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066454
◆戳穿现代人困境的卡夫卡诗画集,人人都能从中收获理解和共鸣。诗人奥登:“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豆瓣高分译者文泽尔德语直译,著两千字真诚导读,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卡夫卡。
◆本书包括41幅画作与118篇诗作,虔诚致敬“文学圣徒”卡夫卡以41年的短暂人生创作出的118篇不朽杰作!
◆纪念版特色1——随书附:卡夫卡“寒鸦”折纸、卡夫卡生平大事年表。
◆纪念版特色2——额外赠:“摆烂青年”卡夫卡语录贴纸、卡夫卡画作贴纸、精美书签各一份。
◆口袋本随身便携,陪伴你熬过每个卡夫卡式的崩溃时刻。
他于现实中毁灭,又随诗画永生。
本书是一部纪念卡夫卡逝世100周年的诗画集,收录了卡夫卡41幅画作与118篇诗作。这既是理性的编排的结果,也是对这位“文学圣徒”以41年的短暂人生创作出118篇不朽杰作的虔诚致敬。
卡夫卡的一生充满障碍和绝望,正如每一个步履维艰的现代人。因此,我们翻开本书,不仅是踏上一段灵感与失落交替上演的文学之旅,更是在囹圄人生中,寻获一份卡夫卡式的理解与共鸣。
导读:诗人卡夫卡
Part1 必须穿越荒野
Part2 戴着地狱的面具
Part3 你的内心如此寒冷
Part4 只能像溺水者一样
Part5 舞蹈和跳跃
卡夫卡生平大事件年表
导读
诗人卡夫卡
理解卡夫卡的尝试,本身就是一系列连绵不断的诗意表达,因为它注定是朦胧的、唯心的、原子化的,在越过了特定高度的门槛之后,我们见到的风景,很可能是一抹在不自觉间注入了我们自身意志的悬浊液,犹如或仔细、或粗糙地刷满巨大高墙的斑驳油漆,眯起眼来,似乎可以凭借这易干易朽的层层涂抹,窥见墙后的奥妙——我们常常误以为那是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原教旨式的“真”,即不可动摇的、对卡夫卡创作的唯一正确的参悟,恰如我们对千百年来留存下来的大部分人类文本的经验判断。但很可惜,读卡夫卡越多,我们往往就越来越陷入一缕长久且隐晦的怀疑:正确即错误,理解等于不理解。考虑到卡夫卡反复对外呈现的犹太性,我们往往会奉上述怀疑为“真”,在某些理论中,这就等于是在理解卡夫卡的旅途中,又踏上了更高些的台阶,似乎也离“真”更近了。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作为文学领域现代性的启门人,卡夫卡的作品反复给予我们一种铠甲重重、努力自保的印象,我们的理解尝试,就好比在剥开他思想的外壳,一层层下去,这些具体的努力叠加上去,最后看到的很可能是什么?以我们印象中的卡夫卡本人来代入我们自身,我们觉得他希望我们看到什么?主观答案呼之欲出:空的。缜密、细致的外部结构内部,没有具象化的参考物,没有任何可供拿捏把握的内核。这是个典型的、犹太箴言式的骗局,行骗的模式恰似意第绪语自身,箴言最深刻的体悟也几乎与之重合——请注意,以上正是我们开卷前必须恪守的第一法则,最基本的定义,第一道门槛。我们必须首先认可,卡夫卡的大部分文本都带有诗性。他单独撰写的、带有同时代或过去年代诗歌格式的文本是诗;他随手写下的箴言是诗,哪怕那些带有个人风格的戏仿——比方说,那句广为人知、全然消极的“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Mich brechen alle Hindernisse)”,对应巴尔扎克刻在自己手杖上的“我摧毁一切障碍(Ich breche alle Hindernisse)”,只添加一个字母 M,改“我”的主语为宾语,动词加一个字母 n,照顾新的复数主语。相比较于巴尔扎克完全主动、摧枯拉朽之势不可阻挡的原始文句,这是毫无疑问的戏仿,过程与结果都拥有毫无疑问的犹太性,同时也毫无疑问是诗。这是本书得以成立的前提,我们也能在书中看到许多样例,例如:一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这又是另外一句广为人知的卡夫卡箴言,在本书中收录为篇 29,毫无疑问是诗。
◆W.H.奥登
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递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纽约时报书评》
弗朗茨·卡夫卡的绘画不是“涂鸦”(用他自己的话说),也不是伴随文本的插图。卡夫卡认为图片和文字不是互补的,而是独立的,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他笔下的人物本身就屹立不倒,就像他写的文字一样。
◆《华尔街日报》
卡夫卡对待视觉像对待语言一样认真……他的人物造型怪诞,有时滑稽,有时残酷,他们的身体通常是用深黑色墨水绘制的,就像罗夏墨迹一样栩栩如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