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91152
阳明心学用一句话说完:善良出能力!通俗点讲就是,让善良的人有力量。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很多人学了几年的心学还是不太明白,这是因为在心学整个体系里王阳明本身就是那个密码。因此要想讲透阳明心学,一定要讲到王阳明的生活、思维、行为方式,这样才能把王阳明讲“活”了。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按照时间顺序,从王阳明的出生讲起,到王阳明去世为止,包含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其思想体系如何从萌发到成熟;中卷,深入浅出讲解阳明心学体系构成的“元素型结构”(“良知”“心即理”“致良知”“诚意”“格物”“致知”等),阳明心学的“奥秘以及如何学习阳明心学等:下卷,讲王阳明如何善心不愚,跟随自己的直觉,践行自己的思想–知行合一,勇于改道超车,最终走出了自己“致良知”的人生道路。
人不违背自己的良知(良心),才能常快乐。阳明心学是让人遵循内心的良知,知行合一,善良出能力,用自我的力量来生成自我,让生命去照亮生活,而不是用生活剥夺生命,是让人们“天天向上”,每天都能活出生命的新感觉,心安理得地活出当下的智慧。
引言:青年唯一的救济法门 / 01
前言:讲透王阳明 / 02
上卷 王阳明小传
——以善变突围,以情深致良知
王阳明,他是个既能坚守“情操”又能用好“情绪”的人,他的一生是以“善变”突围,以“情深”致良知。
王阳明,他是个敢于改道超车走自己路的人;是个善良出能力的人;是个把本能变成良能的人;是个把领兵打仗的“杀人工作”变成普度众生的人;是个用良心建功立业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的人;是个战胜了时间的人;是个让凡信他者皆能精神加速的人。
第1讲 为何许多人喜欢阳明心学?
一、阳明心学能让你安心 / 003
二、阳明心学让善良“出能量” / 003
三、阳明心学是“打通学”
——“大道恒通,恒通就是大道” / 004
四、阳明心学让我们变被动为主动——破除矜持 / 005
五、阳明心学——善良出能力 / 007
六、阳明心学中的“救世情怀” / 008
七、阳明心学是在办事中传道
——在生活中提高生命质量 / 009
八、阳明心学能让我们“即时解脱、即时担荷” / 010
九、阳明心学能救赎丢失、迷失的心,拒绝自我
“软埋” / 011
十、阳明心学是治愈现代知识通病的良方 / 012
十一、阳明心学能提升聊天、沟通水平以及语言能力 / 012
十二、阳明心学能让你用自身的力量走出
“人生的悖论” / 014
十三、阳明心学能让我们通过任何生活来创造自己 / 015
第2讲 阳明立志成圣——“圣人必可学而至”
一、“何为第一等事?”——问题少年欲成圣 / 016
二、侠客梦——豪杰胆圣贤情 / 020
三、“格竹子”——阳明心学的起点处 / 022
四、“圣人必可学而至”——阳明立志成圣 / 024
第3讲 阳明参加科举考试——获得自己施展抱负的平台
一、阳明中举——痴迷研究兵法 / 026
二、仕途不如意——“我想当神仙” / 028
三、“以道事君”——拒绝当奴才 / 032
第4讲 “顺应本心”——坚持做自己内心认为正确的事
一、开门授徒——师友之道 / 035
二、舍生取义——为了心安不计身累 / 036
三、狱中学《易》
——“道术一体”才能有效地“行道” / 040
第5讲 龙场悟道——要走自己的路
一、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 042
二、龙场悟道的契机与要害——孤独与“临崖一跳” / 045
三、龙场悟道的成果——走自己的路 / 047
四、“脱胎换骨”——阳明心学诞生 / 048
第6讲 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 , 行者知之成
一、事上磨——化解“龙场打斗” / 053
二、龙场教化——寓教于乐 / 056
三、玩易窝——易道贯始终彻内外 / 058
