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70759
1.《大出海》是一部基于田野调查的中国出海纪实与产业分析力作,作者深入全球100多家一线工厂调研,访谈200余位海外亲历者,对出海或准备出海企业所对应的众多行业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故事、数据、细节以及作者对全球化拓展的深刻洞察。
2.《大出海》以宏大的视野阐述了中国制造出海的浩荡景象。直面关税壁垒、文化鸿沟、供应链荒野,构建“三个空间”(地理空间、认知空间、价值链空间)、“两种能力”(组织大变革、供应链属地化),找到“真出海”的密钥。这本书高屋建瓴,供给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在中国制造大出海的主题上,给企业、政策制定者、投资人、创业者、商学院等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3.作者林雪萍作为全球产业观察者,致力于用全球视角看待中国产业的全局变化,对于各个国家的产业变迁与创新体系有着深刻的研究,对中国产业的发展趋势有着长期跟随流动的视角。每年实地调研数十家企业和工厂,与中国企业家有着深度的接触。调研功底扎实深厚,笔触细腻生动。
4.魏建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吴晓波(财经作家)作序,多位经济学者、首席经济学家、财经媒体人、企业家联袂推荐。
中国制造以前所未有的自觉和速度向全球流布。这是一次完全陌生、多少有点仓促的、大规模的出海。
东南亚、欧洲、非洲、墨西哥,到处都能听到中国企业落地生长的故事,有不少人正在抵达的路上,更多的人还在打探、关注、调研。就连一些原先认为垂直狭窄的出海自媒体,随便发一些经验和感慨,甚至都谈不上有足够的数据量和分析工具,都能获得大量的关注和反馈。出海的难度和它的热度一样,都需要驳谬辩诬,要在基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接收大量信息,再以基础的供应链分析,从破碎的信息中,获得中国制造本次出海的完整图景,以及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麻烦和应对之道。
关税壁垒被使用得越来越广泛和频繁,一道无形的墙想修就修,这也导致中国制造不断跑动接球。然而关税从来不是提升本国工业能力的灵药,这次中国制造的全球出征的关注点,并非美国的回岸制造,而是需要在海外重建供应链能力的优势,它是中国制造竞争力在海外的全面复原。
作者林雪萍,20多年专注研究全球产业创新与供应链的资深专家,这一次,他带着田野调查的严谨,听取了100多家全球工厂、200多位海外亲历者的倾诉和分析,来自一线鲜活的反馈让我们重新思考:出海的战略从哪儿开始设定;中国式高效率放在海外有效吗;投资是放诸四海皆受欢迎的吗;选择什么人做海外业务负责人;相比资金风险,文化鸿沟和认知短板这两个大出海上最大的拦路虎要凶悍得多……
一切深入调研和思考都来自一个根本目的:中国企业如何相对安全地“真出海”,毕竟为全球准备的产能有自己旺盛的溢出需求。
感同身受、高屋建瓴、冷静思虑,供给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这本书在中国制造大出海的主题上,给企业、政策制定者、投资人、创业者、商学院等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企业大出海
第一节 移动的中国制造
第二节 完整的样本
第三节 “真出海”就是全球化
第二章 地理空间:再次连接
第一节 多种选择
第二节 多点布局的时代
第三节 一个国家对一个省份的“奔袭”
第三章 认知空间:对抗或者共生的源头
第一节 异地成长的烦恼
第二节 正向防御机制
第三节 文化消融的生存法则
第四章 价值链空间:改变价值生成的公式
第一节 价值获取
第二节 成本重塑
第三节 利益重新缠绕
第五章 组织大变革
第一节 外派管理者的身份
第二节 全球化的人力资源
第三节 组织的柔性
第六章 供应链属地化
第一节 迁移的速度
第二节 全球节奏的控制
第三节 节点化的组合
第七章 系统性崛起
第一节 超越企业
第二节 成为全球化企业
后记
余永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
《大出海》在广泛、翔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生动描述了中国企业出海的种种艰辛、失败和成功,并对企业出海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大出海》是一部聚焦企业出海而打造全球化企业的作品。对于出海企业和管理人员来说,这是一本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入门读物。
翟东升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
《大出海》以宏大的视野阐述了中国制造出海的浩荡景象。作者以扎实的调研功底和广泛的企业人脉,覆盖了众多的国别,并力求找出中国制造出海的共性与规律。
施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出海是当下中国企业面对地缘冲突的必然考虑。林雪萍兄在供应链及企业出海方面的研究用力颇深,《大出海》是一本值得推荐的著作。
马旭飞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出海战略:中国企业的新蓝海》作者
《大出海》深入分析了全球化2.0时代中国制造的迁移轨迹,从“三个空间”及“两种能力”的维度,探讨了企业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真出海”,最终成为全球化企业。
李迅雷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大出海》的最大特色是作者深入国内外100多家工厂,通过大量访谈的形式,对出海或准备出海企业所对应的众多行业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
丁安华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招商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
《大出海》追随中国企业出海的足迹,探究了企业“走出去”的时代背景、商业动因、区域布局、能力建设和组织变革等重要话题,描绘了中国制造出海的全景图。
付鹏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大出海》让我们一窥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在全球舞台上拓展版图,捕捉国际竞争的脉动,对于经济全球化动力和阻力胶着,但动力仍然胜过阻力的当下来说,不失为一本好的参考。
