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678766
1.知名畅销作者晏凌羊的重磅新作。帮助人们开启一场自我的“认知突围”,从而打破人生困境,实现人生跨越。
2.作家、媒体人、小说家侯虹斌,知名编剧、作家 李小木,青年作家、插画师 韦娜,知名畅销书作家闫晓雨联合推荐。
3.作者用亲身经历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告诉人们:放大格局,才能快速成长;重建认知,才能破局重生。
4.全书5个大维度,25个知识点,详细讲述了认知突围升级的基本逻辑和方法技巧。
聪明人与庸人有哪些区别?恐怕双方最大的区别在于认知,即对同一件事物持完全不同的看法、观点,二者之间的认知差距可能比大峡谷还要大。
巨大的认知差距,可能给不同的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成就、结局和命运。很多人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局限,总是让自己陷入窘境之中。
本书主要针对生活中那些显而易见的认知问题展开论述,并倡导读者保持开放、谦逊的心态,承认自己的无知和局限,永远保留接受外界新信息的“天线”,开启一场自我的“认知突围”,从而打破人生困境,实现人生跨越。
序言
第 1 章 拓宽格局,端正人生态度
002 无惧做一个被“讨厌”的人
006 认清赚钱的底层逻辑
018 走出被“内卷”裹挟的迷茫
027 机会只会眷顾那些勇于主动出击的人
031 趁年轻,尽力搏、尽情爱
第 2 章 向内领悟,追求人生高度
042 学会欣赏优秀的人,而不是嫉妒
052 为什么有的人“越省越穷”?
063 人生需要小人刺激
070 好好说话,不然运气会变差
086 学会“打直球”,避免在猜忌中蹉跎时间
第 3 章 行稳致远,增加人生厚度
094 不要看不起小钱
097 拒绝“无效努力”和“穷忙旋涡”
103 不要相信高手的“谦虚”
107 锱铢必较,难成大事
113 余生真的很贵,远离那些消耗你的人
第 4 章 勤勉刻苦,增加执行力度
124 学会放低自己,适当让渡优越感
133 不要陷入自证陷阱
138 结交贵人的有效方法
147 如何克服“怕领导”问题
152 遭遇职场霸凌,不要忍气吞声
第 5 章 丈量自己,把握人生尺度
158 太过离经叛道的人生,不一定值得神往
164 尽量从正面和善意的角度去解读世事
176 避免成为“爹味”青年
184 缺乏边界感,人际关系会变差
194 人生要有“底线思维”
后记 :提升认知,让自己变得更有成长力
(一)
我从小家里特别穷,一个星期也吃不上一顿肉。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母亲一个人种田。
父亲经常被克扣和拖欠工钱,所以不常寄钱回家。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家里的门槛也几乎会被追债的人踩烂。往往债主们走了以后,我家又连买肉的钱都没有了。
母亲有时候会在地里种一些菜,等菜成熟了就背去集市上卖。从小,我们一家的生活费都是这样换来的。
我们把家里种的粮食、蔬菜、瓜果卖出去,用换来的钱买生活用品和别人家种的粮食、蔬菜、瓜果。
行情好时,粮食能多换一些钱,多买点日用品和吃食;行情不好时,我们只能就着米饭吃自家种的蔬菜。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通常是在集市头一天把蔬菜从地里采回来,然后打来井水把泥巴清洗干净,再把烂菜叶择掉,使蔬菜卖相更好一些。
我和弟弟边听着母亲在屋外清洗蔬菜的声音,边坐在煤油灯下写作业。
说是写作业,但其实那会儿我们家连书桌都没有。母亲出嫁时带来的木制箱子搁在床尾,我和弟弟坐在床上,趴在木箱子上写作业。
