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93234
小小印章,难隐世事沧柔
方寸之间,承载前途命运
内容全面 指引清晰 一看就懂 即查即用
本书为印章管理工具书,融知识和技能、管理和法律于一体。置于案头,有问题便于检索,您会发现问题的参考答案、相关依据、解决方案、实务指引和文书范本……
本书也可作为印章管理课本,兼具可读性、专业性和系统性。前两章阐释印章管理的基础问题和疑难问题,第三章研讨涉印章诉讼案件,第四章提供各类印章管理制度和文书范本,第五章列举法律法规名称备查。
本书由作者历时五年半潜心打磨,值得读者拥有!
Chapter 01
第一章印章管理基础问题
第一节 印章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印章
二、印章的分类
三、印章的特征
四、印章的作用
五、认清“萝卜章”
第二节 印章的式样
一、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印章的式样
二、全国性和地方性社会团体印章式样的特别规定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印章式样
四、印章在名称、文字上的要求
第三节 各类印章的使用范围及其比较
一、各类印章的使用范围
二、印章使用范围比较
三、超范围使用印章的风险评估
第四节 企业印章与非企业单位印章
一、企业印章与非企业单位印章的相似之处
二、非企业单位印章的特殊性
三、关于本书中使用印章的不同类别单位的特别说明
第五节 印章的刻制和备案
一、单位可以刻制印章的种类(以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例)
二、刻制印章的具体流程
三、印章备案的必要性及流程
第六节 印章刻制过程中的风险和管理
一、民事法律风险
二、行政法律风险
三、刑事法律风险
四、印章刻制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第七节 印章保管过程中的风险和管理
一、印章保管过程中的风险
二、印章保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第八节 印章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和管理
一、在内容未完善的合同或文件上加盖印章的风险和管理
二、将印章借给他人使用的风险和管理
三、使用私刻或仿冒印章的风险和管理
四、未及时收回、移交印章的风险和管理
第九节 印章挂失和风险管理
一、印章挂失流程
二、印章挂失过程中的风险
三、印章挂失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第十节 印章的回收、销毁和风险管理
一、印章回收
二、印章销毁
三、印章在回收和销毁中的风险管理
第十一节 了解电子印章
一、什么是电子印章
二、中国电子印章的发展状况——从法院裁判文书角度来看
三、电子印章的优势
四、可以启用电子印章的单位
五、电子印章的申请和制作
六、电子印章的法律风险及其管理
Chapter 02
第二章印章管理疑难问题
第一节 单位能否刻制多枚同类型印章
一、单位不得私刻多枚同类型印章
二、多枚同类型印章对单位内部管理的影响
三、多枚同类型印章对单位对外活动的影响
四、单位管理好多枚同类型印章的方法
第二节 单位印章不备案的法律风险
一、无法确定使用印章的行为系单位真实意思表示
二、印章所载单位的主体身份难以确认
三、无法证明他人所使用的印章是假章
第三节 单位没有印章管理规定的风险
一、印章管理制度缺失的若干具体表现
二、印章制度缺失时单位面临的多重风险
三、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印章管理制度
第四节 规范用印流程记录
一、用印流程记录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二、遭遇印章诉讼,单位的证据和逻辑
三、规范用印流程记录,防范法律风险
第五节 审查文件上加盖的对方印章及风险
一、审查文件上加盖的对方印章的方法
二、单位对加盖的对方印章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可能承受的风险
三、相对方违法违规使用印章的防范
第六节 印章的合法持有
一、法定持有
二、约定或规定持有
三、其他合法持有
第七节 法人和分支机构印章使用界限不明的法律后果及风险防范
一、分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责任能力
二、加盖分公司印章的效力
三、总、分公司印章混乱使用的风险防范及应对
第八节 单位项目部印章管理混乱的法律风险
一、项目部和项目部印章的法律地位
二、项目部印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情形
三、关于项目部印章使用过程中的争议类型
四、不规范使用项目部印章的法律后果
五、项目部印章管理风险的防范
第九节 印章代管的法律风险和管理
一、印章代管的合法性
二、印章代管的法律风险
三、印章代管风险的防范
第十节 单位印章的借用
一、法律并未禁止单位将印章借给他人或挂靠单位使用
二、单位将印章借给他人使用的法律后果
三、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
第十一节 公司“生老病死”过程中的印章管理
一、公司设立阶段的印章管理
二、公司发展变更过程中的印章管理
三、公司解散、注销阶段的印章管理
四、公司注销后,印章销毁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第十二节 公司变更过程中的印章管理
一、公司更名后的印章处理及风险管理
二、公司收购时的印章处理及风险管理
三、公司合并、分立时的印章处理及风险管理
四、分公司设立、撤销过程中的印章处理及风险管理
五、公司内部变更或撤销部门、机构过程中的印章处理及风险管理
第十三节 单位印章丢失或被盗后的应对
一、单位印章丢失或被盗后的应对方案
二、引以为戒,未雨绸缪,进一步加强对印章的管理
第十四节 印章被私刻伪造的表现、不利后果及应对
