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60493
1.他与其父晏殊世称“二晏”,鲁迅夸他:“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世人却对其知之甚少,甚至连生卒都难以考证。传记作家林希美苦心潜沉之作,探寻藏在《小山词》背后、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晏几道的另类人生!
2.《小山词》的配套阅读书!号称北宋di一的婉约派作者,黄庭坚为其作序,从“宝二爷”到阶下囚,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但他却始终人间清醒!他用妙笔书写喜怒哀乐,虽然仕途屡遭波折,但依然保持真性情。
3.文后附录简易年表,晏几道生平大事件清晰可见;随书附录《小山词》黄庭坚序、自序并附译文,此外,还收录有晏几道简易年谱,生动展现晏几道重要的人生切面。
全书以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晏几道的家世背景、婚姻爱情、宦海沉浮、亲情友情等人生重要侧面,表现其落寞但真情的一生。晏几道,作为二晏(宋代的两位大词人晏殊和他的儿子晏几道)中的小晏,其成就非凡。晏几道的词集名《小山词》,不仅在宋代名震一时,就是在整个词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晏殊甚至被后世评论者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而晏几道的成就更在其父之上。本书在展现晏几道生平的同时,也剖析了其经典诗词,为广大读者展现了词人的魅力。此外,为其诗作、典故增添注解,便于读者们更好的欣赏阅读。
序 I
第一章 zui是人间美少年
痴情贵族 002
家世与出身 008
在微光中长大 014
醉心诗情,承接家风 021
一直在路上 027
第二章 天有不测风云
回到汴京 034
晏殊离世 039
深情浅,终不能入梦 045
无处说相思 051
醉亦是人生 058
第三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
春风自是人间客 064
谁与开颜笑 070
只求意气相投 078
酒中知己 085
因为懂得,所以放逐自我 091
第四章 若问相思甚了期
素心不解莲 098
问谁同是忆花人 105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12
朝云信断知何处 118
红颜暗与流年换 126
第五章 人生如梦,梦是人生
眼前事,甚分明 134
如今不是梦 141
卿本无情,哪堪入梦 148
年年如此,欢意匆匆 154
人我不知处 162
第六章:天涯游子,只争归期
只思旧时人 170
无处安放的心 177
月是故乡明 182
陈年旧事,牙板再唱和 188
醉后莫思家 194
第七章 何必枉被浮名误
重回汴京 202
何必枉被浮名误 209
梦云归去不留痕 216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22
锦字成灰 229
后 记233
附 录
《小山词》黄庭坚序 236
《小山词》自序 239
晏几道简易年谱 241
阅读及参考书目 243
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王国维
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鲁迅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
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
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宋] 黄庭坚《<小山词>序》
痴情贵族
清代诗人黄仲则诗云:“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人生有多少事能够重来,又有多少人别后还会遇见?这一切终究不过是路上的风景,路过后一切成空。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于是,人们纷纷开始“如是观”,却发现那真实的人生,不是梦,也不是幻,更不是露水和闪电。离别后,相思是痛的;逝去后,回忆是痛的;经历磨难时,前路茫茫,也在痛着……
快乐时,可以活在当下;痛苦时,又如何能坦然安于当下?所以,人们喜欢回忆过去,期望未来,不愿活在“观”苦中。为了逃避痛苦,也唯有走进回忆与对未来的畅想中,才能让自己过得快乐些。也正因如此,人们进入了如梦如幻的梦境中。
在宋朝,也有一人生活在梦里。
他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含着金汤匙出生。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给了他高贵的身份,使他每天沉浸于跌宕歌词、纵横诗酒、乐享奢华的生活中。黄庭坚说他痴,可他却不愿从痴中走出来。
他以为,自己以富贵开始,也便会以富贵结束。不承想,父亲的去世,很快结束了他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他成了一个落魄的贵族。此后,他再不能风流闲适、锦衣玉食、珠围翠绕,只能在凄凉中,用一首首词诉说情苦与哀愁。
他原本无须过如此落魄的生活。他才华无限,有入世头脑,但因为放不下高贵的身份,放不下心头那点儿文人气节,使得他不愿做入世的事。他不愿与官场的人同流合污,不屑与人明争暗斗,因此,终生只能混个小官小吏。
所以,黄庭坚说他痴。
因着痴,他醉心词情,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词人。
他是晏几道,与父亲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黄庭坚说晏几道的词:“文章翰墨,自立规摹。”
晏几道极善文字,独立于花间,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晏几道的词,词风真挚深婉,工于言情,无论当时还是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白雨斋词话》评价:
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
他的词有父亲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语多浑成,却又比晏殊的词更为沉挚、悲凉。
父亲晏殊,身处承平天下,居高位,揽富贵,其词多是盛世之音。晏几道不同,他幼时富贵,却一生沉沦,在词作思想与内容上比父亲的词更为深刻。他写个人遭遇,写昨梦前尘,亦写人世悲欢离合。
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
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如果唐诗是一碗浓浓的烈酒,那宋词便是一杯哀婉的清茶。
唐诗,于云月之下、山水之间、市井人家、天涯古道,皆可悲歌慷慨吟诵。那风流,那寂寞,那江山飘摇,尽是疏狂与豪迈。而宋词,之于酒,之于花,之于月,又皆是情意幽婉,敏感多情,抑郁
悲怆,言不尽情。那相思,那泪水,那情怀,说不完衷肠,道不尽孤独。
人世,于晏几道而言,他潇洒不起来。他醉意朦胧、痴情等待、沉浮起落,若还能活得洒脱豪迈便失了人气儿。
人啊,zui喜欢这点人气儿了,一点儿也不喜欢隐居山林的仙气儿。
有人说,他的词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能动摇人心。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皆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他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复堂词话》便赞它是“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他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苕溪渔隐丛话》便评它“词情婉丽”;他再写“梦魂惯得
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邵氏闻见后录》记载,程颐便直言曰:“鬼语也!”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