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60318
金融市场的演变有何规律?金融发展到最高阶段是好事吗?
金融危机为何周期性爆发?金融体系风险的根源在哪儿?
为什么现代金融理论面对危机似乎已“无用武之地”?
全球金融秩序呈现出哪些新的特征与趋势?中美金融发展的区别何在?
变局之下,中国金融应该如何回归本质,更好地发展其功能?
本书基于当前全球金融大变局的前因后果,深度解读金融演进的基本规律以及金融危机形成的深层根源。同时,本书也面向未来,基于对中美两国金融发展路线的不同、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提供了中国金融创新、改革与监管等方面的思路。相信任何对全球金融体系发展和中国金融未来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发。
来社会发展的一条既定之路。中国不能沿袭美国华尔街式的金融衍生之路。
②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看金融实践的问题。金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全球面对危机难有作为的根本原因。中国金融市场的穿透性监管正逐步走出一条和美国截然不同的道路。
③从四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看金融体系风险的根源与演化逻辑,解读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内在机制和新特点。美国货币放水救市政策加剧了金融畸形繁荣和产业空心化问题,引发市场动荡。作者探讨了让市场有效运行的治理方式。
④从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以及当前各国的问题看中国金融新使命。立足全球,解读各老牌金融国家与新兴金融体所面临的问题。在全球金融格局和货币体系的新趋势下,探寻中国特色金融之路。
本书既可以作为大众了解金融现状的科普性读物,也可以为相关金融从业者和监管层提供现实的参考。
第一篇 金融的演变:中美金融的现实抉择
第一章 美国金融帝国裂缝已现 /3
雷曼 1.0 到 3.0:仅是茶杯里的风暴? /3
美国银行危机的三大逻辑源头 /15
金融帝国的隐忧 /24
第二章 中国在金融“半道”上“拐弯”/32
金融乱象 /32
金融工作会议的“转向” /45
中国金融仍在初级阶段,却面临转型 /53
第三章 美元与人民币 /63
全球货币失锚 /63
失序的美元 /72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82
第二篇 金融的实践:传统金融理论为何不适用了?
第四章 经济学三场世纪论战 /91
凯恩斯与哈耶克 /91
萨缪尔森与弗里德曼 /99
现代货币理论与经典经济学派 /105
经济学诺奖的是与非 /112
第五章 福卡智库视角下的金融逻辑 /118
百年金融的历史性演变 /118
金融理论与现实脱节 /125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133
中国金融的独特表达 /138
第三篇 金融危机的轮回:这次不一样?
第六章 金融危机 10 年轮回周期 /149
金融危机 1.0:1987—1988 年世界大股灾 /149
金融危机 2.0: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 /153
金融危机 3.0:2007—2008 年次贷危机引发金融
海啸 /156
金融危机 4.0:2020 年美国流动性危机 /160
金融危机的本质与宿命 /163
第七章 金融危机新逻辑:“双失灵”/170
市场失灵——市场原罪 /170
躲不过的政府失灵 /174
危机扁平化、隐性化、长期化 /180
第四篇 金融的未来:新的趋势与使命
第八章 国际金融的决堤与重构 /191
新老玩家,无一幸免? /191
全球金融板块大漂移 /200
资本模式新旧交替 /208
全球金融市场新实践 /218
第九章 货币大变局 /225
货币体系从一极到多元 /225
人民币国际化新机缘、新风险 /233
币种“大三角”与法定货币“小三角” /244
第十章 中国金融信用重塑 /249
金融回归“本源” /249
重塑中国式现代化投行体系 /256
产业引导基金的复式化突围 /270
中国金融再造靠组织 /28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