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758860
编辑推荐
弗赖登塔尔批判了当时数学教育中那些空洞的研究,读者会发现他也预言了今天数学教育面临的大量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已故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著作,被公认为全球数学教育科学的奠基之作。本书秉持数学教育应是一门科学的观点,呼吁学术界认识数学教育的本质,将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与人类认知数学的特殊性相融合,建立和完善数学教育科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4章,分别是:什么是科学、论教育、论教育科学、论数学教育科学。
本书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有很强的启发性,适合所有讲授数学内容的教师阅读,也适合研究数学教育的学者、师范类学生和数学爱好者阅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4章,分别是:什么是科学、论教育、论教育科学、论数学教育科学。
本书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有很强的启发性,适合所有讲授数学内容的教师阅读,也适合研究数学教育的学者、师范类学生和数学爱好者阅读。
目 录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什么是科学
1.1简介
1.2相关性
1.3一致性
1.4公开性
1.5科学的边缘
1.6科学与技术
1.7科学与信仰
1.8价值
第2章论教育
2.1“教育”意味着什么
2.2科学与人类图景
2.3一个恰当的例子
2.4环境与遗传
2.5人人机会平等
2.6瓶装教育与漏斗教育
2.7社会环境
2.8异质学习小组
2.9创新的策略
2.10教师培训
2.11教育哲学
第3章论教育科学
3.1它存在吗
3.2全都是布鲁姆
3.3原子化
3.4概念的获得
3.5教学目标
3.5.1怎样找到它们
3.5.2绿树时期
3.5.3干枯之树
3.5.4栗子的分配
3.5.5寻找自我意识
3.6民意调查
3.7诊断
3.8包装的生产
3.9划分的艺术
3.10模型
3.11数学模型
3.12教育界术语
3.13惯例程序
3.14教育会计学
3.15教育研究公司
3.16社会心理学观点
3.17麻烦的终结
第4章论数学教育科学
4.1简介
4.2数学教学的艺术
4.3作为研究来源的团队合作
4.4团队中的理论家
4.5学情作为研究来源
4.6语言作为研究工具
4.7动机
4.7.1通过学习过程的不连续性
4.7.2通过目标
4.7.3通过装扮
4.8通过理解和领悟实现一般性
4.9领悟与范式
4.10徒劳地追求范式
4.11徒劳地追求学习过程的不连续性
4.12一种理解代数的方法
4.13代数之几何方法的数学背景
4.14代数方法与代数之算术方法
4.15语言水平
4.16视角的变换
4.16.1把握语境
4.16.2逻辑问题
4.17全局和局部视角间的张力场
4.18定量和定性视角间的张力场
4.19把握语境——可能性
4.20我这样看
4.21一个教学现象学的例子——比率与比例
4.21.1准备
4.21.2细化
4.21.3最后评论
后记
汉斯·弗赖登塔尔出版的数学教育文献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什么是科学
1.1简介
1.2相关性
1.3一致性
1.4公开性
1.5科学的边缘
1.6科学与技术
1.7科学与信仰
1.8价值
第2章论教育
2.1“教育”意味着什么
2.2科学与人类图景
2.3一个恰当的例子
2.4环境与遗传
2.5人人机会平等
2.6瓶装教育与漏斗教育
2.7社会环境
2.8异质学习小组
2.9创新的策略
2.10教师培训
2.11教育哲学
第3章论教育科学
3.1它存在吗
3.2全都是布鲁姆
3.3原子化
3.4概念的获得
3.5教学目标
3.5.1怎样找到它们
3.5.2绿树时期
3.5.3干枯之树
3.5.4栗子的分配
3.5.5寻找自我意识
3.6民意调查
3.7诊断
3.8包装的生产
3.9划分的艺术
3.10模型
3.11数学模型
3.12教育界术语
3.13惯例程序
3.14教育会计学
3.15教育研究公司
3.16社会心理学观点
3.17麻烦的终结
第4章论数学教育科学
4.1简介
4.2数学教学的艺术
4.3作为研究来源的团队合作
4.4团队中的理论家
4.5学情作为研究来源
4.6语言作为研究工具
4.7动机
4.7.1通过学习过程的不连续性
4.7.2通过目标
4.7.3通过装扮
4.8通过理解和领悟实现一般性
4.9领悟与范式
4.10徒劳地追求范式
4.11徒劳地追求学习过程的不连续性
4.12一种理解代数的方法
4.13代数之几何方法的数学背景
4.14代数方法与代数之算术方法
4.15语言水平
4.16视角的变换
4.16.1把握语境
4.16.2逻辑问题
4.17全局和局部视角间的张力场
4.18定量和定性视角间的张力场
4.19把握语境——可能性
4.20我这样看
4.21一个教学现象学的例子——比率与比例
4.21.1准备
4.21.2细化
4.21.3最后评论
后记
