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354193
林毅夫经典著作全新改版
认知中国经济的巨著,20种语言版本畅销全球
解锁全面深化改革新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驳斥“中国崩溃论”,解读中国发展的定力与底气
本书是解读中国经济的经典之作,以中国经济的真实轨迹为叙述主轴,系统地回顾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并探讨其原因与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版除了对数据资料做大幅更新,还分析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生和加速演进的原因,聚焦于未来中国应如何保持定力,以成功驾驭百年变局,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新时期关键词,探讨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和方向;此外,针对近期关于中国经济的各种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剖析和辩驳。
全书内容通俗易懂,以新结构经济学的自主理论创新为支撑,从最浅显的经济现象逐渐过渡到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适合政界、企业界、学界人士以及所有关心中国经济的普通读者阅读。
第一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第五讲 “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第六讲 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
第七讲 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
第八讲 国有企业改革
第九讲 金融改革
第十讲 中国的增长是否真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
第十一讲 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实现共同富裕
第十二讲 新常态下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转型升级
第十三讲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第十四讲 中国经济发展与文化复兴
第十五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附录二 前现代社会中国人均收入水平长期保持不变和人口众多之谜
附录三 我到底和杨小凯、张维迎在争论什么
附录四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中国新的对外开放倡议与举措
后记 对近期中国发展悲观论调的剖析和辩驳
第四版序言
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在2018年6月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论断。对于这一论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我认为经济是基础,因此我想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来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变局,是指100年间发生的变化。回溯到20世纪初的1900年,世界上发生了一场重大事件——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八国联军由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和奥匈帝国组成,这些国家都是当时的世界列强。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列强,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更是因为它们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打仗需要大量物资投入,军事训练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经济实力是军事实力的基础。这八个国家被称为列强,是因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它们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当时全球的50.4%。
100年后,也就是2000年,有八个国家组成了八国集团,其中七个国家与八国联军时期完全一致,只有奥匈帝国被加拿大代替。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分裂成了奥地利、匈牙利和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力量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0年的八国集团经济总量占到全球的47%,接近一半。
从1900年到2000年的100年中,这八个国家一直占据着全球经济总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主导了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决定了世界是处于和平还是战乱状态。
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组成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与其他组成协约国的国家发生利益冲突,最终爆发战争并波及全球。同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于组成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日本与组成同盟国的其他国家之间发生了经济和政治利益上的严重冲突,无法调和,最终爆发战争并影响了全世界。
到2018年,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概念。从经济角度来看,“变局”十分明显。2000年,八国集团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7%,而到2018年,这一比重下降至34.7%,下降了123个百分点。这种经济力量的下降导致这八个国家领导世界的能力下降,尤其是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20世纪,除了战争,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也时有发生。面对危机,领头的几个大国会召开领导人峰会,制定政策方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会按照这些方案执行,其他国家也会按照这些方案行动,从而控制住危机。然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却让八国集团感到无能为力。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即将卸任的2008年11月,组织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旨在共同探讨如何应对当时的危机。
自2008年二十国集团峰会首次召开以来,全球治理中最重要的领导机制已从八国集团转变为二十国集团。这是百年未有的大变革。过去,八国集团中的八个国家一直是主角,但随着它们经济地位的下降,其影响力也在下降,最后在全球治理中被二十国集团取代。
在整个20世纪,这八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非常稳固,其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占比仅从50.4%下降到47%,仅下降3.4个百分点。而进入21世纪后,其经济总量占比下降超过12个百分点,这一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的崛起。
200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占比仅为11.8%,仅比1900年时的11.1%高0.7%,但是
到2018年已经上升到16.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八国集团的占比则从47%下降到了34.7%,下降了12.3个百分点,其中34.1%的下降就是由于中国的崛起。
