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205885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媒介工业将目标对准了家庭空间,并持续不断地渗透到家庭生活中,家庭成为媒介消费和使用的重要场所,家庭空间逐渐“媒介化”。本书选取“新年画”、有线广播、电视、互联网、智能家居等家用媒介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分析阐述了中国家庭空间的媒介化与社会生态、文化价值、人类主体等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本书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深度访谈等形式,这也使得该书研究内容及成果更贴近我国现实语境,为学界提供了观察媒介发展的新视角。
目 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点说明
五、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六、本书框架和章节概述
第一章 媒介化理论:理解媒介的新范式
一、权力的“意向”;传播批判学派视野下的媒介观
二、作为聚合物的媒介:物质性理论视野下的媒介观
三、媒介化理论:理解媒介社会影响的新范式
第二章 家国感的建立:技术入户与家庭空间政治化
一、作为媒介的“新年画”:新中国成立初期家庭空间的视觉重构与政治认同
二、听觉政治:广播入户与家庭空间中的声音景观
三、从厅堂到客厅:电视家居化与家庭仪式感的重塑
四、自我的媒介化:文化政治视角下的家庭影像研究
第三章 家庭工厂的形成:传媒技术与家庭空间的相互影响
一、象征性经济:传媒技术的象征消费
二、劳动边界的模糊:家庭空间的工厂化
三、数字居家:“社区团购”与家户资源争夺
第四章 家庭关系空间的媒介化:技术“神话”与物体间性逻辑
一、媒介化生存: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家庭交往与技术使用
二、重新理解智能家居:物体间性逻辑中的“人-物”关系重构与认识论转向
三、再造共同体:电商平台与家庭关系的重塑
四、“亲身”的消失:“宅”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考察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一、作为场域的“家”:空间重塑与权力角逐
二、“家”的意义延伸与家庭关系变动
三、媒介技术与主体的驯化
附录1:受访样本信息概述
附录2:访谈大纲
参考文献
后记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点说明
五、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六、本书框架和章节概述
第一章 媒介化理论:理解媒介的新范式
一、权力的“意向”;传播批判学派视野下的媒介观
二、作为聚合物的媒介:物质性理论视野下的媒介观
三、媒介化理论:理解媒介社会影响的新范式
第二章 家国感的建立:技术入户与家庭空间政治化
一、作为媒介的“新年画”:新中国成立初期家庭空间的视觉重构与政治认同
二、听觉政治:广播入户与家庭空间中的声音景观
三、从厅堂到客厅:电视家居化与家庭仪式感的重塑
四、自我的媒介化:文化政治视角下的家庭影像研究
第三章 家庭工厂的形成:传媒技术与家庭空间的相互影响
一、象征性经济:传媒技术的象征消费
二、劳动边界的模糊:家庭空间的工厂化
三、数字居家:“社区团购”与家户资源争夺
第四章 家庭关系空间的媒介化:技术“神话”与物体间性逻辑
一、媒介化生存: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家庭交往与技术使用
二、重新理解智能家居:物体间性逻辑中的“人-物”关系重构与认识论转向
三、再造共同体:电商平台与家庭关系的重塑
四、“亲身”的消失:“宅”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考察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一、作为场域的“家”:空间重塑与权力角逐
二、“家”的意义延伸与家庭关系变动
三、媒介技术与主体的驯化
附录1:受访样本信息概述
附录2:访谈大纲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