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6709000
★“ZUI后一天,ZUI后一课”,各行业精英一次讲完一生积累的经验,为年轻人献上一堂“成长必修课”。
漫画家西原理惠子 、电影导演大林宣彦、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石黑浩、生物学家生福冈伸一,用一堂课讲一生积累的经验,为年轻人献上自己的所思所想,包括女性的自我、行业和技术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以及从业经验、关键知识和自我成长历程。
★聚焦当下前沿的思想与普遍社会话题,拓展思维,丰富认知维度。
探讨女性自我意识、年轻人寻找自我价值、生命价值探索、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电影与人生、动态平衡的生命观等命题,极富前瞻性和洞见。提供了与众不同的看待世界和问题的视角,值得借鉴与深度思考。与名家们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拓展眼界与思维,丰富看世界、认识自己的维度。
★兼具思想性与实用性,在急剧变化的复杂世界里,送给青年的人生进阶指南。
探讨所有人成长中都会面临的问题,任何深处迷茫、转折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
为年轻人答疑解惑,既有人生观、生命价值、行业流变与社会思考、人类本质与未来的探讨,又有求学、求职、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建议和分享。他们对人生的赤诚和对理想的虔诚,让人敬佩和感动,展现了独特的人格魅力。
日本NHK人气访谈节目《后的讲义》,是现象级全民公开课、日本版“开讲啦”。邀请各界精英、学者以“如果今天是你人生中的ZUI后一天,你想传达些什么?”为主题进行演讲。本套书是《后的讲义》4部纪录片的完整版,包含将节目制作成书时未播出的部分。
漫画家西原理惠子 、电影导演大林宣彦、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石黑浩、生物学家生福冈伸一,用一堂课讲一生积累的经验,为年轻人献上自己的所思所想,包括女性的自我、行业和技术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以及从业经验、关键知识和自我成长历程。
《西原理惠子:女孩一生中需要知道的事》目录
前言 不必与困难正面对峙
章 我是个骗子
没有了自尊心,所以成了漫画家
人的生命并不平等
一生至少要认真学习一次
第二章 我失去的只有腰
如何防止自我价值下跌
认清自己看人的眼光
无论怎样都要坚持工作
第三章 还是做女人更快乐
亲情并不能治病
能让丈夫体面地死去真好
别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他人
为了下一代和下下一代
第四章 提问环节
和异性相处的时间对人生来说是必要的吗?
对人生感到绝望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应该离开却又离不开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听说学校会接收跨性别者,请问提议为其单独设立卫生间算歧视吗?
找工作时应该遵守基于男性评价标准的化妆礼仪吗?
想对男性说些什么?
除了杀人和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外,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
请问如何才能创造一个女性敢于质疑和否定男性的社会?
如何将好男人变成更好的男人?
有什么事是女生应该趁着年轻去做的?
看护老人也需要交给医疗机构吗?
发生过什么足以改变您人生观的事吗?
您做什么快乐?
当父母感情不好时,作为女儿能做些什么?
没有创作灵感,或对自己的创作产生怀疑时应该怎么办?
在出售作品时您有比较在意的事情吗?
怎么样做才不会被叛逆期的妹妹当作垃圾?
如何与家暴的朋友相处?
痛苦的时候是什么在支撑着您?
后记
《大林宣彦:电影即哲学》目录:
序章 电影,即是哲理
我现在还能做电影的理由
我一直都有“后一次”的觉悟
淀川长治的教诲和临终
手冢治虫留下的哲理
为了未来,我必须活下去
章 包含在“那个时代”电影里的信息
看老电影的意义
《七武士》和将来应当去拍的电影
《夏威夷·马来海海战》的特摄场景
小津安二郎制作“豆腐店电影”的理由
《秋刀鱼之味》和《彼岸花》里的信息
法国新浪潮和战争
第二章 “和平孤儿”心中的战争,“现在的小孩”心中的战争
战后陷入迷途的和平孤儿
“物质与金钱带来的复兴”和“清贫”
《空中之花——长冈花火物语》和人们的灵魂
不合常理的美好
战争与和平,知性与心性
通过忘却战争来拥抱战争的日本人
活在“战前”的当代年轻人
《鬼怪屋》也是战争电影
电影连接起过去和未来
第三章 永不言弃和美好结局
表达是一种反应,而不是行动
表达者不能成为“可爱的吉祥物”!
