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74932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华西医科大学原校长曹泽毅,华西口腔医学院学术院长周学东作序作跋倾情推荐。
口腔世界小,人生舞台大。《齿生有缘》是一本温暖生命、温暖人心、温暖社会的治愈系读物。《齿生有缘》描述了医生与各类牙病患者相识结缘的绝妙故事,为社会呈现了一种亲切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形象地宣传了口腔保健和治疗专业知识,引导人们建立科学刷牙、定期洁牙、及时治疗的健康生活观。《齿生有缘》将科学与文学融合,可读性与知识性兼具,无论是医生还是大众读者,阅读本书后,相信会被拨动心弦,坚信真诚医患关系,并将用行动去支持与证明。
口腔世界小,人生舞台大。《齿生有缘》生动描述了牙科医生与各类牙病患者相识结缘的绝妙故事,在幽默而不乏温情的叙述中,体现出医生与患者之间平等相待、真诚沟通、医患互信的美好关系。书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诙谐风趣的文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侠义,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认知的人们在交往碰撞后,各自会心一笑、握手言欢的人性光辉。书中以医生的视角,客观表达了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医生所感受到的愉快心情、职业自豪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全书以悲悯的情怀与深刻的内省,为社会呈现了一种亲切和谐的医患关系。
它虽是一部生动的文学作品,却也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将科学与文学融合,形象地宣传了口腔保健和治疗专业知识,引导人们建立科学刷牙、定期洁牙、及时治疗的健康生活观。
《齿生有缘》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可读性与知识性兼具,是一本温暖生命、温暖人心、温暖社会的治愈系读物。无论是医生还是大众读者,阅读本书后,相信会被拨动心弦,坚信真诚医患关系,并将用行动去支持与证明。
序言 医生的独特力量 /曹泽毅
结缘华西坝
黄锐和那把拔牙钳
张老师的遗憾
万恶的智齿
治牙为什么要拍片
要命的“面子工程”
“大猩猩”变“小美人”
牙医成了“送子娘娘”
与癌症并列的牙周病
难忘三位癌症患者
专家都是吓大的
值得敬重的患者
震动心灵的新兵体检
“世代仇人”来治牙
“老白鼠”谭龙云
气功不是万能的
我的“棒棒”朋友
为了天佑远离龋齿
被“误判死刑”的牙齿
没打起来的官司
跋 文化的传承者和知识的传播者 /周学东
医生的独特力量
几年前,从四川医学院毕业的黄北平送给我一本《华西坝的钟声》,那是他和作家刘秀品合作完成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记录了他大学的学生生活,赞美了华西老一代教职员工的勤勉尽职,歌颂了厚德精业、求实创新的华西精神。我读了后,感触颇深,曾欣然提笔,以《华西坝的钟声永不停歇》为题,为之作序。
今天,我又翻阅了黄北平和刘秀品用三年时间写出的另一部文学作品《齿生有缘》,讲述了黄北平毕业40年来与众多患者“千里有缘来相会”的生动故事。我看到了这位走出华西坝的学子,在大巴山基层扎根,勤奋工作,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踏实脚印。
40年前,黄北平从四川医学院口腔系毕业分配到四川达县地区。这里属大巴山,生活条件艰苦,仅次于四川的少数民族地区“甘(孜)、阿(坝)、凉(山)”,那是毕业生最不愿意去的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有些口腔毕业生分去之后,由于没有口腔治疗设备,只能从事其他专业,造成学非所用。他又是非常幸运的,遇到了同样是四川医学院口腔系毕业的牙科老主任黄锐。黄锐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更是在业务上手把手地带他。老主任离开达县地区时,送给他自己家传的一把珍贵的拔牙钳, 他视若至宝,珍藏至今。在偏僻的巴山深处,老少两代华西人矢志不渝, 让华西精神更加璀璨夺目,这不仅仅是一种华西精神的传承,更是一种华西精神的弘扬!