汉斯·弗赖登塔尔出版的数学教育文献目录
前 言
本书的原书名(指“除草与播种”)听起来像诗歌,而原副书名(指“数学教育科学的序言”)又看起来与它矛盾。但这个原副书名又是确切的,原来本书书名恰恰就是这个。“数学教育科学的序言”,真是个奇怪的书名,不是吗?我们知道所有这类科学著述在正文前都会有序言,当然不只用“序言”这一术语,另如“绪论”,两者意思是相同的事实上,“preface”一词来源于prolegomena(绪论)一词的拉丁语praefatio。,尽管后者听起来更正式些。事实上,绪论类作品比现在的前言页数要多十倍。在一门学科诞生前,我们可说的话比诞生后要多得多,但首要的还是要适度。
这是一本永远写不完之书的序言:我不能写完,其他人也不能。只要数学教育科学存在,它就应该有这篇序言。不过我发自肺腑地认为这篇序言定会产生很大作用:加速数学教育科学的诞生,因其一直饱受无端非议的阻碍。为了反驳那些非议,我不得不说:那些观点都建立在对“什么才算是科学”的错误估计之上——既高估了也低估了。本书第1章就来解释“什么是科学”,针对各种各样的反科学、伪科学,针对技术、信仰,在这章里科学被以各种目的而界定。出于对明确“什么是科学”的渴望,第1章将所阐述的内容延伸到许多科学领域,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无论在哪些领域,科学都身陷高度发达的技术和理性积极的信仰之间,人们很难找到一条通向科学的途径。在这些领域中教育是最重要的,所以本书第2章的题目为“论教育”,旨在探讨教育在技术与信仰之间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一门数学教育科学。我们需要一门教育科学,而这门科学不加任何形容词地说,在目前甚至更长远的时期内表现还很差。教育科学不是数学教育科学的先决条件。恰恰相反,正如科学史所展现的出现顺序:数学先于力学,力学先于物理学,物理学先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先于语言学。这种存在关系说明本书为何从第3章“教育科学”过渡到第4章“数学教育科学”,而且基调也从批判“摆科学谱儿”,逐渐转向去寻找一线希望。这里甚至没有数学教育科学的入门知识,最多也就是表明在哪儿可找到这些入门知识,仅此而已。我不做任何承诺,但我将会兑现我所有的承诺。我不做任何承诺并不是为了让我更容易遵守我的承诺,而是为了防止任何领域在它还不是一门科学的时候被提升到科学的层级。
有人说我写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是一本反数学的总结。本书不妨被称为一本“反教学的总结”。两者是互为补充的,这很好。各司其职。
从标题开始,这篇序言属于一本尚不存在的书,这本书未来才会形成:由于另一本书是献给我这一代朋友们的,把这本书献给我亲爱的3~13岁的小伙伴们是很公平的。
汉斯·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发展研究所乌德勒支大学
这是一本永远写不完之书的序言:我不能写完,其他人也不能。只要数学教育科学存在,它就应该有这篇序言。不过我发自肺腑地认为这篇序言定会产生很大作用:加速数学教育科学的诞生,因其一直饱受无端非议的阻碍。为了反驳那些非议,我不得不说:那些观点都建立在对“什么才算是科学”的错误估计之上——既高估了也低估了。本书第1章就来解释“什么是科学”,针对各种各样的反科学、伪科学,针对技术、信仰,在这章里科学被以各种目的而界定。出于对明确“什么是科学”的渴望,第1章将所阐述的内容延伸到许多科学领域,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无论在哪些领域,科学都身陷高度发达的技术和理性积极的信仰之间,人们很难找到一条通向科学的途径。在这些领域中教育是最重要的,所以本书第2章的题目为“论教育”,旨在探讨教育在技术与信仰之间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一门数学教育科学。我们需要一门教育科学,而这门科学不加任何形容词地说,在目前甚至更长远的时期内表现还很差。教育科学不是数学教育科学的先决条件。恰恰相反,正如科学史所展现的出现顺序:数学先于力学,力学先于物理学,物理学先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先于语言学。这种存在关系说明本书为何从第3章“教育科学”过渡到第4章“数学教育科学”,而且基调也从批判“摆科学谱儿”,逐渐转向去寻找一线希望。这里甚至没有数学教育科学的入门知识,最多也就是表明在哪儿可找到这些入门知识,仅此而已。我不做任何承诺,但我将会兑现我所有的承诺。我不做任何承诺并不是为了让我更容易遵守我的承诺,而是为了防止任何领域在它还不是一门科学的时候被提升到科学的层级。
有人说我写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是一本反数学的总结。本书不妨被称为一本“反教学的总结”。两者是互为补充的,这很好。各司其职。
从标题开始,这篇序言属于一本尚不存在的书,这本书未来才会形成:由于另一本书是献给我这一代朋友们的,把这本书献给我亲爱的3~13岁的小伙伴们是很公平的。
汉斯·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发展研究所乌德勒支大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