“永不言弃”
“9·11”带给美国电影的变化
新“永不言弃”
美好结局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祈祷中诞生的哲理
《正午》,还是《赤胆屠龙》?
现在拍摄《花筐》的理由
第四章 坦率地活成自己
小孩子看到的“大人的真面目”
看来日本是输了……
我没死成,真怂
立川谈志说:“我才不想因为癌症就死掉呢!”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和平到来的证据
后继有人是很重要的
我从来就没拍过“卖座的电影”
第五章 直到不再需要电影的时代
是成为“烟火”,还是成为“炸弹”?
现在,有“战争的苗头”
《听,海神的声音》和《缅甸的竖琴》
应该拍什么样的电影,不该拍什么样的电影?
类型和技术之前,首先要有哲理
“接力”传递下去的和平
终章
后的话
“癌症”教会我的
“电影格尔尼卡”
我要活到130 岁
结语
《福冈伸一:为何生命如此可贵》目录
序
章 生命不是机械
昆虫狂热爱好者与显微镜
老鼠里有什么?燃烧自我的学者
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
第二章 一年前的自己其实是“另一个人”
食物在身体中会变成什么?
动态平衡
自我毁灭的生命
第三章 将利刃刺向生命的人类
如果怪医黑杰克移植鼻子的话
脑始与脑死
如何治疗花粉症?
疯牛病真正的可怕之处
扭曲自然的不自然的创造物
维米尔巡礼
第四章 答疑解惑
研究生物时的苦恼是什么?
为何身体不断新陈代谢,但人依然会衰老?
为何大脑也在“更新”,记忆却不会消失?
GP2基因的功能是什么?
人类究竟为何要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生物?
地球上有趣的生命体是什么?
你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会超越人类的智慧吗?
为何动态平衡的生命观无法成为主流?
动态平衡是否会遗传?
是否会出现外部没有进化,但内部进化了的情况?
能否将动态平衡代入社会或文化中去思考?
如何推导出“何为生命”这个问题的答案?
如何看待合成生物学?
审美与艺术在漫长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进化意义?
如何看待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
临床医生和兽医该如何看待动态平衡并面对日常的临床实践呢?
不断增长的认知储备是否会通过遗传影响到后代?
生命什么时候才叫生命?
是否有方法可以论证动态平衡?
《石黑浩:一千年之后的人类与机器人》目录
序
第1章 用机器人创造人类
我想创建的未来社会
需要人形机器人的原因
能与人聊天的机器人服务
机器人将会加速普及
如果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维持生活品质,就需要机器人
机器人会像计算机一样降价
各式各样的机器人登场
是广而浅,还是深而专
独立自主的人形机器人偶像“U”
可以进行无破绽交流的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掌握了交流中所需要的东西
关系变好意味着要共享意图和欲求
被人工智能训斥
“附身”到人形机器人身上
正因为是岛国,日本才擅长制造
在制造领域自尊心很强的日本
如果能够解释“思考”就能获得诺贝尔奖
“思考”是什么?
回想起儿时的疑惑很重要
“人究竟是什么”是机器人研究的动机
与人相关的机器人——“人机交互”
理解“人类究竟是什么”的技术开发将会变得理所应当
从话剧中“诞生”的像人一样活动的机器人
在人形机器人身上感受到情感
第2章 只有机器人知道的人类
因为有了人形机器人而导致自己的存在变成2倍
比起本人,“Geminoid”的自己更有人气?
思考“存在”
模糊的“出席”概念
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价值的高中生
没有的价值
米朝人形机器人收获巨大人气
将已逝作家的人物形象具体化的夏目漱石的人形机器人
如果上夏目漱石的课,学生不会睡觉
第3章 终极的人类是什么样的
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
抹去个性的Telenoid
深化人类与机器人关系的Telenoid计划
在Hugvie中感受到的存在感
Hugvie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
机器人取代人类是否有问题
技术革新会扩大人的能力差
软件产业的两极分化将加剧
两极分化不如其他国家严重的日本
第4章 1000年后的人类
思考1000年后这件事意义深远
比起基因,由技术造成的能力扩张更快速
技术进步融入人类的基因
摩尔定律不停止
计算机可以替代人脑吗?
