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69577
1、孔子一系儒学传承的真实展现。《曾子·子思子·孔丛子》将上自孔子,下迄东汉中期的孔子二十三世孙季彦的言语行事、学术观点用一部书展示出来,直观反映了孔子弟子尤其是其后代对孔子学术思想的坚守与传承,反映了他们对歪曲孔子形象的言论的批驳,也记录了他们对将孔子学术思想庸俗化、神秘化等歪曲经义做法的斗争。从中也可以寻绎出孔子思想从先秦至东汉中期的发展演变。
2、更近于原貌的《曾子》与《子思子》。由于《曾子》和《子思子》原书早已散佚,现在通行版本是宋人汪晫所编《曾子全书》和《子思子全书》,是将先秦两汉古籍中有关文献材料收集在一起,重立篇题,划分章节,重新编定各章次序,被讥为“自我作古”。三全本《曾子》和《子思子》不采用《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的篇目,而是从传世先秦两汉儒家文献和出土儒家文献中重新选取篇目,篇名沿用所出古籍的旧名。
3、更全的全本《子思子》。《子思子》所收六篇取自《礼记》和《郭店楚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中的《鲁穆公问子思》《五行》两篇是子思重要代表作,不见于《子思子全书》,这是首次以全注全译形式出版。
4、高质量的《孔丛子》普及本。《孔丛子》因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伪书”,研究者不多,现当代普及本也很少。三全本《孔丛子》选择精良底本加以细致校勘,参考古今多种著作详细注释,以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准确翻译,尤其是对《小尔雅》部分的专业解读,提高了《孔丛子》普及本的品质。
在孔门七十子中,曾参被称为曾子,是对中国后代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学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孝经》被称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大学》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伦理到政治的人生发展思路,被中国封建时代文人奉为人生圭臬。曾子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国典型的专题说理散文,是在曾子时代出现的。
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是战国前期儒家一大重镇,也是孔子后人中一大思想家,宋儒甚至编制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一脉相承的道统体系,学者们将子思与孟子合称“思孟”。战国时期,学术界重视的是子思论述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的作品。到了宋代,以道德心性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新儒学兴起,子思的另一篇代表作《中庸》因此受到特殊重视,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中庸》是儒家论述心性道德培养的重要作品,被宋儒说成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作。
《孔丛子》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其记述自孔子始,下历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迄东汉中期的孔子二十三世孙季彦,共记录了十几位孔子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时间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对于了解孔子世家的发展、演变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学传授等等,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曾子
前言 ………………………………………………
孝经第一 ………………………………………
大学第二 ………………………………………
曾子问第三 ……………………………………
主言第四 ………………………………………
曾子立事第五 ……………………………………
曾子本孝第六 ……………………………………
曾子立孝第七 ……………………………………
曾子大孝第八 ……………………………………
曾子事父母第九 …………………………………
曾子制言上第十 …………………………………
曾子制言中第十一 ………………………………
曾子制言下第十二 ………………………………
曾子疾病第十三 …………………………………
曾子天圆第十四 …………………………………
子思子
前言 ……………………………………………
中庸第一 ………………………………………
坊记第二 ………………………………………
表记第三 ………………………………………
缁衣第四 ………………………………………
鲁穆公问子思第五 ………………………………
五行第六 ………………………………………
孔丛子
前言 ……………………………………………
卷一 ……………………………………………
嘉言第一 ……………………………………
论书第二 ……………………………………
记义第三 ……………………………………
卷二 ……………………………………………
刑论第四 ……………………………………
记问第五 ……………………………………
杂训第六 ……………………………………
居卫第七 ……………………………………
卷三 ……………………………………………
巡守第八 ……………………………………
公仪第九 ……………………………………
抗志第十 ……………………………………
小尔雅第十一 ………………………………
卷四 ……………………………………………
公孙龙第十二 ………………………………
儒服第十三 …………………………………
对魏王第十四 ………………………………
卷五 ……………………………………………
陈士义第十五 ………………………………
论势第十六 …………………………………
执节第十七 …………………………………
卷六 ……………………………………………
诘墨第十八 …………………………………
独治第十九 …………………………………
问军礼第二十 ………………………………
答问第二十一 ………………………………
卷七 ……………………………………………
连丛子上第二十二 ……………………………
连丛子下第二十三 ……………………………
附录 《孔丛子》佚文 …………………………86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