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76872
1.本书是北京舞蹈学院建院70周年系列丛书之一。
2.本书对中当代民间舞的分析透彻、理性,是舞蹈研究领域*备参考用书。
3.作者见解独到,对从事舞蹈研究和表演的人员来说,就有一定的启发性。
全书开宗明义提出了中国民间舞的价值,并围绕这一价值的当代中国民间舞的三个身份群体——乡土民间艺人、地方舞蹈工作者“二老艺人”和全能的职业民间舞者展开讨论。本书试图在思辨与具体事例中展开当代中国民间舞的画卷。他们各有其多模态话语媒介系统,借以各说各话,在原生价值体系中进进出出。在论及当代中国民间舞的研究路径中时,本书认为“身份”“模态”“话语”只是在进行理论研究时被分隔开,在实践操作中,它们是一体的。
目录
001 绪论
021 第一章 当代中国民间舞景观
023 第一节 舞蹈身份群体与角色自我塑造
068 第二节 多模态话语媒介系统的差异
102 第三节 不同舞台的不同身体语篇
141 第二章 民间艺人的世界
143 第一节 农民中的身体技艺持有者
188 第二节 乡土多模态的话语方式
222 第三节 社舞癫狂的身体言说
265 第三章 “二老艺人”的世界
267 第一节 双重身份
324第二节 次生态话语表达方式
363 第三节 国家在场的乡土言说
413 第四章 职业民间舞者的世界
415 第一节 以民间舞为职业
473 第二节 再生态话语表达方式
520 第三节 多元语篇的展开
587 结论
622 参考文献
634 后记
后记
十年过去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长大,对于一本书来说是文字固化思考的记忆。如果说一个人需要长大,那么一本书也需要成长,她的成长就应该是非固化思想的延伸……是反思的反思……《身份、模态与话语——当代中国民间舞反思》一书再版,希望达到此目的。
理论和实践二者独立架构是愿望,相结合一直也是愿望。那么,用什么办法既能将各自独立愿望实现又能将相结合的愿望变成现实,《身份、模态与话语——当代中国民间舞反思》,自始至终在“纠缠”中努力。因为它是由看得见摸得着的“活态”中国民间舞当下实际样态引发,列举大量案例,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托,有的放矢,运用归纳和演绎法,甚至试图用纯逻辑推导出“反思”结论。我们知道,虽然本书不可能穷尽所有,只是一孔之见,但她给了我们“非确定性讨论”的当下答案。
如果按照当代中国民间舞的三个身份群体,即乡土民间艺人、地方舞蹈工作者(“二老艺人”)、全能的职业民间舞者划分,或者按照中国民间舞“三点一线”的空间和一条横线关联的当代表达,即广场原生型态、教室教材型态、剧场作品型态的三个空间点的纵横关联来看,它们各自的确可以独立生存、独立目的、独立功能、独立样态和表达。无论是“三个身份群体”还是“三点一线”,其实都体现在这“一条横线”的关联上,有了这个特殊的关联才“纠结”、才尤显复杂,然而这“复杂” 不仅给我们带来理论和实践的学术探讨空间,而且也凸显了我们与世界其他民间舞在当代发展的独特性存在,这独特性就是中国特色,中国式文化和艺术现象。从反思的意义上看,这“一条横线”的关联是否就应该是当下现状,从反思的反思意义上看,这“一条横线”的关联是否可以相对目的而相对独立存在?
将中华文化现象与艺术现象并存,建构体系,我们会看到更独树一帜而美好的中国艺术的新未来。具体到中国舞蹈艺术的现在和复兴,我们有视野、有理由、有能力建构起中华文化的舞蹈审美风格、舞蹈功能训练和舞蹈艺术表达三位一体体系,实现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舞蹈艺术表达的新形式目标。
在本书再版之际,我们首先要真诚祝贺北京舞蹈学院 70 周年校庆生日快乐!二是要感谢学院领导巴图书记、许锐院长,有他们的担当和远见卓识,在学院 70 周年庆生之际出版校庆系列丛书的大手笔才有本书的再版机会。三是感谢邓佑玲和苏娅副院长的关心、支持和科研处李卿处长及老师的辛苦沟通和落实。四是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责编廖小芳女士,她给本书再版提出了宝贵意见。感谢学院,感谢大家!
刘建 赵铁春
2024 年 8 月 15 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