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245597
首篇为“总论”篇,5 位主讲人来自ESG 相关的主管部门、国企和高校研究机构, 各自从 不同的视角解读了ESG 浪潮中, 企业应如何贯彻“利益并举”的理念, 执行可持续化的公司 治理模式, 以使自身的价值创造与国家的双碳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融合。 第二篇为 “国际准则”篇,4 位来自会计准则委员会、高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讲人分享了其所亲历 的国际准则的制定、修改和执行过程, 及其背后来自国内外社会各界的诉求、 压力和反馈, 为我们揭示了牵动全球的ESG 披露标准的形成过程。 第三篇为“商业实践”篇, 来自高校、 评级和咨询公司的4 位主讲人以企业为视角, 分享了在披露要求下, 企业应如何以评级实践 为参考, 构建ESG 核算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机制, 特别是传统经营模式常被忽视但ESG 管 理极为重视的供应链管理的构建, 最终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第四篇“价值投资”回归 到ESG 实践的核心理念———投资引导, 来自高校和投资机构的3 位主讲人分享了在绿色金 融的宏观政策背景下, 市场如何通过ESG 评级这一显性化工具, 将ESG 理念应用到投资实 践中。 本书区别于市面上一般化的ESG 内容概览和操作指南, 旨在从不同视角讲述ESG 的 中国故事, 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向可持续化和低碳化转轨的艰辛过程记录下更直面、 更多 维、更前沿的切片式留影。
本书基于上海财经大学富国ESG研究院的系列讲座内容编撰而成。16位主讲人来自ESG相关的国企、高校、专业委员会,以及在实践一线的评级、投资和咨询等机构,均为ESG大潮的推波者和亲历者。讲座内容既覆盖宏观的ESG政策背景和准则制定,也涉及企业、评级、咨询、投资基金等ESG生态主体的微观实践。本书区别于市面上一般化的ESG内容概览和操作指南,旨在从不同视角讲述ESG的中国故事,为中国向可持续化和低碳化转轨的艰辛过程记录更直面、更多维、更前沿的切片式留影。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讲 践行ESG 与企业经营发展变革/001 (屠光绍,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 总 经理) 第二讲 如何擘画和大写ESG 的“G”/010 (王忠民, 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第三讲 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双碳”目标的实现/014 (赖晓明,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 第四讲 碳中和与中国式现代化/022 (陈诗一,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第五讲 从利他到共赢:ESG 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032 (范子英, 上海财经大学富国ESG 研究院院长、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第二篇 国际准则 第六讲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初期工作———正面评价、挑战和应有的对策/045 (张为国, 上海财经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原理事; 薛爽, 上海财经大学会 计学院讲席教授、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第七讲 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的最新进展、全球动向与中国行动/055 (王鹏程,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八讲 与ESG 相关的国际评估准则发展动态/069 (陈少瑜, 普华永道中国资深合伙人) 第九讲 底层设计: 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073 [范勋,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专业业务合伙人) ] 第三篇 商业实践 第十讲 2024: 中国企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突进之年/083 (诸大建,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第十一讲 供应链中的ESG 研究/089 (朱庆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中美物流研究院副院长) 第十二讲 ESG 评级的原理方法与实践运用/101 (郭沛源, 商道咨询首席专家、商道学堂校长、商道融绿董事长) 第十三讲 ESG 价值核算与可持续微观机制构建/110 [殷格非, 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一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四篇 价值投资 第十四讲 绿色金融政策系列研究/125 (李志青,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第十五讲 ESG 评级在投资中的应用/135 (蔡卡尔, 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量化投资总监、基金经理) 第十六讲 ESG 理念与价值投资/150 (邵琳琳, 国投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环保和公用事业行业分析师)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由2004 年联合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倡议计划(Global Compact)首次提出, 是推动可持续转型的最新工具。 