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644883
◎以司法为导向 深耕法学土壤
◎立足理论前沿 洞察新近发展
◎构建本土理论 服务司法实践
本书以刑法总论的十二个重要议题为章,立意于从司法实务中挖掘问题意识,探寻理论与实务双向塑造的可能性。本书对实务的观察并非简单的现象描述,而是紧密结合各章节的主题,深刻地剖析了我国司法实务现存的问题,这使得本书能够扎实地落脚于本土之上。针对实务中的症结所在,从本质论出发,运用规范论思维,通过系统而深入的论证给出了理论解决方案,这不仅使得本书真正以问题为导向,也保障了内容的理论深度、前沿性和新颖性。此外,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将司法实务中的问题具象地展现出来,将提出的理论方案予以现实应用,这让本书的每一处“发现”、每一个“主意”都在个案中受到了检验。希冀本书能够协助学者开展理论研究,为司法人员和律师提供办案指引,为法科学生提供有用的教辅素材。
第一章 犯罪的认定方法
第一节 犯罪认定方法与“没有行为的案件”
第二节 犯罪认定方法与“不同层次的犯罪”
第三节 犯罪认定方法与犯罪阻却事由的发展
第四节 犯罪认定方法与疑难案件的问题聚焦
第二章 刑法的解释方法
第一节 刑法的解释目标
第二节 刑法的文义解释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解释
第四节 刑法的历史解释
第五节 刑法的目的解释
第三章 因果关系的认定
第一节 实行行为的认定与因果关系
第二节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第三节 被害人拒绝治疗情形下的因果关系
第四节 介入第三人行为情形下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 被害人特殊体质情形下的因果关系
第四章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认
第一节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
第二节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排他性问题
第三节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结果回避可能性问题
第四节 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的竞合
第五章 犯罪故意与过失的认
第一节 犯罪故意的认识对象
第二节 “明知”的判断标准
第三节 注意义务的来源与边界
第四节 “应当注意且能够注意”的认定
第五节 过失犯中远因溯责的判断要点
第六章 正当防卫的限界
第一节 不法侵害“紧迫性”的判断
第二节 事后反击的不同处理方案
第三节 防卫行为的必要性与防卫过当
第四节 互殴与正当防卫的界分
第五节 警察防卫权的行使
第七章 违法性错误的应对
第一节 违法性错误的体系地位
第二节 违法性错误可避免性的判断规则
第三节 法定犯中违法性错误与事实错误的区分
第八章 犯罪停止形态的重要
第一节 犯罪着手的认定
第二节 犯罪中止自动性的认定
第三节 数额犯的未遂问题
第四节 犯罪得逞与否的判断
第九章 共同犯罪的重要问题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本质与认定方法
第二节 共同犯罪与实行过限
第三节 片面共犯与意思联络
第四节 承继的共同犯罪
第五节 共犯关系的脱离
第六节 犯罪参与类型
第十章 犯罪竞合的重要问题
第一节 犯罪竞合的认定方法
第二节 法条竞合的识别与处理原则
第三节 想象竞合的本质与法律效果
第四节 吸收犯与牵连犯的限制适用
第十一章 量刑的规范化
第一节 量刑步骤的规范建构
第二节 罪行严重程度的判断
第三节 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
第四节 民意影响量刑的路径
第十二章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第一节 法秩序统一性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刑事违法性与前置法的关系
第三节 刑法固有违法性的判断
第四节 法秩序统一性与不法原因给付
以司法为导向的刑法学才是具有学术生命力的。本书将刑法教义学原理运用于刑法实务问题的解决,因而具有其实践价值,值得向读者推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兴良
法律的生命不仅在于逻辑,而且在于生活。本书着眼于我国司法实务中的现实问题,经由系统的分析论证给出了解决方案,并通过典型案例展现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效果,让法律的逻辑活在了生活里。特向读者推荐。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明楷
刑法学研究要能够指导实践、产生社会影响,就应该尽可能去理解立法,在遇到实务难题时能够结合立法进行合理的解释,同时要始终站在理论前沿,对相关研究的最新发展状况了然于胸,最终形成被司法人员所运用、被公众所认同的本土理论,这样的刑法学思考才是最值得期待的。本书朝着这个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几位青年刑法学人的努力非常值得赞许!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周光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