对于人类的定义,肉体不是必要条件
人类进化的终形态是回到无机物
或许是为了成为无机物的智慧生命体而进行机器人研究
第5章 答疑解惑
人类是否只有作为DNA进化的暂时载体这一个意义?
进化这件事本身有意义吗?
是否有可能让计算机变得逐渐接近有机物?
如果人类保持现状,仅技术进步的话,会不会20年后就没有人类了?
世界上理解先进技术的人与不理解的人逐渐两极分化,但为什么在日本这个现象不严重?
如何才能让“岛国假说”从日本推广到全世界?
对于机器人观,有什么作品对您产生了影响吗?
您是如何看待Geminoid的呢?
在研究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时,您对人类为感动的瞬间是什么时候?
如果能够重生,您想成为什么?
在大学中好做些什么事情?
如果计算机不断胜过人类,终是不是就不需要人类了?
未来,更进一步发展的人类的情感是否会消失?
人类对于插手神的领域的恐惧心理是否应该抹去?
即便在1000年后人类是否也会保留动物性的一面?
《西原理惠子》:
不必与困难正面对峙
迄今为止,我在漫画里画了许多恶劣粗俗的故事,并以此挣钱在吉祥寺建了一栋房子——这栋被我称作“偷税豪宅”a的房子价格十分昂贵,如果只靠薪水我恐怕一辈子也买不起。因为住在吉祥寺这边,所以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接送他们上幼儿园总会路过东京女子大学。也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能见到大家认真上学的样子。
那时令我尤其惊讶的是,每天早上快到九点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因为害怕迟到而匆匆忙忙地跑起来。一般来说,大学生对于迟到并不会太过在意,甚至可能因为来不及赶到就干脆翘课了。所以大家奔跑的场景一度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在你们这样认真上学的时候,稀缺的白马王子会被能干的女猎手挑走,等到毕业的时候可就只剩下渣滓了。不小心碰上了可就不得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国家还算不错,所以只要付出努力几乎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也会有例外发生,人生总有一些不讲理的时候。所以作为一个从旁门左道走到今天的老太太,我今天想对你们说的不是勉励你们如何去成为一个认真优秀的人,更不是向你们灌输所谓人的理想状态云云。相反,我想教你们一些避免危机的方法,例如什么时候可以选择逃避,什么情况下好放弃。
接下来的日子你们也许会经常碰壁,其实碰壁的时候没有必要与困难正面对峙,有时从旁边绕个弯就能走过去了。就算正面交锋也好选一把称手的武器,例如工作时碰到讨厌的上司,你和对方大谈人权没有任何意义,不如偷偷给他找碴儿来得高效。一直以来我都是用这种方式走过来的,所以想和你们分享我的经验。也许这对你们用处不大,说起来也稍显粗俗,但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听一听。
《大林宣彦》:
我现在还能做电影的理由
或许到场的观众们都知道,我在2016 年8 月确诊为肺癌晚期。那时候医生说我多还能活3 个月,然而我却一直活到了今天,现在谁也不知道我到底还能活多久。
我被确诊患有癌症的时候,正值电影《花筐》a开机,员工们都已经在佐贺县唐津市集合了。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拍摄肯定是要停止的,但是我当时服用的一种叫作易瑞沙的抗癌药物实在有效,拍摄工作得以继续,电影也顺利完成。
一种抗癌药物一般不能长期服用,必须更换其他药物。因此我的头发都掉光了,所以必须戴着帽子,看起来就像黑帮一样。
为什么我说我光是戴个帽子就像黑帮呢?那是因为我是个电影界的老古董了。
亨弗莱·鲍嘉a、詹姆斯·卡格尼b、爱德华·罗宾逊c,大家可能听都没听过这些名字,这些人都是出演过黑帮的著名演员。有一点特别好玩,就是他们都是纽约人,仿佛是个来自纽约的演员都得演过黑手党才能成名,然而实际上黑帮却是起源于意大利的。
你看这一说起电影,我这嘴就停不下来了。来听我的《后一课》的各位,想必将来可能会投入电影制作的行业中,在那之前我想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过去的电影。
我自豪的一点,就是我看的电影可能比任何一个活人看的电影都要多。正是因为我看了那么多,所以我现在站在电影拍摄的线。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感谢大家观看我的电影。
所以,接下来,我要讲一些过去的故事,一定会对未来的你们有所帮助。
《石黑浩》:
我想创建的未来社会
关于我想创建怎样的未来社会,我的答案是:一个机器人能够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的未来社会。
那么,谁来创建这个未来社会呢?是你们,或者说也是我们。
曾经,我向艾伦·凯提过一个问题,他因构想了苹果电脑的奠基原型而声名大噪。我曾问他:“我认为在信息化社会之后,会迎来机器人被使用得更加频繁的社会,您是如何认为的呢?”这个问题惹得艾伦·凯勃然大怒。
艾伦·凯回道:“未来是由具有创造性的人创建的,而非哪个人像神灵一样告诉我们未来该怎么样。如果是具有创造性的人,那么他们每个人会有自己想要创造的未来,只不过其中某一个设想会真的成为现实。究竟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取决于自己想要创造怎样的未来。”
自听了那番话以后,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永远是:我要创建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人形机器人支撑起来的未来社会。
需要人形机器人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创造未来社会需要使用人形机器人呢?