村里很多人家安装了电灯,但我家嫌电费太贵,一直用煤油灯。有时候,我和弟弟做作业时,不小心把头凑到了煤油灯前面,就会闻到一股头发被烧焦的味道。
母亲去卖菜的时候,我有时也会跟着去。6 岁那年我就跟着去了一回,帮母亲背一些莴苣拿去集市卖。
每逢集市,路边的人、车、骡子、驴、各式物品挤在一起,交通状况很复杂。那天,我们顺着车路走。为了躲避一匹骡子,我身上背的篮子被一辆经过的大货车钩住了,我当即被大货车钩倒在地,却一时半会儿挣不开篮子,只能任由大货车拖行了好几米远,还差点被卷到车轮底下。
路人发现后,朝司机大喊,司机这才停了车。母亲尖叫着把我扶起来,却没有安慰惊魂未定的我,只是边哭边骂我爸,骂他这种时候居然不在家。
很多年后,母亲跟我说,差一米我就被大货车的车轮碾死了。
那天的莴苣,并没有卖上个好价格。集市刚开始时,有人出八毛钱一斤的价格全部收购,母亲说不行,跟人家要价九毛,那人磨了一会儿价格,似乎觉得自己说服不了母亲,便转头去收购别家的了。
我理解母亲的心情,那些莴苣从种下的第一天起,母亲就付出了不知道多少心血,她自然是想多卖一些钱的。
觉得收购(批发)价不划算,母亲就开始零售。一开始,她叫价一元一斤,居然也卖出去了几斤。我坐在母亲身边,替母亲感到高兴,完全忘了自己刚刚被大货车拖行了几米的惊吓。
可是,随着街上卖莴苣的人越来越多,母亲不得已降低了价格,先是降到九毛一斤,可只卖出去了一两斤,后来又降到了八毛一斤,也还是没有人买。
当天,集市散尽的时候,我们的莴苣只卖掉了1 3 。母亲攥着卖莴苣得来的五六元,跑去买了一包洗衣粉,又跑去别人摆过摊的位置捡了一些被人当作残次品剔除出来的菜叶。她背着卖不掉的莴苣回家,路上沮丧地跟我说,这周我们吃不上肉了。
关于卖菜的经历,还有一回让我印象深刻。
那时我大概已经读二三年级,七八岁的样子,母亲当时忙于秋收,没空去赶集,就让我跟着邻居一起去街上卖青菜。
那年青菜大丰收,菜价很便宜,才两毛一斤。我守在那篮子菜后面,根本不敢吆喝,只能等着别人来询价。每来一个人,我就站起来,但对方往往只是瞟青菜一眼,就又走开了。
整整一个上午,只有一个人来买我的青菜,她一口气买了三斤,给了我一元。我找不开,最后她拿出五毛,我同意以五毛钱的价格成交。
邻居卖的是茄子,茄子行情好一些,她很快就卖完了,然后拿着钱去置办下周的生活用品。而我,看着那满满的一大篮子青菜,不知所措地坐在菜摊后面,像个傻子。
很快,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来收工商税,每个摊位要收五毛钱。收到我这里,我说我没钱。
邻居赶紧帮我圆场:“她只是个小娃娃,帮人看东西的。这些青菜也不是拿来卖的,是用来送给另一家当猪食的,现在只是暂时寄放在这里。”
说完,邻居手脚麻利地找来根稻草,结成一根细绳子,捆了一把青菜扔到了工商所工作人员买菜用的篮子里。
工商所工作人员半信半疑地看着我,走远了。我深呼了一口气,下意识地把手伸进兜里,捏了捏那五毛钱。
很快就到了中午时分,集市慢慢散去,太阳毒辣辣地照下来。我汗流浃背,也知道今天这菜是卖不出去了,只好把卖不掉的青菜都背到背上,步行回家。
去赶集时,还有邻居帮我分担一部分菜的重量;回家时,邻居有事先走了,我只能靠自己把菜背回家。
母亲之前完全没料到当天青菜根本卖不出去,她的计划是这样的:去的时候邻居可以帮忙分担一些重量,回来时青菜肯定已经卖光了,我就不需要大人帮忙了。
回家路上,我又饿又热又渴,感觉背上的篮子都要把我的腰压断了。我一路走,一路歇,实在走不动了就崩溃大哭,哭完再咬牙背起篮子,一步一挪地回家。
平常四十分钟能走完的路,那天我走了将近两小时。
那篮青菜很重,重得都超过了我的体重。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的肩膀被勒出了几道痕,大腿都在发抖,一屁股坐到地上再也站不起来。
母亲看到满篮子的青菜,又开始哭:“卖不掉你就把菜全部扔在大街上啊,你那么费劲地背回家做什么?你傻啊?”
