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学文学理论叙事之箭:经典里的创意写作课

叙事之箭:经典里的创意写作课

以中国四大名著为阅读母本,打破阅读障碍。三种人物特征书写技巧、五种人物出场方式、六种对话处理对策、十三种悬念设置方法,梳理中国叙事创意写作技法。

作者:周宝东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7月 

ISBN: 9787201206301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0.99

类别: 文学 新书热卖榜, 文学理论 SKU:678e146ba15f9082ca72c978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20630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以四大名著为阅读母本,梳理中国叙事创意写作技法

◎以耳熟能详的中国经典小说故事为例,打破阅读障碍

◎既有写作技法,又有阅读方法

◎一门适合中国创作者的写作启蒙课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四大名著为阅读母本,从结构、人物特征、叙述者、主题物、道具物、悬念的制作、情节与高潮设计等角度分析,梳理中国经典作品中的叙事理论。

拆解《红楼梦》中主题物的使用技巧,分析《三国演义》中细腻的相貌描写,理解《西游记》三调芭蕉扇所引发的章回勾连,掌握《水浒传》中“危险”的悬念设置方法,庖丁式拆解中国经典小说故事,多角度探索中国叙事的精妙创作技法,是一门适合中国读者与创作者的写作基础课。

作者简介

周宝东

文学博士,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兼任天津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写作教学工作,致力于小说和电影叙事学研究。

目  录

目录

绪论 阅读 001

第一节 茹志鹃与《红楼梦》 003

第二节 杨绛与《红楼梦》 023

第一章 结构 031

第一节 叙事弧线 033

第二节 李渔的叙事弧线 035

第三节 “逼上梁山”模式的叙事弧线 041

第四节 《徒手攀岩》的叙事弧线 047

第二章 人物的三重特征 055

第一节 体貌特征 057

第二节 技艺特征 066

第三节 性格特征 080

第四节 《活着》如何打动读者 085

第三章 人物出场方法 087

第一节 名实俱现 089

第二节 先实后名 093

第三节 先名后实 100

第四节 有名无实 109

第五节 有实无名 111

第四章 人物的亮相 113

第一节 体貌描写简史 115

第二节 出场非亮相 119

第三节 眉眼待谁赏,见于有情人 120

第四节 人可以貌相吗 123

第五章 叙述者 125

第一节 全知叙述者 127

第二节 第一人称的三种类型 130

第三节 第三人称限制视角 145

第四节 不可靠叙述者 146

第五节 无意/有意偷听 148

第六节 聚焦要符合人物身份 152

第六章 侧面描写 159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61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64

第三节 人物 166

第七章 物品 177

第一节 消费品 179

第二节 道具 182

第三节 主题物 186

第四节 希区柯克的“麦格芬” 193

第八章 悬念制造法 201

第一节 什么是悬念 203

第二节 制造悬念的关键 204

第三节 情节性悬念 208

第四节 明暗式悬念:“如此如此”与草船借箭 210

第五节 预告式悬念:有分教、预言、征兆与梦 213

第六节 选择式悬念:梁山之主与《美女,还是老虎》 224

第七节 误会式悬念:耳听为虚与眼见不一定为实 229

第九章 情节 237

第一节 普罗普:角色的 31 种功能 239

第二节 托比亚斯的 20 种情节 242

第三节 三极叙事 247

第四节 竞争情节 251

第五节 三复情节 254

第六节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夸大口 267

第七节 《红楼梦》中二人共用一杯情节 273

第十章 高潮 295

第一节 父子矛盾积累 297

第二节 优伶效应 303

第三节 淫辱母婢与贾环嫉妒 306

第四节 急事缓笔法和羯鼓解秽法 312

第十一章 重复叙述问题 315

第一节 叙述频率 317

第二节 将以前发生的事讲述一遍 320

第三节 复述不超过三遍 324

第四节 反例 327

第十二章 言有所为 331

第一节 言有所为 333

第二节 写对话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336

第十三章 故事改写 345

第一节 仿写 347

第二节 扩写 364

第三节 重写 376

第四节 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400

第十四章 非虚构写作 427

第一节 非虚构写作溯源 429

第二节 非虚构写作在中国 431

第三节 非虚构写作的特点与基本形态 434

后 记 441

在线试读

  “折扇长,醒木方,穿长衫,站桌旁”,这是评书表演者的标准配备。折扇、醒木作为表演的道具,折扇时而变成秦琼的熟铜锏,时而变成罗少保的亮银枪,时而化身为书写的毛笔;醒木一会是龙胆,一会是虎胆,一会又化身为县令的惊堂木。正是因为有了折扇和醒木的存在,才使得评书表演者在演出时得心应手,形神具备。比起徒手表演,它们极大增强了观赏性,使所描述的场面更生动。这就是道具的作用。

