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和生哲学

中国和生哲学

作者:钱耕森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01月 

ISBN: 9787520216241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53.99

类别: 哲学/宗教 新书热卖榜, 哲学 SKU:6777b3a7a15f9082ca7273f9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21624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中国和生哲学”是钱耕森先生三十多年来精研中国传统哲学中“和生”思想所形成的新哲学体系。
  • “和生”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与主脉,体现了中国哲学固有的精神内涵。“中国和生哲学”揭示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富有民族、时代和世界精神的新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钱耕森创立的“大道和生学”,体现了中国哲学固有的精神内涵,既和且生,是和与生的统一,不同而和,生生不息,是包容的活的哲学。——楼宇烈

 

内容简介

“中国和生哲学”是钱耕森先生三十多年来精研中国传统哲学中“和生”思想所形成的新哲学体系。“和生”即“和谐共生”,是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它所要回答的是宇宙万物如何生成发展的问题,并揭示其生成发展之规律,以指导实践。它的理论构建是“大道和生学”与“大道和同学”,理论应用为“三态”(生态、世态与心态)的“和生”,涉及自然、社会与人生这三大领域。

“和生”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与主脉,体现了中国哲学固有的精神内涵。“中国和生哲学”揭示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富有民族、时代和世界精神的新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钱耕森(1933—2023),安徽大学资深教授、国际知名学者、哲学家。1951—1958年,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朱光潜、贺麟、郑昕和张世英等著名哲学家,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钱耕森涉猎深广,包容并蓄,其研究领域涉及儒、道、释,时间跨度从古代、近代到现当代。他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而丰富的“生生”与“贵和”理念,传承发展了史伯的“和生”说,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创建了“中国和生哲学”的新体系,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2017年度汤用彤学术奖。

出版著作三本,主编二本,在海内外发表论文三百余篇。

目  录

上编  中国和生哲学概论

第一章  和谐思想的新突破:“生物之用,和为贵” / 3

一、“礼之用,和为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 3

二、“和为贵”的本义与底蕴:“和实生物”   

