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760450
1.电动汽车产业正迎来爆发期,大量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产业呈现勃勃生机。
2.关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规划、建模、仿真与优化调度分析一直是过去十多年间产业界和科研界的研究热点。
3.本书作者是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开展了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本书是作者长期科研和实践工作的结晶。
4.本书围绕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充电设施对其发挥的支撑性、制约性作用来展开,对电动汽车单向充电设施的规划、仿真与优化调度进行介绍,适合该领域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模、仿真与优化调度》围绕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充电设施对其发挥的支撑性、制约性作用,介绍了电动私家车、电动出租车等不同车型充电设施的规划/重规划建模与优化求解方法,基于系统动力学、多智能体方法的充电设施离散系统仿真建模方法,以及面向居民区、商业区等不同应用场景的多种有序充放电策略。最后,本书还对车网互动(V2G)技术方向进行了简要评述。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模、仿真与优化调度》可供关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广大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前言
第1章 绪论1
1.1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1
1.1.1 电动汽车发展简史2
1.1.2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3
1.1.3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6
1.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现状9
1.2.1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体现状9
1.2.2 国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现状11
1.2.3 国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现状17
1.3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问题研究现状20
1.3.1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20
1.3.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仿真建模21
1.3.3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的优化模型与求解方法23
1.3.4 基于V2G架构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配电网协同优化23
1.3.5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指标设计24
第1篇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模与优化
第2章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模与求解方法概述28
2.1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规划模型28
2.1.1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经济型模型分析28
2.1.2 考虑充电距离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模型31
2.1.3 考虑服务能力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模型31
2.1.4 考虑充电需求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模型32
2.1.5 考虑碳排放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模型33
2.1.6 考虑电网安全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模型33
2.1.7 多目标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模型33
2.1.8 其他规划模型34
2.2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规划模型的优化方法36
2.2.1 求解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的遗传算法36
2.2.2 求解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的粒子群优化算法37
2.2.3 求解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的多目标优化算法38
2.2.4 求解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的其他优化算法38
第3章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规划原则与考虑因素40
3.1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的基本原则40
3.2 影响充电站布局的因素42
3.3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估算42
3.3.1 常用充电方式43
3.3.2 充换电设施43
3.4 电动汽车行驶特性分析47
3.5 电动汽车与充换电设施的模式匹配50
3.6 电动汽车充换电负荷模型50
3.6.1 估算模型假设50
3.6.2 充换电负荷频率及比例模型51
3.6.3 充换电负荷计算模型53
3.7 本章小结54
第4章 基于SPEA-Ⅱ算法的多目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55
4.1 理想充电站规划模型的基本假设55
4.2 理想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多目标规划模型55
4.2.1 问题现状55
4.2.2 优化目标57
4.2.3 约束条件59
4.3 求解理想充电站规划模型的SPEA-Ⅱ算法60
4.3.1 SPEA-Ⅱ算法原理60
4.3.2 基本算法流程60
4.3.3 基于SPEA-Ⅱ算法的改进设计61
4.4 算例分析65
4.4.1 算例描述65
4.4.2 模型参数设定66
4.4.3 优化参数设定67
4.4.4 结果分析67
4.5 本章小结70
第5章 基于SPEA-Ⅱ算法的多目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重规划71
5.1 研究现状71
5.2 基于现有充电设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重规划模型72
5.3 基于SPEA-Ⅱ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二次选址规划求解74
5.3.1 SPEA-Ⅱ算法流程74
5.3.2 算法性能评价74
5.4 算例分析74
5.4.1 算例描述74
5.4.2 算法参数设置76
5.4.3 结果分析77
5.5 本章小结78
第6章 基于交通流模型的电动出租车充电设施规划79
6.1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80
6.2 出租车载客分布和载客目的地选择概率81
6.3 出租车空驶分布81
