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9796023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散文《病隙碎笔》,是他为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这部作品是他从身患尿毒症、接受透析开始,用四年时间写成,被誉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为重要的收获”(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是“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
在书中,史铁生从生命的困惑与痛苦出发,对所处的世界和时代进行审视,对人生意义和精神寄托不断追问。全书分为六个部分,243则,用生动优美而通俗的语言,探索我们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灵、向上的精神……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在史铁生幽默旷达的行文中,他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启迪人们重新寻获爱与信
这是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所著的一部感人至深的长随笔。
史铁生的离去,给陈希米留下了无边的虚空。孤独中的她开始种种感人的努力,通过阅读、思考、行走与书写,她和那些思想史上的伟大哲人交谈,向虚空发问。于是,她的思考不断深入,渐趋深沉、阔大,逐渐走过幽深绝境,跨越无际绝顶,重新寻获生命的意义。
独特的书写方式,感人的心灵絮语。这是陈希米发自内心的私语,而史铁生始终是个缺席的在场者,他依然是妻子心目中实实在在的一个对话者,倾听者。
在她真挚优美的行文中,关于生死、爱情、诚实、孤独、时间、永恒、生存意义的文字敏锐通透,散发出炫目的智慧之光。
病隙碎笔1 001
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做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
病隙碎笔2 053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病隙碎笔3 099
我们太看重了白昼,又太忽视着黑夜。生命,至少有一半是在黑夜中呀——夜深人静,心神仍在奔突和浪游。更因为,一个明确走在晴天朗照中的人,很可能正在心魂的黑暗与迷茫中挣扎,黑夜与白昼之比因而更其悬殊。
病隙碎笔4 133
看见苦难的永恒,实在是神的垂怜——唯此才能真正断除迷执,相信爱才是人类的救助。这爱,不单是友善、慈悲、助人为乐,它根本是你自己的福。这爱,非居高的施舍,乃谦恭的仰望,接受苦难,从而走向精神的超越。
病隙碎笔5 145
一棵树上落着一群鸟儿,把树砍了,鸟儿也就没了吗?不,树上的鸟儿没了,但它们在别处。同样,此一肉身,栖居过一些思想、情感和心绪,这肉身火化了,那思想、情感和心绪也就没了吗?不,他们在别处。倘人间的困苦从未消失,人间的消息从未减损,人间的爱愿从未放弃,他们就必定还在。
病隙碎笔6 201
尴尬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因为,反躬自问是一切爱愿和思想的初萌。要是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这不值得惊慌,也好不要逃避,莫如由着它日日夜夜惊扰你的良知,质问你的信仰,激活你的思想;进退维谷之日正可能是别有洞天之时,这差不多能算规律。
一
既然死并不是什么下地狱,我也不想上天堂。我只想能跟你在一起安安静静地说话,听你掏心掏肺,也跟你袒露一切。那才是人最好的生活。
你死了,这个信息太强烈。在梦里我都忘不了你死了……
二
他们已经能坦然地谈笑风生,说你,说你的名字、你的故事,我却越来越脆弱,这会让别人尴尬。
三
最可怕的不是流泪。不是眼泪,是沮丧,极度的沮丧,那种尖锐的对活着的恐惧。幸好是尖锐的一阵,会过去,没有人受得了这种持续的沮丧。
它突然就会来,特别是在早晨,在醒来的时候,在“生活”开始的那一刻。
四
亲密是一种伤害?在他死后,她对亲密,在他之外的亲密,有一种生理的恐惧。
那亲密是对她最大的侵入,就像进入了他和她的领地。孤独是她的壁垒。孤独的经典意象是“一个人单独坐在他房间里”。孤独的语言是沉默,无情的沉默。
孤身一人,就是在孤单和孤独之间行走。尽量地孤独,抓住意义;不要自怜,让孤单捕获。
五
“我爱你,以我童年的信仰。”
她说给他听;后来,她发现他把这句话写进了文章。她一点也不意外,这样的话他一定听过了就忘不了。情种都是这个样子。情种,就是打小就信仰爱情。
六
还有书,那些伟大的、亲切的书。但是,不管是重温我们以前看过的,还是开始读一本新书,最深的遗憾,就是不能与你分享。
七
“我为什么活着?”它可以具体为爱一个男人或女人,爱孩子,爱打球,爱画画……把肉体和一个操持、一个牵挂连起来,生命就运动起来,意义就出来。
八
橱窗里一件熟悉的衣服。
那件牛仔蓝的竖条衬衫,你喜欢的衣服,你穿着它走的。
我要再买一件。
九
人,凭着到底的真诚,竟是有一座深渊要探,有一座深渊般的宝藏可写。所以终于有一天,你心里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沃土,你再也不担心所谓的枯竭。
十
重温这些,字里行间我都能看到你的影子,你的表情,你的赞同和你的专注,还有你的质疑你的辩驳。你努力要做这样的人,一丝不苟,一点一滴,成年累月。
十一
皮皮写你,题记用了爱因斯坦的话:“我孤寂地生活着,年轻时痛苦万分,而在成熟之年里却甘之如饴。”你认同用这句话来开始说你的一辈子,我真是无比心疼又无比欣慰。
十二
你每天就是在这样的光线里写作,你说那是你最惬意的时候,你熬呀熬,熬过了透析,熬过了失眠,挨过了躲不过的俗事,就为了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度过一段自由的时光。
十三
那个地坛里没有说出来的故事,在你心里,也在我心里。
过往的爱,在我们心上一样重。
十四
是不是要等到路过葵林——爱情发生的地方,等到葵林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的时候,终于,列车就会“在葵花熏人欲醉的香风中迷了方向”?
十五
一年多了,现在,你死了。你的死,终于变得真实。似乎比之前有更多眼泪,但有真实的现实感。痛苦似乎终于落到地上,能摸得着了。
十六
对某种不可摧毁的东西心中没有一种持续的信念,人就无法生存。
我相信很少有人真正读懂了卡夫卡的那些笔记,它们非常个人化,是直接用自己的生命来说的,直白到难以理解,难以连贯。
我们人间的美德、普通人的美德是保持与审慎,是柔和跟从容的样子。这道理我们都懂。其实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去懂,以自己的方式懂,从各种角度懂,在不同的情形下懂。
十七
向死亡寻求忠告是说,“如果死亡对你打个手势,或者你瞥见了它,或者你只要感觉它在那儿守望你,你就可以抛弃许多令人心烦的事。”你就能发现属于你的最要紧的事,你立刻就学会了忽略,学会了重视。
你的死,要这样在我的活里面活,那些存在过的态度,反应,角度,目光,表情,印象,心情,梦境,信念,幻想……还将生长,以你做根,潜入我的似水流年。
十九
你是陈希米,你才能是史铁生的老婆。
你是史铁生的老婆,就更应当是陈希米。
二十
人们纪念复返的日子,以一年为纪。
树一遍又一遍地绿,顽固、耐心,从不停顿,不惜用尽所有的水分和养料,不管之前的冰雪和之后的烈日,只顾蓬勃饱满地绿着。你说,你看见了吗?那就是活下去的生命!
二十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