四、知行合一——知是建立意义,行是实现意义 / 059
第7讲 “觉世行道”——不走寻常路
一、王阳明治理庐陵——不走寻常路 / 067
二、京师讲学——终身相与共学 / 070
三、《传习录》上卷由来——徐爱船上问道 / 072
四、滁州上任——若见得大道,横说竖说都能说通 / 075
五、南京讲学——可雅可俗,通而无碍 / 077
第8讲 文人用兵的意术
一、踏上征途 / 080
二、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083
三、《传习录》与古本《大学》 / 088
第9讲 平定宁王
一、平定宁王 / 090
二、威武大将军 / 096
三、忠而被谤最窝囊 / 098
四、为冀元亨申冤 / 103
五、为父守坟 / 104
第10讲 “岩中花树”与“天泉证道”
一、王阳明“岩中花树”典故的由来及含义 / 109
二、天泉证道 / 111
第11讲 广西戡乱——“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一、王阳明客死他乡的经过 / 115
二、王阳明生命的最后时刻 / 117
三、此心光明,心学是自带光源的灯塔 / 118
四、王阳明向死而生的一生 / 119
第12讲 阳明:以“善变”突围,以“情深”致良知
中卷 心学的智慧
——知行合一,良知变良能
心学的起源不在《传习录》里,也不在《王阳明全集》里,而是在人心。心学教人学“活”,要保持心的虚灵不昧,在变易当中求得恰好,在应用中就是求变、求通,以建立与事物的价值意义通道。
心学是让人遵循内心的良知,知行合一,善良出能力,用自我的力量来生成自我,让生命去照亮生活,而不是用生活剥夺生命,是让人们“天天向上”,每天都能活出生命的新感觉,心安理得地活出当下的智慧。
第13讲 心学的思想源头——“十六字心法”
一、心学的起源——人心 / 126
二、心学的思想源头——“十六字心法” / 127
三、心学就是易学,易学就是心学 / 128
第14讲 极简入门——阳明心学核心直指
一、“良知”“心即理” / 132
二、“意”“诚意” / 135
三、“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 136
四、“格物”“致知”与“致良知”“知行合一” / 137
五、“不动心”“事上磨” / 141
六、“良能”“内圣外王” / 142
七、三观 / 144
八、“信入”“理入” / 144
第15讲 通俗易懂——解码心学的奥秘
一、通才是道,不通就不是道 / 146
二、心学是心灵解缚学 / 148
三、心学“让人十字打开” / 149
四、心学简易直接 / 150
五、心学是善良出能力 / 151
六、阳明心学是办法学——兵法思维 / 152
七、阳明心学的奥秘——凡事从心里过 / 152
八、心学是性命之学 / 155
九、心学不是万能的 / 156
十、“知”“行”是“合一”的为何总是被分开说 / 156
十一、人生的价值意义应该是怎样的? / 158
第16讲 心学进阶——真学心学要亲证和彻悟
一、良知亦有起处? / 160
二、真学心学要亲证和彻悟 / 161
三、心学让你做自己的主人翁 / 162
四、学习心学志气要高,心的姿态要低 / 163
五、学习心学的窍门
——时刻保持心的“虚灵不昧” / 164
六、学习心学着力处
——要在“根”上着力,“能”上下功夫 / 165
七、学习心学的心态
——真诚面对当下,自力更生 / 166
八、要有格竹子精神——勇于进入“痴狂”状态 / 167
九、如何提升感觉的质量
——“心地法门,念头功夫” / 169
十、阳明心学转“他律”为“自律” / 170
十一、面对具体事情要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 171
第17讲 心学突破——终极参悟与功夫实修
一、立志突破自我——大人造命 / 173
二、如何立志? / 174
三、王阳明的圣人之志 / 175
四、君子不器 / 176
五、切勿“意必固我” / 177
六、如何“克制”不正确的念头? / 178
七、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 179