我从事医务工作70年,至今也没有离开临床,深知医生是一个崇高而艰险的职业,肩上担的一头是病人的生死安危,一头是自己的身家性命。接触病人越多,越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任何一个医生,如果知识储备不够,操作稍微一点失误,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使自己遗恨终身。正因为如此,时过40年,黄北平还牢记着华西口腔医院老院长王翰章的一句话:“要当好医生,首先得把自己想成一个病人。”还记得毛彦祥教授不容丝毫瑕疵,让他重做高嵌体的往事。谨遵师训,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严谨严谨再严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既是一个医生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素养,也是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的最佳途径。
医学,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无论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医务人员都必须有崇高的职业操守,除了深厚的知识积累,更要有一颗仁善火热的心,始终坚守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古代,华佗、扁鹊以医术救人无数,他们的名字,千古流芳。现代,吴阶平、林巧稚这些伟大的医学家,他们不仅治愈患者的疾病,更以博大的爱心和卓越的医术,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更要牢记使命,严谨求实,诚实守信,关爱患者,尊重同行,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书中黄医生接触的患者中,有当地行政长官,也有游荡街头的“巴山棒棒”;有富甲一方的巨富大贾,也有打零工度日的贩夫走卒;有抱病求医的真正患者,也有寻衅滋事的地痞流氓……我们在《齿生有缘》中看到了医疗领域的多元、复杂,给现阶段的医生执业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而黄北平仅仅以一个平凡的医生担当,不自觉地、出自职业本能地为化解一些医患矛盾尽了他的微薄之力。不能不说,这是医生这一职业的独特力量!我们应该随时铭记自己的职业操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愿与同行共勉。
黄北平和刘秀品合著的《齿生有缘》,虽然讲的是牙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故事,但它用文学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医生与患者之间平等相待、真诚沟通、医患互信的良好关系,这对社会而言,有广泛的价值。
有必要再补充几句。黄北平1984年从四川医学院毕业时,我任该院院长,他的毕业证由我签署。几十年来,从华西坝走出的学生,有的在高等学府任教,成了著名的医学教育专家;有的在大医院工作,成了一代名医;有的在基层医疗单位挑重担,用诚实的劳动为社会做贡献。他们遍布全世界,成就有大小,名望有高低,但都不愧为华西的优秀弟子,我甚感欣慰。鉴于此,以上这些粗浅的文字,既是我给《齿生有缘》一书写的短序,也算是我给华西学生工作40年签署的又一本“毕业证”,以表示对他们勤奋努力、服务大众的肯定。
以上引言,求方家教正。
曹泽毅
2024.7.2
本书讲的是牙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故事,用文学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医生与患者之间平等相待、真诚沟通、医患互信的良好关系,这对社会而言,有广泛的价值。
——曹泽毅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华西医科大学原校长
全书用通俗的语言、绝妙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宣传了口腔保健和治疗专业知识,体现了科学与文学融合,可读性与知识性兼具。
——周学东 教授,华西口腔医学院学术院长
为了治好“仇人”的牙
时间以从容不迫的步伐向前迈进,自我从仁和乡到50里外的下两中学读高中,到成都读大学,再到达县地区中心医院上班,就很少见到杨绍谷,对他早就淡忘了。
“北平呀。”1987年春节过后,门诊室进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见了我的面直喊我的小名。
“您是……啊,舅舅呀。”我定睛一看,正是我十来年未见过的杨绍谷,只是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不但满头青丝变成了满头白发,背也佝偻着,虽然和我的父亲同龄,但父亲的强健和他的虚弱形成鲜明对比。
“舅舅,您好啊,近来身体好吗?”出于礼貌,我与杨绍谷寒暄。
“北平,不太好哦,我是来专门找你的。我这口牙齿折磨了我几十年,上门牙都断完了,口里只剩几颗牙齿了。春节之前,我的牙齿又开始疼痛,吃了消炎的药,还在乡医院输了液,没多大用,后来脸都肿起来了。我到区医院、县医院看医生,想把坏牙齿拔了,他们说我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怕拔牙拔出问题,都不给我处理,没办法我只好来找你这个外侄了。”杨绍谷一双无神的眼睛望着我,用虚弱的语气说明来意。
当他张开口,我发现他下颌磨牙已经缺失了四颗,下颌的前牙脱落了两颗,有的牙齿伸长,有的牙齿倾倒,有的残根都已经腐烂发黑,位于肿胀的牙龈下面,只有上颌两颗尖牙还相对稳固。不良修复体塞满了缺牙的部位,这种自凝胶嵌入残根之间,深入到肿胀发炎的牙龈中,用棉签轻压就流出发臭的脓液,牙病确实相当严重!