一、加盖伪造的印章的文件并非必然无效
二、得知印章被伪造后单位应该采取的措施
第十五节 印章持有纠纷和防范
一、印章持有纠纷的表现和主要原因
二、印章持有纠纷的防范
第十六节 印章争夺战——公司印章返还纠纷
一、公司有权主张持有人返还印章
二、有权代表公司主张返还印章的主体
三、印章返还纠纷的管辖和其他问题
四、印章返还纠纷处理方式参考
第十七节 涉印章行政责任
一、印章在刻制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行政法律责任
二、印章在保管、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行政法律责任
三、印章在销毁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行政法律责任
四、电子印章申请、制作、管理、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行政法律责任
第十八节 涉印章犯罪
一、刑事处罚的影响
二、《刑法》规定的与印章直接相关的罪名及刑事责任
三、《刑法》规定的与印章相关的其他罪名及刑事责任
四、其他涉印章犯罪的法律规定列举
五、涉印章犯罪的预防
Chapter 03
第三章涉印章诉讼
第一节 合同上加盖的印章与单位备案章不一致的应对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二节 未备案印章被使用过的应对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三节 使用私刻私用单位印章对外签订合同的效力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四节 单位对加盖非备案印章合同的应对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五节 印章系私刻并非单位不受合同约束的理由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六节 单位对自己有过错的被盗用印章所盖文件的责任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七节 单位对自己无过错的被盗用印章所盖文件的责任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八节 盖有单位公章的文件涉嫌造假,单位的应对方案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九节 无代理权员工伪造印章对外签订的合同亦有可能约束单位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十节 行为人伪造单位印章签订合同并(涉嫌)犯罪,单位未必需要担责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十一节 员工使用伪造印章对外签订合同,单位需要承担过错责任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十二节 印章存在问题的文件,对双方仍有约束力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3〗
第十三节 挂靠人使用伪造的被挂靠人印章对外签订的合同,对被挂靠人不一定有约束力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十四节 项目人员伪造施工单位印章领取工程款,业主单位的付款未必无效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十五节 银行对企业印章真伪的形式审查义务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十六节 加盖私刻印章的合同对单位是否有约束力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3〗
第十七节 明知或应知对方印章异常,仍与之签约,难逃其责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第十八节 行为人持印章超越代理权签约,单位亦有可能担责
一、问题简述
二、观点参考
三、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
四、防范措施
五、经典案例
六、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Chapter 04
第四章制度和文书
第一节 印章合规管理
一、无处不在的印章法律风险呼唤印章合规管理
二、建立健全印章管理制度
三、严格遵守印章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让制度真实有效落地
第二节 印章管理制度
第三节 印章管理文书范本
Chapter 05
第五章法律规定
第一节 关于印章的全国性规定
一、零星散落的法律规定
二、有关印章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第二节 关于印章的其他规定
一、关于印章的全国性行业性规定列举
二、关于印章的地方性规定列举
三、电子印章相关规定列举
致谢
本书使用指南
一、熟悉的“陌生人”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我们熟悉的“陌生人”,恨不得我们每天都能见到他们,似乎非常了解他们,但是细细一想,我们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对他们的性格、脾气、秉性和行为特点更是一无所知。印章就是这种熟悉的“陌生人”。
我这么说,一定有人不服气。那我提九个问题,你看看能不能回答好。
1.什么是“萝卜章”?
2.一个单位可以同时拥有三五枚公章(单位名称章)吗?
3.商务合同上加盖了财务专用章,管用吗?
4.公章能借给别人使用吗?
5.小股东拒不归还印章,公司可以挂失吗?
6.法定代表人签字的文件与单位加盖公章的文件相互矛盾,哪份文件“说”了算?