八、如何更好地沟通? / 180
九、从心出发智慧、勇敢地拥抱不确定性 / 181
十、静坐时“念头纷飞”像演电影一样怎么办? / 182
十一、不要想着“断念”要“正念” / 182
第18讲 心学智慧——善良出能力
一、心学重在培养心之力 / 184
二、如何才能心物相通? / 184
三、怎样培养心之力呢? / 185
四、心学是善良出能力——快速解决“内耗” / 186
五、如何摆脱奴才的理性,发挥良知的智慧? / 187
六、如何让自己的“良知”有力量? / 188
下卷 内圣外王
——不动心,事上磨
“内圣外王”就是良知成良能。每个人凭着良知一打眼就能分辨正确和错误,如何把正确的坚持执行到底,这个最见心学功夫。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动摇良知的知觉,这就 是“不动心”,这要求自己的内心必须达到“通达如空”的境界。
万事万物在心内无碍,通行无碍就如空,“空可生明”,明就是圆通,事情来了在内心转一圈,“圆通了”,事情就有了出路,生活有了希望,生命就有了光。
第19讲 王阳明的成事心法:改道超车走自己的路
一、改道超车——走自己的路 / 192
二、不动心,事上磨 / 194
三、在办事中传道 / 196
第20讲 内圣外王的奥秘——“建体致用”
一、心学是内圣外王之学 / 198
二、闲则成圣,乱则成雄 / 199
三、内圣就要超越现实 / 200
四、内圣外王的奥秘——“建体致用” / 201
第21讲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一、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 203
二、如何才能做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 204
三、良知“坎陷”,事上磨 / 205
第22讲 自肯担当常快乐活出生命的觉性
一、把每一天都当生命的最后一天,提起生命的觉性 / 209
二、每个人都做自己的主人翁 / 211
三、王阳明是一个在不确定性中活明白的人 / 212
四、常快乐是真功夫 / 213
第23讲 王阳明未能齐家
一、王阳明不搞大男子主义 / 214
二、王阳明未能齐家 / 215
附录 月亮的答案/ 217
青年唯一的救济法门
梁启超
现代(尤其是中国的现在)学校式的教育,种种缺点,不能为讳。其最显著者,学校变成“智识贩卖所”。办得坏的不用说,就算顶好的吧,只是一间发行智识的“先施公司”。教师是掌柜的,学生是主顾客人。顶好的学生天天以“吃书”为职业。吃上几年,肚子里的书装得像蛊胀一般,便算毕业。毕业以后,对于社会上实际情形不知相去几万里。想要把所学见诸实用,恰与宋儒高谈“井田封建”无异,永远只管说不管做。再讲到修养身心磨炼人格那方面的学问,越发是等于零了。
学校固然不注意,即使注意到,也没有人去教。教的人也没有自己确信的方法来应用,只好把他搁在一边拉倒。青年们稍为有点志气对于自己前途切实打主意的,当然不满意于这种畸形教育。但无法自拔出来,只好自己安慰自己说道,“等我把知识的罐头装满了之后,再慢慢地修养身心以及讲求种种社会实务吧”。其实哪里有这回事?就修养方面论,把“可塑性”最强的青年时代白白过了。到毕业出校时,品格已经成型,极难改进。投身到万恶社会中,像洪炉燎毛一般,拢着边便化为灰烬。就实习方面论,在学校里养成空腹高心的习惯,与社会实情格格不入,到底成为一个书呆子,一个高等无业游民完事。
青年们啊,你感觉这种苦痛吗?你发现这种危险吗?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
前 言
讲透王阳明
心学的东西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很多人学了几年的心学还是不太明白,这是因为在心学整个体系里王阳明本身就是那个密码,所以不了解王阳明一生的经历,很难解开心学的“密码”。
