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94078
◎生命如此美妙,我们却知之甚少。芸芸众生蕴藏哪些造化之妙?基因组学、生命科学为何包含如此魅力?
◎它有趣、有用,又有科学严谨的态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轻松地解答那些古怪而让人忧心的问题,让基因不再是高深莫测的知识,让生命科学真的流行起来。
◎用有理、有据的科学知识,纠正我们原本以为正确的常识。
◎将大家喜闻乐见的基因科学知识娓娓道来,生命科学、基因科普、微生物……梦想照进现实,打通阻隔科学与大众之间那道厚厚的墙,让人人了解生命科学的同时,更成为科普事业的一分子。
◎适合全家人一起阅读的生命科普著作,愿你在生命科学的世界里,发现新的乐趣和方向。
《生命密码》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让大家从四个角度了解那些我们原本好奇却难以查证的生命科学知识。
思考生命发生的演化:可重温国宝熊猫“堕落”史,看看是什么基因作祟,让凶猛的上古神兽“沦为”呆萌系的代表;也可踏上大脑进阶之路,看人类如何借助大脑物质结构的演化,发起对理性的无尽追求。
感受科学诠释的美丽:一场花丛中的《甄嬛传》将会上演,植物为传宗接代各显神通,其手段之丰富令人啧啧称奇;或者,莫以基因大小论英雄,看看是不是物种越高等,基因组就越大。
关爱基因引发的不幸:“基因的诅咒”将道出缺陷基因密码给人类造成的痛苦与折磨,并展现基因科技所能带来的光明与慰藉。
憧憬科技缔造的未来:干细胞到底能干啥?克隆人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我们的状态还受肠道菌群的影响?生命的设计与构建正在走进现实,本部分将走进合成生物学的曼妙之境,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应用前景会让我们叹为观止。
《生命密码2》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从四个角度阐释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基因科学知识。
解读植物的演化:“水果自由”到底还有多远?是我们驯化了植物,还是植物驯化了我们?植物也有情绪吗?植物在这颗星球上的历史很多都超过人类,我们应从它们的演化中体会生命的神奇与力量。
揭开动物的奥秘:食鹿茸真的有益健康吗?失落的恐龙世界还会重返人间吗?“三级”动物的生存史给人类带来哪些启示?我们与动物一样,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才是人类的长存之道。
关注人类的健康:新冠病毒与蝙蝠到底有何关系?现实中真的存在超能者吗?遗传会带给人类怎样的厄运?这些问题的答案在遗传与环境中。与其他前沿学科不同,生命科学的研究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纠正误区正是科普的价值所在。
憧憬基因科学铸就的未来:基因编辑真的可以创造“新人类”?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是“天使”还是“魔鬼”?如何给生命进行备份?“人人基因组时代”日趋接近,这是人类攻克疾病战役中的集结号,也是科技引导下值得期待的未来。
虽然相较于过去,我们对“我”的理解,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这依然未必是生命的真相。探索未知是科学的意义,也是人的独特性所在。
如果说生命不过是一套复杂的代码,那么相信人类的代码中有爱。愿你在生命科学的世界里,发现新的乐趣和方向。
《生命密码3》
如果基因是一串代码,我相信人类的代码中有爱!
2020年注定载入医学史册。在西班牙流感暴发百年之后,又一场席卷世界的传染性疾病让全球人民为之不安。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梳理并收录了12种给人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改变人类历史的微生物。它们都曾在历史上留下“辉煌战绩”,时至今日仍是人类的噩梦。
作者尹烨站在全人类的角度,通过对这些曾改变人类历史的微生物的科普,给人类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当疫情来袭,我们理所当然地将解决问题的重担压在科学家、医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士的身上,而逃避自己同样作为地球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忘记了人类其实休戚与共。
