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亲子/家教家教方法游戏不失控: 终结亲子对抗,重塑屏幕习惯

游戏不失控: 终结亲子对抗,重塑屏幕习惯

2024年美亚“数字时代育儿”TOP 1。4大沟通技巧,60+可复制的沟通话术及示例,设立游戏规则6步法,终结亲子对抗,养成健康屏幕习惯

作者:阿洛克· 卡诺吉亚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ISBN: 9787521769272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5.99

类别: 亲子/家教 新书热卖榜, 家教方法 SKU:67837b82a15f9082ca72a07d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69272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2024年美亚“数字时代育儿”TOP 1。作者阿洛克· 卡诺吉亚博士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担任精神病学讲师,是电子游戏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拥有多年心理治疗与青少年咨询的经验。
2、终结亲子对抗,改善亲子关系:4个有效的沟通技巧,60 可复制的沟通话术及谈话示例,重塑数字时代家庭互动模式。
3、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屏幕习惯,培养强大的自控力:从零开始设立游戏规则6步法,为期8周的解决游戏成瘾分步路线图,超多实用可复制的方法都能在书中找到。

 

内容简介

数字时代如何养娃?
电子游戏为何容易上瘾?
孩子为何如此痴迷电子游戏?

在本书中,阿洛克· 卡诺吉亚博士深入剖析了电子游戏让人上瘾的四大神经化学机制和三大心理机制,并将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中最有力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的建议,帮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跟孩子进行沟通,并为父母提供了帮助孩子面对和解决游戏成瘾问题的分步路线图,让孩子回归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重塑数字时代的家庭互动模式。

阿洛克·卡诺吉亚博士自身曾经历过电子游戏成瘾,同时是一名两个游戏玩家的父亲,因此他对孩子和家长的困境有着深刻的共鸣。书中内容兼具专业性与亲和力,能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改善亲子关系,轻松应对数字时代的养娃挑战。

作者简介

阿洛克· 卡诺吉亚博士

麦克莱恩医院精神科医生
原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讲师
在线心理健康平台“健康玩家”联合创始人

他是专注于电子游戏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拥有多年心理治疗与青少年咨询的经验。他创立了在线心理健康平台“健康玩家”,给深受游戏成瘾问题困扰的家庭和年轻人提供课程、资源和心理辅导,致力于让他们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目  录

前 言 

第一篇理解:理解电子游戏和你家的小游戏迷

第1章 电子游戏为何容易上瘾?电子游戏背后的神经化学机制 
游戏成瘾背后的神经科学 
?奖励回路 
?杏仁核 
?额叶 
?海马 

第2章 孩子为何如此痴迷电子游戏?电子游戏背后的心理机制
孩子的核心需求 
?挑战和成就 
?身份认同和能够自由表达这一认同的安全空间 
?社群与归属感 
互联网的弊端—匿名性

第3章 为何父母们对游戏成瘾如此头疼?数字时代如何养娃 
把责任和失败还给孩子 
调整好你的情绪 
?心怀恐惧养育孩子的危害 
?心怀愤怒养育孩子的危害 
?心怀内疚养育孩子的危害 
如何避免掉入负面情绪的陷阱
首先关爱自己

第二篇对话:如何与你家的小游戏迷交谈 

第4章 评估:孩子处在哪个认知阶段 
“不自知”阶段
看年龄不如看阶段 
改变的五阶段模型 
?前意向阶段 
?意向阶段 
?准备阶段 
各就各位!预备!出发!

第5章 联手:如何与孩子站在一起 
改变互动方式 
消除恐惧
找到新的共同语言 

第6章 沟通的基本原则:如何走近孩子 
有效沟通的四个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1:开放式提问 
?沟通技巧2:回声式反馈 
?沟通技巧3:说出困惑 
?沟通技巧4:从元视角看问题 
让谈话进一步深入
给孩子更好的选择 
现在你可以表达你的看法了
把问题丢给孩子 

第7章 为设立游戏规则做准备:让孩子的生活井然有序 
让生活井然有序 
?先让自己的生活井井有条
?针对游戏机会建立秩序
?针对游戏内容建立秩序 
?针对游戏时间建立秩序
大自然来帮忙 

第三篇行动:把所知落到实处

第8章一份有效方案的关键要素
小处着手 
游戏规则要匹配你的日程安排 
明确调整点 
确定评估参照 
设置目标节点
?目标节点1:每周例行检查 
?目标节点2:奖励 
?目标节点3:惩罚 
开始制订你理想中的调整方案 
撰写草案 

第9章 让孩子参与决策
提供选项
设立规则并做好调整的准备
设立规则的整体法和细节法,哪种更适合你?
别忘了给孩子自主权! 
应对突发情形
再谈调整你的情绪 
再谈孩子的情绪管理

第10章 实施调整方案,应对孩子的抗拒 
抗拒从何而来? 
如何融化抗拒的坚冰 
遭遇抗拒不等于失败 
探究抗拒,达成理解 
如何在孩子抗拒时执行规则 
执行规则的常见误区
?坚持有效的做法
?保持坚定:专注于软性约束,而非硬性限制 
?不可当即设立规则并执行
?爱无错,也必要,但要防止它影响你的判断力 
?担心和害怕会促使你设立严苛的规则 
与伴侣保持一致 
其他养育者有异议怎么办? 
?如何与孩子的(外)祖父母等亲友沟通 
?如何与孩子朋友的父母沟通
谈谈你自己的问题 
执行规则的时机 
避免走极端 
记得照顾好自己 

第四篇常见难题

第11章 正视精神健康问题,积极评估 
接受评估的众多益处
一处可以吐露心声的安全空间 
要多严重才算严重?