当下我们能查阅到的有关王阳明的资料已经很全了,例如《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年谱》以及王阳明的各种集子、书法等。这些资料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最主要的是王阳明的徒弟们把这些当作宝贝珍藏。但是我们今天拿到的这些资料还远不足以“织出”王阳明的全貌来。
中国的思想家有一个显著特点:这个思想家的个人风格、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思想发源地,也是他的一个“标牌”,一个特征性的东西。因此要想讲透阳明心学,一定要讲到王阳明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才能把王阳明讲“活”了,才能让大家对王阳明以及阳明心学有一个比较形象具体的认知,才能够把其独具的那种能量呈现出来。
1. 王阳明的生活方式——率性而为
“率性之谓道。”王阳明的生活方式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始终是一种逍遥诗人的生活方式,他一直就是以诗酒为朋,山水为侣。有空了,就带着学生们游山玩水、喝酒、作诗,完全一派名士和隐士的作风,这就是他率性而为的生活方式。
当然,官场中他也该干啥就干啥。他自己一旦闲散下来,他就要去过悠闲的生活。淡泊隐逸的情怀让他能够主动脱离那些所谓主流的活法,脱离那些僵化了的标准答案,摆脱那些“规训体系”。如果他就是按照那个“规训体系”去说,都按照那个规定去做,他可能在现实当中的功利上有所进步,但是在思想上,就绝对地死掉了,这个是屡试不爽的。如果王阳明整天穿着制服,刻板地按照规矩来,他的灵感、思想家的壮志等,也都被抹平了。
王阳明和他父亲王华的矛盾,主要就是类似与主流官场体制的矛盾。王阳明的父亲是一个优秀的官员,他要求王阳明要按照朝廷的规矩来。王阳明一生,用世不阿时 ,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不来这一套。他也不是只想做个清闲的自了汉,他明白的道理,让他在这个社会上应做一番公益。他做事不趋炎附势。他晚期讲良知学说时,说最恨阉然媚世 之徒。
王阳明的起点很高,按现在来说家境很好,因为他父亲是状元,还是编修,也给皇上讲课,皇帝挺满意,又让王华去教东宫太子。所以王华是教过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王阳明要是攀附,可以说他自己跟正德皇帝是“同学”。王华这么高的身份与地位,能带给王阳明的平台是很高的。
极简阳明心学:你当善良且有力量【周教授“3D立体化”讲透王阳明。人啊,要敢于改道超车,走出自己的路。东东专享印签 目录导引不干胶便签】
王华虽然是一个优秀的官员,但他不是一个糊涂人,他是一个很耿介的、很纯正的正派的人。宦官刘瑾侍奉太子朱厚照,那个时候他几次暗示王华,只要你给我低个头,结为同伙,你马上就会高升。这就到了选择时刻,良知在每个人做选择时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是背离良心还是守住自己的良心,往往只在一念之间。王华就傲然不以为礼,就不给刘瑾点那个头。
当时的宰相叫李东阳,是有名的大诗人,他特别喜欢王阳明,王阳明小的时候跟他挺亲近,王阳明年少骑马摔了胳膊,李东阳还特地慰问他,还给他写长赋。待王阳明自己有了独立的见解以后,他就看不起这个宰相伯伯。因为李东阳之所以能够长期当宰相,就是他向宦官刘瑾妥协了,叫“伴食宰相”。当时朝中几个正直的官员都被刘瑾撵走了,而李东阳能够跟他们虚与委蛇,反而得以常处。王阳明同样可以靠着宰相李东阳这棵大树,迅速地往上升,但是王阳明内心觉得这个不好,所以他没有这样做,这就是一个良知的选择。
后来,王阳明抓住造反的宁王朱宸濠,这个要,那个要,他一直压着谁都不给。最后发觉宦官张永是真为这个国家好,就给张永了。后来张永把宦官刘瑾给扳倒了,他成了宦官老大之后,王阳明发现张永的表现等于又一个刘瑾出来了,所以王阳明离张永又远了。这个叫“义利之辨”,一定要选择正义,选择他心理上认可的、正确的,不跟着利的那个东西走。他要依附那条路,凭他的才华,他早就升上去了。也正是因此,当时的王阳明,官当得不爽,权力也不大。正是他隐逸的情怀和那种出离心,带给他的一种良心上的清爽,从而带来思想上的解放。
