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79444丛书名: YH0123456789
◆◇动情讲述诗词泰斗叶嘉莹先生诗教之路!
叶嘉莹嫡传弟子张静教授,以恩师叶先生的诗词生命为切入点,动情讲述中国古典诗词。融叶嘉莹生平故事、诗教理念、诗词点评于一体。
◆◇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总书记在2021年考察清华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叶嘉莹从事诗词教育80年,桃李满天下,是当之无愧的诗词大先生!
◆◇收录叶嘉莹不同时期珍贵照片,全本四色印刷
本书收录数十幅叶嘉莹不同人生时期的照片:台湾生活、加拿大教学、回国执教、晚年定居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展现叶先生不同时期的为师风采。
◆◇献礼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
今年是叶先生百岁华诞,本书特别致敬叶先生!杨振宁、俞敏洪、白岩松、白先勇、许倬云、王蒙等齐送祝福、鼎力推荐!
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嫡传弟子、南开大学文学院张静教授,在叶先生百岁华诞之际,隆重推出《诗词大先生:叶嘉莹的诗教人生》。
在本书中,作者以恩师叶先生的诗词生命为切入点,深入讲述中国古典诗词,从弟子角度揭秘叶先生的为师之道、诗教之路,以及她讲诗的成功经验和魅力所在。
叶嘉莹先生在近80年的诗教生涯中,将其深厚的国学根底、精湛的西学修养和深刻的生命体验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解诗学范式,召唤生活在不同时间、空间,有着不同的价值、信仰的听众,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贯注到中华诗教中,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典范。
谨以此书,向百岁叶先生致敬,向中华诗教致敬!
序言(叶嘉莹)
第一章 未应磨染是初心
诗词,可以这样讲!
诗词与现实的碰撞
唤起不死的心灵
恒久不变的初心
第二章 文明新旧能相益
生命的一部分
第一重境界
第二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
第三章 心理东西本自同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微妙的巧合
弱德之美
掬水月在手
第四章 只是征行自有诗
工夫在诗外
跳脱烦恼的智慧
“诗词是支撑我走过苦难的力量”
真正的好诗富有弹性
第五章 高节人相重
为不懂诗的人开一扇门
爱上高楼凝望眼
洗礼之后,本色依然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第六章 诗教绵绵传嗣响
内容近似,境界各异
从“自觉”到“觉人”
矜持与豪迈
凤凰涅槃
附录
从孤芳自赏到花落莲成
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专访叶嘉莹教授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
——叶嘉莹的入世与出世
心头一焰凭谁识,的历长明永夜时
——叶嘉莹与《人间词话》
忆君诵诗神凛然
——聆听叶嘉莹先生诵诗
诗不远人话迦陵
——大家说给叶嘉莹的话
迦陵年表
序言
龙榆生先生曾经给他的学生题写过一首《浣溪沙》的小词,下半阕说:“文字因缘逾骨肉,匡扶志业托讴吟,只应不负岁寒心。”我曾把他这几句改写了一下,变成“师弟因缘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只应不负岁寒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情谊,有时甚至比骨肉更亲近。因为骨肉是天生来的,是血缘的关系,而不在于个人精神、思想上有没有一种自我的选择,而师生的情谊,则是他们的理想和志意的一种传承。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师生的情谊是更为可贵的,这是“师弟因缘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我们讲授古典诗歌,我们的理想和志意都是寄托在诗歌里边的。不只是我们自己的理想和志意,我们还透过古人的诗歌,把他们的品格、理想,他们的志意、怀抱,他们的情操、修养,传递给学生。
2015 年 10 月,南开大学迦陵学舍落成。我的学生就集了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的字,把“师弟因缘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两句刻在黄花梨木上,挂在了迦陵学舍的迦陵讲堂内。我觉得,师生之间,确实是讲缘分的。张静先是跟我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站后就留在我身边工作,我们之间“携手日同行”的日子算来已有 20 多年了。这期间,我见证了她各方面的不断成长,而她作为我晚年重要的学术助手,更是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从课题研究到图书出版,从活动组织到对外联络,很多事情我都是在她的大力协助下完成的。特别是我晚年归国定居、在南开设立“迦陵基金”、筹建迦陵学舍、拍摄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等重大事件的决策与执行,可以说,都与张静密不可分。她为人正直,做事讲原则,我对她十分倚重。
借此机会,我还想向张静的先生白峰表达一下感谢。这么多年,张静能跟着我各地奔波,整日忙碌,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是很难实现的。
陶渊明曾说“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作为一位百岁老人,我知道自己少不了会被人评说。而这本张静写我的书,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溢美情辞我愧不敢当,内容都是可信的。其实我了解张静,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的,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感情,更是对中华诗教当代传承的一份深情。
最后,我想用自己的一首小诗,作为这篇序文的结束:
天外从知别有天,
人生虽短愿无边。
枝头秋老蝉遗蜕,
水上歌传火内莲。
百岁老人叶嘉莹
2024 年 4 月于天津
自从我在台大听了您的古典诗词的课程,您就把我带进了这座中国古文化的殿堂,您的诗词的美学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
——白先勇
我因为采访的机会,得以近距离地跟叶先生请教,所以能够感受到叶先生的人生追求。就像我在迦陵学舍看到的那副对联——叶先生亲手所写的“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从这副对联中,能够感受到叶嘉莹先生对诗词事业、对教育事业的那份入世的执着之心,以及她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保持的那份弱德之美。
——鲁健
您倾注一生的热爱,研学着中国古典诗词,让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一直能够流传,并融入当代社会。您了不起,因为语言和语音是非物质的,是无价的学问。高山仰止啊,我真的敬佩您。
——濮存昕
您对中国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您对中国诗词的优美讲解,像清泉一般流过了很多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我的精神,加深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俞敏洪
世道造次出上百种劫难,打击汉字,汉字奉上了诗词。新诗吃得下旧诗的粽子,起兴就是万物相互链接。青灯黄卷在鸟语里学以成人,杜甫和陶潜听到了其命维新。笨弱的传统无家可归,秋风起时,他们逆袭成美。安顿的人,在天地间开花,用手捧出一轮轮明月。我们尊敬的神随时吟诵,神寒意暖,冬天也道远任重。
——余世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