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357446
本书深入探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这一前沿和重要的课题,丰富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研究内容;对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为法律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通过对域外国家相关制度的考察,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国际视野和借鉴经验。本书从多个角度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研究,不仅关注制度本身的法律规定,还深入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适用和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结合互联网环境和植物新品种等新兴领域,研究其特殊的适用规则,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运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司法数据,对制度的实践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使理论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系统阐释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首次确立该制度至今运行的司法现状,深入剖析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场景提出了完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为在我国“三审合一”背景下审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案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是知识产权领域内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一本高质量的研究专著。实践价值层面,《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近五年全国范围内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知识产权案件,对提起惩罚性赔偿的知识产权总案件数及准予适用的案件数作对比,整理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知识产权案件判赔数额及判赔率,重点论述了技术贡献率的引入、惩罚性赔偿及刑事罚金、行政处罚等的适用关系,特别分析了涉互联网领域、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等特殊领域和特殊客体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规则应用情况。立法价值层面,《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梳理了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立法沿革,重点从构成要件视角予以规范性解读。规则优化方面,《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深入研究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判决的域外承认与执行,为衔接知识产权的有效性和精准识别惩罚性赔偿提供规则指引。理论价值层面,《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阐释了惩罚性赔偿的深层内涵及及其法理基础,结合制度缘起及哲学价值进行深入探讨,对比分析了我国法院同域外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差异,为进一步细化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构成要件提供制度遵循;深入解析了惩罚性赔偿同相关制度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制度功能,明确了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领域的司法二元体系。
第一章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概述
1.1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定义
1.2我国引入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正当性
1.3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制度功能
第二章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立法制度分析
2.1《民法典》中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解读
2.2现有知识产权领域惩罚性赔偿法律规定的规范性分析
2.3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的主观构成要件
2.4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客观构成要件
第三章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司法实证分析
3.1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司法现状
3.2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域外考察
4.1传统大陆法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填平原则的适用
4.2普通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4.3大陆法系对惩罚性赔偿关注不断提升
4.4英美法系对惩罚性赔偿的限缩适用
4.5小结
4.6我国知识产权法对大陆法系填平原则的继受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吸收
第五章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其他类型的赔偿制度比较
5.1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关系
5.2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酌定赔偿的关系
5.3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
5.4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行政处罚的关系
5.5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刑事罚金
第六章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计算规则的完善
6.1 确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金的一般原则
6.2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金的参考因素
6.3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6.4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模式
第七章 特殊领域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规则
7.1互联网环境下惩罚性赔偿适用的特殊制度
7.2植物新品种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
7.3商业秘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规则分析
第八章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判决的域外承认与执行
8.1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案件承认与执行的历史发展
8.2 我国对域外裁决承认与执行的司法实践现状
8.3承认与执行外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裁决的相关问题
8.4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承认与执行的中国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