首先,人类拥有识别人类的大脑。
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学过一些有关大脑的知识,如人类的听觉对人类的声音为敏感,我们身体的构造生来就是如此,这一点与昆虫之类的生物不一样。视觉亦是如此。经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中有一种能对人脸做出非常敏感反应的细胞。
人类的所有感知器官都是趋向于人类的,也就是说,这些感知器官是为了识别人类而创造的。因此,如果要问,对于人来说什么东西容易产生关联,答案自然就是人类自己了。
那么,为何现在人形机器人并没有那么普及呢?我认为这是成本的问题。
社会上所有东西都在不断变得像人,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虽然可能在座的各位出生时,电饭煲已经能“说话”了,但以前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电饭煲会“说话”或者热水器会“说话”是荒谬至极的,就好像来到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神奇国度一般。
曾经,人们认为家用电器可以“说”出各种语言、能够主动发出信息这件事是天方夜谭,但如今这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因此,我认为一旦这些东西的成本降低并且能够量产的话,它们越来越像人也是必然的结果。
甚至可能突然有一天出现一种小型机器人,它浑身上下都是替代遥控器的面板也说不定。至少现如今,计算机动画(CG)做出来的小助手就有很多。
先不论终用途,现在无论是Windows还是智能手机都具备了语音助手的功能,只要对着机器说话,它就会做出相应的回答。日本电话电报公司(NTT)推出的智能机器人Sota也是拥有类似功能的机器人,虽然我不知道大家在店里是否会利用Sota寻求帮助,但一旦有什么新东西被发明出来,人类总会先把它做成CG人像或者智能小助手的样子。
之所以这样做,我认为是因为这种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从这个角度来想的话,虽然我并不认为所有的机器人后都必须跟人类变得一模一样,但至少会越来越接近人的样子。
《福冈伸一》:
各位读者好!我叫福冈伸一,从事生物学研究。今天我将以“后的讲义”为题展开我的演讲。
本书的内容建立在假设明天我会出于某种原因消失的前提下,在消失之前我要将自己想告诉大家的事情讲出来。
《后一课》(此处似是指法国都德的《后一课》,但我们保留了福冈伸一的原演讲内容。——编者)这个故事我相信大家在课本或其他读物上看到过。这个故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法国被德国占领这一事件为大背景展开。在位于法国与德国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一所乡村小学的课堂上正在上告别自己母语的后一堂课,讲台上的老师对下面的法国学生说:“等到明天德国军队占领了我们这里以后,我们就只能说德语了。今天,我来为大家上后一堂法语课。”在授课结束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Vive la France”这几个字,意思是“法兰西万岁”。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一讲生命和生物。先说结论,那就是“生物万岁”“生命万岁”。今天我想讲的是生命到底哪里宝贵,生命究竟有什么价值,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这些话题。