与以往以政策为主导, 以外力推动为思路 的转型工具不同,ESG 以市场为主体, 通过显性化企业的潜在风险, 引导利益相关者的投 资、消费和就业等行为, 使公司利益与外部环境和长期发展深度绑定, 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 的共同可持续转型。 因先进的市场化理念和卓越的实践成效,ESG 自提出以来, 快速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 发展进程的重要工具。 至今, 已有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 、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 会基金会(SASB)在内的四个重要国际组织发布了ESG 信息披露标准; 根据《 巴黎协定》签 署国统计,ESG 实践几乎覆盖了所有经济体; 根据毕马威发布的《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调查》, 截至2020 年,16 个工业国家前100 强企业中有80%发布了泛ESG 报告。 中国的ESG 进 程也紧跟国际, 环保部生态环境部、证监会和交易所在2003 年到2020 年间, 发布了数项可 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指引和要求。 受此推动, 中国企业的 ESG 披露快速增长,2017 年到 2022 年,A 股中发布泛ESG 报告的企业从871 家增长到1 755 家。 特别在2024 年, 三大交 易所和财政部分别发布了更明确的披露指引, 标志着企业的ESG 工作即将由“可选动作”变 为“规定动作”, 中国的ESG 进程正迅猛加速。 ESG 的市场化理念, 要求其参与主体不能只有披露企业, 而是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做 支撑。 这涉及两个关键问题, 即企业的ESG 信息通常是庞杂且隐蔽的。 首先, 影响企业可 持续发展的因素种类繁多, 以2016 年版的 GRI 可持续性报告标准为例, 涵盖经济、 环境和 社会三大议题, 共33 个细分议题, 每个议题还需要数个指标作支撑。 其次,ESG 重点关注 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因素, 特别是潜在风险和供应链传导。 这些因素大多是企业自身也不 甚清晰, 或者不愿意向外界披露的。 外界要验证这类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十分困难。 由 于ESG 信息的庞杂且隐蔽, 企业的ESG 报告难以直观和真实地向市场传达其发展的可持 续性, 致使投资引导的作用无法发挥。 为纠正ESG 信息庞杂、隐蔽的问题,ESG 生态逐步建立和发展。 首先是准则制定和咨 询机构, 前者多由国际权威机构和各国的主管部门承担, 规定企业披露的目标、 框架和细 则。 后者多由传统的咨询机构承担, 也有部分新兴的专业ESG 咨询机构, 为企业的数据分 析、报告撰写和治理提升提供帮助。 其次是鉴证机构, 鉴证类似财务审计, 是对ESG 信息真 实性的一种调查核实, 因此多由传统的审计机构承担。 最后是ESG 评级机构, 在企业按规 范提供真实ESG 信息的基础上, 其庞杂性依旧存在, 且对企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完整描述依 旧存疑。 因此, 衍生出了一个专门的机构, 其功能是通过搜集更为细化和及时的ESG 信息, 结合企业的ESG 报告, 形成更加全面和量化的ESG 底层指标, 再结合评级方法论, 将底层 指标逐级加权综合, 最终形成反映企业ESG 表现的直观评分。 ESG 生态在ESG 前沿的经 济体已趋于成熟, 是ESG 信息转化为有效的市场信号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在中国, 随着披露要求的强化,ESG 生态也正快速建立和发展。 在这一大潮中, 不管是 传统的主管部门、交易所、咨询机构、机构投资者、 科研院所, 还是新兴的ESG 培训、 咨询和 评级机构, 都在复杂的市场局势和多变的政策环境中不断调整战略, 奋勇前行。 上海财经 大学富国ESG 研究院作为ESG 大潮的独立观察者和研究部门, 以人材培养为初衷, 以研讨 交流为目的, 在2023—2024 年间邀请了16 位主讲人来研究院分享。 主讲人的从业单位有 ESG 相关的国企、高校、专业委员会, 以及在实践一线的评级、投资和咨询等机构, 几乎涵盖 了ESG 生态的所有部分, 主讲人也均为ESG 大潮的推波者和亲历者。 讲座内容既覆盖宏 观的ESG 政策背景和准则制定, 也涉及企业、评级、咨询、投资基金等ESG 前沿主体的微观 实践。 在征得主讲人同意, 并整理演讲稿后, 形成了本书《ESG 前沿十六讲》, 包括如下四篇 内容。 首篇为“总论”篇,5 位主讲人来自ESG 相关的主管部门、国企和高校研究机构, 各自从 不同的视角解读了ESG 浪潮中, 企业应如何贯彻“利益并举”的理念, 执行可持续化的公司 治理模式, 以使自身的价值创造与国家的双碳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融合。 第二篇为 “国际准则”篇,4 位来自会计准则委员会、高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讲人分享了其所亲历 的国际准则的制定、修改和执行过程, 及其背后来自国内外社会各界的诉求、 压力和反馈, 为我们揭示了牵动全球的ESG 披露标准的形成过程。 第三篇为“商业实践”篇, 来自高校、 评级和咨询公司的4 位主讲人以企业为视角, 分享了在披露要求下, 企业应如何以评级实践 为参考, 构建ESG 核算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机制, 特别是传统经营模式常被忽视但ESG 管 理极为重视的供应链管理的构建, 最终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第四篇“价值投资”回归 到ESG 实践的核心理念———投资引导, 来自高校和投资机构的3 位主讲人分享了在绿色金 融的宏观政策背景下, 市场如何通过ESG 评级这一显性化工具, 将ESG 理念应用到投资实 践中。 本书区别于市面上一般化的ESG 内容概览和操作指南, 旨在从不同视角讲述ESG 的 中国故事, 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向可持续化和低碳化转轨的艰辛过程记录下更直面、 更多 维、更前沿的切片式留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