馆五号馆内举行立餐会,学生及其他参观者在广场的帷幕中享用酒宴。参加此次宴会的大约有800人,其中最重要的来宾是山县、西乡、大山侯爵,田中、芳川、山本、青木等诸位大臣,黑田、胜、土方诸位伯爵,还有众多海陆军队中的人物,比如福羽、谷、夏本、榎本、伊东、九鬼、渡边、仁礼等。另外,维新前后与先生交情甚笃的英国驻日本公使佐藤也来到现场,令人感动万分……”(《东京朝日新闻》,明治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彼时,西乡隆盛已经去世20多年,经过漫长的岁月,也许所有恩怨都随风而逝了吧。
尽管如此,这幅景象依然称得上奇妙。西乡确实是明治维新最重要的功臣之一,死后依然受到人民的爱戴,但他毕竟是士族暴乱的领导者,与政府为敌,被剥夺了全部官位和荣誉,以“逆贼”的身份离世。当然,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颁布宪法后,他的“逆贼”之名得以平反,并追赠正三位。但是,竟然可以为这样的人物在首都东京的大门口建起铜像,而且发表祝词的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正是西乡曾经想要打倒的政府代表……山县在西南战争时担任陆军卿,是讨伐西乡军的总指挥。
恐怕只有在日本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吧。无论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在俄国内战中立下了多么大的功劳,也无法想象他的铜像会竖立在莫斯科的中心,并且会由其政治宿敌斯大林在揭幕仪式上致辞。因此,建造西乡铜像一事,让当时住在日本的外国人颇为震惊。
“在欧洲各国,反抗当权者的人不仅会被斩首,还会被切断四肢。而在日本,明治天皇不仅原谅了西南战争中的大量谋反者,还允许在上野建造谋反者首领西乡的铜像,就连我们外国人都大吃一惊。”
面对日本政府对谋反者的宽大处理,明治初年供职于大学南校(东京大学的前身)的美国教师威廉·格里菲斯发表了以上感想。(筑波常治,《明治天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