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艺术音乐斫琴法

斫琴法

图文详解古琴传统斫制工艺,一书尽览琴人琴事逸闻、赏玩品弹妙诀

作者:蒋克谦, 石汝砺, 崔遵度 辑撰 隋郁 译注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01月 

ISBN: 978722918040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67.99

类别: 艺术 新书热卖榜, 音乐 SKU:677f3e71a15f9082ca728f84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80409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斫琴法”指的是古琴制作的工艺。本书不仅是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宋代琴学文献史料的整理、编纂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当前最为详尽丰富的斫琴类文献整理图书,也是一本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资料性图书。 本书汇集了自宋代以来的古琴相关文献,并进行了系统的翻译及注释,详细介绍了古琴的造型、选材、制作工具等方面,同时涵盖了声律、指法、琴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配备57幅古琴珍品照片,详细解析其结构、特点及历史背景。此外,书中还包含305幅全彩手绘插图,以演示具体的古琴制作过程。编译者的细致工作使本书具有极高的可读性与学术价值。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注译了石汝砺撰写的《碧落子斫琴法》;第二部分注译了崔遵度撰写的《琴笺》;第三部分为《琴书大全》节选注译。最早详细记载斫琴方法的文献为北宋时期石汝砺所著的《碧落子斫琴法》。本书对《琴苑要录》中包含的《碧落子斫琴法》《斫匠秘诀》和《琴笺》,以及明代蒋克谦所编纂的《琴书大全》中关于《杨祖云琴制》《田紫芝琴制》和《僧居月琴制》等古代文献进行了系统整理、校对、翻译、勘误与注释,详细探讨了古琴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历史渊源。 本书译注者隋郁出生于音乐世家,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擅长古琴演奏,先后师从广陵派杨春薇、虞山派吴文光教授。此外,隋郁还深入探索和实践古琴制作,尤其擅长斫琴技艺。本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对斫琴古籍进行整理、译注的图书作品,将推动学界对斫琴古法的关注,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明代《琴书大全》中关于古琴制作的相关章节,以及北宋琴家石汝砺和崔遵度撰写的琴材斫制文献,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注译了石汝砺撰写的《碧落子斫琴法》,包括定材尺寸、琴身尺寸、削面法、调声法、较古琴大小法、琴色样法、斫匠秘诀等内容。其中不仅有较为详尽的宋代古琴琴面、琴背以及槽腹中各部位的相关尺寸,还保存有唐代斫琴名家雷震、张越之琴的实际尺寸记录,及其与宋代斫琴尺寸的比对性文献。 第二部分注译了崔遵度撰写的《琴笺》,阐述和探索了琴面上的十三个徽位的用法,并突破性地提出了十三个徽位不同声音的出现是事物客观规律的看法,否定了汉、唐以来将琴的音律附会为节气月令的唯心主义。 第三部分为《琴书大全》节选注译。《琴书大全》为现存收录古代琴学文献最多的一部类书,全书共二十二卷,本书中仅收录有关斫琴的部分。采选范围包括卷第四(古琴制、琴面释名、槽腹释名、琴背释名、琴体说、琴本制法起法象,以及名家杨祖云、僧居月等人的制琴法,取古材造琴法、宋朝五琴制),卷第五(历代琴式一百余种),卷第六(调音定律),卷第八(造弦理论、造弦法二十余种、基本指法、释谱、通用字谱、名家指法数种),卷第九(上弦法、调弦法、调弦手势三十余种)、卷第十(弹琴法、定弦诀、整琴法、琴面断纹、琴台、琴甲、琴扣、琴枕足、粘甲药方等)。