母亲的责骂有道理,那个品种的青菜略带点苦味,喂给猪吃,猪都不爱吃,但七八岁的我不懂得这些。我只是觉得,我背去街上卖的东西,如果卖不掉,我就要原本原样地背回来,这样才能“不辱使命”。
至于我当天卖菜得来的五毛钱,能做什么呢?只够打一斤酱油。于是,那个星期,我们全家吃了一周的水煮青菜和酱油拌饭。
(二)
如果不是在中国最贫困的农村待过的人,大概永远无法理解我们为何要这样卖菜,但我经历过、体验过,我是很明白的。
因为穷,穷到骨子里,所以会格外计较那几分钱、几毛钱。有时候,往往因为这样的计较而丧失更好的机会,或者造成更大的损失。
你可以说他们不开化,永远只有“穷人思维”,但对当时的他们而言,真的只会产生那样的认知、做那样的选择。
你见过中风以后不及时送医院,最后只能瘫痪在病床上的人吗?我见过。
你见过得了明明可以治愈的病,但因为家里一分钱都拿不出来甚至连路费都借不出来,最后只能躺在病床上等死的吗?我见过。
你见过因为家里没钱供孩子上学,最后让女儿辍学去打工甚至怂恿她们去从事不光彩工作的吗?我见过。
贫穷是一种可怕的“瘟疫”,想要摆脱它并不容易。也正因如此,那些能从贫穷的泥潭中爬出来、实现人生逆袭的人,更显得难能可贵。
如今的我,生活在一线城市,表面上看是过着相对还算不错的中产生活,很多跟我相处过的人说我完全不像农村里走出来的人,但只有我自己清楚:贫穷的烙印是怎样打在了我身上的。
我父亲几年前回老家期间中风,我火速赶回老家,把他送到广州治疗,但最后他只能康复到一瘸一拐的程度。现在,在家里,每次听到哪里传来大的动静,我心里都会“咯噔”一下,生怕他又摔倒,导致病情加重。
我母亲每次生病躺在床上,我都会担心第二天她是否还能起得来。一方面,我是担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我真的担心有什么大病、恶疾会找上门来,一夜之间把我打回到原先所处的阶层。
年少时,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一定能过上好日子”,但现在见多了这世界上种种不公平的人和事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出身真的很重要。
一个好的出身,能让你少努力很多年、少洒好几吨汗水。你还真不得不服气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官二代”,因为那是人家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你这个拖着全家老小匍匐前行的“农二代”“创一代”,必须付出比他们多很多倍的努力、耐心、时间,才有可能过上人家早就已经习惯甚至厌弃的生活。
大部分“农二代”会有这样的身份焦虑。城市,你待得很辛苦;农村,你根本回不去。往上突破很难,而阶层下滑的路却像是滑滑梯,还是涂抹了润滑油的。
一百层的楼,有些人从一楼开爬,有些人从二十楼开爬,有些人从九十八楼开爬,有些人是背着父母、兄弟、姐妹艰难地爬,而有些人是坐电梯甚至坐直升机。
的确会有一些“贫二代”“农二代”,像漏网之鱼一样实现了华丽逆袭,但人家要么是够努力,要么是运气好,要么是认知层级够高。而且,“寒门贵子”想要改变命运,要承受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压力。你可能会很早熟,会很早慧,还要早飞,这是一个非常孤独的、充满自卑和血泪的过程。
很多从贫困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付出了 10 倍的努力,终于突出重围冲到城市——但这是他们全家人以“你突围,我掩护”的惨烈方式换来的结果。
农村的孩子一茬茬来到城市,先忙着努力摆脱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忙着努力适应城里人的角色,忙着改造“穷人思维”,下一步才能考虑自我提升。
有一次出差,助理帮我开车,我和她在车里聊到了“寒门贵子”这个词。我说,当年我高考成绩不差,若是填志愿时有人指导,或许我能上一个名头响亮点的大学,找工作时也不必那么辛苦和周折。可是,当时家族中最有文化的就是我,我只能自己去摸索、去试错。
助理回答,是啊,一个人的成功,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原生家庭的助力也是一部分。就像我们开车,我们跟人家开的是同样的车、都是给车加满了同样的油、开车技术也差不多,但为何人家就是能比我们开得快?因为别人的父母已经给孩子铺好了路,还是高速路,而我们还得花时间、精力先去填坑、修路。怎么比?没法比的。
父母拥有好资源,儿女也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这种阶层固化也是“马太效应”的一种体现。
而我们这些“草根”,还是要努力的。不然能怎么办?不努力只会更惨。
更何况,死亡是上帝赋予每个人最大的平等。比起已经死去的人,我们还有生命、还有时间去奋斗不是吗?
