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365918
在第9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整体架构改为“九章九系统”,分为绪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进行编写。同时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和认知规律,结合各学校授课实际进一步优化教材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调整部分内容的前后顺序,如将内分泌系统设为第六章、中枢神经系统置于周围神经系统之前等。拟进一步挖掘解剖学蕴含的人文思政元素,将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医学人文元素以及以人为本和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自然地融入教材内容中。
绪论/1
一、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1
二、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1
三、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1
四、 人体的组成与器官系统/ 3
五、 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和面/ 3
(一) 解剖学姿势/ 3
(二) 方位术语/ 3
(三) 轴和面/ 4
六、 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5
七、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5
第一章 运动系统/6
第一节 骨/ 6
一、 概述/ 6
(一) 骨的分类/ 6
(二) 骨的表面形态/ 6
(三) 骨的构造/ 8
(四) 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8
(五)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9
(六) 骨的发育和生长及维持和重建/ 9
二、 躯干骨/ 11
(一) 椎骨/ 11
(二) 胸骨/ 14
(三) 肋/ 15
三、 颅骨/ 16
(一) 脑颅骨/ 16
(二) 面颅骨/ 18
(三) 颅的整体观/ 20
(四) 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25
四、 附肢骨/ 25
(一) 上肢骨/ 26
(二) 下肢骨/ 29
五、 体表的骨性标志/ 33
(一) 头颈部/ 33
(二) 躯干部/ 33
(三) 上肢/ 33
(四) 下肢/ 34
第二节 骨连结/ 34
一、 概述/ 34
(一) 直接连结/ 34
(二) 间接连结/ 35
二、 躯干骨的连结/ 37
(一) 椎骨间的连结/ 37
(二) 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40
(三) 肋的连结/ 41
(四) 胸廓/ 41
三、 颅骨的连结/ 42
(一) 颅骨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 42
(二) 颅骨的滑膜关节/ 42
四、 附肢骨的连结/ 43
(一) 上肢骨的连结/ 43
(二) 下肢骨的连结/ 47
第三节 骨骼肌/ 54
一、 概述/ 54
(一) 骨骼肌的构造和形态/ 54
(二) 骨骼肌的起止、配布和功能/ 54
(三) 骨骼肌的命名/ 55
(四) 骨骼肌的辅助装置/ 55
二、 头肌/ 57
(一) 面肌/ 58
(二) 咀嚼肌/ 59
三、 颈肌/ 59
(一) 颈浅肌与颈外侧肌/ 60
(二) 颈前肌/ 60
(三) 颈深肌/ 62
四、 躯干肌/ 62
(一) 背肌/ 62
(二) 胸肌/ 64
(三) 膈肌/ 66
(四) 腹肌/ 67
五、 上肢肌/ 70
(一) 上肢带肌/ 70
(二) 臂肌/ 71
(三) 前臂肌/ 72
(四) 手肌/ 74
六、 下肢肌/ 76
(一) 髋肌/ 76
(二) 大腿肌/ 79
(三) 小腿肌/ 80
(四) 足肌/ 83
七、 体表的肌性标志/ 83
(一) 头颈部/ 83
(二) 躯干部/ 83
(三) 上肢/ 85
(四) 下肢/ 85
内脏学总论8 7
一、 内脏的概念/ 87
(一) 中空性器官/ 87
(二) 实质性器官/ 88
二、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88
(一) 胸部标志线/ 88
(二) 腹部分区/ 89
第二章 消化系统/9 0
第一节 消化管/ 91
一、 口腔/ 91
(一) 口唇/ 91
(二) 颊/ 91
(三) 腭/ 91
(四) 牙/ 92
(五) 舌/ 94
(六) 唾液腺/ 96
二、 咽/ 97
(一) 咽的位置和形态/ 97
(二) 咽的分部/ 97
(三) 咽壁肌/ 98
三、 食管/ 98
(一) 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98
(二) 食管的狭窄/ 100
四、 胃/ 100
(一) 胃的形态和分部/ 100
(二) 胃的位置和毗邻/ 102
(三) 胃壁/ 102
五、 小肠/ 102
(一) 十二指肠/ 102
(二) 空肠和回肠/ 103
六、 大肠/ 104
(一) 盲肠/ 105
(二) 阑尾/ 105
(三) 结肠/ 106
(四) 直肠/ 106
(五) 肛管/ 107
第二节 消化腺/ 108
一、 肝/ 108
(一) 肝的形态/ 109
(二) 肝的位置和毗邻/ 110
(三) 肝的分叶和分段/ 110
二、 肝外胆道系统/ 112
(一) 胆囊/ 112
(二) 肝管和肝总管/ 113
(三) 胆总管/ 113
三、 胰/ 113
(一) 胰的位置和毗邻/ 113
(二) 胰的分部/ 114
第三章 呼吸系统/1 1 6
第一节 呼吸道/ 117
一、 鼻/ 117
(一) 外鼻/ 117
(二) 鼻腔/ 117
(三) 鼻旁窦/ 118
二、 咽/ 119
三、 喉/ 119
(一) 喉软骨/ 120
(二) 喉的连结/ 121
(三) 喉肌/ 122
(四) 喉腔/ 124
四、 气管和支气管/ 125
(一) 气管/ 125
(二) 支气管/ 125
第二节 肺/ 126
一、 肺的位置和形态/ 126