他一生之戏剧性的沉浮变化,有一半是文官集团导演的。当然关键在于他反抗窝囊,不想与世妥协。他既生活在这里,又生活在别处。他因此而历尽颠蹶,也因此而光芒九千丈。他想给黑夜带来光明,黑夜想把他吞噬了。他终于冲破了黑暗,创建了给几代人带来光明的心学。
王阳明的高祖就是个隐士,他的曾祖也是个隐士,他们都是看透了官场那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流氓的本质。他爷爷王伦就很清贫。他爹王华中状元以前也很清贫,就是教书匠,本地找不到岗位,就到外地、偏远点的地方教书,东家也不太富有,常住在庙里面。王阳明小时候也常跟着父亲住寺庙,有了些佛学的启蒙,这些对王阳明来说都是一种积累。可以说学习佛老智慧,是修身养性,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2. 王阳明的行为方式——良心之行
中国历史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王阳明曾说,我本来是要在成圣道路上去努力的,朝廷让我来做这些不要紧的杀人的事情。所以,王阳明自己一生,他羞于谈他剿匪、平叛这些杀人的勾当。这对王阳明来说只是无奈之举。出于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及为了使命,为了担当,他就去做这种军事工作。这部分军事工作就能体现出王阳明的一种行为方式。
比如我们想象不到,王阳明在领了军队、威势赫赫的时候,他坐八抬大轿,后面跟着雄赳赳气昂昂的“保镖队伍”。这跟我们平常所了解王阳明的形象不一样,这种生活方式是权力赋予他的。但是王阳明这个人特别讲礼数,他要去见一个比他年龄大、官大的人,他就在城外面换成四个人抬的轿,把后面的“保镖队伍”挡住,不让他们跟随,他就轻装简从地进去拜见。通过这么一种行为方式,我们就很具体地感受到王阳明的“礼”。
“龙场悟道”之前,王阳明老想着得君行道:得到皇上的信任,获得权力,他再出来为社会、为民众做更多的实事。龙场悟道把他打醒了,他觉得应该觉世行道。只有唤醒更多的民众,让他们觉悟起来,这样尧舜、孔孟、周公之道才能够成为地球上的一个事实。
王阳明非常反对把《传习录》刻印成册。王阳明为什么反对出书,他认为,跟学生点对点的、一对一的点拨,这样才合理。心学是活泼泼的生命之学,不是可以用 PPT 来展示的知识性的东西。王阳明不事著述。他怕学生们把他的思想变成教条,心学是跟着心思现量随机跳跃,它不是标准答案教育,它是一种一对一的,能够让你的生命状态、生命能量提高的一门学问。它能拉成一条体系,而不像心灵鸡汤似的,抖一个包袱,有个亮点,让你受启发一下。它不是那样的,它有一个严密的体系。
王阳明晚年说 :“为什么大伙都骂我?别人说这个说那个,我说都不是。”“我才做到一个狂者的层次。”他是用狂来自况。孔子说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最好的状态是中庸、中行,达到中的状态。其次,就是狂狷,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王阳明说他才修炼到一个狂者的状态。所以社会上还有不同层次、不同集团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攻击他,就是因为他才做到一个狂者。王阳明是偏“狂”的,当然不狂不足以创派。
3. 王阳明的思维方式——本性直觉
王阳明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就是一个创作的方式。王阳明学什么东西,他都在“写自己的诗”。你看他干啥工作,就好像诗人去工厂,诗人下乡,诗人去边防,他都带着一双创作的眼。他带着一双创作的眼,他学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人类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就两个:一个是形象思维,另一个是逻辑思维。王阳明的思维方式就属于形象思维或叫直觉思维。王阳明到最后,他悟透了良知就是直觉,良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自性,是人所固有的“根本慧”,是能接通自然能量的本源性直觉。每个人凭着良知一打眼就能分辨正确和错误。正确的就坚持,错误的你就改正,就完了,就那么点事。
