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814897
◆ 知名学者余世存代表作品,2025年全新修订珍藏版。新增作家24幅书法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节气文化”,理解中国人的“时间简史”。
◆ 或许是ZUI早的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和传统文化的知识读本。
◆ 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解读中国人的时间哲学。节气不仅跟农业、养生等有关,也跟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和认知有关。
◆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书中金句抚慰过千万人的心,罗振宇、张艺兴等引用推荐。
◆ 山川风月,皆是知己。知名画家@老树画画亲绘24幅节气画,展现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浪漫。
◆ 治愈焦虑迷茫之书:焦虑从来不帮你解决问题,但时间可以。在科技昌明的时代,我们固然有卷、有焦虑,但自然还在时时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跟节气有无数次的约会。
◆ 新锐设计师@达克兰操刀设计,精装典藏。裸脊线装,可180度平摊,阅读适宜。
《时间之书》是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和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和经典佳作,是知名学者余世存书写的属于中国人的“时间简史”。
节气是中国人生存的背景和时间,也是生产和生活的指南。本书以宏大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介绍了节气在天文、气候、农业、养生、历史、美学、哲学观念等方面的常识。
节气也跟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和认知有关,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和生存哲学,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和安身立命的参照。重温节气不仅仅是追忆逝去的田园牧歌,更是温故知新的寻根感悟之旅。
了解节气的诸多含义,重获时间的节律和精气神儿,才能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在时间中获得安顿。
自序:行夏之时——关于二十四节气
春
立春——天下雷行而育万物
雨水——君子以思患预防
惊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春分——君子以类族辨物
清明——君子以议德行
谷雨——君子以同而异
夏
立夏——君子以辅相天地之宜
小满——君子以饮食宴乐
芒种——君子以非礼勿履
夏至——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暑——君子以正位凝命
大暑——君子以劳民劝相
秋
立秋——君子以作事谋始
处暑——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白露——君子以常习德教
秋分——君子遁世无闷
寒露——君子以矫枉过正
霜降——君子以反身修德
冬
立冬——君子以俭德避难
小雪——君子以自昭明德
大雪——君子以寒江独钓
冬至——君子以见天地之心
小寒——君子以经纶
大寒——君子以修省
后记:和节气的无数次约会
自序:行夏之时——关于二十四节气
借助于技术的加持,人类知识正在大规模地下移。孔子没注意到技术、文明平台演进的意义,他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看似有理,其实则误。在权力独大之前,知识也曾散布于人类每一个个体那里,由其自信自觉地发明、发现,“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即言此象;后来,权力绝地天通,民众既不能看天,也无在大地上自由迁徙行走的权利,知识由权威发布,万众只有深入学习的义务了。
关于节气、天文历法等知识也是这样为权力、少数人垄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知道时间,懂得天时、农时、子时、午时及其意义的人并不多。直到民国年间,“教育 部中央观象台”还要每年制定历书。到了20世纪80年代,挂历、台历等市场化力量打破了权力的垄断。今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问时、调时、定时了。
我们的知识史带来的负面作用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清理,对很多现象、习俗、知识,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_知其有而不知其万有。节气,这一传统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生活和文明现象,不仅民众日用而不知,就是才子学者也少有知道其功能意义的。今天的人们在0 和1 组成的移动互联网上已经往而难返,熟视而无知无识,很少有人深入到时和空组成的坐标上认清自己的位置,更少有人去辨析时和空各种切己的意义。
时空并非均匀。一旦时分两仪四象,如春夏秋冬,我们必然知道自己在春天生发、走出户外,在冬天宅藏,在秋天收敛,在夏天成长。尽管圣贤对时间有着平等心,在“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能以等身布施,但朝乾夕惕仍有分别。王阳明甚至发现了时间与世界的关联:“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的世界。”
在传统社会那样一个以农立国的时代,时间远非生长、收藏那样简单,更非王公贵族、精英大人、游手好闲者那样“优游卒岁”。先民在劳作中,渐渐明白时间的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传统农民没有时间观念,尤其没有现代的时间意识,但他们不仅随着四季的歌喉作息,而且分辨得出一年中七十二种以上的物候迁移。“我看见好的雨落在秧田里,我就赞美,看见石头无知无识,我就默默流泪。”这样的诗不是农民的。农民对自然、鸟兽虫鱼有着天然的一体缘分感,如东风、温风、凉风、天寒地冻、雷电虹霓;如草木、群岛、桃树、桐树、桑树、菊花、苦菜;如鸿雁、燕子、喜鹊、野鸡、老虎、豺狼、寒号鸟、布谷鸟、伯劳鸟、反舌鸟、苍鹰、萤火虫、蟋蟀、螳螂、蚕、鹿、蝉,等等。农民是其中的一员。
农民明白粗放与精细劳动之间的区别,明白农作物有收成多少之别,播种也并非简单地栽下,而分选种、育种和栽种等步骤。农民中国的意义在今天仍难完全为人理解,中国农民参与生成了对人类农业影响极为深远的水稻土。一百亩小麦可以承载的人口是多少呢?二十五人左右。一百亩玉米可以承载的人口大概是五十人,一百亩水稻可以承载的人口则是二百人左右。在农民这个职业上,中国(包括东亚)农民做到了极致。一个英国农学家在19世纪初写的调查报告中认为,东方农民对土地的利用达到艺术级,一英亩土地可以养活比在英国多六倍的人口,套种、燃料、食物利用、施肥循环、土壤保护,都非常了不起……所有这些,与农民对时间的认知精细有关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农民借助于节气,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之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印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气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孔子像农民那样观察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为此引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气节,源头正是时间中的节气。从节气到气节,仍是今天人们生存的重要问题:我们是否把握了时间的节气?我们是否把握了人生的节点?是否在回望来路时无愧于自己守住了天地人生的气节?如果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应该承认,我们跟天地自然隔绝了,当代人为社会、技术一类的事物裹挟,对生物世界、天时地利等失去了感觉,几乎无知于道法自然的本质,从而也多失去先人那样的精神,更不用说气节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