6.3.1 出租车空驶目的地选择概率81
6.3.2 出租车空驶分布82
6.4 小区载客率83
6.5 出租车运营模型84
6.5.1 模型假设84
6.5.2 具体步骤84
6.6 算例分析86
6.6.1 算例描述86
6.6.2 统计数据收集87
6.6.3 参数设定87
6.6.4 结果分析88
6.7 本章小结91
第7章 基于经济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多级选址规划模型研究92
7.1 基于经济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多级选址规划模型92
7.1.1 研究现状92
7.1.2 模型假设93
7.1.3 多级选址规划模型93
7.2 求解基于经济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多级选址规划模型的遗传算法设计94
7.2.1 遗传算法简介94
7.2.2 遗传算法基本流程95
7.2.3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95
7.3 算例分析96
7.3.1 算例描述96
7.3.2 求解与分析97
7.4 本章小结99
第2篇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统仿真建模
第8章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离散系统仿真建模102
8.1 仿真建模方法的优势102
8.2 离散系统仿真建模概述102
8.3 常用仿真软件104
8.4 基于AnyLogic平台的仿真建模104
8.5 其他仿真建模106
第9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仿真建模107
9.1 系统动力学模型107
9.1.1 系统动力学概述107
9.1.2 Bass模型简介108
9.2 基于AnyLogic行人库的电动汽车仿真环境109
9.2.1 行人交通流仿真建模110
9.2.2 社会效应仿真建模110
9.2.3 工厂与运输仿真建模110
9.3 电动汽车运行仿真设计111
9.3.1 路网层、障碍层分析与构建111
9.3.2 行动模块铺设112
9.3.3 充电站设计113
9.3.4 路径规划114
9.3.5 电动汽车设置116
9.4 基于行人库模型的电动汽车运行仿真分析116
9.4.1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116
9.4.2 仿真结果分析118
9.4.3 优化改进思路121
9.5 本章小结121
第10章 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公共区域快速充电设施运营仿真建模122
10.1 城市公共区域电动汽车运行模式分析122
10.1.1 城市公共区域电动汽车种类122
10.1.2 基于AnyLogic软件的智能体仿真模型123
10.2 基于多智能体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运营仿真模型124
10.2.1 电动汽车快充模式简介124
10.2.2 快速充电站运营系统仿真框架及各模块功能设计124
10.2.3 电动汽车运行系统仿真模型125
10.2.4 碳减排运行系统仿真模型126
10.3 仿真案例128
10.3.1 问题描述129
10.3.2 参数设定129
10.3.3 仿真结果分析130
10.3.4 分析与讨论137
10.4 本章小结137
第3篇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优化调度
第11章 基于TOPSIS方法的居民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140
11.1 居民区电动汽车出行及充电规律分析140
11.2 居民区慢充设施运营模型142
11.2.1 慢充设施运行特点142
11.2.2 模型功能设计143
11.2.3 TOPSIS分析方法143
11.3 电动汽车有序慢充管理策略145
11.3.1 直接控制145
11.3.2 间接控制145
11.4 仿真案例146
11.4.1 问题描述146
11.4.2 实验方案设计146
11.4.3 参数设定147
11.4.4 仿真结果分析147
11.5 本章小结150
第12章 基于阶梯惩罚策略的商业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151
12.1 研究现状151
12.1.1 基于价格信号的需求响应研究151
12.1.2 基于激励机制的需求响应研究152
12.2 基于经济惩罚的商业区有序充电管理场景介绍153
12.3 商业区停车场车流分布模型154
12.3.1 商业区交通流模型154
12.3.2 用户停车概率模型156
12.4 商业区停车惩罚模型158
12.4.1 商业区用户停车意愿158
12.4.2 电动汽车分时段惩罚模型158
12.5 商业区有序充电优化模型160
12.5.1 优化模型160
12.5.2 PSO算法161
12.6 算例仿真结果对比分析163
12.6.1 问题描述163
12.6.2 参数设置163
12.6.3 实验方案设计165
12.6.4 仿真结果分析166
12.7 本章小结169
第13章 考虑用户多样性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优化策略171
13.1 引言171
13.2 各类型电动汽车负荷需求模型171
13.2.1 起始充电时刻171
13.2.2 日行驶里程173
13.2.3 电池特性与充电时长模型173
13.2.4 电动汽车充电意愿模型174
13.2.5 各车型协同充电负荷计算175
13.3 电动汽车充电站收益模型176
13.3.1 集中式充电优化目标函数176
13.3.2 约束条件177
13.3.3 分散式充电优化目标函数179
13.4 充电站收益模型算法流程180
13.4.1 基于PSO的集中式控制策略180
13.4.2 基于拉格朗日松弛法的分散式控制策略182
13.5 算例分析182
13.5.1 问题描述182
13.5.2 模型参数设定183
13.5.3 算法参数设定184
13.5.4 实验设计184
13.5.5 实验结果分析184
13.6 本章小结189
第14章 含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可调节鲁棒优化控制190
14.1 研究现状190
14.2 鲁棒优化理论概述191
14.2.1 最优化问题分类191
14.2.2 鲁棒优化模型192
14.2.3 可调节鲁棒优化模型194
14.2.4 鲁棒对等式的转化196
14.3 基于鲁棒优化的风电微网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199
14.3.1 引言199
14.3.2 电动汽车与风电不确定性建模200
14.3.3 微网调度问题描述203
14.3.4 鲁棒优化模型206
14.3.5 鲁棒对等式与可调节鲁棒优化206
14.3.6 算例仿真208
14.3.7 本节小结212
14.4 基于鲁棒优化的光伏微网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213
14.4.1 光伏微网系统模型214
14.4.2 光伏微网双层调度系统模型216
14.4.3 算例分析222
14.4.4 本节小结227
第15章 V2G研究进展与展望228
15.1 V2G对电网侧影响分析228
15.1.1 V2G对电网调度的影响228
15.1.2 V2G对电能质量的影响229
15.1.3 V2G对电网稳定性研究230
15.1.4 V2G对配电网经济成本研究230
15.1.5 V2G对电网频率调节研究230
15.2 V2G对用户侧影响分析231
15.2.1 V2G对用户需求响应研究231
15.2.2 V2G模式下用户经济性研究231
15.3 V2G对储能系统影响分析232
15.3.1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动汽车与储能系统研究232
15.3.2 基于V2G模式的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研究232
15.4 V2G对环境影响分析233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234
参考文献 236