他悟后,这都是活水。要不开悟呢,都是死的。你看朱熹,他注解《大学》《中庸》用的就是逻辑思维,就是那种学者的工作方法,批评家式的,他并不掌握那个内在的感觉通道。王阳明用直觉思维把朱熹的这个逻辑思维给“炸开”,就是从重新注解《大学》开始。王阳明本人喜欢《中庸》,但是《大学》影响大,所以他就拿《大学》下手,针对的是朱熹注的《大学》。王阳明给《大学》加了旁释,形成他的一套解释。他这套解释就是用他的直觉,直觉确定以后,然后再过来从语言上进行组织。
王阳明是属于下功夫开了悟的,要开不了悟都是死学问,王阳明的活法是有张力的。朱熹也知道要想生生不息,必须找到源头活水,但是朱熹的那种思维方式,就使他找不到源头活水。朱熹晚年失明了,做不了那种注解工作了,然后就开始回光返照,看见自己内心了。这个时候,
朱熹后悔了,后悔早年逐物,把自己丢了。王阳明个人是很佩服朱熹的,说朱熹能力强,他说改就改。但是呢,此时朱熹已经时不我待了,不久就谢世了。
王阳明之所以是王阳明,就是因为他有圣贤情,有豪杰胆。所以他是个侠儒,这个侠儒就是能在办事中传大道。当然他讲学、办书院,这个也是很有力量的,他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因为他能办成多事。
4. 阳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长得很瘦,面部表情谦和,晚年步履形态像鹤,气韵更像鹤。反应极快,说话却不急,常常在不经意的时候,先笑一笑,沉一沉,再说出自己要说的话。譬如,遇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过去常常辩论,朋友就赶紧翻本子找当年的话头。阳明就是笑一笑、沉了沉,不急不缓地说:“吾辈此时只说自家话罢,还翻那旧本子作甚!”
他像鹤而不是仙鹤,是一个一心经纶时务而朝圣的人,在朝圣的过程中发现“圣”不止一个,人人皆可成圣人,但谁自封圣人谁是小人。
嘉靖下诏榜谕天下禁毁心学的目的就是打击这个“圣人不止一个”,这太启蒙了,用不了几轮,就该冒出“圣上也可以不止一个”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像洪水猛兽呢。
因此,王阳明的一生是不见容于世又在俗世获得成功的一生,是官到封伯封侯却又负屈抱冤的一生,名满天下毁亦随之,他的性格也是飞扬与谦抑兼具,无日不忧亦无日不乐,一股豪气一派静气。
他是个有讲学强迫症的人,逢人便讲,有人劝他何苦这样,他说:“我如今譬如一个食馆相似,有客过此,吃与不吃,都让他一让,当有吃者。”
学生把他当成神,但是家里人不觉得他了不起。他的亲弟弟们、从兄弟们似乎不把他的话当回事,他过继的儿子逆反他那一套,他夫人与他脾气不和,他的夫人们之间是常规的那种不和,他活着没有协调好,死后家里立即乱成一锅粥了。他的良知万能论在皇帝、太监、阁臣、老婆、孩子那里都没有多少作为——千万不能因此否定良知学说,千万不能。而且他也不是一个不顾家、没有管家能力的人。他小时候过苦日子,一个塾师的孩子,跟着父亲蹭饭吃、蹭课听,受后娘的虐待,形成他一种穷苦孩子对家庭的重视感。事实上,他非常顾家,善经营治理家产,只是对家人不能用谋略、或者说什么谋略也不管用,他就别无长策了。从出征思田写的家书看,他对不服从的仆人也只有打与罚。他肯定不是个“老好人”,是望之厉即也温型的。他的气场很大很重,也在待人接物上做功夫。
王阳明,他是个既坚守“情操”又能用好“情绪”的人,他的一生是以“善变”突围,以“情深”致良知。
王阳明,他是个善良出能力的人;是个把本能变成良能的人;是个把领兵打仗的“杀人工作”变成普度众生的人;是个用良心建功立业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的人;是个战胜了时间的人;是个让凡信他者皆能精神加速的人。
越是艰难处心学就越能帮上你的忙,顺风顺水的日子大家都会过,也都过得去,当你遇到难事了,过不去了,这个时候心学就显得弥足珍贵。人在困境中,更多需要的是精神力来支撑,精神力来自哪里?来自每个人的心里,心学就是让你“及时担荷”,快速补充你的心之力,给自己的精气神快速充能。