秦朔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大出海》描述了这样一个浩荡的时刻,通过细致地捕捉那些航行者专注的行动与眼神,描绘出一幅全新的大航海的群体画像。大样本的记录,让观者为之动容。
罗振宇 得到App创始人
中国产业出海的故事、细节和场景,所在多有,并不稀奇,但《大出海》提供了一个宏大的逻辑架构,让那些星星点点的传说在其中各就其位。
贾少谦 海信集团董事长
《大出海》一书中大量的故事、数据、细节以及作者自身对全球化拓展的深刻洞察,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乃至普通读者都有很好的启发价值。
尹同跃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大出海》不仅有全球化视角的前瞻洞察、各行各业的实践案例,还提出了应对方法论和具体策略的建议,对所有希望高质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姚佐平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大出海》为中国企业向海图强,展现了一幅大航海图。面对不同文化、法律、产业规范、用户要求等,提供真知灼见、方法和智慧。
肖松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
《大出海》中一个个鲜活的中国企业出海案例,交织着中国速度和中国智慧与世界的对话。这些凝结着作者心血的洞察和启示,将为探索前行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扬帆远行的航海图。
张铁昊 GE 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大出海》为致力于实现全球化发展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视角。作者对于全球化企业出海模式的深刻解读,值得每一位企业家和管理者品读。
六月的早晨八点,越南胡志明广场的十字路口,挤满了密密麻麻、清一色的日本本田牌摩托车。拥挤的头盔洪流中是匆忙的上班打工族,他们奔往数十公里之外的工业园区。马路旁边的手机连锁店、摩托车租赁店、家用电器店已经开门,连口腔医生也准时营业。机车的汽油味、下水道的刺鼻味、卤肉的沉香,连同坐在路边小板凳上的老太太杯子里咖啡的香气,一并涌了过来。胡志明市有1?200万人口,占整个越南总人口的15%,是超级拥挤的大都市。一种充满原始感的活力四下溢出,塞满了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缝隙。
一个年轻人的摩托车后座上,斜绑着一台AQUA字样的洗衣机。路旁的手机连锁店门口,已经竖起红米、OPPO、苹果等品牌手机的海报,门店屋檐下挂着三星Galaxy的横幅。不远处是一家面积十平方米左右的蜜雪冰城奶茶店,极具魔性的曲调“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用越南语演绎出来并循环播放。旁边紧挨着的是一家宽敞明亮的名优创品连锁店。在路的尽头,VietJet大厦的外墙上,一幅巨大的红色字母BYD的海报上写着“WE ARE NO.1” (“我们销量第一”)。在大厦前方一根大立柱上,横着摆放着大型蓝色轮胎SAILUN(赛轮)的广告。如果再往前多走一段距离,就可以来到西贡河畔。这里有着胡志明市最大的广告屏,TCL、三星、现代的广告依次滚动。
胡志明市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旋涡,各个国家的品牌在这里汇聚和翻卷。中国品牌的身影变得越发显著。
2018年蜜雪冰城在越南首都河内市成立第一家茶饮店,2023年已经有1?300多家。每年有4亿元的收入,利润达到6?000万元。销售额虽然低于越南著名的咖啡连锁店第一品牌高地咖啡,但利润却高出不少。
AQUA是海尔旗下的子品牌,占据当地洗衣机市场的第一份额。2012年,海尔收购日本三洋之后,接管了这里的工厂。2017年开始正式启动,短时间内,AQUA品牌强势崛起。而TCL电视机在越南深耕多年后,已经成为南部第二大规模企业,仅次于三星。美的旗下小家电,则在原有的工厂快速扩充产能,形成一个巨大的出口基地。
小米、OPPO手机正在蚕食韩国三星的手机市场。三星电子将越南作为海外第一生产基地,已经累计投入220亿美元。越南产能占据三星手机全球产量的一半,但这里的手机市场份额却在不断下滑。
能代表越南生活方式的有咖啡、啤酒和摩托车。摩托车是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每年销量300万辆左右,仅本田一家就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日系品牌摩托车在越南的市场地位正在受到中国雅迪、新日电动两轮车的侵蚀。雅迪已经建立了两个工厂,正在逐渐加大市场的存在感。
中国制造在这里发起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汽车也在其列。相比1亿的人口,越南50多万辆汽车的销量显得比较低。能让市场形成兴奋点的,来自越南本土电动车品牌VinFast,这个主要依赖中国零部件的汽车新势力,正在挑战日韩老牌车企在这里的统治地位。而比亚迪电动车则以大规模的海报宣传和渠道布局,加入了这场挑战赛之中。越南本土的三大银行也为此提供了购车贷款计划。
越南的街头,由于中国品牌的加入而空前热闹起来。更多看不见的工厂正围绕在北方河内市和南方胡志明市周边,大片大片地拔地而起。摩托车大军在早晨形成了人群洪流,分流到各个车间。这些工厂的名字大多不为人所知,然而,这正是前来越南投资的主力军。这里一度是日本和韩国的投资重镇,但从2018年以来,大量中国制造商成为主角。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投资,正在让细水长流的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相形见绌。
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其最终的归宿大部分指向了美国市场。在那里,“越南制造”越来越多,而“中国制造”正在减少。
中国制造商扎堆前来越南,已经形成了一股工厂洪流。它们奔涌而来,引发了全球贸易数据榜的巨大波动。中国对美国出口所占的比例在减少,而这些下降的份额则主要被越南吸收。从2017年到2022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份额下降了5.3%,而越南独自就“吃掉”了其中的1.9%。越南制造的崛起,对中国工厂的出口目的地,出现了定向替代效应。加拿大、墨西哥等地也加入其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