在科普病毒与细菌带来的巨大影响的同时,作者也试图唤醒当下的人们:面对疫情威胁,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没有人是安全的。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人类应该更加谦卑地对待自然。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能没有地球。
《生命密码》
推荐序一 杨焕明/V
推荐序二 吴 军/VIII
推荐序三 冯 仑/XI
推荐序四 梁 冬/XIII
前 言/XV
章 思考生命发生的演化
假如地球只有一岁/3
人脑竟有 6 亿年/14
《大卫》的睾丸不齐,米开朗基罗的错? /23
核弹也炸不死的“活化石”/29
穿越亿万年的凶神“鳄”煞/35
一匹被招安的“狼”/45
天下谁人不识“喵”/52
国宝熊猫“基因堕落”史/61
小白兔:失控的生殖狂/68
改变了人类大历史的小土豆/75
来自星星的我们? /85
莫以基因组大小论英雄/91
第二章 感受科学诠释的美丽
花丛中的《甄嬛传》/103
让福岛新生的向日葵/115
救活许仙的,只是个普通蘑菇? /123
这长脖子生灵竟然是“麒麟”? /129
牡蛎:潮起潮落间的王者/138
小龙虾是生物武器? /145
跟着青蛙看世界/152
大象为啥不得癌症? /161
这不是一“只”蚂蚁/169
千杯不醉的基因型,你有吗? /176
“高处也胜寒”的秘密/181
怀孕三年半,只为生条鱼? /186
第三章 关爱基因引发的不幸
“天下无唐”有多远? /195
基因上无人完美/202
艾滋病:潜伏的红尘杀手/211
被狗咬了怎么办? /221
虚幻的僵尸?真实的瘟疫! /227
长者脑中的橡皮擦/234
别让“女人花”在宫颈凋零/243
我不愿,死在马拉松赛场/252
你的牛奶,我的泻药/257
如何给人体正确充电? /264
全麻会变傻?没这么简单/272
一针疫苗引发自闭症? /281
第四章 憧憬科技缔造的未来
基因测序仪:生命密码“翻译机”/291
“送子观音”还是“技术恶魔”? /301
天赋基因检测靠谱吗? /310
万用干细胞的神奇/317
中枢神经再生之梦/325
克隆人即将到来? /333
生命竟也能合成? /342
猛犸象的起死回生/351
天网恢恢,还得 NDA 开口/358
“犯罪基因”真的存在么? /363
菌群:亲密的朋友/368
回家吧!大豆/381
附录一/390
附录二/399
后 记/411
致 谢/413
《生命密码2》
推荐序一 科学是甜美的
推荐序二 说你听得懂的科学
推荐序三 生命中的因和果
前言 用生命科学思维理解世界
第1章 草木浮生地久长
一碗米饭的故事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飘洋过海来“辣”你
“水果自由”还远吗?
且祈麦熟得饱饭
植物驯化了人类?
植物也有情绪?
那些“荣获”诺贝尔奖的植物
第2章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一只蚕宝宝,荣光丝绸路
大吉大利,科学吃鸡
“三极”动物逆境求生史
昆虫世界见闻录
夜访“鲨”先生——真实之梦? 2
为谁辛苦为谁甜
失落的恐龙世界
且放白鹿青崖间
第3章 人生代代无穷已
肠道菌群:身体代谢的指挥家
“众病之王”史事
遗传的厄运
世人应无“恙”
新冠肺炎的教训:“蝠”兮祸所依,野味切莫吃
从“望闻问切”到病原精准检测
现实中的“X战警”
医学简史:群星璀璨,大医精诚
第4章 平生学术在斯民
基因编辑制造“新型人类”?
超级测序仪争霸战
表观遗传,到底是个啥?
让DNA分子倍增的魔法:PCR技术发明史
干细胞研究造假大事记
生命本无性,演化自扰之
免疫疗法是天使还是魔鬼?
给生命做一个备份
附录 生命周期表
致 谢
《生命密码3》
推荐序 从微生物的角度了解过去、明白未来 张文宏
自 序 微生物改变世界
鼠疫 我敢称死神,试问还有谁配当?
死神降临
瘟疫从何而来?
鼠与疫
发现鼠疫病原体
东北瘟疫
抗疫斗士伍连德
幽灵从未离开
破解鼠疫谜题
鼠疫的“馈赠”
天花 我是杀人冠军,然而默默退群了……
冷面杀手
生物武器
荒诞疗法
以毒攻毒
牛痘接种
疫苗疑虑
种痘奇迹
解码天花
当存不当存
疟疾 我爱蚊子,本书寄生虫
疟疾历史·中外同忾
金鸡纳·植物发现史
奎宁·抗疟药物发现史
青蒿素·中医药智慧
演化角逐·人的适应
灭蚊大战·基因编辑
霍乱 如果没有我,你喝不上自来水
霍乱的七次大流行
死亡地图
厕所文明与公共卫生
显微镜下的逗号
测序仪下的霍乱弧菌
霍乱疫苗的发明
终结霍乱
肺结核 我爱持久战,看咱俩谁能杠过谁
“巨大的白色鼠疫”
被追捧的文艺病
发现结核杆菌
卡介苗的诞生
开启抗生素时代
现代肺结核抗争
流感 年年我都来,熟悉的陌生人
止战之疫
死亡狂欢
医学的精进
权威vs 真相
病毒基因解密
“骨骼清奇”的流感病毒
跨物种传播
疫苗的研发与流感监测
脊髓灰质炎 防必大于治,从铁肺到吃糖丸
铁肺人生
探秘脊髓灰质炎
疫苗之争
抵制疫苗
消灭脊髓灰质炎
死“灰”复燃
朊病毒 问我吃什么?那就吃你的大脑吧
生长激素,尸体的诅咒?!