——“生物之用,和为贵”新论的提出 / 4

三、“和生”的普遍性及现实指导意义 / 12

第二章  中国和生哲学的构建 / 16

一、缘起于《“和为贵”新论——儒家与现代化》   

“和生”理念的提出 / 16

二、继史伯绝学,建立“和生学”及“三态和生”的研究 / 17

三、以“大道”立论,创立与丰富“大道和生学”新体系 / 18

四、以“和生”为主脉,构建与完善中国和生哲学 / 19

第三章  中国和生哲学的理论渊源 / 22

一、史伯的“和实生物”说 / 22

二、老子的“道生万物”说 / 24

三、庄子阴阳“交通成和”的“气生”说 / 26

四、《周易》的“太和”“生生”说 / 27

五、孔子儒家的“仁爱”与“中和生万物”说 / 29

第四章  中国和生哲学的宇宙观:“大道和生学” / 32

一、“大道和生学”的宇宙本体论:和气生万物 / 32

二、“大道和生学”的宇宙生成论:万物和谐共生   

——万物和谐共生的“五大核心要素” / 37

三、“大道和生学”中的“平衡”与“中和”理论 / 42

第五章 “大道和生学”的四大核心理念 / 54

一、“道”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 / 54

二、“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元素与核心概念 / 62

三、“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 70

四、“生生”是中国哲学的第一原理 / 76

第六章  中国和生哲学的宇宙观与价值观:“大道和同学” / 84

一、“大道和同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 84

二、“大道和同学”的理论渊源 / 86

三、“大道和同学”的基本理论 / 91

四、“大道和同学”的价值追求 / 99

五、“大道和同学”与“大道和生学”的内在统一 / 104

中编  和生哲学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与主脉

第七章  中国哲学中和生哲学主脉的必然性 / 111

一、从中华农耕文明来看和生哲学产生的必然性 / 111

二、从中华文化的特质看和生哲学形成的必然性 / 112

三、从系统论哲学视角看和生哲学的客观必然性 / 114

四、从中国哲学史来揭示和生主脉存在的客观性 / 115

第八章  史伯首创中国古代和生哲学 / 117

一、史伯和生哲学的理论渊源   

——兼论史伯对前人思想的传承 / 117

二、史伯“和实生物”的和生哲学 / 122

三、史伯“和同”的政治哲学 / 126

四、史伯“和合”的方法论思想 / 129

五、历史记载中的史伯与伯阳父 / 130

六、史伯所创和生哲学的历史贡献 / 134

七、史伯是中西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兼论中国哲学史的开端 / 135

第九章 《周易》、管子、晏子的和生哲学 / 148

一、《周易》“太和生物”的和生哲学 / 148

二、管子“和乃生,不和不生”的和生哲学 / 154

三、晏子“君臣可否”中的和生哲学 / 158

第十章  老子、道家、道教的和生哲学 / 165

一、老子“道生”说对史伯和生说的发展与贡献 / 165

二、庄子“气生”说对史伯和生说的发展与贡献 / 172

三、《淮南子》宇宙万物生成论中的和生哲学 / 179

四、道教《太平经》宇宙本原和万物生成论的和生哲学 / 183

第十一章  孔子、孟子、荀子的和生哲学 / 191

一、孔子“和而不同”与“仁学”的和生哲学 / 191

二、孟子“民为贵”与“人和”的和生哲学 / 197

三、荀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和生哲学 / 204

第十二章  王夫之“太和生万物”的和生哲学 / 208

一、“太和生万物”:“太和 缊之气,为万物所资始” / 208

二、“太和生万物”的内在结构:“阴与阳和,气与神和” / 210

第十三章  孙中山“互助”论的和生哲学 / 214

一、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 / 215

二、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 / 217

三、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 / 219

四、“互助”论体现了“和生”之精神 / 222

五、“互助”论的现代价值 / 223

第十四章  冯友兰“仇必和而解”的“大和”哲学 / 226

一、“大和”是冯友兰孜孜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 226

二、冯友兰认为“仇必和而解”就是客观辩证法 / 229

三、“和”的哲学: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 233

四、“和”的哲学:“为万世开太平”最宝贵的哲学 / 234

第十五章  方东美“广大和谐”的生命哲学 / 238

一、“广大和谐”即人与宇宙融通一致的和谐系统 / 238

二、“广大和谐”:生生而和谐的生命宇宙观 / 244

三、“旁通统贯之整体”的机体主义哲学 / 248

四、旁通统贯之整体的机体主义是中国哲学的主流 / 251

下编  和生哲学的实践应用:“三态和生”

第十六章 “三态和生”概述 / 257

一、“三态和生”应用体系的建立 / 258

二、“三态和生”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259

三、“三态和生”哲学理念与智慧的概述 / 262

四、“阴阳中和平衡”是“三态和生”的关键 / 267

五、“仁爱”“忠恕”是“三态和生”的伦理道德基础 / 270

第十七章 《周易》天地人三才之道与“三态和生” / 274

一、《周易》研究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发展变化 / 275

二、“一阴一阳”体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 276

三、人法天地“刚健有为”与“天人协调”论 / 277

四、“刚健有为”“天人协调”与“三态和生” / 282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理念与“生态和生” / 285

一、“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探讨的根本问题 / 285

二、儒家及张载的“天人合一”理念与思想境界 / 287

三、道家老庄的“天人合一”理念与思想境界 / 293

四、道教“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平等观与和谐观 / 294

五、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理念的价值与意义 / 300

第十九章 “中庸”“中和”的“生态和生”智慧 / 303

一、“中庸”:无过不及之常道 / 303

二、“中庸”的生态平衡智慧 / 306

三、“致中和”“万物育”之和生哲学 / 308

四、“中和”与“生态意识”“和生精神” / 311

第二十章 “修齐治平”的“世态和生”之道 / 313

一、“以德修身”,达到个人身心和谐 / 315

二、“以德齐家”,达到家庭人际和谐 / 318

三、“以德治国”,达到社会和谐 / 320

四、“德行天下”,达到天下和谐 / 322

五、“修齐治平”对实现“世态和生”的启迪 / 325

第二十一章 “和气生财”:儒学与和平经济学 / 327

一、“富而可求”“先富而后教”的富民之道 / 328

二、“生财有大道”与“和气生财” / 329

三、“重义轻利”“达己达人”的经济和生之道 / 332

四、要“和平经济学”,不要“战争经济学” / 336

第二十二章 “和气者寿”“心平气和”的身心和谐观 / 338

一、孔子“仁者寿”与《易传》的和气生命观 / 339

二、荀子“治气养生”的身心双养法 / 341

三、老子“形神合一”的和气养生法 / 343

四、庄子“和德”与阴阳平衡的中道养生法 / 345

五、《淮南子》“阴阳接和”的和气养生法 / 347

第二十三章 “少私寡欲”的“心态和生”智慧 / 350

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 351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 352

三、“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 356

结  语 / 358

附  录 / 361

钱耕森荣获 2017 年度“汤用彤学术奖” / 361

海内外专家评论钱耕森“大道和生学” / 362

钱耕森撰写的和生哲学论文目录 / 368

后  记 / 373

抢先评论了 “中国和生哲学”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EUR €48.99
阅读更多
缺货

哲学日历.2019

EUR €50.99
加入购物车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4卷)(中国大陆权威的、完备的南氏作品集!台湾老古文化独家授权,复旦社校订,璀璨国学,今当典藏!)

EUR €62.96
阅读更多
缺货

宜居道理——家居环境和布局的选择与宜忌分析

EUR €24.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