作者简介

编撰者:北宋琴人石汝砺、北宋琴人崔遵度以及明代琴家蒋克谦。石汝砺,北宋时期琴人,生卒年不详,字介夫,号碧落子,英德(今属广东)人,自幼聪敏,曾与名士相伴游历、增广见闻,对五经尤其是《易经》的研究颇有心得,曾与贬谪至惠州的苏轼相遇于圣寿寺并讨论《易经》。其《英州南山圣寿寺水车记》刻于广东英德南山石壁,至今留存。石汝砺精通乐律,尤擅于琴,其所著《碧落子斫琴法》被收录于明人抄本《琴苑要录》之中。据明朝郭裴所著《广东通志》记载,石汝砺还著有《琴籍》一书。崔遵度(954—1020年),北宋时期琴人,字坚白,江陵(今属湖北)人,后徙至淄川(今山东淄博)。曾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时中进士,任和川主簿,后于宋仁宗时任太子左谕德,宋真宗时参与国史的编修。崔遵度善于抚琴,认为“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究乐之趣,莫近于琴。”,并通过其所撰《琴笺》表达个人的感悟。蒋克谦,明代琴人,生卒年不详,字国光,直隶徐州(今属江苏)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其高祖蒋敩为慈孝献皇后(明世宗朱厚熜的生母)之父,自其高祖起便搜集并抄录琴学资料,其祖父蒋轮方毕生进行琴书的整理工作但并未完成,其父蒋荣又对书中所收录的内容加以扩充,至蒋克谦时集数代人之功,成书二十二卷,并命名为《琴书大全》。

译注者:隋郁,博士,郑州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均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于中央音乐学院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个人研究主要聚焦于先秦编钟、琴学理论;兼擅古琴演奏,先后师从广陵派杨春薇、虞山派吴文光教授,近年来主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并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人民音乐》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著作《两周越地青铜编钟研究》作为《中国音乐考古丛书》中的一部,获中国出版集团2019年“中版好书(50种)”荣誉,并获2019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

目  录

目 录

 

出版说明/1

自序/3

序/5

 

