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特种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85831
编辑推荐: 为老一代学人简称为《费尔巴哈论》的这部经典文本是130多年前恩格斯应邀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周刊《新时代》撰写的长篇书评,他的评论对象是丹麦社会学家施达克1885年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恩格斯并未将更多的笔墨用于评价这位丹麦学者,而是以此为契机,系统阐述了他和马克思在思想的“狂飙时期”即已形成并有待完善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其中很多观点耐人寻味。 本书作者具有多年讲授《费尔巴哈论》哲学课程的经验,在整理多年《费尔巴哈论》课程的讲义的过程中,形成了编写一本体现时代特色和中国语境的解读文本的清晰思路。在本书中,作者对《费尔巴哈论》进行了专业而通俗的解读,体现出时代特色和中国语境,有利于该经典文本的学习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未来的研究视域。
内容简介: 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文本导读”讲述了《费尔巴哈论》的历史语境与主导思想、《费尔巴哈论》的文本结构与学术阐释、《费尔巴哈论》的“科学”话语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第二部分“现实意义”探讨了“哲学科学”的理论影响与应用哲学的新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与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书后还附有《费尔巴哈论》原著中文译本及相关附录,以方便读者阅读原文并进行互文解读。
目录
总序 /1
原著解读 /1
一、《费尔巴哈论》的历史语境与主导思想 /3
(一)《费尔巴哈论》的历史语境 /4
(二)《费尔巴哈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16
二、《费尔巴哈论》的文本结构与学术阐释 /22
(一)辩证审视黑格尔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23
(二)确认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实质 /29
(三)唯物辩证法的超越性与现实性 /34
三、《费尔巴哈论》的“科学”话语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40
(一)历史唯物主义表述的“科学”话语 /41
(二)《费尔巴哈论》中文版编译与研究概览 /53
四、“哲学科学”的理论影响与应用哲学的新视域 /62
(一)“哲学科学”思路溯源 /63
(二)应用哲学开启的理论新视域 /71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
意义 /77
(一)《费尔巴哈论》的大众化表述与现代中国的思想启蒙 /7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与现代哲学的中国风格 /82
(三)理解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89
原著选读 /9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97
1888年单行本序言 /97
一 /99
二 /113
三 /127
四 /13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66
1.关于费尔巴哈 /166
马克思论费尔巴哈 /171
后记 /176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