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796366
★ 2024年8月是米沃什逝世二十周年,2025年是米沃什获诺贝尔文学奖四十五周年。
两册小开本平装,精致而完整地收录诗人创作于1931年至2001年间的336首诗作,按年代排序,融贯地显示了诗人创作的轨迹。完整阅读是最好的纪念。
★ 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斯瓦夫•米沃什,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以其无可匹敌的精确与优雅,定义了他所属时代的悲剧与美。他的诗歌,无论是描述他在波兰度过的少年时代、战乱中华沙的悲痛或他对信仰的追寻,都令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平凡人生的个体性。诗歌对死亡、战争、爱与信念的探索扣人心弦,震动人心并为之深思低回: “在这片大地上存在过,其本身已远非任何语言可以形容。”
★ 在米沃什看来,诗歌是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诗歌的意义在于尽全力捕捉可触知的真相,“它的目的就是,而且只能是,拯救。” 他的诗跨越了二十世纪,把过去和现代相连,把自己与读者相连,以一句话为家,对抗混乱与虚无。
★ 全新瘦长诗歌开本,装帧亲和轻便,适合旅行、通勤携带阅读。
《礼物:米沃什诗歌1931-1980》汇集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1931年至1980年间的诗作,按创作发表的年代,收录《冻结时期的诗篇》(1933)《拯救》(1945)《白昼之光》(1953)《着魔的古乔》(1965)、《没有名字的城》(1969)、《太阳何处升起何处降落》(1974)和《珍珠颂》(1981)等129首诗篇。既有色彩浓郁的抒情与描写的长诗,也有激烈愤慨的嘲讽与批判。在此期间,米沃什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也经历了辗转移居法国、定居美国等人生遭遇,写下《礼物》《菲奥里广场》《世界》等传世名篇。
冻结时期的诗篇(一九三三)
肇事者
三个冬天(一九三六)
歌
军火库大门
赞歌
黎明
缓流的河
一对夫妇的雕像
拯救(一九四五)
勒瓦卢瓦之歌
偶遇
废墟中的一本书
创造日
菲奥里广场
世界(天真的诗)
路
小门
门廊
餐厅
楼梯
图画
父亲在书房
父亲的咒语
窗外
父亲在解说
罂粟的寓言
在牡丹花旁
信念
希望
爱情
林中旅行
鸟的王国
恐惧
找到
太阳
穷人的声音
世界末日的歌
公民之歌
可怜的诗人
咖啡馆
一个可怜的基督徒望着犹太区
郊区
阿德里安•吉林斯基之歌
告别
逃走
在华沙
献词
白昼之光(一九五三)
瓷器之歌
欧洲之子
二十世纪中叶的肖像
民族
出生
家庭
海洋
旅途
论法的精神
传说
大地
你侮辱了……
密特贝格海姆
诗论(一九五七)
前言
一 美丽的时代
二 首都
三 历史的精神
四 大自然
颂歌
波庇尔王及其他(一九六二)
波庇尔王
饶舌
教训
不再更多
鸟颂
幸福
曾经是伟大的
该,不该
这意味什么
赫拉克利特
希腊肖像
大师
轻率的谈话
在米兰
选自《波尔尼克小城的编年史》
蓝胡子城堡
加利波
主人
旺代人
奥查勒尼亚女士
梦幻集
边陲
沿着我们的国土
着魔的古乔(一九六五)
这是冬天
着魔的古乔
江河变小了
他们要在那儿安装电视屏幕
彼岸
这城市灿烂辉煌
这些走廊
三论文明
格言
我睡得太多……
酒神赞歌
没有名字的城(一九六九)
岁月
没有名字的城
当月亮
快来吧,圣灵
窗子
管弦齐奏
怎么回事
在路上
白色
论证与回答
忠告
咒语
诗的艺术?
在二〇六八年全球国家理事会上的发言中关于纪律性的
更具说服力的论据
海岛
我的忠实的母语
散诗(一九五四至一九六九)
存在
一个错误
多么丑陋
致罗宾逊•杰弗斯
信(致拉贾•罗奥)
太阳从何处升起何处降落(一九七四)
使命
钟点
一个故事
阅读
神的摄理
消息
历史的加速推进
给N.N.的哀歌
呼吁
号召遵守秩序
不是这样
那么少
关于天使
一年四季
礼物
太阳从何处升起何处降落
一 听从
二 一个自然主义者的回忆录
三 拉乌达
四 在城市上空
五 短暂休息
六 控告者
七 冬天的钟声
珍珠颂(一九八一)
魔山
风景
凯撒里亚
孤独研究
幸福的一生
衰落
诱惑
秘书
证据
惊异
思想
费利娜
读日本诗人一茶(一七六二至一八二六)
句子
在圣像前
诗的状况
距离
当度过了漫长的一生
前去朝圣
凌晨
正门
单独的笔记本(一九七七至一九七九)
一 装有镜子的画廊
二 有关独立年代的页篇
三 茵陈星
笛卡儿大街
算账
河流
前言
一位九十岁的诗人当有自知之明,别去给自己几十年间的成诗写前言。但出版商一再恳求,我抗拒过却又不够执拗,所以还是回过头来,就我的诗写几句吧。
我看到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将我的诗联系起来,从二十岁时写的早期作品一直到本书收录的最新诗集《这》,该集最初的波兰语版于二〇〇〇年问世。然而,这种逻辑与推理逻辑不同。我坚信诗人是被动的,每一首诗都是他的守护神赐予的礼物,或者按你们喜欢的说法,是他的缪斯馈赠的。他应该谦卑恭谨,不要把馈赠当作自己的成就。同时,他的头脑和意志又必须警醒敏锐。我经历了二十世纪恐怖的一幕又一幕——那是现实,而且我无法逃避到某些法国象征主义者所追求的“纯诗”的境界中去。虽然有些诗歌仍保有一定价值,比如我在一九四三年四月的华沙、在犹太人居住区熊熊燃烧时写的《菲奥里广场》,但我们对暴虐的愤慨少有得当的艺术性文字来表现。
正是那种尽全力捕捉可触知的真相,在我看来,才是诗歌的意义所在。主观的艺术和客观的艺术二者若必择其一,我选择客观的艺术,即便它的意义并非由理论阐释,而是通过个人努力来领会的。我希望自己做到了言行一致。
二十世纪的历史促使许多诗人构思意象,来传达他们的精神反抗。既要认清事实举足轻重,又要拒绝诱惑、不甘只做一个报告员,这是诗人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之一。诗人要巧妙地择取一种手段并凝练素材,与现实保持距离、不带幻想地思考这个世界的种种。换言之,诗歌一直以来都是我参与时代的一种方式,我同时代人身处的为人所控的现世。
切斯瓦夫•米沃什
米沃什的诗作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中,散发着纪念碑式的灿烂光辉”。——《纽约时报》
米沃什的作品再次让我们感知诗歌从过往习俗中汲取的自然的、人性的、长久的伟大力量,古代与现代历史的层次,广阔的视觉体验,多元语言与文学……鲜活和痛苦讲述,将米沃什塑造为描绘阴郁的历史诗人。——《纽约时报书评》
我毫不犹豫地说,米沃什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许是最伟大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约瑟夫•布罗茨基
米沃什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并在二十世纪万神殿拥有他的位置,因为他的作品满足严肃与欢乐的胃口,而“诗歌”这个词在每一种语言中唤醒的正是严肃与欢乐。
——谢默斯•希尼
他的诗歌直面人类生存的困境,在当代诗歌中自成一体。——《华盛顿时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