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5649423
大咖推荐:经过院士、航天学者的精心指导、审读与推荐,具有专业和教育价值
内容全面:完整讲述中国空间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揭秘不为人知的航天技术
强强联合:航天研究员和邮票设计师首次联手创作,带来视觉与智慧的双重盛宴
生动有趣:集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能够满足大众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形式新颖:通过被誉为“国家名片”的邮票载体细致展示了太空探索的全新视角
本书共分5章,系统深入地描述了空间站的发展历史。第1章回顾了国际空间站的发展,并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第2章概述了发射载人飞船阶段、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与发射空间实验室阶段、建造空间站阶段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研究,阐述了每个阶段的重要进展和取得的成果。第3章对中国空间站进行了详细解读,既有空间站构型,各舱段的主要功能、任务和指标,也有天地往返飞行器,包括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以及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还有空间站天地保障系统,如环境控制与本书以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为载体,通过5个篇章的内容和近百枚邮票丰富的画面,系统深入地描述了空间站的发展历史。第1章回顾了国际空间站的发展。第2章概述了发射载人飞船阶段,航天员出舱活动、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与发射空间实验室阶段,建造空间站阶段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研究。第3章对中国空间站进行了详细解读。第4章介绍了空间站部署的先进科学实验柜,以及正在开展的生命、材料等太空科学实验。第5章对载人月球探测、月球基地的建设及载人火星探测进行了畅想和展望。
本书内容全面,既有有温度的空间站和载人航天发展历史,又有科学严谨的空间站系统组成、功能和关键技术的介绍,还有丰富有趣的太空科学实验解读,是大众认识与了解空间站乃至太空探索的非常好的读物。
第 1 章 太空探索——蓬勃发展的空间站事业 1
★什么是空间站 3
★“礼炮号”空间站 7
★“天空实验室” 11
★“和平号”空间站 13
★国际空间站 15
中国空间站 18
★中国空间站的架构:核心舱与实验舱的协同 19
★迈向深空:中国空间站的战略意义 21
第 2 章 逐梦星河——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23
神舟一号飞船 25
神舟二号飞船 28
神舟三号飞船 30
神舟四号飞船 34
神舟五号——中国人进入太空 36
神舟六号飞船 40
神舟七号——第一次出舱 43
太空之吻——交会对接 46
天宫二号——试验性空间站 50
空间站拉开序幕
第 3 章 揭秘前沿——带你走近中国空间站 57
空间站的基本构成 59
★ 空间站的构型 59
★ 空间站的功能 61
天地往返运输 64
★ 长征二号 F 火箭 64
★ 长征七号火箭 66
★ 长征五号火箭 68
★ “神舟”载人飞船 70
★ 天舟货运飞船 72
空间站天地支持保障 74
★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74
★ 空间站测控通信 76
★ 载人飞船返回着陆 77
空间站建设过程 80
★ 天和核心舱 80
★ 天舟二号飞船发射 80
★ 神舟十二号飞船任务 81
★ 问天实验舱发射 82
★ 梦天实验舱发射 82
第 4 章 宇宙奥秘——那些精彩的太空科学实验 85
太空中的知识探索:为何在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 86
太空实验的基石:空间站的科学设施与资源 91
★ 科学实验柜 91
★ 舱外暴露实验装置 106
★ 巡天空间望远镜 110
太空实验室:在太空中进行的科学探索 111
★ 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 112
★ 微重力物理科学 123
★ 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 134
★ 空间新技术试验 136
空间站预期展望 140
第 5 章 未来可期——载人月球与火星探测 143
载人月球探测 144
★ 载人月球探测的愿景与意义 144
★ 载人月球探测的发展现状 146
★ 载人月球探测的关键技术 149
★ 载人月球探测的实现方案 154
月球基地 156
★ 载人月球基地的设想 156
★ 月球基地的建设 157
载人火星探测 167
★ 火星的环境特点和探索价值 167
★ 火星探测的发展 168
★ 载人火星探测的技术挑战 171
★ 火星移民能不能实现 172
参考文献 174
《圆梦天宫:中国空间站的科技探索之旅》一书内容翔实、逻辑清晰,科学知识与航天邮票相结合,系统介绍了中国空间站的研制建设和精彩纷呈的太空科学实验,语言生动活泼、表述浅显易懂,使读者能够对中国空间站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规划能够清楚地把握,是一本很难得的、优秀的科普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欧阳自远
《圆梦天宫:中国空间站的科技探索之旅》以航天知识和邮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生动的叙述,系统介绍了中国空间站和大规模开展的太空科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