一本轻松可爱的小书,其实有了诚实谦虚才会有可爱。西原理惠子太可爱啦。虽然沉重的部分会更加沉重。
——电影《爱情神话》导演邵艺辉评《后的讲义·西原理惠子》
《西原理惠子》试读:
认清自己看人的眼光
我还想谈谈关于男人的问题。当然,不是教大家如何抓住男人的心,因为我自己也没怎么抓住过。
首先,我想请大家将自己想象成批改作业的老师。请你们回顾一下自己过去交往过的男生,并试试给自己的情感经历改错。这个步骤会让你们发现自己的恋爱倾向,并得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不是发现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很多次呢?反正我就是这样,永远在同样的地方犯错——我老是找没工作的男人,就算努力学习也改不了这个臭毛病。人在感情中确实是有自己癖好的,大家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弱点。
我有个护士朋友,总爱在上完夜班后去小酒馆里认识男人。出现在那种地方的男人是什么样,大家也能猜出一二吧。总之,沉迷于弹子球游戏a的男人啦、无业游民啦,这类男人出没的地方是禁区。大家如果想要收获一段幸福的感情,首先得改变自己作战的鱼塘。很多女生总爱在同一个鱼塘钓鱼,结果每次都败给同一类型的男人。这类女生大概是自己的战斗力探测器b 出现了故障,没有看男人的眼光。如果你发现自己是这样的人,还是尽快找朋友给你介绍吧,找那种看上去很幸福的情侣朋友。有时候认清自己的看人眼光也很重要。
还想告诉大家的一点是,越认真的女孩子越容易陷进去,也越难逃离一段失败的感情。我认为专一是女人十分致命的缺点,你会逐渐看不到对方的缺陷。我有一个因为沉迷于恋爱而逐渐和我疏远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很生气地跑来和我抱怨没想到对方是那种男人。而包括我在内的周围的女性朋友都无奈地表示,他一直以来都是那样的男人啊。女人啊,恋爱了就会变成瞎子。
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十分认真努力的女孩。从高中到大学一直被要求做一个淑女,大学毕业之后突然让你们主动出击捕捉猎物着实有点困难。毕竟好男人不会突然就主动出现在眼前,更普遍的情况是早在被发现之前就被眼光更毒辣的女人抢走,轮到自己就只剩下小杂鱼了,世上还是渣男多。就算只钓到小杂鱼也没关系,不是什么值得羞耻的事情。但切忌在钓到小杂鱼的时候抱存侥幸心理,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碰见小杂鱼就要赶紧放走。我们假设从二十岁开始交往,三年之后发现不合适,也才二十三岁。再换一个人交往三年也才二十六岁而已。但如果一心一意和同一个人交往很多年,等过了三十岁想再换一个就来不及了,你会丧失再来一次的勇气。开小酒吧的老板娘曾对我说:“所有的男人都是三等奖,女人的态度会决定他们ZUI终成为一等奖还是六等奖。”虽说如此,在婚姻生活中如果性格不合,很多问题光靠努力是无法解决的。
这样你才能发现对方的缺点。只有通过对比,才能让我们的目光变得冷静客观。现在的相亲似乎也默认会和三四个人同时接触,可以说是公认的脚踏好几条船了。希望大家记住,为了自己的幸福,稍微使一点小伎俩没什么错。毕竟男人很笨,甚至能在你刚剪完头的时候若无其事地问上一句:“头发又长长了啊?”