二、 胎儿和婴幼儿肺的特点/ 128
三、 支气管树/ 128
四、 支气管肺段/ 128
五、 支气管和肺段的血液供应/ 129
第三节 胸膜/ 130
一、 胸膜的分部/ 130
(一) 壁胸膜/ 130
(二) 脏胸膜/ 130
二、 胸膜腔/ 130
(一) 肋膈隐窝/ 131
(二) 肋纵隔隐窝/ 131
(三) 膈纵隔隐窝/ 131
三、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131
(一) 胸膜的体表投影/ 131
(二) 肺的体表投影/ 132
第四节 纵隔/ 132
一、 上纵隔/ 132
二、 下纵隔/ 134
(一) 前纵隔/ 134
(二) 中纵隔/ 134
(三) 后纵隔/ 134
第四章 泌尿系统/1 3 6
第一节 肾/ 136
一、 肾的形态/ 136
二、 肾的位置和毗邻/ 137
三、 肾的结构/ 139
四、 肾的被膜/ 139
(一) 纤维囊/ 139
(二) 脂肪囊/ 139
(三) 肾筋膜/ 140
五、 肾段动脉和肾段/ 140
第二节 输尿管/ 140
一、 输尿管的位置和分部/ 140
二、 输尿管的狭窄/ 141
第三节 膀胱/ 142
一、 膀胱的形态和分部/ 142
二、 膀胱的内面结构/ 142
三、 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142
第四节 尿道/ 143
第五章 生殖系统/1 4 5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145
一、 男性内生殖器/ 146
(一) 睾丸/ 146
(二) 附睾/ 147
(三) 输精管和射精管/ 147
(四) 精囊/ 147
(五) 前列腺/ 148
(六) 尿道球腺/ 149
二、 男性外生殖器/ 149
(一) 阴囊/ 149
(二) 阴茎/ 149
三、 男性尿道/ 150
(一) 前列腺部/ 150
(二) 膜部/ 151
(三) 海绵体部/ 151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151
一、 女性内生殖器/ 151
(一) 卵巢/ 151
(二) 输卵管/ 153
(三) 子宫/ 153
(四) 阴道/ 155
(五) 前庭大腺/ 155
二、 女性外生殖器/ 155
(一) 阴阜/ 155
(二) 大阴唇/ 156
(三) 小阴唇/ 156
(四) 阴道前庭/ 156
(五) 阴蒂/ 156
(六) 前庭球/ 156
三、 女性乳房/ 156
会阴/1 5 9
一、 会阴的定义和分区/ 159
二、 会阴的重要结构/ 159
(一) 肛门三角的肌/ 159
(二) 尿生殖三角的肌/ 159
(三) 会阴的筋膜/ 161
腹膜/1 6 3
一、 概述/ 163
二、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164
(一) 腹膜内位器官/ 164
(二) 腹膜间位器官/ 164
(三) 腹膜外位器官/ 164
三、 腹膜形成的结构/ 164
(一) 网膜/ 164
(二) 系膜/ 166
(三) 韧带/ 166
(四) 皱襞、隐窝和陷凹/ 167
四、 腹膜腔的分区与间隙/ 168
(一) 结肠上区/ 168
(二) 结肠下区/ 169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1 7 0
一、 垂体/ 170
二、 松果体/ 171
三、 甲状腺/ 171
四、 甲状旁腺/ 172
五、 肾上腺/ 173
六、 胸腺/ 173
七、 生殖腺/ 173
八、 胰岛/ 174
第七章 脉管系统/1 7 5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175
一、 概述/ 175
(一)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75
(二) 血管的吻合及功能意义/ 176
二、 心/ 177
(一) 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 177
(二) 心腔/ 179
(三) 心的构造/ 183
(四) 心传导系/ 186
(五) 心的血管/ 188
(六) 心的神经/ 192
(七) 心包/ 192
(八) 心的体表投影/ 193
三、 动脉/ 193
(一) 肺循环的动脉/ 194
(二) 体循环的动脉/ 194
(三) 全身动脉分布/ 208
四、 静脉/ 211
(一) 肺循环的静脉/ 211
(二) 体循环的静脉/ 211
(三) 全身静脉回流概况/ 220
第二节 淋巴系统/ 220
一、 概述/ 220
(一) 淋巴管道/ 220
(二) 淋巴组织/ 222
(三) 淋巴器官/ 224
二、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225
(一) 头颈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25
(二) 上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227
(三) 胸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28
(四) 下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229
(五) 盆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29
(六) 腹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31
三、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232
(一) 肺的淋巴引流/ 232
(二) 食管的淋巴引流/ 232
(三) 胃的淋巴引流/ 232
(四) 肝的淋巴引流/ 232
(五) 直肠的淋巴引流/ 232
(六) 子宫的淋巴引流/ 232
(七) 乳房的淋巴引流/ 233
第八章 感觉器/2 3 4
第一节 视器/ 235
一、 眼球/ 235
(一) 眼球壁/ 236
(二) 眼球的内容物/ 238
二、 眼副器/ 239
(一) 眼睑/ 239
(二) 结膜/ 241
(三) 泪器/ 241
(四) 眼球外肌/ 241
(五) 眶脂体与眶筋膜/ 243
三、 眼的血管/ 243
(一) 眼的动脉/ 243
(二) 眼的静脉/ 245
第二节 前庭蜗器/ 245
一、 外耳/ 246
(一) 耳郭/ 246
(二) 外耳道/ 246
(三) 鼓膜/ 246
二、 中耳/ 247