卷一  碧落子斫琴法

定材尺寸………………………………………………………………………………6

琴身尺寸………………………………………………………………………………7

削面法…………………………………………………………………………………13

调声法…………………………………………………………………………………14

较古琴大小法…………………………………………………………………………16

琴色样法………………………………………………………………………………19

附辑:琴体结构  斫琴工具

卷二  斫匠秘诀

选材第一………………………………………………………………………………27

神仙秘造真灵琴第二…………………………………………………………………30

槽容手而不虚第三……………………………………………………………………31

弦贴面而不筅第四……………………………………………………………………32

有韵无韵第五…………………………………………………………………………34

前虚后实第六…………………………………………………………………………34

前实后虚第七…………………………………………………………………………35

七弦?筝声第八………………………………………………………………………41

徽弦轻重不均第九……………………………………………………………………42

徽弦不相应第十………………………………………………………………………43

徽弦相生法第十一……………………………………………………………………44

泛声与指下不同第十二………………………………………………………………46

纯阳实腹第十三………………………………………………………………………46

论尺第十四……………………………………………………………………………47

岳高不拒指第十五……………………………………………………………………48

雷氏无筅法第十六……………………………………………………………………48

出众第十七……………………………………………………………………………52

论虚实第十八…………………………………………………………………………52

修筅第十九……………………………………………………………………………53

四不识第二十…………………………………………………………………………54

附辑:古琴选材  琴胎制法  三分损益法

历代尺度  琴之音色·琴声十六法

卷三  琴笺

附辑:十二律  五声与七音 ………………………………………………………61

卷四  琴制

琴面释名 ……………………………………………………………………………69

槽腹释名 ……………………………………………………………………………70

琴背释名 ……………………………………………………………………………71

田紫芝琴制 …………………………………………………………………………72

琴体说 ………………………………………………………………………………73

琴本制法起法象 ……………………………………………………………………74

杨祖云琴制 …………………………………………………………………………76

琴面制度 ……………………………………………………………………………77

底面制度 ……………………………………………………………………………85

灰法 …………………………………………………………………………………87

糙法 …………………………………………………………………………………88

合光法 ………………………………………………………………………………89

退光法 ………………………………………………………………………………90

安徽法 ………………………………………………………………………………90

缀徽法 ………………………………………………………………………………93

磨?法 ………………………………………………………………………………93

僧居月琴制 …………………………………………………………………………94

制琴法 ………………………………………………………………………………107

煎黳光法 ……………………………………………………………………………112

合琴光法 ……………………………………………………………………………113

退光出琴法 …………………………………………………………………………114

漆琴法 ………………………………………………………………………………115

琴有九德 ……………………………………………………………………………116

琴有四虚 ……………………………………………………………………………117

附录 …………………………………………………………………………………126

琴制《乐书》……………………………………………………………………126

广乐记 …………………………………………………………………………127

明度《琴史》……………………………………………………………………129

拟象 ……………………………………………………………………………130

尚象论 苗滋 ……………………………………………………………………132

广制《琴史》……………………………………………………………………133

七弦琴论《乐书》………………………………………………………………134

琴材 ……………………………………………………………………………138

取古材造琴《洞天清录》 ………………………………………………………145

择琴底 …………………………………………………………………………147

桐木不宜太松 …………………………………………………………………147

桐木紫色 ………………………………………………………………………148

熏曝琴材 ………………………………………………………………………148

桐木多等 ………………………………………………………………………149

梓木多等 ………………………………………………………………………150

择琴不必泥名 …………………………………………………………………150

制琴不当用俗工 ………………………………………………………………150

制琴不必求奇 …………………………………………………………………152

琴腹 ……………………………………………………………………………152

琴足 ……………………………………………………………………………153

雷张槽腹法 ……………………………………………………………………153

琴工 ……………………………………………………………………………154

宋朝五琴制 ……………………………………………………………………155

论断纹 …………………………………………………………………………157

附辑:丝弦制作  上弦法  琴之髹漆  四王琴 

卷五  琴式

伏羲琴 ………………………………………………………………………………165

神农琴 ………………………………………………………………………………166

递钟琴 ………………………………………………………………………………168

虞舜琴 ………………………………………………………………………………169

伶官琴 即七弦………………………………………………………………………171

仲尼琴 ………………………………………………………………………………172

云和琴 空桑琴 龙门琴 ……………………………………………………………174

师襄琴 ………………………………………………………………………………175

月样琴 ………………………………………………………………………………176

伯牙琴 亦名递钟 ……………………………………………………………………177

子期琴 ………………………………………………………………………………178

列子琴 ………………………………………………………………………………179

荣启期琴 亦名双月…………………………………………………………………179

振谷琴 ………………………………………………………………………………180

凤嗉琴 ………………………………………………………………………………181

革子琴 ………………………………………………………………………………182

龙腰琴 ………………………………………………………………………………183

龙首琴 ………………………………………………………………………………184

凤觜琴 ………………………………………………………………………………184

龙颔琴 ………………………………………………………………………………185

覆杯琴 ………………………………………………………………………………186

凤势琴 ………………………………………………………………………………187

亚额琴 ………………………………………………………………………………188

神晖琴 ………………………………………………………………………………189

秦始皇琴 亦名秦琴 …………………………………………………………………189

龙腮琴 ………………………………………………………………………………190

雷音琴 ………………………………………………………………………………191

空山琴 ………………………………………………………………………………192

响泉琴 ………………………………………………………………………………193

司马相如琴 亦名绿绮 ………………………………………………………………194

蔡邕琴 亦名焦尾 ……………………………………………………………………194

灵机琴 ………………………………………………………………………………195

玉峰琴 ………………………………………………………………………………196

聚云琴 ………………………………………………………………………………197

蝉翼琴 ………………………………………………………………………………198

云泉琴 ………………………………………………………………………………199

古瓶琴 ………………………………………………………………………………199

嵇康琴 ………………………………………………………………………………200

 