我心里清楚,由于杨绍谷回农村后没有一技之长,几十年来家里都非常贫困,经济上入不敷出,温饱都成问题,估计牙刷、牙膏都没钱买,口腔健康状态才越来越糟糕。牙齿患了病,更没有条件到正规医院去拔除残根,镶上假牙,只有找跑摊医生安装不良修复体,解决临时问题。
牙病患者中流行过这样一句话:“食海无牙‘哭’作粥。”牙齿是健康的第一道关口,牙齿痛得连喝粥都困难,那舅舅的营养从何而来?身体的健康又怎么保证呢?
“舅舅,您除了牙齿有毛病外,还有没有别的病?”
“北平,我全身都是病啊,我有胃病、肺结核、肺心病、肺气肿,可能活不了几年了。”杨绍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满脸病容地回答我的问话。
我对杨绍谷的全口牙齿进行了全面检查,要治好他的牙痛,至少要分三步走。一是要拆除他口内的不良修复体;二是有些牙齿松动,通过局部的清洗上药,能保留的尽量保留,有的残冠需要做根管治疗的进行根管治疗;三是他口腔里的残根和三度松动的牙齿,已完全失去保留的价值,该拔除的得坚决拔除。
但是,听杨绍谷说他患有那么多病,是一个老病壳壳,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是牙科医生,深知肺心病和肺气肿都是拔牙的禁忌症。严重肺心病如果拔牙的话,由于疼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异常。
如果出现生命安全事故,后果是我这样一个普通牙科医生无法承担的,乡邻都知道我们两家历史上的恩恩怨怨,他们不会说是肺心病造成的后果,而会说是我挟私报复,将上一辈的恩怨延续到了我这一辈,那我将有口难辩。这事该怎么处理?他这牙我治还是不治?
治,要承担巨大风险,不治,就说他这牙齿我们这里也治不好,把他推到成都华西口腔医院就是了。只要不治,我就没有半点风险。
我内心非常矛盾。
转念又一想,杨绍谷和我家的矛盾,我们一家人心里清楚,他心里更清楚。既然他从老家坐一天的汽车专程来找我治牙,心里肯定进行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对我充满了期望与信任。如果我不敢承担责任,把他推到成都的华西口腔医院,以他的经济状况,他是不可能到成都去治的。我现在不给他治,他又不可能到成都去治,那他就得一直忍受牙痛的折磨。身为一名牙科医生,我能眼睁睁看着他天天捂着腮帮子过日子吗?先贤们是怎么教诲我们这些当医生的?我从医的初心又何在?
正在我迟疑不决时,杨绍谷不顾自己生命安危救表弟的场景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稍微犹豫了那么几秒钟,我就下定了决心,准备冒险给舅舅治牙。
只在心里做出了给杨绍谷治牙的决定还远远不够,我必须先弄清给他拔牙究竟有多大的风险。我既然要冒险给他解除痛苦,可冒险不是冒失,不能打无把握之仗,更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对他这种年龄大的病人,得先了解全身健康状况。对他的心脏病、肺气肿、糖尿病、血液病,还必须找相关医生进行会诊,不能带着定时炸弹上手术台。
我带着他到检验室,查血常规,判定他的身体有没有承担做手术的能力。他白细胞8500,中性粒细胞75%,血小板100万,有炎症,但不严重,血小板偏低。
然后我又带他到放射科照了一张胸片,胸片显示肺的透光度增强,两膈低平,心影狭长,心脏回血功能障碍,右室右房增大。
“患者的肺心病比较严重,最好是住院治疗,先将肺心病治一治,再做拔牙手术。如果现在拔牙,确实有风险。”我将报告单拿到内科,向内科医生讨教。
“如果做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可不可以拔牙?”我请求内科医生给出明确建议。
“那就喊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守在旁边,做好抢救的准备。”内科医生说。
“有你这句话提醒,我有信心了。谢谢你。”我说。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