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414553
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内蕴于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中,是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发展也迈入快车道和黄金期。政策支持、行业创新、人民需求“三驾马车”拉动了大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健康行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适时总结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经验,对于在新形势下推进构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泰康长寿时代研究院合作编写,综合了政策实践者、学术研究者及行业参与方对大健康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丰富观点,首次对新时代我国大健康产业领域政策体系与行业实践作出系统回顾,运用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健康产业发展体制和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希望本书能为大健康产业领域的科学决策与行业创新提供借鉴。
目 录
第一部分 大健康产业格局
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发展述评:政策变迁与行业发展 / 002
中国大健康产业基本格局与发展趋势分析:基于“量”和“质” 的双重视角 / 015
互联网医疗: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创新”/ 053
商业健康保险这十年:进展、突破与转折 / 080
老龄服务产业这十年:进展、突破与转折 / 128
社会办医这十年:进展、突破与转折 / 154
第二部分 产业创新与规范发展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现状及老年护理服务展望 / 174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监管信用管理机制研究 / 189
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研究 / 204
商业健康保险参与药品支付的行业实践与思考 / 221
从百万医疗到长期医疗:商业医疗险产品创新实践的逻辑思考 / 242
老年人口健康发展与对策研究 / 258
中国老年人旅游频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290
中国银发经济产业链与银发产业集群研究 / 305
智慧老龄产业:机遇、创新与展望 / 323
致 谢 / 345
序一 中国式现代化与大健康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健康议题
在世界文明演进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疾病的抗争、与社会的交互、向环境的适应、同内心的和解,归根结底反映的是对健康的永恒追求。中国文化将健康长寿列为“五福”之首,“一曰寿、二曰 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出自《尚书·洪范》)。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则提出:“身体的健康价值无比,它构成了我们幸 福的最首要和最关键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建三明时指出:“人民的幸福生活,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健康。健康是 1,其他的都是后边的 0。”由此可见,健康与民生福祉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紧密联系,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免费救治军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将“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相结合”,到计划经济时期逐步建立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再到改革开放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以及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充分诠释了“人民健康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现代化进 程中面临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显著特征,为新 时代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把握本质、指明方向。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确保全人群全周期健康。人口总量首先构成了健康产品和服务总需求的庞大基数,人群间的需求差异也意味着需要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供给与之匹配,这就要求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既不能漏掉任何一个人,也要考虑每个人的健康诉求。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健康保障的均等化。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决定和导致贫困的众多影响因素中, 疾病是最主要的风险,通过健康保障制度来避免因病致贫、返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前提。同时,更应把握“全民”和“共同”的前置概念,从维护健康权益的公平正义出发,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精神层面的全民健康,不仅包括个体的心理健康,更有赖于全社会健康理念的树立和健康素养的提升。“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有必要在观念和行为上自觉、主动地维护健康,而预防已被证明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防控环境健康风险。将健康融入美丽中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形成对重大环境健康风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和干预机制,更需要坚持和创新爱国卫生运动,将环境治理与健康治理有机结合,才能在充分利用生态优势的基础上塑造健康环境。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需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内守住民生安全底线、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健康风险,是应对发展中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对外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是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外交关系的重要路径。
大健康产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
要把握健康这一时代性议题,就必须重视健康趋势引起的产业变革,这不仅是维护人民健康、增进民生福祉的本质要求,更是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必然需要。
从社会需要的角度看,大健康产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转型的“压舱石”。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的绝对规模大、进程加速快、慢病化失能化叠加等阶段性特征,直接导致养老服务体系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的矛盾日益显著,健康需求倍增的乘数效应首先直接体现在医疗、健康、文旅、教育等方面,其次间接体现在养老服务上下游产业链如制药、医疗器械、社会养老机构与设施建设方面。同时,健康改善和老龄化是伴生现象,随着预期寿命的增长和消费倾向的转变,老年人口的消费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健康领域。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大健康产业是引领产业升级和前沿科技创新的“主引擎”。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预测,在经历土地革命、工业革命、商业革命和信息网络革命后,将迎来作为“财富第五波” 的健康革命,而未来的人类财富驱动产业正是大健康产业。一定意义上,健康变革是不会结束的时代,健康产业将永远是朝阳行业。大健康产业中的养老服务管理、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将持续引领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技术等前沿行业,则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大健康产业是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和不确定难预料因素的“牛鼻子”。大健康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性质,使其成为参与公共卫生危机应急处置与管理的战略储备产业,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韧性,使其成为统筹健康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另外,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使我国在变局中保持定力,在危机中把握主动。
新发展理念与大健康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大健康产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业内涵包括所有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生产活动,产业边界仍在技术进步和创新应用中不断拓展,产业参与者及产品、服务形态趋于多元化,产业内部的协同关系、竞合关系与利益关系则趋于复杂化,在此背景下,要实现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大健康产业潜在的发展乏力、运行失范和市场失灵等问题。
大健康产业的充分发展取决于创新理念。从供给侧来看,创新驱动是大健康产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显著特征;从需求侧来看,创新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可见,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支撑和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既要以现代化治理推动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乃至监管创新,也要以大健康相关要素、组织、产业的创新配置和优化组合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
大健康产业的均衡发展立足于协调理念。对于产业的区域布局, 要因地制宜考虑资源禀赋、产业链基础和潜在需要等多个方面,与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多个要素相协调。在产业的功能布局上, 应在统筹满足全民需要、补足服务体系的同时,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数字健康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得益于绿色理念。绿色本身意味着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治理成效,既有利于涵养自觉促进健康的风尚,引导群众形成长期、刚性的健康需要,也有利于产业与生态的进一步融合,为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提供持续的自然资源基础。
大健康产业内外联动发展有赖于开放理念。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影响世界产业格局的当下,越发需要我国大健康企业以产品、服务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依托跨国交流合作推进前沿技术的转化和市场准入,利用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助各国应对健康挑战。
大健康产业最终惠及人民群众依托于共享理念。人民群众既是健康的价值创造主体,也理所应当是大健康产业成果的享受主体。全民共享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而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正是大健康产业的根本价值所在。
本书综合了政策实践者、学术研究者及行业参与方对大健康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丰富观点,尝试在以下三个方面为大健康产业领域研究作出边际贡献:
第一,首次对新时代这十年的大健康产业政策体系与行业实践作出综合性论述和规律性总结。
第二,运用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特征和特定问题作出讨论,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三,广泛吸纳多方研究成果,尝试弥合政策制定、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之间的鸿沟,为大健康产业领域的科学决策与行业创新提供借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