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242257丛书名: 《通报》百年文萃
《通报》是西方世界专业的三种汉学期刊之一,该刊主编皆为世界著名汉学家,所刊文章展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欧美汉学家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学术渊源和传承谱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它既延续了深厚的欧洲汉学传统,也反映了美国汉学和中国学研究的典型成果。遗憾的是,中国学界对《通报》所及材料的使用和研究至今还极为有限。
本丛书聚焦西方汉学家的代表作,关注历代汉学家的选题背景、问题意识、文献依据和研究方法,遴选对当下研究仍具有独特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拥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文章,力求完整、准确、规范地译介至汉语学界。
创刊于1890年的《通报》(T’oung Pao),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海外汉学顶级期刊,其历任主编皆为汉学巨擘,确保期刊始终引领学术发展走向。
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梳理海外汉学核心经典与传承流变,中国人民大学组织海内外知名专家选编翻译而成“《通报》百年文萃”,分为史学卷、哲学卷、文学卷、古文字学卷、宗教学卷,凡五卷。
本卷收入著名汉学家何可思、宫崎市定、何四维、侯思孟、瓦格纳等人的史学代表作。各篇或出自各国汉学旗帜之手,呈现汉学研究的经典范式;或出自专门领域的汉学专家之手,反映汉学从博识型向专业型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占卜术…………〔德〕何可思
竹林七贤与当时社会…………〔法〕侯思孟
中国汉代的城市…………〔日〕宫崎市定
淝水之战(383年)的神话…………〔美〕迈克尔·罗杰斯
中古时代中国的生活方式与药物…………〔德〕鲁道夫·瓦格纳
唐代国家垄断铸币之争…………〔英〕何汉心
汉代长安的城墙…………〔美〕斯蒂芬·詹姆斯·霍塔陵
1975年湖北发现的秦代文献…………〔荷〕何四维
论汉初风与方向的命名…………〔美〕马绛
共工与洪水——《尧典》中颠倒的神话史实说…………鲍则岳
汉律残片…………[荷〕何四维
在故闻与异说“之间”——本卷导读…………陈龙
曹操身边的大将司马懿(179—251)权势极大,也是门阀豪族的大靠山。在施政措施方面,司马氏家族远没有曹氏家族那么激进。他们站在了士族这一边,采取了一种迥异于曹魏政权的哲学思想。曹操受法家思想影响很大,又吸收道家思想,曹魏政权沿袭了这一理念,而司马氏家族将自己塑造为正统儒家思想的信奉者。自汉朝以来,儒学就推崇家庭道德,尤其是孝,这就与门阀试图削弱中央权力的封建制度 “完美”契合。相反,法家提倡中央集权,道家在极少数政教相连的情况下会支持政权完整归一,主张极权,这些都迥异于封建思想中固有的分化观念。纵观这一时代的整个历史,我们可以看出隐藏于背后的两种政治权力竞争势力的意识形态对立,这种对立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正始年间(240—257)哲学思想的繁荣事实上与这些政治主张有着密切联系,竹林七贤几乎都把自己的哲学思想与当时的政治生活结合起来。所有的重要人士都开始谈论哲学,甚至谈论玄学。东汉时期的清议逐渐演变为了清谈(causeires pures),这种模式不仅保留了清议中对官员或公众人物的臧否,更涉及对中国文明根本问题的讨论。我们在记录这些谈话的《世说新语》中就能看到一些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哲学家试图调和儒、道两家思想,或者至少把儒家的一些纲常与核心范畴引入令他们所有人着迷的道家思想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司马氏家族是如何通过自249年政变开始的一系列清洗活动,除掉最具自由精神和最忠诚于曹魏家族的人士,导致曹爽、何晏、夏侯玄(生于209年)和其他道家思想家丧命。
竹林七贤就是在司马氏家族正式建立晋朝(265)前的10年左右聚集起来的。当时正处于巨大变革的末期,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视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一部分统治阶级,例如曹魏家族,虽然试图建立一个人民顺服的中央集权政府,但因其反对儒家,主张个人主义,所以在思想给了人民很大的自由。另一部分人在司马氏家族的领导下,鼓吹儒家传统主义,要求完全遵循汉朝的儒家道德规范,不过在施行时要兼顾中央与地方封建制。因此汉末的混乱和曹魏缔造者的创新曾给思想和社会结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自由空间,而在此之后,一切又回归了儒家正统,这也正是竹林七贤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此种政治环境与思想氛围的变化,他们不都只是简单地反社会、反儒家传统,相反,他们的反应各式各样,错综复杂,堪称当时上层社会的缩影。
——摘自本书《竹林七贤与当时社会》一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