第12章 难题1:电子游戏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什么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力 
?冲动控制 
?情绪调节 
现实是困难的 
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量身打造”的电子游戏 
在自己家里做出努力

第13章 难题2:电子游戏与孤独症谱系障碍
电子游戏对孤独症患者的危害 
接下来做什么? 
请寻求帮助!

第14章 难题3:电子游戏与抑郁症或焦虑症 
快感缺失 
负面的自我态度 
电子游戏与抑郁症 
你发现了吗? 
?沟通,而非急于改变现状 
?电子游戏与焦虑症 
?蔓生的焦虑 
?与孩子谈谈焦虑的话题 

附录一:游戏行为调整的不同阶段及注意事项 
附录二:“健康玩家”疗法周计划表 
参考文献 
致 谢

在线试读

前言:
你很了解你家孩子,是不是?他来到你生活中已经有些年头了。你生养了他,你心疼地亲吻他磕青了的膝盖,每晚给他掖被子,鼓励他吃西蓝花。后来,你教他乘法口诀,给他示范你的招牌勾手投篮,鼓励他吃完早餐收拾餐具。春风秋雨,寒来暑往,你对他的爱始终如一。
然而,就是这个被你深深爱着的孩子,只要迷上电子游戏,就判若两人。转眼间,他已不再是那个欢快活泼、乖巧听话、鬼灵精怪、常常逗你笑得前仰后合的小可爱了。他变得喜怒无常、一点就着,稍有不满就会像他6 岁以前那样大哭大闹。电子游戏一旦玩多了,他或许就离魔鬼不远了。
不用说,随着你对孩子玩游戏的态度越来越严厉,你家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孩子的面目日益陌生,你的担忧也日渐加重。就算孩子的问题并不严重,离上瘾还差得远,你也难免会恼火。因为孩子游戏玩多了,原本简单的事,例如喊他吃饭,也会变复杂。你觉得你的要求很正常,因为你过去一直这么做,例如喊他去遛狗,他听到后却对你大喊大叫,好像哪里惹到他了。孩子暴跳如雷,你心里恼火,同时也感到莫名其妙。

游戏成瘾背后的神经科学
电子游戏亦然。随着游戏时间增加,人脑的多巴胺回路会逐渐产生生理耐受。耐受是大脑的平衡机制,以便让刺激保持在正常或健康范围。如果某个刺激超出了这一范围,大脑就会调整自己的敏感度来适应。就像用耳机听音乐,如果音乐太吵,你就会调低音量,好让自己听得更舒服。
由于电子游戏劫持了我们的多巴胺信号,让它变得非常强烈,于是我们脑中的多巴胺受体就会调低多巴胺信号的“音量”,即减少神经元中多巴胺受体的数量。这样一来,即使脑中释放了海量的多巴胺,我们所体验到的愉悦感也不会过于强烈。
现在的问题是,假如我们停止玩游戏,转而去阅读一本书,那么我们收到的多巴胺信号就会回落到正常水平。可由于神经元中的多巴胺受体已经减少,我们所感受到的“音量”就会变得太小,这样我们就无法从阅读中获得愉悦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玩游戏太多,我们的大脑在生理层面就更难把阅读视作享受。

电子游戏的问题是过于吸引人,无须刻意集中注意力。没人会在玩游戏时走神,因为游戏开发商已经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方面下足了功夫。可这样一来,额叶的专注能力就会萎缩,游戏迷们就会失去控制脑中想法、刻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就算想在现实生活里做点什么也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大脑已经严重依赖电子游戏这种极度吸引人的娱乐形式来保持专注。
如果你家孩子沉迷于游戏,那么他就是在靠游戏来调节情绪,即他已经停止了对额叶的锻炼。从本质上讲,玩游戏过多就是在阻碍自身成熟。脑成像研究显示,比起不玩游戏的人,游戏迷的额叶往往不够发达,即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游戏迷往往更不成熟。

负面情绪能激发我们的大脑去学习—错误是良师。但游戏能抑制负面情绪,让学习回路失灵。负面情绪一旦消失,我们的学习回路便会停止活动。游戏迷不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因为不论错误是大是小,他们都感受不到错误造成的痛苦。他们可能考试不及格,或者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接着对你发誓要改变,可到了第二天,他们还是老样子。而且,他们当时并非不知利害,不愿悔悟,所以他们并没有说谎。虽然你们聊了很久,双方似乎也达成了共识,但结果却好似文档忘了存盘。他们并未把学到的东西存入长期记忆,只是左耳进,右耳出。
即使你家孩子知道自己需要做出哪些改变,他形成和储存记忆的脑区也被电子游戏隔离了。他的杏仁核无法访问海马,所以他什么教训也学不到。
这一恶性循环还会继续发酵。玩游戏不仅能抑制大脑中负责处理负面情绪的神经回路,干扰学习回路,还能让大脑释放多巴胺,带来愉悦感。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因为痴迷游戏而考试不及格,可他那浸满了多巴胺的大脑却告诉他,这么做感觉很不错,于是第二天一睁眼,他还会继续玩游戏,不学习。

抢先评论了 “游戏不失控: 终结亲子对抗,重塑屏幕习惯”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早教经典,儿童教育革命性著作,揭秘“儿童敏感期”,寻找孩子成长的奥秘)

EUR €1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游戏力育儿完整版(全3册)[精选套装]

EUR €100.97
加入购物车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了解孩子内心的早教经典,解除育儿焦虑的灵丹妙药。著名蒙氏教育专家孙瑞雪告诉你:真正的教育,真正的爱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正面管教(修订版)

EUR €28.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