《大林宣彦》试读:
为了未来,我必须活下去
我现在拿着话筒跟大家讲话,又让我想起一个人。他就是被称为“世界的黑泽明”的黑泽明a 导演。黑泽导演一拿起话筒,话筒一定会出故障发不出声音。
黑泽先生的拍摄现场,有时候会集结两三万人,而他的导演部门只有7 名左右的工作人员。有时候拍摄外景,演员距离黑泽导演有一两公里远,但是黑泽还是叮嘱助理导演们:
“听好了,如果你只用话筒跟演员讲,你只能把你要讲的信息传达给演员,而无法把心意传达给他们。如果你不把心意传达给演员们,他们就演不好戏,我们就拍不出充满心意的电影。想要传达我们的心意,我们就只能跑遍整个片场,找到每一个你要说话的人,用肉体发出的声音来传达信息。”
这就是黑泽电影的哲理。
我跟黑泽先生开始打交道的时候,他已经80岁高龄了。他自己肯定是没法跑两千米去给别人说戏了,所以现场总是为他备有一支话筒。但他嫌弃地拿起话筒开始讲话的时候,话筒就不出声了。制片都觉得是话筒坏了,但是制片一试,话筒又能出声了。
每次黑泽先生一要说话,话筒就不出声。
我想,看来话筒也有自己的心意。
我可是亲眼看到了,只要不喜欢话筒的人拿上话筒,它就不出声了。
看来无论什么东西,都有自己的心意啊。
我的后一课就是这样,什么关于电影的话题都说一点。
虽然我已经说了好几遍了,今天可能真的就是我的“后一课”了。大家看我今天走上这个讲台都得拄根拐杖,忽然发生什么也不奇怪。
但是,我是不能死的。
要是我不能亲眼见证大家对未来的电影做出的贡献,我死都死不干脆。
实际上我根本不觉得今天会是后一课,那我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是因为我必须为了未来活下去,我必须告诉大家那些过去的事。
那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
后同时连接着初。
这将会是我初,也是我后一节课。
《福冈伸一》试读:
脑始与脑死
一旦站在机械论的视角,即便按照时间轴的发展来看待生命,人也会试图对生命划分时间节段。从动态平衡的角度来看,生命是连续的,所以即便按照时间轴也无法轻易地划分时间段。但人类总是不自觉地将生命按不同时间段来看待。例如,脑死亡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所谓脑死亡问题,其实就是在探讨人什么时候才算真正的死亡。
虽然人必有一死,但死亡并非瞬间之事。我们人体由多达37兆个的细胞组成,因此即便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在那一刻仍然活着。虽然之后由于供氧和供血的停止,这些细胞会逐渐死亡,但身体细胞全都死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也就是说,死亡并非一下子就结束的,而是慢慢蔓延至全身。但如果真按实际情况来看的话,就会产生很多的“不方便”,如法律将无法准确界定或者交通事故现场无法判断准确的死亡时间等,因此为了方便处理许多实际情况,人类“擅自”将死亡当作了一个生命中的节点进行划分。
以前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主要通过三点:一是“心脏停止跳动”;二是“呼吸停止”;三是“瞳孔反射消失”。因为如果人活着,用光照射眼球时会本能地产生突然闭眼的条件反射。一旦出现这三种情况,医生便会对守在旁边的死者家属说“抱歉,我们尽力了”,然后他们便会大哭着伏在死者身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这就代表一个人死了。但其实这三种情况也是人为界定的,事实上即便这三种情况出现了,距离全身细胞的死亡也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然而,近人们开始转变思想,将死亡的时间向前追溯,认为脑死亡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死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呢?这是因为随着人类用时间定义和“操纵”生命,随之也诞生了新的产业。而随着新的医疗手段的出现,赚到钱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旦将“脑死亡”定义为一个人的死亡,那么即便身体还活着也可以视作这个人死了,于是便人为地“预留”出一段特殊的时间。这样做即便这个人的身体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还活着,但从其体内取出脏器等也不会被视为杀人,而取出的脏器则可以移植给其他人。也就是说,脑死亡是为了能够进行脏器移植而将死亡时间人为提前的说法,这也是基于机械论生命观而出现的“生与死”的划分方式。
和脑死亡同理,这种想法同样适用于“生”。如果脑死亡意味着一个人生命的结束,那么大脑的开始也就意味着人类生命的起点。生命究竟应该从何时算开始——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正如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所示,精子游向卵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我们当然可以将这里看作“生命的起点”,但由于精子和卵子都是活的细胞,这就意味着生命按理说在成为受精卵之前便已经存在。但在这里,我们先姑且认为形成受精卵这个新的状态才是生命“暂定的起点”吧。
受精卵形成后,细胞会不断增加,2个、4个、8个、16个……直到形成一团后,才终于能在母亲的子宫壁上“着陆”,医学上称之为“着床”。着床后,细胞会继续增加,并慢慢形成胎儿的形状。我们现在说的“生日”其实就是受精卵经过9个多月的时间,在母亲体内发育并终从母亲身体中出来的日子,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出生那一天并非真正的生日。真正的生日应该是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天。