(一) 鼓室/ 247
(二) 咽鼓管/ 249
(三)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249
三、 内耳/ 249
(一) 骨迷路/ 249
(二) 膜迷路/ 251
(三) 内耳道/ 253
(四) 内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253
第三节 其他感觉器/ 254
一、 嗅器/ 254
二、 味器/ 254
三、 皮肤/ 254
第九章 神经系统/2 5 6
第一节 总论/ 256
一、 神经系统的分部/ 256
二、 神经系统的组成/ 257
(一) 神经元/ 257
(二) 神经胶质细胞/ 260
三、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62
四、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262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263
一、 脊髓/ 263
(一) 脊髓的位置和形态/ 263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 265
(三) 脊髓的功能/ 271
(四) 脊髓常见损伤的一些表现/ 272
二、 脑/ 272
(一) 脑干/ 273
(二) 小脑/ 296
(三) 间脑/ 303
(四) 端脑/ 307
三、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和脑屏障/ 320
(一) 脊髓和脑的被膜/ 320
(二) 脑和脊髓的血管/ 324
(三) 脑脊液及其循环/ 329
(四) 脑屏障/ 329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330
一、 脊神经/ 332
(一) 概述/ 332
(二) 颈丛/ 334
(三) 臂丛/ 336
(四) 胸神经前支/ 341
(五) 腰丛/ 342
(六) 骶丛/ 344
(七) 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特点/ 346
二、 脑神经/ 348
(一) 嗅神经/ 351
(二) 视神经/ 351
(三) 动眼神经/ 351
(四) 滑车神经/ 353
(五) 三叉神经/ 353
(六) 展神经/ 355
(七) 面神经/ 356
(八) 前庭蜗神经/ 358
(九) 舌咽神经/ 358
(十) 迷走神经/ 359
(十一) 副神经/ 362
(十二) 舌下神经/ 362
三、 内脏神经/ 362
(一) 内脏运动神经/ 363
(二) 内脏感觉神经/ 371
(三) 牵涉性痛/ 372
(四) 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373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377
一、 感觉传导通路/ 378
(一)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378
(二) 痛温觉、粗略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380
(三)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381
(四) 听觉传导通路/ 382
(五) 平衡觉传导通路/ 383
(六)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384
二、 运动传导通路/ 384
(一) 锥体系/ 384
(二) 锥体外系/ 387
推荐阅读/3 9 1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 9 2
【数字特色: AR 模型】
AR 模型1 全身骨骼/ 7
AR 模型2 颅骨/ 23
AR 模型3 胸廓/ 42
AR 模型4 头肌/ 57
AR 模型5 肝/ 110
AR 模型6 肺/ 127
AR 模型7 肾的构造/ 139
AR 模型8 女性内生殖器/ 152
AR 模型9 甲状腺及其周围结构/ 172
AR 模型10 心脏/ 178
AR 模型11 眼球及眼外肌/ 242
AR 模型12 脑/ 273
【数字特色: 三维模型】
三维模型 躯干和四肢感觉传导通路/ 378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被称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其中的《系统解剖学》教材自1978 年第一轮编写出版以来,历经46 年、9 个版次的反复修订,在与中国特色医学教育改革和教材建设模式创新同向同行过程中,日臻完善。《系统解剖学》第9 版于2018 年出版,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的重点教材,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作为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需要不断修订完善。《系统解剖学》第10 版的编委由来自全国23 所院校的25 位教学一线的教授组成。编写会上,各位编委一致认为第10 版的修编要贯彻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精神,紧跟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步伐,遵循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坚守精品战略,追求质量第一;秉承与时俱进、顺应医学教育改革、坚持继承发展的原则,把“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和“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的基本要求体现在整个修编过程中,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基础医学专业本科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与长学制和应用型本科教材适当错位、有机衔接,在传承第9 版编写特色的基础上,参考各医学院校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实际情况和前期在师生中充分调研获得的信息,对教材进行修订完善。在保证知识结构完整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的前提下,经编委会充分讨论,编制形成第10 版修编大纲,并以此为依据,对上版内容进行调整、更新和删减,形成适合我国当前五年制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等专业教育教学特点的高质量教材。编写过程中,编委们汲取了前版教材的经验和成果,以严谨认真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投身于编写工作。根据修编要求,各位编委编写成稿后历经编委交叉互审、编委修改、副主编审校以及主编审定等环节,力求将第10 版《系统解剖学》打造成精品教材。