7.印章是伪造的,员工是无权的,员工用伪造的印章加盖在合同上,该合同能与单位扯上关系吗?
8.单位印章被盗后加盖在商务合同上,单位可以理所当然“甩锅”吗?
9.伪造印章构成犯罪吗?
如果你能完整地回答好其中三个题目,还能正确说明理由,你可以不买《印章管理指南》一书。如果你连其中的三道题也回答不好,印章对你来说就是熟悉的“陌生人”,那就将这本书带回家吧,置于案头,它一定能很好地帮到你!
二、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一)一本工具书
就像字典、辞典一样,我们平时可以不用,等遇到问题的时候,随时拿出来,从中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就可以。
当然,本书和字典、辞典有所不同。没有人平时读字典、辞典,但是本书平时也可以读,因为可以把本书当成课本来使用。虽然走马观花读一遍本书不会有太深印象,但是你会对印章管理有一个初步的、系统的感觉。更进一步,当出现某个印章管理问题时,你能迅速查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二)一本法律与管理相结合的工具书
本书既具有管理工具属性,也兼具法律图书特点。因此,单位的各级各类管理者、律师和单位的法务人员,都可以将本书置于案头,各取所需。本书尝试将与印章相关的法律问题和管理问题“一网打尽”。虽不能至,颇尽力焉!
三、本书使用地图
(一)本书的结构
本书分为五章。
第一章试图提出和回答所有印章管理基础问题。在这一章中,你能检索到印章的概念、分类、特征、作用、式样、使用范围以及电子印章方面的内容,并将不同单位的印章进行了比较。对于印章的刻制、保管、使用、挂失、回收、销毁等问题,也都进行了详细解释,并提供了风险管理方案。
第二章是第一章的进阶版,印章管理疑难问题一一呈现:单位拥有多枚同类印章的情况非常常见,印章不备案情形广泛存在,单位没有印章管理规定或者管理规定“束之高阁”的情况屡见不鲜,用印流程不规范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些问题在第二章中都有详细论述。谁可以合法持有印章?印章能借给其他人使用吗?印章可以交给别人代管吗?……上述问题本章都有所交代。印章在“生老病死”过程中、变更过程中、丢失、被盗后单位应当如何处理,对立各方如何预防和应对印章争夺战等问题,在本章都能找到可靠答案。与印章有关的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也是本章的讨论范畴。
第三章对于法律工作者更加熟悉。从作用角度来说,本章提供了极好的涉印章诉讼仲裁案件的参考和指引;同时,诉讼案件分析对管理的反向指引一样重要。对于单位管理者来说,尽管本章存在一些不太熟悉的法律知识点,但是管理者们只要能读懂每一节的核心意思,就已经足够反向指导印章管理工作了。更何况,你身边有那么多的法律实务工作者,一个“问”字扫清全部阅读“障碍”。
第四章对于使用者更加友好。本章精心准备的各类印章管理文书范本,与前几章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给予印章管理者的帮助肉眼可见。
第五章列举了各级各类印章管理规定,包括全国性规定、行业性规定、地方性规定以及电子印章相关规定。本章以极简篇幅,让使用者可以迅速检索到印章管理依据和法律依据。
(二)兼具检索性和系统性、可读性和专业性
作为一本工具书,自然强调检索性。本书在目录设计上非常注重让使用者迅速查找到自己想要查找的问题和答案。强调检索性,不以丧失系统性为代价,本书全部五章内容的结构安排充分体现出系统性的特点。
鉴于印章管理者的各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为了照顾到最广大使用者,本书竭尽所能强化可读性。与此同时,本书经过多轮打磨和完善,专业性必然有保障。
(三)精心设计的结构性细节
以第三章为例。每个小节包括“问题简述”“观点参考”“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防范措施”“经典案例”五个部分。小节的题目便于使用者检索问题,“问题简述”部分对问题作出简明解释,接下来是对问题作出回应,或者说回答问题,即“观点参考”。观点有了,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具体操作流程是什么样的,需要“应对方案和流程设计”进行实际操作指引。最后,为了充分认识小节中的问题,“经典案例”为法律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指引。
以上内容仅仅是笔者给予使用者如何使用本书的一点小小的意见参考。相信各位使用者会在使用本书过程中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图书使用秘籍。
北京·金地中心
2024年10月1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