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837413
这是一部重新讲述辛亥鼎革历史的学术著作。作者从清廷、袁世凯、革命党、立宪派、列强、舆论等多个维度详细考订了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总计125天中每一天所发生的事,然后依照史事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这一历史剧变进行新的叙述和分析。书中不仅提供了大量新史料和新史实,而且在袁世凯如何应对革命、袁世凯的政治诉求、清帝退位诏书的拟定及颁布、袁世凯是否逼迫清帝退位,以及孙中山缘何让位于袁世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新的认识,极具启发意义。
引言/001第一章 武昌起义后朝局演变与袁氏掌权/007 一 武昌首义与十四省响应/010 二 清廷决定出兵及起用袁世凯/018 三 袁氏应命赴鄂办理剿抚/028 四 滦州兵谏提出政纲十二条/044 五 清廷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055 六 袁氏当选内阁总理及入京与资政院沟通/065 七 皇族内阁结束与袁内阁组成/076 八 摄政王载沣退政归藩/085 九 冯国璋总统禁卫军/096 十 袁氏强化对近畿诸省之控制/101第二章 袁党密谋主动召集国民会议未果/107 一 袁氏以君主立宪招抚民军被拒/110 二 洪述祖首倡召集国民会议/120 三 袁氏接受国民会议及游说亲贵失败/124 四 唐绍仪推动袁氏密奏召集国民会议/130 五 杨度、汪兆铭组织国事共济会/134 六 国民会议遭各方拒绝/144 七 朱芾煌秘密赴鄂订立推袁之约/150第三章 南北议和协商召集国民会议失败/161 一 英国调停下停战协定的签署及延展/164 二 议和代表及地点的确定/178 三 袁氏的虚君共和诉求/185 四 唐伍议定由国民会议决定国体/200 五 唐氏敦促袁内阁尽早允准国民会议/214 六 袁氏力图以先订选举法延缓国民会议/220 七 袁内阁议拟劝导清帝逊位/229 八 唐氏续请国民会议与袁内阁上奏/238 九 清廷降旨允准召集国民会议/244 十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及南京临时政府建立/253 十一 唐伍议定召集国民会议办法/265 十二 民军提出优待皇室条件/270 十三 张謇代拟清帝逊位诏书/274 十四 袁氏拒绝唐伍所定国民会议组织办法/279 十五 北方议和总代表唐绍仪辞职/287第四章 袁内阁劝导清廷授权组织临时政府受挫/291 一 北方军人官绅及宗社党反对共和/294 二 袁伍电商互不相让/307 三 靳云鹏等游说袁氏支持共和及袁氏转变策略/319 四 袁氏利用洋商团提出组织临时政府/329 五 孙中山承诺让临时大总统与袁氏/335 六 袁内阁奏请内廷降旨速定大计/341 七 优待皇室条件的协商/351 八 内廷宣布共和诏书的秘密拟定/358 九 亲贵反对袁氏组织临时政府/363 十 孙中山对袁氏要求取消南京临时政府发起反击/370 十一 伍廷芳对袁氏试图独揽组织临时政府大权提出警告/376 十二 袁党应对危机之未遂密谋/380 十三 内廷降旨宣布共和及授权袁氏组织临时政府计划流产/385第五章 北军将领联衔请愿共和与清廷屈服/389 一 亲贵王公激烈抵拒共和/392 二 清廷再令袁氏商谈国民会议/397 三 廖宇春等敦促北军请愿共和/406 四 封赏袁氏侯爵阴谋与袁氏坚辞/410 五 段祺瑞等四十七将领奏请立定共和政体以巩皇位/417 六 宗社党领袖良弼被炸身亡/422 七 前敌两军和解与北军撤退/429 八 清廷授权袁氏与民军协商优待条件/434第六章 清帝退位优待条件协商及诏书颁布/445 一 袁内阁提议皇室优待条件/448 二 南北围绕优待条件的交涉/453 三 回归张謇所拟清帝逊位诏书/462 四 袁氏对清帝退位诏书的修改/465 五 清帝退位诏书之颁布/469 六 临时政府地点之争与袁氏就任临时大总统/477结语/491附录 辛亥鼎革纪事(1911.10.10—1912.2.12)/511征引文献/581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