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325093
有这样一件绘画作品,它没有落款,无名无姓。但是尺幅很大,金碧辉煌,画面描绘了一片大好河山,山清水秀,高低起伏,鸟自由地飞翔,人自在地行走,仿佛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在我们今天所极力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当下,这幅作品就是为我们而设计的理想家园,那里没有纷争、没有喧嚣,人们和睦共处,花香鸟语,树木茂密,好一派田园风光。这幅作品创作于宋代,流传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2017年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首播介绍的第一件国宝便是此画。2022年央视春晚更是以此画为蓝本,精心创作了《只此青绿》,将传统绘画艺术与优美舞蹈融为一体,惊艳了无数中国人。那一刻,我们高兴万分。天底下居然有这么美丽的舞蹈,这么优美的画卷,原来绘画与舞蹈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说到此,相信大家都明白,此幅绘画作品正是《千里江山图》。它的作者是谁?它背后究竟隐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它的美体现在哪?它表达了什么主题?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破解谜团,让大家更好地接近和理解它。
这幅全景式展现城市景观的绘画,在中国卷轴画的历史上无疑
是开创性的,具有深远影响。正因如此,《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成为了一个被后人反复模仿和再创造的母题。后世先后演绎出数十个相关版本,其中比较著名的模仿者是“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他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将北宋的汴京,改为明代富庶繁华的苏州。苏州在明清号称奢靡之最,唐伯虎也不无得意地说过,世间乐土是吴中(苏州),足见苏州的繁华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到了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5位宫廷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受命联袂创作了一幅清宫皇家版的《清明上河图》,此时画中的景象自然带有了清代北京的影子。后世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不约而同地在参照北宋版本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时代信息,如将时下的典型建筑和新兴城市行业编排在画中,并且在技术手法上也有新的特点。
这三个版本是存世中版本里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仇英本突出青绿手法,清代宫廷本则在建筑透视和体积表现上显露出西方绘画的影响,北宋本表现手法更写意,但是艺术观察和描绘却深刻入微,工写结合贴切,手段高级,本土化的特点更浓。对比这三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时间越靠后,画面越烦琐,艺术性也相对更差些。好的绘画当然不是越细腻越好,也不是越像越好。宋代苏轼就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以像不像来作为绘画评论的依据,不是成熟的见识。中国古代画论中还有一句著名的话,“谨毛而失貌”@,就是批判津津乐道于局部细节的描绘,而失去对整体面貌把握的行为。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古朴而生动,是一幅鸿篇巨制的艺术佳构,完全不是靠罗列和堆砌细节来“唬人”的,它的千古影响首先是由于它那非凡的艺术成就。纵然被后世人不断模仿,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始终是彪炳史册的那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