就拿王阳明自己的境况来说,当年他被贬到了龙场那种绝地,结果他不但没有死,反而“绝处重生”,像凤凰涅槃一样,一下子开了窍。在那种艰难境况下,靠爹靠不住,靠娘靠不住,靠皇帝老子更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这就叫独立之意志。有了独立之意志,然后才有自由之思想,然后他才能推出这个心学来。而且推出心学还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唤醒广大的民众,这个很是关键。
人在苦难时候的心境就和心学特别亲,很容易产生“共鸣”,这个时候也能很好地接上这个“机”。
我从南走到北,有一个观察,现在各行各业的人对精神上的需求,可以说是空前高涨,国家的方针是要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幸福最核心的是精神需求的满足。古今中外这么多流派,这么多大家,我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是很适合当今社会的。心学,既反对那种表层的“衣服哲学”,
也反对那些走量的哲学。心学要求必须走到内心里面。孟子说过一句话叫作“体其大者为大人,体其小者为小人”。这个“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体证、体验。你跟着大的走,你就会成为大人,去体验大的境界、高的境界。你要去体验、体证小的东西,你就会成为一个小人。
我们学习要有感触,有些人走遍四大洋,也走不出内心的单调,为什么?因为他的精神格局没有打开。现在好多人去国外旅游,转了一圈,站在异国他乡还是说关于他们村的话,他走不出自身的单调。
王阳明的心学,能不能走进你的内心,不取决于王阳明,也不取决于我或者任何一个老师,而取决于你自身有没有感触。有感触,你就用了心了,你就敏感了。可能我说了一句中等的话,在你那里就成了一句高级的话;你要是没有触动,没有感应,没有进入精神上的场域,就算我说了一句很高、很大的话,在你那里都可能很低、很小,这也是传播学的一个规律。传播,不讲究说了多少,而是讲究到达频次,在接受者、在受众那里有没有到达以及到达的频次。车站旁边的小喇叭哇哇乱喊,我们捂着耳朵快跑,它想传播的东西,跟我们的接受是反着的。兴起感触的动力在哪儿呢?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的一种精神上的跃动。所以,人不能麻木,一旦麻木了,就等于把自己活埋了。
王阳明说什么时候良知变成良能,良能自然就是良知。那个时候我们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学习阳明心学,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就是“反身而诚”。过去我的同学爱开我的玩笑:“你是十窍通了九窍,还是一窍不通啊。”这个一窍不通是百分之百的不通。十窍通了九窍,这是一个滑稽话。十窍通了九窍还是一窍不通。但愿我讲的心学,半通不通吧。因为真正的通还是在各位自己心里头,我讲的是我的,你得到的是你的。我这根导线把阳明心学和你们接通了,能在你们心里发生聚变或者裂变,那么我们也就不虚此行。大的方面,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小的方面,对得起自己的时光!
王阳明感到陆九渊讲心学“说粗了”。后人谈王阳明事实上都“说粗了”,也只能“粗”着说,因为受影响者的直觉是不可转述的。失去了直觉的“话头”,要么变成语义的逻辑的分析,要么只是外缘的事实性的归纳,这都与那种契机性的应答相去甚远,包括我这篇小文、这本小书。
讲王阳明,希望能够给各位同修、同好、同学、同志、同仁、同胞们一口热乎水喝。大伙儿喝口热乎水的同时,有所感,有所得,就算不辜负这段时光了。最后效果怎么样,还要看我们大家合起来的这个“场”怎么样。我们之间是否做到了“通”,通则为道,不通则不为道,通不通取决于我们之间生命的呼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