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78281
- 知名收藏家王帅的美学随笔,一部汇集十年收藏心得的用心之作。
全书52件(套)近现代书画藏品均为作者的私人收藏,囊括张大千、潘天寿、林风眠、朱自清、陈梦家、孙犁等众近现代名家绘画与诗文稿。
因为爱,所以坚持;因为爱,所以表达。读画、看花、怀人,书中每一件作品的入藏背后,是作者结出一段有心的机缘。
- 别具一格的文风带领读者从艺术收藏看人生。
“真爱无需斯文,表达必须露骨。”
本书作者对书画的解读不局限于传统的考释,不囿于美学的抽象,只独出机杼:是庄周目击而道存,是书画与自己、与孩子、与母亲、与妻子的关系,是融入生命体验与人生情感记忆的记录,是一次对美的解读。
- 白谦慎、郭彤、老树、邱兵、薛龙春、周永良,众多名家联袂倾情推荐!
画里画外,王帅游走在真实与想象的世界中,用纯净的文字,记下对人间的种种感悟。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 白谦慎
在我们心目中,王帅是难得的不需要招商的藏家。不认识他的时候,我们通过他的遴选识别他;认识他以后,我们通过他的聊天寻找他的心宜。而今又有了文字,看起来藏家藏品和文字三者的会合,的确能带来比收藏本身更多的本真袒露,这种同频可能就是收藏的真谛,或者说比真谛更多一点明目张胆的喜悦。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书画部负责人 郭彤
王帅对所有收藏的画都有着他自己奇怪的让人信服的理由,且多作考证,他的藏画,见证着他的率性,成长,挥洒,体悟,境界,还有,对女儿的长长祝福。
对于他的简介,我曾经擅自加了“收藏家”三字,他说,改为“收藏者”吧,我说,这由我们来定,由不得你的。
他当然是收藏家。
——顾村言(澎湃艺术主编)
我不懂画,也不懂艺术,但我读王帅这本书的时候,很快活,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突然扔掉了拐杖,在田野上兴高采烈自由自在地走着,爱到哪儿去就可以到哪儿去。
——邱兵
好的文字不在乎说些什么。王帅打着读画的名义,其实是在读人。读古人,读现代人,读各种人,读着读着就读成了自己人。
他的脑子转得快,语言跳荡,看着东拉西扯,最终还能扯到一块儿,还叫人挑不出毛病,这是个本事。
这个本事的来源,我想一个是天真易感,于万物见之多情,于所遇多有好奇探究的冲动。一个是知道便可,见好就收,没想着搞出一番道理来成为一方专家。还有一个就是性情所至,不计得失,说完了先让自己痛快一阵子再说。
——老树 刘树勇
他的读画,大抵也是两种情绪的交替。有时特别欢快,温情,尤其是谈到画和他的关系,和他孩子的关系,和他孩子他妈的关系;有时又特别感伤,在写到朱自清、陈梦家、吴湖帆、王世襄和他们的妻子时,王帅几乎将自己代入到画中,代入到写字、作画的人身上,然后通过很小的细节,将苦难、荒唐撕开来给我们看:你看你看,它的底色有多美好!!!情深而文明,我想大率如斯。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薛龙春
有些读画文章,习惯于写论文,意在说理,往往质胜于文,甚或言辞奥涩。王帅自谦外行,可他却是画中人读画,真心真情,妙言隽语,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浙江省文物委员会委员 周永良
- 出挑颜值&精美设计!
全彩四色印刷,特别设计手卷拉页,便于读者欣赏。
- 本书版税全部献给魔豆妈妈基金,让爱温暖四季你我!