《系统解剖学》第10 版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1. 修改目录编排,优化体例结构。《系统解剖学》第10 版将前几版的篇- 章-节结构调整为九章九系统的分章结构,即按人体的九大系统分章描述,使章的内容等级一致,每章对应一个系统,层次更加清晰、科学,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解剖学的系统结构。同时,有些内容很难归入某一个系统,则采用了单独编排的形式,如绪论、内脏学总论、会阴、腹膜等。
2. 优化内在逻辑,调整内容顺序。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和认知规律,同时参考各学校授课实际,进一步优化教材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调整部分内容的前后顺序。如将内分泌系统调整至第六章,“中枢神经系统”先于“周围神经系统”等。
3. 挖掘思政元素,强化人文教育。《系统解剖学》第10 版进一步挖掘解剖学中的人文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医学人文元素以及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自然地融入教材内容中。
4. 统筹规划建设,打造“立体教材”。统筹规划纸质教材、数字资源、慕课建设,纸质教材保质量、数字资源上水平、慕课制作创精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样性的知识信息和教学体验,打造纸数一体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5. 修正插图错误,精炼文字表述。对有科学性错误或解剖结构辨识度欠佳的插图进行修改、重绘。同时,进一步精炼文字表达,力求叙述简洁、重点突出、详略有方、图文并茂,突出形态学特点。
6. 案例导出问题,培养临床思维。在每章后设置了思考题,采用案例模式导出,联系临床应用,结合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命题模式,提高学生整合知识、联系应用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临床思维。
本版教材解剖学专业名词以2014 年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第2 版)为标准,重要的专业名词附有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计量单位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统一规定。本版教材将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有机融合,使读者在阅读纸质教材的同时,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便捷地获得相关的数字资源,内容包括PPT、测试题、思维导图、微课、视频、动画、三维模型以及思考题解题思路等,形成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融合教材,极大地方便读者获取知识,提高阅读体验。同时,还修订了配套《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给予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我评价手段,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提高。
本版教材内容丰富、叙述简洁、语言流畅、图文并茂,不仅可以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和学制的医学生及教师的教学用书或临床医生的参考用书。
在本版教材付梓之际,我们谨向前九版的所有编委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本教材的编写、修订所作出的贡献,正是由于他们的赓续传承,才通过这一套教材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才。同时,感谢广大师生和读者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感谢参加本次教材编写工作的全体编委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感谢河北医科大学张秋霞老师为全书插图的修改、绘制所做的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特别感谢河北医科大学李莎教授为保证本教材修编工作顺利完成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还得到许多老师和学生的无私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虽然各位编委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精益求精,审校过程亦是严谨认真,但由于编委的认识和编写水平所限,疏漏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师生和读者不吝赐教。
崔慧先 刘学政
2024 年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