虽然现在人为终止妊娠的人流手术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能够进行人流手术的时间也被法律“擅自”规定好了,这个时间被定在怀孕22个星期以内。这其实也是人类擅自划的一条线。因为人们认为在这之前,那不过是一团细胞,所以将其拿掉是可以的。但即便那只是一团细胞,其实也已经形成了胎儿的形状,终止已经在成长路上的人类的生命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谋杀,但人流在法律上也确实是被允许的。
一旦提出新生命的起点是“脑始”,而脑死亡就意味着人类的死亡这个观点的话,胎儿的大脑开始运转时才是人类生命的开始这种观点也就随之成立了。人类大脑开始运转要晚于可以人流的时间,差不多是在整个孕期的3/4时,这时胎儿的大脑开始出现各种反应,并形成意识。
因此,如果脑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脑始”意味着生命的开始,从“真正的生日”——受精卵形成那一天到大脑开始运转的这段时间也可以“为人所用”。这里说的“为人所用”是指可以作为医疗或生物学上的工具对生命进行人为的操作。也就是说,可以使用胎儿的细胞制造新的再生细胞或其他。这也是基于机械论生命观所得到的结论。
通过“脑死亡”这个新的概念,脏器移植成为可能,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人因此得救。并且,通过“脑始”将可对人进行操作的时间提前,也能利用人类“脑始”之前的细胞做很多事情,这在医疗产业上同样是有利的。但无论是“脑死亡”还是“脑始”,都是人为的划分,并非医疗的进步或其他。只不过是利用开始和结束的两端将我们生命的时间“框住”了而已。
对于脑死亡这个问题,机械论生命观和动态平衡的生命观在该如何思考生命的价值这一点上完全不同。可以说,从动态平衡的生命观来看,生命就没有时间的分节点。
《石黑浩》试读:
我想创建的未来社会
关于我想创建怎样的未来社会,我的答案是:一个机器人能够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的未来社会。
那么,谁来创建这个未来社会呢?是你们,或者说也是我们。
曾经,我向艾伦·凯提过一个问题,他因构想了苹果电脑的奠基原型而声名大噪。我曾问他:“我认为在信息化社会之后,会迎来机器人被使用得更加频繁的社会,您是如何认为的呢?”这个问题惹得艾伦·凯勃然大怒。
艾伦·凯回道:“未来是由具有创造性的人创建的,而非哪个人像神灵一样告诉我们未来该怎么样。如果是具有创造性的人,那么他们每个人会有自己想要创造的未来,只不过其中某一个设想会真的成为现实。究竟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取决于自己想要创造怎样的未来。”
自听了那番话以后,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永远是:我要创建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人形机器人支撑起来的未来社会。
需要人形机器人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创造未来社会需要使用人形机器人呢?
首先,人类拥有识别人类的大脑。
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学过一些有关大脑的知识,如人类的听觉对人类的声音为敏感,我们身体的构造生来就是如此,这一点与昆虫之类的生物不一样。视觉亦是如此。经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中有一种能对人脸做出非常敏感反应的细胞。
人类的所有感知器官都是趋向于人类的,也就是说,这些感知器官是为了识别人类而创造的。因此,如果要问,对于人来说什么东西容易产生关联,答案自然就是人类自己了。
那么,为何现在人形机器人并没有那么普及呢?我认为这是成本的问题。
社会上所有东西都在不断变得像人,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虽然可能在座的各位出生时,电饭煲已经能“说话”了,但以前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电饭煲会“说话”或者热水器会“说话”是荒谬至极的,就好像来到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神奇国度一般。
曾经,人们认为家用电器可以“说”出各种语言、能够主动发出信息这件事是天方夜谭,但如今这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因此,我认为一旦这些东西的成本降低并且能够量产的话,它们越来越像人也是必然的结果。
甚至可能突然有一天出现一种小型机器人,它浑身上下都是替代遥控器的面板也说不定。至少现如今,计算机动画(CG)做出来的小助手就有很多。
先不论终用途,现在无论是Windows还是智能手机都具备了语音助手的功能,只要对着机器说话,它就会做出相应的回答。日本电话电报公司(NTT)推出的智能机器人Sota也是拥有类似功能的机器人,虽然我不知道大家在店里是否会利用Sota寻求帮助,但一旦有什么新东西被发明出来,人类总会先把它做成CG人像或者智能小助手的样子。
之所以这样做,我认为是因为这种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从这个角度来想的话,虽然我并不认为所有的机器人后都必须跟人类变得一模一样,但至少会越来越接近人的样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