在世纪之交的这场大变局中,美国的失落感最大。1875年左右,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并且在整个20世纪都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经济体,是主导世界格局的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主要战场在欧洲,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联军横扫欧洲。美国远离战场,最初没有参战,只是旁观,直到德国和奥匈帝国联军几乎占领了所有协约国后才参战。打仗离不开物资供给。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生产能力强,并且它在前期没有受到战火波及,可以不断为战争投入武器装备,最终将德国和奥匈帝国打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这样。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了轴心国。在欧洲战场上,德国和意大利的联军让英法联军溃不成军。就在德国随时可能跨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时,美国正式参战,并不断投入各种坦克、飞机等武器装备。德国的经济规模比美国小得多,物资力量也较弱,因此在消耗战中打不过美国,最终节节败退。太平洋战场也是如此。日本最初声称要在三个月内攻占中国,尽管这样的计划太狂妄自大,但它还是几乎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并从南洋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资以控制太平洋,并且偷袭了珍珠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参战后不断投入战争物资。尽管美国舰队在珍珠港被打掉了一半,但很快就得到军力补充,让中途岛海战成为一个转折点。从战场本身来看,日本并没有失败,因为两边损失的航空母舰和战舰差不多,打了平手。不同的是,美国的军舰可以不断得到补充,而日本的航空母舰和主力战舰的补充速度比美国要慢得多。最终,日本节节败退,在本土被美国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后,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整个20世纪,美国一直是全世界的领头羊。然而,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这让美国感到失落。从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开始,美国便开始采取各种行动遏制中国发展。最早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计划。实际上,美国从未真正离开过亚洲太平洋地区。“重返亚太”计划旨在加强该地区的军事力量,美国把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主力调到太平洋来,将其战略重点转向太平洋地区,以应对中国的崛起。
之后,特朗普政府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对中国发动了贸易制裁和科技制裁,甚至动用全国的力量打压华为这样一家公司。这是利用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强国的军事、科技和金融实力,以及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霸权,来打压中国。随着拜登政府的上台,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依然延续,同时还进一步加强科技制裁和贸易制裁,甚至试图通过组建同盟和利用意识形态来施加压力,从而让更多国家与中国“脱钩”,形成打压中国的集团。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继续发展经济,但这也会导致美国的失落感加剧。此外,美国仍然拥有科技、金融和话语霸权等优势,它会利用这些优势来限制中国的发展,并给中国制造各种障碍。因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面临的外部打压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风险挑战也会随之增加。
那么,世界什么时候可以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我认为,可能只有等到中国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美国的一半时。
当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时,由于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2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还有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例如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这三市五省的人口总量有4亿左右,与美国相当。尽管中国全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一半,但这三市五省的人均GDP或许可以与美国相当。人均GDP反映了平均劳动生产率,即平均产业和技术水平。因此,当这些地区的人均GDP达到与美国相当的水平时,意味着美国将很难对中国进行压制,因为这些地区拥有与美国相当的产业和科技实力。
贸易是双赢的,而且在贸易中,小经济体通常比大经济体获益更多。由于中国的经济规模更大,这意味着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将获得更多的好处。尤其对于美国的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而言,其创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多少,取决于企业能获得多大的利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比美国市场大一倍。如果拥有中国市场,美国的这些企业就能够获得利润并继续投入研发,维持其技术领先地位;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它们就会失去很大一部分利润,进而可能失去持续研发的能力,最终被其他企业取代。因此,对于美国的领先企业而言,中国市场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且,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也离不开中国的产品。正如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最近所说,中美经济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美国需要中国的产品。没有中国的产品,美国将无法解决通货膨胀和就业问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所以出现,中国的崛起是主要原因。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和基础都在于发展,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和基础仍然是中国要继续保持比发达国家更快的发展速度。如果中国能够实现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我们将可以成功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将进入一个新的格局。同时,2019年跨过高收入门槛的经济体有70个,人均GDP达到或超过美国50%的经济体有28个,除了一些以金融业或石油出口为主的小国,囊括了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欧洲老牌工业化国家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这些经济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经济体。当中国达到这一发展水平时,中国也将成为一个先进的、发达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如何才能维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并在何时才能达到这一发展水平?这是关心当今世界变局和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人们亟待求解的问题,我将在这一版中给予解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