疯牛病?还能传人?
同类相食的反噬
挑战生命法则?
朊病毒不“软”
免疫系统怎么了?
揭开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面纱
艾滋病 敌后武工队,看你怎么对付我
被耽误的发现
污名化的疾病
蒙冤的“零号病人”
溯源艾滋病
奇特的逆转录病毒
艾滋病能治疗吗?
艾滋病能被治愈吗?
难产的艾滋病疫苗
我们能消除艾滋病吗?
新冠 再登铁王座,生物世纪未来已来
武汉!一座英雄城市
逆行!火眼横空出世
解码!大国重器发威
解封!江城浴火重生
乱了!全球纷纷中招
漏检!快检不太靠谱
破灭!“瑞德西韦”无效
气膜!这个科技够硬!
驰援!“火眼”点亮全球!
偷袭!冷链传播证实!
抗体!特朗普神速出院!
上市!疫苗百家争鸣!
毒王!德尔塔株来了!
躺平!英国先跪了?
奇葩!各国抗疫乱象
标准!兵家必争之地
加强!第三针已登场
曙光!口服药物惊艳
溯源!病毒并非人造
反转!新冠终成流感?
跨种!动物也能感染
老八!新冠家族回顾
辟谣!抗疫第二战场
附录一:人类历史大瘟疫时间轴
附录二:病原体基因组一览
附录三:各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配置
附录四:人名索引
附录五:推荐阅读书单
附录六:推荐影视作品清单
参考资料
后记& 致谢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生命密码:你的本基因科普书 尹烨(用人人都能听懂的语言,讲述神秘的基因知识)生命密码3:瘟疫传生命密码2:人人都关心的基因科普
《生命密码3》
杨焕明 华大基因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场疫情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人类对生命和生命世界知之甚少,我们不但要认识世界万物,要认识病毒这样的“敌人”,更要认识我们自己和所有朋友,即解读生命密码。
高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源远流长,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包括病毒在内的病原微生物斗争的历史,而且这场斗争无疑还将持续下去。妄以为自身才是世界主宰的人类,或许应该低下高昂的头颅,在与微生物斗争甚至共存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与自然和谐共处!
张文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瘟疫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不亚于战争。如果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那么瘟疫则是人类与微生物关系的延续。换个角度,我们就会对未来有更多的确定性。《生命密码3:瘟疫传》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一个懂微生物、懂生命基因密码与基因技术的亲历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过去、明白未来。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我们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被瘟疫骚扰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几乎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小时候得过疟疾,大学时得过肺结核。现在,人类了解瘟疫,开始从知其然进入知其所以然。我们知道了细菌和病毒,知道了微生物有好的,也有坏的,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主动了解生命科学,已经成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生存策略。与微生物之于人类世界的重要性相比,公众对微生物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好在有尹烨这样的生命科学专家,带我们去探索人与微生物的关系是如何不断被颠覆、修正和拓展的。尹烨善于运用细节和简洁的语言,把复杂的生命科学讲得透彻明白。与此同时,他还能驾轻就熟地打破科学和人文的界限,让我们在认识到那些掌控人类生命的隐形力量之余,更收获一种看待世界和自身的全新视角。
时光飞逝,生命密码系列的第二本书要和大家见面了。
生命密码系列书籍脱胎于我的一档日更电台节目《天方烨谈》,相较于几分钟的节目,分门别类、精心整理的文章信息量更大,也方便大家随时阅读。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些通俗易懂的生命科学知识,为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人提供靠谱的科普内容,如果能让公众理解科学、热爱科学,那就更好了。
生命密码系列的本书出版后,我陆续参加了一些科普活动,收到了不少有价值的反馈,部分读者还提出了对第二本书的期待,这让我在欣喜之余,也平添了几分压力,以及做出更优质内容的动力。
在与读者朋友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家对生命健康问题很感兴趣,但很多人对决定生老病死的主要因素——基因,却陌生得很。我们为什么会生病?人类可能永生吗?如何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如何让“肿瘤君”滚蛋……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便在遗传与环境中。与其他前沿学科不同,生命科学的研究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但这种“关注”也带来不少乱象,从各种赶时髦的基因科技流言中,便可窥一斑。作为一门前沿科学,从分子层面理解生命,存在一定的认知门槛,这也让生命科学成为谣言重灾区。对基因武器的恐慌自不必提,与致癌有关的谣言也层出不穷。
