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90126
郑振铎先生收藏的《石头记》抄本,虽然只存有两回,但有其独特的版本价值。据学者考证,这部残本属于《红楼梦》早期脂本系统,其书名有一种奇怪现象:两回书的回前,都是题“石头记第××回”;而各页的书口,都例作“红楼梦”。在各抄本中,此为仅见。其正文与其他抄本的差异有重要学术价值。
卞亦文先生收藏的《红楼梦》抄本,是2006年6月,由上海敬华拍卖公司拍卖出,卞亦文先生购得收藏。卷首有原藏主题记一则,称此书“于民国廿五年得自沪市地摊”,后经重装订成4册,落款“民国卅七年初夏眉盦识于沪寓”,加盖“文介私印”硃文章,题记右下角钤盖“上元刘氏图书之印”白文章。这部抄本残存十回,抄写年代可能在清嘉庆朝,抄写时有删节现象,有一定的版本研究价值。
本书是“红楼梦古抄本丛刊”的最新品种,以底本高清扫描文件,全彩印刷,更加逼真地呈现了底本的全貌,方便研究者和读者的研习阅读。卷首前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夏薇女士撰写。
本书是《郑振铎藏残本石头记》与《卞亦文藏脂本红楼梦》的合订本,是“红楼梦古抄本丛刊”的新增品种。
《郑振铎藏残本石头记》简称“郑本”、“郑藏本”。此本残存第二十三、二十四回共两回书。该本的书名有一种奇怪现象:两回书的回前,都是题“石头记第××回”;而各页的书口,都例作“红楼梦”。在各抄本中,此为仅见。郑本颇有特殊之处。第二十三回听曲文一段,比各本少270多字。此为传抄中的夺漏,迹象比较明显。第二十四回,小红出场的一段叙述性介绍,独异于各本,与后文略有牴牾。此外,贾蔷,此本独作贾义;贾芹之母周氏,此本独作袁氏。经学者考察,《郑振铎藏残本石头记》是《红楼梦》早期抄本的一个残存抄本,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影印《鄭振鐸藏殘本石頭記》前言(节选)
夏薇
鄭振鐸藏殘本《石頭記》通常簡稱為“鄭藏本”、“鄭本”。但也有學者不認同此說法,理由是鄭振鐸藏《紅樓夢》不止一種,“鄭藏本”的命名缺乏排他性。而該本首頁鈐有三枚藏書印章,自上而下依次是:“北京圖書館藏”(陽文)、“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陽文)、“皙庵”(陰文),則三位藏主收藏此書的順序為:皙庵、鄭振鐸、北京圖書館。因此,劉世德先生認為該本名稱應為“皙庵藏本”,簡稱“皙本”。俞平伯先生在《讀<紅樓夢>隨筆》中稱其為“鄭西諦藏舊抄《紅樓夢》殘本”。又因該本每回回首題“石頭記第X回”,綜覈考量,則可稱“鄭藏殘本《石頭記》”。該本現存一冊,共兩回: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四回。第二十三回共十二葉,第二十四回共十九葉。每半葉八行,行二十四字,每葉版心上端題《紅樓夢》,木刻烏絲欄紙抄寫。因該本殘闕過甚,絕大部分學者認為無從判斷其分冊情況。
關於鄭藏殘本的兩回文字是否屬於脂本,學術界的意見比較統一,認為該本雖然殘存回數最少,但仍屬脂本系統,理由是該本文字與脂本系統的本子有大量相同之處,如《紅樓夢》早期抄本每回結束語並不統一,且有回前回末詩,而程本系統的本子則結束語基本統一為“且聽下回分解”或“下回分解”,並無回前回末詩,鄭藏殘本在這些方面皆同於脂本系統。
鄭藏殘本的底本情況說法不一。俞平伯先生認為它“可能從作者某一個稿本輾轉傳抄出來的,非但跟刻本不同,就跟一般的脂評本系統也不相同。”理由主要有三點,而這三個觀點也成為後人對鄭藏殘本的版本問題展開爭議的焦點:
其一是書中幾個人名的不同,如“賈薔”作“賈義”,賈芹母“周氏”作“袁氏”,花匠“方椿”作“方春”,“秋紋”作“秋雯”,“檀雲”作“紅檀”。但學界基本都較為認同這幾個人名的異文屬抄手訛誤造成的,並非說明該本的底本是作者某一個單獨的稿本。
……
“这飘零的残叶,只剩了薄薄的一本,短短的两回,却有它鲜明的异彩。”
——俞平伯评《郑振铎藏残本石头记》
《卞亦文藏脂本红楼梦》是诸多《红楼梦》脂本中最晚被当代人发现的一种珍贵抄本,它甫一现世便引起了学术界和红学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充分彰显了它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和古籍收藏价值。
——中国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夏薇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张爱玲《红楼梦未完》
《水浒》依仗的是逻辑,曹雪芹依仗的却是反逻辑。生活逻辑明明是这样的,曹雪芹偏偏不按照生活逻辑去出牌。因为失去了逻辑,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飞白”。这些“飞白”构成了一种惊悚的、浩瀚的美,也给我们构成了极大的阅读障碍。
——毕飞宇《“走”与“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