交通作为承载人类文明进步的工具,推动并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化历程。电动汽车作为一项集制造、机械、能源、信息、智能等多领域的集大成者产品,其技术变革与提升吸引了诸多企业、科技精英、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消费者共同参与其中,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交通出行共同努力。
事实上,电动汽车本身不是一个新产物,早在19世纪末,美国洛杉矶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电动出租车,在20世纪初曾经一度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但由于受限于当时电池技术、充电技术以及高昂的使用成本,很快就被内燃机汽车替代。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世界各国突然意识到化石燃料储量与供给的局限性,之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越来越注重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再次掀起研发电动汽车的技术热潮。截至1996年,通用汽车公司推出的EV1纯电动汽车可以连续行驶130mile,但彼时的EV1成本高昂且销量不佳,最终于2003年停产。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盟)对可持续发展与环保问题越来越关注,电动汽车迎来了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产品,如特斯拉的Roadster电动跑车、Model S,日产的LEAF,宝马的i3等车型。时至今日,我国电动汽车在国际生产和消费领域均占据了主导地位,除了比亚迪、北汽、上汽等传统电动汽车技术路线研发的车企外,还诞生了蔚来、理想等一批应汽车电动化而生的新的产业力量,甚至小米、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加入了电动汽车、智能交通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整个生态呈现如火如荼的蓬勃生机。
回顾电动汽车的整个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早期的电动汽车市场由于受电池性能、续驶里程、成本、安全性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制约,发展并不顺利。各国先后出台了各种政策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如欧盟于2014年推出了促进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应用的产业引导政策。我国政府早在“九五”计划期间就开始系统组织开展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并从“十五”计划开始通过国家“863”计划设立“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从而为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弯道超车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产业方面,我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通过“十城千辆”规划系统布局电动汽车的产业示范,并在3年计划完成后,于2012年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持续推动产业示范与发展;除了上述系列产业政策的保障外,政府还继续通过一系列具体交通管理政策的配合,最终使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从2014年开始呈现出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47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1813.4万辆,位居世界第一。诞生了以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巨头,真正确立了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
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充电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电力供应企业也先后经历了充电、换电的技术路线探索与抉择,最终在国家政策扶持、企业担当、技术经济性成熟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交替引领的目标。截至2024年6月,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台(套)数超过1024.3万,并且其增速与电动汽车数量保持同步增长,这为我国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友好的人-车-桩-网-充的电动汽车使用条件提供了根本性的基础设施保障。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在过去30多年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阶段,关于充电设施的规划、建模、仿真与优化调度分析一直是过去十多年间的研究热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模、仿真与优化调度》是作者对过去十多年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由弱到强、由少到多变迁的历史见证,也是我们对这一领域学习和探索的工作总结。为区别于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的V2G研究领域,本书仅以电动汽车单向充电设施的规划、仿真与优化调度为对象展开分析,暂不涉及V2G相关的基础设施规划技术及其优化调度方法。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模、仿真与优化调度》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031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B26013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基金项目(13MS19、16MS42)的资助。研究过程也得到了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能源与交通处原处长武平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原总师金茂菁教高、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教授、深圳大学潘燕春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刘自发教授、胡俊杰教授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作者指导的研究生张宁、廖振宏、胡宇辰、郑士尧、马源、梁子航、杨阳、史丽丽、徐灵杰、李少鹏、刘嘉华、张杰、苏豪、李雨婷、贺哲等同学也为本书成稿提供了大量基础模型与算例仿真的研究支撑。在此对他们的贡献一并表示感谢!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双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新时代背景下,未来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庞大,作为其基础支撑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也一定会从体量、规模、标准、体系、便捷、绿色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但愿本书能抛砖引玉,为同行提供相关技术研究与政策探讨方向的参考。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