前  言

自  序

所谓“斫琴法”,是指斫制古琴的方法。现存最早的记载斫琴方法的古代文献。为北宋时人石汝砺所著《碧落子斫琴法》,收录于明人抄本《琴苑要录》之中。除《碧落子斫琴法》外,《琴苑要录》中还收录了同为北宋时期文献的《斫匠秘诀》《琴笺》,均为与斫琴相关的珍贵记载。

本人对斫琴文献的研究工作,始于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时。当时在导师吴文光先生的指导下,我对《琴苑要录》中所收录的《碧落子斫琴法》《斫匠秘诀》《琴笺》,以及明人蒋克谦所辑《琴书大全》中所收录的《杨祖云琴制》《田紫芝琴制》《僧居月琴制》等与斫琴相关的古代文献,进行了点、校、注、释的基础工作,而这些工作便构成了本书中具有相当分量的部分。

在与本书的特约编辑王小树就“斫琴文献翻译”这一选题进行沟通时,我正对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所思考。一方面,自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至进入高校参加工作以来,我暂时中断了对琴学理论的研究,进人对先秦时期青铜编钟的研究阶段;另一方面,根植于多年习琴并从事琴学研究的经历所累积的对古琴的深刻情感,又令我的内心陷人对中断琴学研究的不甘,及对未来发展的迷茫。而《斫琴法》一书相关工作的展开,恰好给了我一个重返琴学研究领域的契机。

对于古代斫琴文献的整理与翻译工作,其难度是超出预期的。得益于师长的指引,再加上我的家人本就是以斫琴为业,原以为对本书所涉及的斫琴文献进行译注并不困难。但从实际的工作过程来看,文献中确实存在虽已请教名师,却仍然百思而不得其解之处,例如有的文字记载过于简略而语焉不详,有的文献也在传抄中存在讹误,等等。所幸这一类问题的数量极少,且在书中都已有明确的注释说明,不会影响读者对斫琴方法在整体上的理解,也期待方家、读者的指点。

琴学文化博大精深。本书对宋代以来的斫琴文献所进行的整理、翻译工作,对琴学研究而言是一项基础工程。这项基础工程将直接推动学界对斫琴“古法”的关注,也可为斫琴“今法”的继续发展提供历时性的参照、对比,从而推动古琴艺术的继续发展。

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音乐考古研究院  隋郁

2023年5月3日

媒体评论

中国古代的斫琴文献,是琴学文献史料中相当重要的部分。而在隋郁《斫琴法》一书中,不仅包括了现存最早的斫琴文献――北宋时人石汝砺所著《碧落子斫琴法》,还收录了《斫匠秘诀》《琴笺》《杨祖云琴制》《田紫芝琴制》《偕居月琴制》等与斫琴相关的珍贵记载。其中不但有宋明两人对于古代琴制的总结,还能从中梳理出有关唐代斫琴的数据与信息,因而可谓是研究琴乐文化所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音乐研究所副所长  王子初

传世的琴学文献作为古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应该受到学界的关注与研究,而重庆出版集团重视对中国古代斫琴文献的整理,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琴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学界的共同努力。在当代,除对古琴的琴乐创作、表演形式、乐器形制等多方面的继承与发展之外,传世至今的琴学文献有很多还有待系统性、学术性的整理与研究。这些工作的难度虽大,但凭借历代琴人所共有的持之以恒的责任感,以及学界对于中国古琴艺术的珍视,相信琴脉的延续,必将以其独特的方式,融入新时代的发展之中,使得古琴艺术的发展在新时代迸发出无尽的活力,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原中国音乐学院国乐馆馆长  吴文光

抢先评论了 “斫琴法”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2)(原版引进)

EUR €31.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最易上手吉他弹唱超精选(讲义版)(内附快捷入门教程)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制造音乐

EUR €108.99
加入购物车

小奏鸣曲集

EUR €29.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