春风最随美人意,为她开了百种花。
月移花影香满室,此生只对她低头。
自古好事者皆因真爱而入藏书画,而本书中的诸文字,正是作者对其收藏近现代书画、诗文稿的付出与心血的真爱。这份爱在作者收藏的一幅幅书画、手稿中,是对母亲的思念、对妻女的关爱,也是自身对世间百态的经历与品评,更是对时代风物的体味与琢磨。
本书是一本以读画为主题的随笔集。旧画、旧人、旧事,以颇具个人风格的文字,道尽作者对十几年来对其近现代书画、手稿收藏前后的始末,试图读尽画内的旨趣,叩问世间的美。
读 画
那些画,那些人 / 2
“壁画”的起源 / 6
卜算子——读《息翁玩具图》 / 9
给您打了十年工——读宾虹先生画作 / 16
十万青年十万军——读申石伽《春灯蕉雨图》 / 21
思无邪——买画者言周昌谷 / 24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读蒲华《西湖小隐图》 / 34
同是天涯沦落人——读林风眠《瓶花仕女》 / 40
一块石头和另一块石头 / 44
一只惹是生非的好猫 / 49
多情是女郎 / 59
直道相思了无益 / 64
旧时王谢堂前燕——读钱今凡旧藏溥儒《十二月令联》 / 69
一张意外的张大千 / 74
一分钱,看一本,看一生 / 78
镇宅之宝——朱屺瞻的一张画 / 84
那时粉丝真无敌——读《国色天香》 / 87
满地都是陆俨少 / 90
人生得意须三思 / 94
一群小姑娘和她们弟弟 / 97
看 花
拈花惹草 / 103
萱草 / 105
桃 / 108
石榴 / 111
枇杷 / 114
牡丹 / 117
荔枝 / 121
荷花 / 124
狗尾巴草 / 127
佛手 / 130
白菜 / 134
怀 人
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在无尽上——浅谈流沙河、周梦蝶 / 141
棉田上的红日 / 144
背影之后——浅谈朱自清先生 / 158
她和他和她——浅谈王世襄 / 164
沧海月明,自珍自怜——我从孙犁先生处得到的教益 / 169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177
画外音
后记:一个集邮者爱好者的自白 / 187
这些文字,那些画儿 / 189
一日长于百年 / 194
《赵忠秋剪纸》书后谈 / 201
听见妈妈的声音 / 208
同是天涯沦落人——读林风眠《瓶花仕女》
解决人生问题的话题,从来不是解决个人问题的苦药。
我看到林风眠先生的画首先想到了自己。
我听到呐喊,听到挣扎,听到骄傲,听到寂寞里的忧郁和安静。听到一朵野花在荒野里开了又谢了的声音。
我看到美,被打回原形,似乎看到白骨精的不甘不舍,看到白娘子的不得不舍,看到命运的几种后果:不得不认,还是我就不认。
这要命的美啊。是无常。是被安排的命运。
这被安排的命运啊。是忧伤里的阳关三叠,阴阳两隔,不知所去。
你看到也好,听到也好。
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
它透过松林和坟丛,悸动而闪亮。
公正的“中午”在那里用火焰织成
大海,大海啊永远在重新开始!
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深思,
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沈苇保尔·瓦雷里的《墓志铭》,卞之琳译
我把这张画挂在我的家里。我写过一段文字:
漂亮不过我的妈妈,我跟我妈妈不见面已经三十七年矣。她是美好的,受苦的。她的所有,影响我的所有。我看到林风眠先生的画。我想起你。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执意要买她。就当买一缕风,一声钟,一个梦不到的人的梦。一个一辈子的孤单和一场黯然销魂吧。事实上,我所有想掩盖的事实就是,我亲爱的妈妈,在1984 年,离开了我。
林风眠说:“我是睁着眼睛在做梦,我的画确是一些梦境。”
林风眠对表现女性之美情有独钟,或许是他心有所寄。他六七岁时,年轻的母亲因违反族规,被族叔们捆绑在林家祠堂前的石柱上受到毫无人性的折磨。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当时被关在屋子里,不让出来,当时什么都不知道,也没看见这些惨剧,在家突然有一种感觉,突然愤怒疯狂起来,我拿起一把刀,冲出门大叫,我要杀死他们,将来我要把全族的人都杀了。远远地看到了妈妈垂头的形象。很多人把我抱牢了,夺了我的刀,不要我接近妈妈。我大哭大叫了一顿,他们把我抱回家里。”他母亲后来被族里人卖到外乡,从此母子再也没有相见。
他在法国卢浮宫时说,每每看到《蒙娜丽莎》就要流眼泪。他说总觉得那是母亲的凝望和微笑。
【林风眠《瓶花仕女》】
尺寸:纵68 厘米,横65 厘米
装裱形制:镜框
款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
《瓶花仕女》约作于20 世纪60 年代初,画面是常见的西画形式。刻画简约,略显夸张,具有抽象性和象征性。这一仕女造型借鉴了意大利杰出的表现主义画家与雕塑家、20 世纪初法国“巴黎画派”重要代表莫迪里阿尼的艺术风格。但仕女的面相、发髻、衣裙以及一些线条又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特色。
林风眠(1900—1991),原名绍勤、绍琼,学名凤鸣,后改名风眠,广东梅县人。1919 年从梅州中学毕业后到上海参加“留法俭学会”,并于当年赴法留学。1926回国后被蔡元培聘任为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后改名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27 年赴南京任国民政府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28 年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学院(后改名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即今中国美术学院),为首任院长兼教授。1960 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1966 年“文革”爆发后被抄家,惊恐之余,亲手将作品浸成纸浆毁掉。1968 年被拘留于上海第一看守所,于1972 年年底获释。1977 年移居香港。林风眠以“调和中西”为艺术理念和创作宗旨,将东西方艺术融合,开拓出中国美术通往“现代”的道路。风格独特且多元化,以水墨和彩墨为主要的形式,风格沉静、孤寂、悲凉、抒情。主要题材有仕女、戏曲人物、静物花卉、风景、禽鸟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