我们尽量不要去攀比,默默努力就好。好的出身、环境确实很重要,但不是影响成长、成功的唯一因素。
(三)
我从来不嫌弃我的父母,也不痛恨自己的出身,但不得不承认,“寒门贵子”的辛苦,就在于他们是背负着整个寒门朝着罗马前行,比不得那些本就出生在罗马的,做什么都可以轻装上阵,整个家庭都可以是他们的助力而不是负累。
别人找父母打个招呼就能办成的事儿,你可能要使出吃奶的劲儿才能办成。别人的父母带着相机环游世界的时候,你的父母看到菜市场某个摊贩卖的菜比别人贵了两毛就会转而去别家买。别人的父母去医院看病开药不用为钱发愁,你的父母生场病都会担心你会因此而变穷。
除了物质上的贫乏,一般的贫穷家庭还会有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问题。
比如,越是穷的家庭,可能内耗越重,家人可能越不开明、越不好相处,甚至有心理疾病。什么叫“我奋斗了 18 年终于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啊?
很多寒门子弟奋斗 18 年,也不能跟“富二代”坐在一起喝咖啡。
很久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讲自己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连 150 元的高考报名费都交不起的农家女奋斗到今天的。
有读者看了以后给我留言:“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啊,不过就是过上了比普通人好一点点的生活而已。这么点成绩就这么嘚瑟,典型的穷人思维。”
讲述自己的经历就被定性为“嘚瑟”,这我不同意,但她说的“没什么了不起”倒也是实话。
如今的我,和很多出身比我好很多的人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在同一个场所消费,和他们聚会、吃饭、聊天、逛街、谈论房价、育儿和出国旅游。
可在我内心深处,我知道我和他们的处境是不一样的。
倒不是源于自卑,而是我明白一种客观现实:我们的收入水平可能差不多,但他们花在自己身上的可以是收入的全部,而我,能花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是我收入的1 10 ,因为9 10 我要拿去养家。总体来说,他们的祖辈给他们的财富,是我难以企及的。他们整个家族的抗风险能力,也比我这样单打独斗的寒门子弟强很多。
那个留言说我“没什么了不起”的读者,一定没去过中国最贫困的乡村,没过过那种半个月才能吃上一顿肉、想买把雨伞都是奢望的日子。她一定也未曾体味过,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爬上来有多艰难,需要比别人多付出多少的努力,需要多少次机会的垂青和命运的眷顾。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了一项研究,跟踪调查了 790 个孩子长达 25 年的生活情况,并得出以下结论:穷者的后代依然贫穷,富者的子女仍旧富足。
只有 33 位出身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实现了底层逆袭,在 20 多岁时步入了高收入群体。而那些家庭本来就比较富裕的孩子,只有 19 位在成年后掉入了贫困阶层。也就是说,阶层逆袭或者沉沦的比例仅为 6.5%。
我不是最励志的,但我一定是相对来说比较幸运的。在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确有一段靠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黄金年代,而我赶上了。
我确实“没什么了不起”,但我还是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从中国几乎最贫穷的山村走出来,后来成为更优秀、更富裕、社会地位更高的人,这难道不值得骄傲吗?
我就像在海边遇到的蝴蝶一样,我知道自己是飞不过沧海的,抗风险能力也弱,海风一吹就七零八落……但是,别人达到这个阶层,只需要轻轻松松往上爬 10 步,而我需要负重爬 60 步。那多出来的 50 步,就是我的勋章。
我可能过得不如你,也不如你身边的某某,但是,我是走了很远的路,跋涉了千里才走到现在,和“一出生就在罗马的人”能一样吗?
