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0127399
内容简介
“汉学”概念正式出现于19世纪。1814年,法国法兰西学院设立了被称为西方汉学起点的汉学讲座。我国学界关于汉学概念的认知有所差异,比如有关“汉学”的称谓就包括海外汉学、国际汉学、域外汉学、世界汉学、中国学、海外中国学、国际中国学、国际中国文化等,近年来更有“汉学”与“中国学”概念之争及有关“汉学主义”的概念讨论。李学勤先生将“汉学”看作外国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阎纯德先生在为“列国汉学史书系”所写的序言中说,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应该称为国学,而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那种学问则应称为汉学,汉学既符合中国文化的学术规范,又符合国际上的历史认同与学术发展实际。这样,我们在综合国内外学者主流观点的基础上,目前拟将“(海外)汉学”初步界定为国外对中国的人文学科(如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地理、宗教、艺术、考古、人类学等)的研究,也将其作为本套“海外著名汉学家评传丛书”选择传主对象的依据之一。当然,随着海外汉学研究不断深入拓展,它所囊括的范围也将包括政治、社会、经济、管理、法律、军事等国际中国学研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范围,打通国际“汉学”和“中国学”研究的学术领域。正如国内海外汉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张西平教授所说,我们要树立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统一性的正确史观。
中国自公元1219年蒙古大军首次西征引发与欧洲的“谋面”始,与西欧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与交流。数百年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同时也是海外汉学的发展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海外汉学家是研究与传播中国文化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本国学术规范与文化传统下做着有关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从中外交流的角度挖掘一代代海外汉学家的存在价值并给予其科学的历史定位,既有益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利于中国学术与世界接轨,因而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亟待拓展与深化。
本丛书旨在通过撰著汉学家评传的方式,致力于海外汉学研究的深耕掘进,具体涉及汉学家的翻译、研究、教学、交游,重点是考察中国文化、文学在异域的接受轨迹与变异特征,进而从新世纪世界文化学术史的角度,在中华文化与世界主要国家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之中深入探索中华文化的现代意义,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借此推动学术界关于“中学西传”的研究更上新台阶,并促进海外汉学在学科自觉意义上达到一个新高度。
中国自公元1219年蒙古大军首次西征引发与欧洲的“谋面”始,与西欧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与交流。数百年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同时也是海外汉学的发展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海外汉学家是研究与传播中国文化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本国学术规范与文化传统下做着有关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从中外交流的角度挖掘一代代海外汉学家的存在价值并给予其科学的历史定位,既有益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利于中国学术与世界接轨,因而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亟待拓展与深化。
本丛书旨在通过撰著汉学家评传的方式,致力于海外汉学研究的深耕掘进,具体涉及汉学家的翻译、研究、教学、交游,重点是考察中国文化、文学在异域的接受轨迹与变异特征,进而从新世纪世界文化学术史的角度,在中华文化与世界主要国家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之中深入探索中华文化的现代意义,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借此推动学术界关于“中学西传”的研究更上新台阶,并促进海外汉学在学科自觉意义上达到一个新高度。
目 录
绪言丁韪良与美国早期汉学001
第一章丁韪良宣教经历与汉学研习012
第一节丁韪良来华与汉学初步研习012
第二节丁韪良宣教作品与汉学研究038
第二章职业教育家与汉学研究之转型059
第一节丁韪良的教育改革实践059
第二节中文期刊创办与汉学研究094
第三章丁韪良与汉学研究机构114
第一节丁韪良与北京东方学会114
第二节丁韪良与其他研究机构159
第四章丁韪良中外比较视野下对儒释道之新解175
第一节比较宗教视野与儒教之认知175
第二节中西哲学比较与儒学之解读193
第三节比较视野与佛道之新解200
第五章丁韪良论中国历史225
第一节丁韪良研究中国历史的动因与方法226
……
第一章丁韪良宣教经历与汉学研习012
第一节丁韪良来华与汉学初步研习012
第二节丁韪良宣教作品与汉学研究038
第二章职业教育家与汉学研究之转型059
第一节丁韪良的教育改革实践059
第二节中文期刊创办与汉学研究094
第三章丁韪良与汉学研究机构114
第一节丁韪良与北京东方学会114
第二节丁韪良与其他研究机构159
第四章丁韪良中外比较视野下对儒释道之新解175
第一节比较宗教视野与儒教之认知175
第二节中西哲学比较与儒学之解读193
第三节比较视野与佛道之新解200
第五章丁韪良论中国历史225
第一节丁韪良研究中国历史的动因与方法226
……
第六章丁韪良与中国文学 295
结语 丁韪良汉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357
丁韪良年谱简编 370
参考文献 400
后记 417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