   这种道具在文学作品中俯拾皆是。武松的哨棒便是明显的例子。自武松离开柴进庄上,这条哨棒就被屡屡提及,到酒店要写把它放下,离开时一定会提示将其带好,只为了用它来防身打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条哨棒并未真正起到打虎的作用,反倒是在关键时刻打到枯树上,被折成两段。不过即使是折了,最后也发挥了一点作用。武松用拳头打死老虎后,怕它没死透,故而捡起棒橛又打了老虎一顿。

   只待武松扔了棒橛,金圣叹在这里说,“哨棒”至此已经出现了十七次。虽然如此,即便没有这条哨棒,武松也会喝酒,过冈,恰恰因为打虎时没真正用上哨棒——毕竟武松举起过它——才更反衬出他的孔武有力。因此,尽管这条哨棒前后出现了十七次,依然只是道具。

   相比于半路折断的哨棒,鲁智深的禅杖让人印象更深刻。

   鲁智深在五台山下的“五台福地”市井内,到铁匠铺打造兵器。一开口就是一百斤的禅杖,最后经过老板的劝说,同意打造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戒刀的出场率不高,禅杖则发挥了道具的作用。在他去往大相国寺的路上,先到铁匠铺取了禅杖,然后夜宿桃花村,这里几次提到禅杖。“倚了禅杖”“提起禅杖”“禅杖把来倚在床边”“绰了禅杖”“提了禅杖”,后面鲁智深大战崔道成也靠的是禅杖,与林冲相识也是因为耍禅杖。待到野猪林救林冲后,他怕董超、薛霸后面再下毒手,故而用禅杖打折了一棵松树,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在这些场景里,这条禅杖屡屡现身,几乎和鲁智深形影不离,成为不可或缺的道具。

   在《倾城之恋》里,白流苏的前夫死了,徐太太来给白家报丧。

 

    四爷在阳台上,暗处看亮处,分外眼明,只见门一开,三爷穿着汗衫短裤,揸开两腿站在门槛上,背过手去,啪啦啪啦扑打股际的蚊子,远远的向四爷叫道:“老四你猜怎么着?六妹离掉的那一位,说是得了肺炎,死了!”四爷放下胡琴往房里走,问道:“是谁来给的信?”三爷道:“徐太太。”说着,回头用扇子去撵三奶奶道:“你别跟上来凑热闹呀!徐太太还在楼底下呢,她胖,怕爬楼。你还不去陪陪她!”三奶奶去了,四爷若有所思道:“死的那个不是徐太太的亲戚么?”三爷道:“可不是。看这样子,是他们家特为托了徐太太来递信给我们的,当然是有用意的。”四爷道:“他们莫非是要六妹去奔丧?”三爷用扇子柄刮了刮头皮道:“照说呢,倒也是应该……”

 

   在这段叙述里,三爷手中有一把扇子发挥了作用,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其实没有这把扇子,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会缺失,叙述同样是完整的,试看如下。

 

     四爷在阳台上,暗处看亮处,分外眼明,只见门一开,三爷穿着汗衫短裤,揸开两腿站在门槛上,远远的向四爷叫道:“老四你猜怎么着?六妹离掉的那一位,说是得了肺炎,死了!”四爷放下胡琴往房里走,问道:“是谁来给的信?”三爷道:“徐太太。”说着,回头撵三奶奶道:“你别跟上来凑热闹呀!徐太太还在楼底下呢,她胖,怕爬楼。你还不去陪陪她!”三奶奶去了,四爷若有所思道:“死的那个不是徐太太的亲戚么?”三爷道:“可不是。看这样子,是他们家特为托了徐太太来递信给我们的,当然是有用意的。”四爷道:“他们莫非是要六妹去奔丧?”三爷道:“照说呢,倒也是应该……”

 

   这一大段主要靠对话支撑,即便没有扇子,也不影响整体效果。可是有了扇子,效果更不一样了。

   一者表明了季节是夏天。在夏天,扇子是很重要的生活品,这在张爱玲喜欢的《红楼梦》中出现的频次更高,还有如宝钗扑蝶、晴雯撕扇等重要情节。二者从三爷的动作——用扇子柄刮头皮——可以推测出,他用的是蒲扇,而不是折扇。三者这把扇子是三爷性格的外延。三爷和四爷不同,四爷是喜欢古典文化的,胡琴是他性格的外延。相反,三爷则是汗衫短裤,揸开两腿,用大蒲扇,从这穿衣打扮到行为举止,都体现出一副市井相。四者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使用扇子的三种方式:扑打蚊子、撵三太太和刮头皮,使整段叙述产生了非常强的动态画面感,整体上灵动而且充满生活气息。

   三爷并非作品中的重要人物,而扇子也只是匆匆而过,在后面的情节里,三爷基本不再露面,三爷的扇子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在作品中不再出现。所以,这把扇子是一个道具,一个非常高效率的道具。

抢先评论了 “叙事之箭:经典里的创意写作课”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卷)

EUR €24.99
阅读更多
缺货

文心雕龙译注

EUR €19.99
加入购物车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隋唐五代宋辽金)(第二版)(21世纪远程教育精品教材·汉语言文学系列)

EUR €28.99
阅读更多
缺货

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EUR €3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