如果说,原生家庭是一个圆,很多人只能按照这个圆的轨迹度过自己的一生,那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圆上的一条切线。我不想过父母那样的生活,所以我拼命跑,使劲跑,甩开膀子跑,跑到飞快,跑到超越我的父母,跑到他们再也无法掌控我,快到一定速度,我就成功挣脱了那个圆,腾飞出去,成了一条切线。
当你回首看那个圆时,可能会无奈地发现:父母只能一直在那个圆里奔跑,而且没有再跑出那个圆的可能。有所不同的是,可能因为生活境况的改善,那个圆的半径变大了一些。
现在,你只能有心无力地、内心悲凉地,看他们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因为你再怎么努力,可能也没法把他们拉出既定思维的框架。而这些,也是每一个好不容易突围出来的寒门贵子,需要背负的一部分。
但是,父母以及身边人身上的那些认知局限,却可以引发我的反思。而我一路稳扎稳打地走到今天,哪怕遇到暴风雨也能再次抓稳人生的方向盘,靠的也是认知的突围和升级。
我知道,打破圈层是很难的,你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你原先的阶层看你往上爬,会产生“螃蟹效应”,不停地拖你后腿,不让你脱离原先的环境,不让你成为“人上人”。另一方面是你想去的圈层,会产生“乘车效应”,他们并不希望自己所在的车厢再多一个人,然后,可能会有人拼命地排挤你(也不排除这些人的对手想拉拢你,但每一种拉拢都有代价)。
而打破圈层,最有效的手段还是要实现认知升级。就像是想要破壳而出的小鸡仔,靠外力“破圈”反而会加速死亡;只有你的认知实现了升级和迭代,你靠认知升级发展壮大了自己,这种“破圈”成果才来得踏实、结实。
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这样的承压能力以及自我革新、自我壮大能力的,所以,那些能成功“破圈”的,才被书写成了传奇。我不算“传奇”,我的思考也不一定成熟,但我想把这些年来观察到的现象、体悟到的道理、跨越过的认知障碍都书写下来,希望能对你的人生产生帮助,助你实现认知突围,进而实现人生的跃迁。
高认知层次的人可以往下兼容,他们清楚低认知层次的人到底在想什么,但低认知层次的人没法往上兼容。所以,没必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晏凌羊写的这本书读起来很流畅,我认为它对于想实现认知升级的朋友会很有帮助。真诚推荐。
——作家、媒体人、小说家 侯虹斌
人的认知需要不断升级,这样你才会成长。这种成长不是突飞猛进、直线式的,而是走过“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读了晏凌羊的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希望学更多的东西,打破自己的认知茧房,走向更高维度的思维空间。
——知名编剧、作家 李小木
认知层次高的人往往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自我反思的习惯,他们紧跟时代脚步,每天都在学习和成长。我认为晏凌羊也是这样一个人,我每一次见她,都觉得她比从前又精进了许多。她写这本书,诚实地记录了自己实现认知升级的人生旅程,对于身处迷茫的年轻人应该很有帮助。它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场心灵洗礼。推荐迷茫的年轻人看一看。
——青年作家、插画师 韦娜
我认为,出身于底层的普通人,要想人生获得本质的突破,必须要提升认知水平。看晏凌羊一路从一无所有的底层农家女逆袭成为都市铁娘子的故事,我总觉得特别感动。我认为她是真有资格讲一讲认知提升这个课题的人。她的这本书写得比较流畅、动人,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读完有助于我们提升认知、拓宽格局。愿你看完这本书后,也能实现认知逆袭。
——知名畅销书作家 闫晓雨
第一章 拓宽格局,端正人生态度
无惧做一个被“讨厌”的人
(一)
从小,我是一个没啥好人缘的人。
周边人对我的态度,基本可以分两极:喜欢我的,特喜欢;讨厌我的,特讨厌。
在集体中,我是属于那种人缘很一般的人。
初高中时,几乎是票选“三好学生”,在几名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同学中搞差额选举。学习成绩吧,我一直遥遥领先,但很多次都栽在票选上,因为“不会做人”。
换言之,就是人缘不大行。
每次票选“三好学生”,我基本上毁于人缘不好。除非“三好学生”名额是老师根据学习成绩指定的,否则光靠同学票选,我基本上拿不到这个奖项。
让我去跟同学搞好关系,我又不愿意,那意味着我需要磨掉自己浑身带刺的个性,变成一颗人见人爱的鹅卵石。
上了大学也一样,我很少扎堆,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一个人上自习、去图书馆。
上我喜欢的课时,同学们都往后躲,我一个人坐到第一排,身后三排位置是空的,但我丝毫不觉得尴尬。
我和我最要好的闺密阿桂都是班里的贫困生,但班里有几个女生似乎更喜欢和她交往,而不大喜欢我。特别是有一个女同学,每次在集体活动中见我和阿桂待在一起,就找个借口把阿桂拉走,跟阿桂聊些有的没的,让我落单。
进入职场后也是,表面上我活得不争不抢,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我对名利很在乎。这种野心是藏不住的,我也不想藏。
我曾经一度为此感到很苦恼,可后来我明白了:有些人不喜欢我,不一定是因为我不好,有可能是我的存在对他们构成了威胁,也有可能我看起来浑身带刺、不大好惹。
不被嫉妒的人,愿意让渡自己的利益使别人舒服的人,最容易拥有好人缘。
可是,好人缘不能当饭吃。
把你当老好人的人,可以送你一朵小红花,但不会给你饭吃。
欣赏你、服气你的人,才是你的贵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