人天生会对未知的事物恐惧。对于新事物,大部分人会在不了解时便下意识否定,虽然质疑是科学精神之一,但思辨是更重要的科学精神。要清除蒙昧与谬误,就得消除科学家与公众间的知识鸿沟,保证大家是在同一平台,用同一种语言对话。所以,在生命这个话题上,我们要有统一的认识和理解。
哲学三问,生物思维
生命是什么?在20 世纪前半叶,热衷于解答这个问题的是物理学家,“养猫大神”薛定谔就是个中翘楚,他写了一本《生命是什么》,尝试从物理角度解答这个问题。这本书出版至今流行了70年,堪称经典。虽然书中种种只是薛定谔的大胆猜想,却也因此启发了不少杰出的物理学家因为寻找“生命力学”而终投入遗传学研究。生命科学研究在分子层面开始突破,相当程度得益于此书。
作为一名投身生命科学领域20 多年的理科生,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生命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物理,物理的本质用数学来描述。化学统一在元素上,经典物理统一在原子上,量子物理统一在量子上,而生命统一在DNA(脱氧核糖核酸)上。在我看来,生命正是由一群元素按照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方式组合起来的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
英国科学作家保罗· 戴维斯在《生命与新物理学》一书中,把生命和量子物理的结合提升到新的水平,隐隐揭开了分子生命(DNA以上水平,原子基础) 量子物理(脑科学,量子基础) 信息论[生命以信息为通用货币,以bit(字节)为基础] 融合的序幕。从麦克斯韦妖1 到薛定谔的猫,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到香农定理……生命的起源与本质、自由意识是否存在的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地球存在了46 亿年,已知生命的历史已有34 亿年,我们是谁,因何诞生,去往何处,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
自诩处于食物链的人类,放在地球亿万年尺度的背景来看,也只存在了短短的一瞬。莎士比亚的“人啊,你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句话在文学作品中无可厚非,但在生物圈中实在是自大之言,如果曾经的地球霸主们有灵性,听到了免不了对人类一顿鄙视加暴揍。即使是现在,人类在称王的道路上依然走得艰难。在我看来,地球之王是微生物,多细胞生物之王是昆虫,论生存实力,人类从来都是被碾轧的一方。
达尔文显然更客观,他说“人类的特征是两足直立行走、大的脑容量和高的智力”,侥幸站上食物链,也只是演化的偶然。在今天看来,这个定义并不完善,我们或许应该说,人是具有23 对染色体,基因组为30 亿对碱基,基因总量约为22 000 个,以及携带了10倍于人体细胞数量的微生物的有机体。
虽然相较于过去,我们对“我”的理解,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这依然不一定是生命的真相。演化还在继续,“造物主”也可能随时喊停,而探索未知,正是科学的意义,也是人的独特性所在。
让电动车普及,火箭回收,并意欲移民火星的商业奇才马斯克,曾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归结为性原理。这个概念初源自哲学,就是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每个学科都有性原理,演化的思想,即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本能,也是生命的性原理,是生命科学为我们提供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当你苦恼在人生选择方面,隔代如隔山的交流鸿沟时,演化历程会告诉你,这正是地球生命前进的动力——与祖先做出不一样选择的狼变成了忠诚的狗,两栖动物的出现也是因为有鱼选择离开水域,人之所以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或是因为某些特立独行的祖先,选择了从树上下来解放了双手(前爪)……
当你自视甚高忘乎所以时,自然历史会告诉你,人虽然自诩万物之灵,也只是被无序的演化之手推上王座的生物之一,并不代表我们有权利凌驾于万物之上,或是对自然索取无度。用客人而非主人的心态看待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就能在生活中保持谦卑。
当你陷入生老病死的恐慌时,翻翻地球生命历史,正视生命的衰亡与正视生命的诞生一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人类在疾病方面虽然存在认知局限,但在对抗疾病方面一直有突破与创新。比如现在我们知道,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开始探索用免疫系统对抗肿瘤,从分子层面对肿瘤进行预防、早筛、诊断、治疗、预后监测,终有将癌症变为慢性病的一天。
自十几年前,人类基因组被破译以来,我们从分子层面了解了生命的组成,科技的发展又让个人基因组测序的时间和成本从13 年、38 亿美元到如今的2 天、3 800 元人民币,我们甚至能用2019 年的智能手机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分析15G 的个人基因组序列,“人人基因组时代”日趋接近。这是人类攻克疾病战役中的集结号,也是科技引领下值得期待的未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